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用這3種形式「隨喜讚嘆」能得無量福報

2020-12-24 我聞佛心

學佛者經常會聽到四個字「隨喜讚嘆」。大家自接觸佛教以來,一直都在說的就是隨喜讚嘆,隨喜讚嘆是佛弟子應該有的一種境界。在佛教中隨喜讚嘆是一個很重要的詞語,隨喜讚嘆就是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讚揚之心。

簡單地說,隨喜讚嘆有三種表現形式,第一、見人做善事心生歡喜。第二、隨著他人歡喜而心生歡喜。第三、見他人做善事,歡喜他得成善果,心生歡喜。我們不僅對諸佛菩薩所有成就的一切功德表示隨喜。對一切眾生的善行或幸福也要由衷地歡喜,由衷地隨喜讚嘆。

其實,隨喜讚嘆有很多好處,對於弘法利生的事業,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去做,但是可以隨喜讚嘆,如果自己福報資糧不具足,沒有金錢供養,而他人出資建寺院、供花、供燈,布施等所做的一切慈善事業,都可以隨喜讚嘆,這樣他的功德我們就能得到一份,所以「隨喜讚嘆」這四個字是修福最簡單、最方便方法。

隨喜讚嘆並非一件難事,但為什麼很多人難以做到呢?原因是嫉妒心、自私心在作怪。隨喜讚嘆要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但很多人心胸太狹窄了,普賢菩薩的第五大願「隨喜讚嘆的功德」,就是對治自私、狹窄心量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隨喜讚嘆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需真心地去感受當下的每一個美好瞬間就可以了。

對於修學佛法來講,隨喜讚嘆他人成就好事,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課,《四十二章經》云:「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意思是,看見別人布施,只要跟著生歡喜心、就能得到很大的福報。有個沙門問:「隨喜的人都有很大福報,那布施的人福報是否會沒有了呢?」佛陀回答:比如一支火炬,數千百人拿上火把來分火種,點燃火把,都可用這火煮飯照明。但原來的火還是存在的,並不因他人取火而消失,布施所得的福報也是這樣的。

一般的布施、放生之類,果報雖然大,但是福德也有用盡的時候,隨喜一切眾生功德的福報,是沒有極限的, 真正的無窮無盡的福報。 供養如來的福報有用完的時候,但是隨喜功德的功德福報是無限的,每次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它便會增長。所以每當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如果那人的境界高過我們,我們積集的功德便是那人的一半,由此可見隨喜功德的重要性。

別人在做,我們讚嘆他,就有功德,因為你的讚嘆,推動人人一股善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才會祥和平安。如果沒有能力,不做不要緊,讚嘆就好,也是功德,助道也是功德,所以要好好用心。一定要盡心力付出。

