學佛人,用三分鐘時間隨喜讚嘆,佛說功德無量!

2020-12-24 聖度文化

學佛的人,你知道做什麼事情,花時間越少,所得功德越大嗎?很多人學佛都在捨近求遠,甚至有人花了一輩子時間,每天磕頭拜佛念佛供佛等等,這些事也有功德,但功德有限,如果能用三分鐘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再花上三分鐘時間去做這件事,功德無量。

這件事是佛在法華經中說的。法華經中有這樣一段話: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

有人向佛請教,如果有人聽聞法華經心生隨喜,這個人能得多少福德?

佛說: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善功德。我今說之。汝當善聽。因為文字太差,中間省略一段,佛所表達的意思大概是:如果有人聽聞法華經而隨喜,或是為他人演說,這樣一個傳一個,當有第五十個人聽到了法華經,我來告訴你這第五十個人的功德有多大。

後面佛又繼續說道: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這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有人可以讓一切眾生都得阿羅漢果位,即使是這樣的功德,也不如第五十個人聽聞法華經隨喜之功德更大。甚至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乃至無法用數字表達多少分之一。

也就是第五十個人聽聞法華經隨喜的功德,是前面幫助一切眾生得阿羅漢果的那個人無法相比的。

佛後面又說道: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佛說,就是這樣一個傳一個,傳到第五十個人時,他的功德都如此大,更何況是第一個聽聞法華經隨喜者,這第一個聞法華經隨喜之人的功德,更是大到不可思議。

這是佛在法華經中提到的,具體有沒有那麼大的功德,我們因為智慧不夠,不便去評論真假否,但佛一般不打妄語,如果真的有如此功德,去做這件事就要比供養一切諸佛菩薩更有意義,得福更多更快。

佛在金剛經中也曾提到過,受持金剛經的功德有多大,也是其他一切外在布施無法相比的,可見佛是希望我們多去行法供養,法布施的。

還在經常燒香拜佛求福報的人,不如試一試去多讀一讀佛經,哪怕就是讀誦法華經中的一兩句,就要勝過你供養無數無量諸佛所得功德。希望更多人,都能早點了解佛的良苦用心,學佛要想心內看,少去身外求。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焦點

  • 學佛人經常說的「隨喜」,你真的懂它的意義嗎?原來是這意思
    根據他自己的業力,根據他自己的福報,在這個企業當中,隨著這個老闆發起的這個企業,他也享受一份,這個就是前一輩子隨喜的那個人,人家發一百元錢,他跪在那發一塊錢,這個隨喜的人。那麼,他只是在內心當中隨喜了,一點付出也沒有,在行動上一點也沒有的,只是心裡頭隨喜,像這樣子的話,那就是企業這個工廠外邊住的這些人,他雖然每天都能看到這個工廠的發展,裡頭的生產狀況,但是他在裡頭一分也享受不了,什麼原因?他前生當中隨喜的時候只是發心了,但一點付出也沒有的,所以佛教當中講因果,必須從身口意三業上,首先要發心,然後再身體力行地去付出。
  • 佛說:用這3種形式「隨喜讚嘆」能得無量福報
    學佛者經常會聽到四個字「隨喜讚嘆」。大家自接觸佛教以來,一直都在說的就是隨喜讚嘆,隨喜讚嘆是佛弟子應該有的一種境界。在佛教中隨喜讚嘆是一個很重要的詞語,隨喜讚嘆就是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讚揚之心。簡單地說,隨喜讚嘆有三種表現形式,第一、見人做善事心生歡喜。第二、隨著他人歡喜而心生歡喜。第三、見他人做善事,歡喜他得成善果,心生歡喜。我們不僅對諸佛菩薩所有成就的一切功德表示隨喜。對一切眾生的善行或幸福也要由衷地歡喜,由衷地隨喜讚嘆。
  • 什麼是隨喜讚嘆?為什麼要隨喜讚嘆?
    什麼是隨喜讚嘆?隨喜讚嘆,佛教語言,佛語。就是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讚揚之心。這是佛弟子們應該具有的一種境界,也是生活在浮躁社會中,人們減輕壓力的一種方式。隨喜:指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送禮等。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隨著他人之歡喜而歡喜;謂隨他修習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為隨喜。讚嘆:指讚美驚嘆大德之人事物。對人、事、物的一種積極認同的態度,即「讚賞 」。由內心對事物的敬仰而產生驚呀表情神態。
  • 隨喜助印《佛說八吉祥經、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功德無量
    末法時期的眾生,貪嗔痴三毒空前熾盛,根基差業力大,煩惱多習氣重,事務繁忙壓力大,災難頻生缺福報……為此,恩師特慈悲開示:倡導助印、讀誦《佛說八吉祥經、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佛說八吉祥經、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之功德利益1、念此經三遍,必定成就佛道。
  • 佛說:業障深重的人,默念三句話,福報自來,功德無量
    每個眾生到這個世間來,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都是源於業力的支配。所謂人生酬業,無業不來娑婆,所以說人到這個世間,就是來接受業力帶給自己的果報,善業得善果,惡業受惡報。 而在佛教中,也有三句話,當業障深重的人,遇到不順,只要默念三句話,就能平復心情,福報自來,功德無量,尤其第3句是因果的關鍵所在。
  • 淨空法師:我們學佛卻不懂佛,佛是什麼?
    我們學佛,佛是什麼?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有什麼好處?這些問題如果不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我們的修學會產生障礙。 學佛就是修心。真心就是佛,妄心就是凡夫。真心、妄心我們統統都有,但是現在我們只會用妄心,不會用真心,錯就錯在此地。
  • 佛教:學佛入門,這五部必讀經典,你都讀過嗎?
    學佛離不開經典,誦讀經典屬於多聞的過程,通過反覆薰習,讓我們聽經明理,種下出世間的因緣。也許有人會說,宗門中不是講求不立文字嗎?誦讀經典徒增執著而已!誠然,就如慧能祖師所說,禪宗法門接引的是上根利器之人,對於凡夫俗子來講,離開基本的佛理去參禪,無異於磨磚成鏡。學佛入門,有五部必讀的經典,看看你都讀過嗎?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今天的文章是來自一位翁師兄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給翁師兄的改變。隨喜讚嘆這位師兄,年紀輕輕就能值遇正法,希望他道業增進!正文各位師兄,各位大德,很高興又到了共同分享,共同學習的時間。我從小就很喜歡佛菩薩,看到佛菩薩我就很開心。說到今天的課題,我感覺很欣喜。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學佛的因緣、學佛的好處和學佛的改變。學佛的因和緣首先我講講,我學佛的因。
  • 《隨喜功德》的福報無窮無盡!
    佛經曾記載,釋迦牟尼佛在極久遠之前,做大國王,供養過一位如來整整七年,所得的大福報,到現在已經用光了,但是隨喜功德的福報是無限的、用不完的!一般的布施、放生之類的果報雖然大,福德也有用盡的時候,但是隨喜一切眾生功德的福報,沒有極限,是真正的無窮無盡的福報;供養如來的福報有用完的時候,但是隨喜的功德福報是無限的;每次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它便會增長。
  • 是什麼讓佛弟子產生「學佛用不著苦行」的錯覺?
    「苦行」在佛的眼中極為重要,他自己正是在伽倻山苦行林苦修六年,才最終得在菩提樹下證道成佛。佛的諸弟子中,迦葉尊者堅持苦行,佛為之「讓半座」。可見,苦行是一種重要,且必要的修行方式。為什麼如今的學佛人視而不見,甚至連忌葷腥,做個素食主義者都難以堅持呢?在許多人眼裡,學佛很簡單,開口念句「阿彌陀佛」,說聲「隨喜讚嘆」,之後該幹嘛還得幹嘛。
  • 每天念一遍,堅持到大年,來年陰德、福德、功德無量!
    4、常存感恩心,常惜世間福,每天心懷感恩,感恩諸佛菩薩、感恩父母子女、感恩自己,以感恩心生活,以慈悲心待人。每天讀一遍提醒自己,人在做天在看,得意時不要目中無人,對人要真誠,對苦要坦然。慈悲的同修,從現在開始,用這個觸景生情的方法,您可以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只要您堅持用這個方法,從今天開始每天念一遍,堅持到大年三十,2021年必有好果報,福德,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 隨喜功德、你很有善根、隨緣就好,這些佛教常用語你了解多少?
    師兄之間,常常在做完一些義工的護持工作,或是參加法會完畢,或是為寺院印經修繕隨喜了人力、物力、錢財等情況下,大家定會相互道句「隨喜功德」。法師們也常常對居士們說「隨喜功德」「隨喜讚嘆」,那「隨喜」二字究竟是什麼含義呢?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功德呢?隨喜是一個佛教常用語,佛教指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活動等。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金剛經》大家都不陌生,是一部家戶喻曉的經書,即使不學佛的人也大多有所耳聞;而對於學佛的人來,則是必須要誦讀奉行的經典。《金剛經》甚至被稱為佛教史上最偉大的經典之一。為何人們對短短的這部經如此看重呢?從經名就可以看出,它用金剛來比喻般若智慧的銳利、堅強、無堅不摧,能斷一切煩惱。
  • 最常見佛教詞彙,90%的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含義,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持戒 因為我們常常造惡業,佛教我們「持戒」,斷惡向善;學佛者皈依佛法僧三寶,自覺求受佛陀正戒,以戒律的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制約心的粗顯活動,令不作諸惡。學佛是為了能夠更加智慧的去生活,當破戒比守戒更加智慧時,我們應該破戒,功大於過。
  • 隨喜讚嘆時所應保持的心境
    如果這個老師不學佛,那證明這個老師有很敏銳的社會觀察能力。這個押題押寶我們暫不說他什麼負面作用,僅憑這一個介紹,老宋就給他點個讚!如果是一個學校的老師這樣做,那麼在一個學校的高考考生受益,如果是這個老師很有名望,這個題可能普及一個地區,比如說合肥市安徽省,這是一個省,一個省會。如果是東北三省,那就更好啦,一下子普及三個省。如果他更有名望普及的是華北地區,或者華南地區,那就更棒。
  • 學佛後應該怎麼做,才能感化家人,形成佛化家庭
    大千世界,茫茫宇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其實很渺小,就想宇宙中的浮沉一樣,而人類生活的世界確實五彩繽紛,真所謂花花世界,物慾橫流,在這個人類社會中每個人也都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夢想包括事業、財富、健康、長壽、等等。
  • 普賢菩薩說——隨喜讚嘆還是嫉妒嗔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就是說當看到別人行善或者做功課或者非常高興的時候,哪怕和你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也會從發自內心的感到快樂,繼而稱讚——這就是隨喜讚嘆。那麼「隨喜讚嘆」又有什麼殊勝之處,值得普賢王菩薩專門列為一大願望來闡述呢?
  • 佛教:一杯清水,這樣如法供養,功德無量!
    此文「一千一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4分鐘!有道是「佛法無明諍,有緣度眾生」,佛菩薩廣設方便,接引有緣眾生;眾生為了表法對佛菩薩的感念與恭敬,常以各種美好之物,供養三寶。近日,有位受菩薩戒的師兄,提了一則很有代表性的問題。從戒律出發,受戒居士不供養諸佛,便犯「輕垢罪」。
  • 真正具備大福報的人,不是擁有多少金錢,而是懂得隨喜讚嘆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生活中,我們或許需要明白,真正擁有大福報的人,並不是擁有多少金錢,而是懂得隨喜讚嘆。隨喜讚嘆會帶給我們生命隨時隨地的驚喜和發現,隨喜讚嘆也會讓我們意識到生活中一切都最好的安排。
  • 《法華經》隨喜者得佛授記
    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世尊告訴藥王菩薩說:上一篇我已為天龍八部和四眾弟子及三乘修學者授成佛記,現在我要說的是如果如來滅度以後,有人聽聞《妙法蓮華經》中哪怕是一偈一句、能一念隨喜者,我就為他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