讓我們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做大隨喜功德,網際網路傳播信息快、受眾面廣有緣佛友應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做大隨喜功德。願善友們,隨喜一切善行功德,廣種福田,心想事成,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隨喜讚嘆?為什麼要隨喜讚嘆?
    什麼是隨喜讚嘆?隨喜讚嘆,佛教語言,佛語。就是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讚揚之心。這是佛弟子們應該具有的一種境界,也是生活在浮躁社會中,人們減輕壓力的一種方式。隨喜:指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送禮等。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隨著他人之歡喜而歡喜;謂隨他修習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為隨喜。讚嘆:指讚美驚嘆大德之人事物。對人、事、物的一種積極認同的態度,即「讚賞 」。由內心對事物的敬仰而產生驚呀表情神態。
  • 學佛人,用三分鐘時間隨喜讚嘆,佛說功德無量!
    很多人學佛都在捨近求遠,甚至有人花了一輩子時間,每天磕頭拜佛念佛供佛等等,這些事也有功德,但功德有限,如果能用三分鐘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再花上三分鐘時間去做這件事,功德無量。這件事是佛在法華經中說的。法華經中有這樣一段話: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
  • 《法華經》隨喜者得佛授記
    「香」也是祭祖、敬神、拜佛所燒的用木屑攙上香料做成的細條,作燒香用。供燒香用的名香爐、供照明用的名香燭。3、瓔珞:「瓔珞」為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項鍊」。形制比較大、在項飾中最顯華貴。《妙法蓮華經》記載用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珍珠」、玫瑰「寶石」這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可見瓔珞應由世間眾寶所成,有「無量光明」,是高貴的象徵。
  • 《隨喜功德》的福報無窮無盡!
    佛經曾記載,釋迦牟尼佛在極久遠之前,做大國王,供養過一位如來整整七年,所得的大福報,到現在已經用光了,但是隨喜功德的福報是無限的、用不完的!一般的布施、放生之類的果報雖然大,福德也有用盡的時候,但是隨喜一切眾生功德的福報,沒有極限,是真正的無窮無盡的福報;供養如來的福報有用完的時候,但是隨喜的功德福報是無限的;每次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它便會增長。
  • 四個佛偈,願見者得無量福報!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福報,這是人對美好事物追求的一部分,也是人的本能。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甚至沒有憂愁,沒有煩惱。但是想要福報,就需要去修德。於是有的人就去放生,有的人就去做供養,也有的人,不斷地去行善積德,希望自己的福報越來越大。
  • 一心念佛的人為什麼能得大福報
    一心念佛的人才是世間真正有福之人念佛人不但天帝鬼神恭敬,十方諸佛讚嘆,一切菩薩都敬重,諸佛菩薩看到念佛人,肅然起敬,念佛人龍天鬼神擁護,這麼好的法門有什麼理由不真心去修念佛時觀想每個人都是佛,每個人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想佛像就得很大的福報
  • 真正具備大福報的人,不是擁有多少金錢,而是懂得隨喜讚嘆
    隨喜讚嘆會帶給我們生命隨時隨地的驚喜和發現,隨喜讚嘆也會讓我們意識到生活中一切都最好的安排。佛祖講述,物質帶給你的快樂是有限的,而真正能讓我們快樂是自己的內心。你的內心被金錢與名利糾纏,自然就無法真正快樂。而那個貧窮的人雖然沒有多少金錢,不過他能從自己生活中生出無限的歡喜之心,他就是一個有著大福報的人。一個人想要擁有福報,最需要學習的心態或許就是隨喜讚嘆。
  • 隨喜助印《佛說八吉祥經、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功德無量
    末法時期的眾生,貪嗔痴三毒空前熾盛,根基差業力大,煩惱多習氣重,事務繁忙壓力大,災難頻生缺福報……為此,恩師特慈悲開示:倡導助印、讀誦《佛說八吉祥經、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佛說八吉祥經、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之功德利益1、念此經三遍,必定成就佛道。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一、不孝父母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佛陀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後曾多次前往仞利天為其生母摩耶夫人說法度化,(仞利天為佛陀母親離世往生之地),以感念生母恩情。
  • 佛說,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
    但不管怎樣,這就是現實的生活,縱然有風雨,但也能收穫內心的幸福。福從哪裡來?自己修行而來。佛說,常做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一、不孝順父母佛說,世間最大的善為孝順,世間最大的惡為不孝。這個世界上若沒有佛,去孝順父母,父母就是佛。這充分說明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
  • 佛說: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很多人信佛,但往往信的很愚痴、迷惑,功利心太重,總想著從佛菩薩那裡乞討來更多欲望利益,這是對佛法的誤解。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自身的因果,種善因、積善德,自然會有善報。這世上沒有任何人無辜,也根本沒有什麼委屈,一切皆是因果。
  • 普賢菩薩說——隨喜讚嘆還是嫉妒嗔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就是說當看到別人行善或者做功課或者非常高興的時候,哪怕和你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也會從發自內心的感到快樂,繼而稱讚——這就是隨喜讚嘆。那麼「隨喜讚嘆」又有什麼殊勝之處,值得普賢王菩薩專門列為一大願望來闡述呢?
  •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見到佛光,必有如下七種因緣
    不僅一根皮膚毛孔能那樣冒光,便是全部一切皮膚毛孔全是那樣,能釋放諸多的光明,不盡相同。這類妙人生境界,是佛的三昧能量所扶持,令菩薩釋放諸多光明,來教化諸多眾生。在前面常說觀音菩薩釋放諸多的光明,用諸多的三昧能量,來忠恕之道眾生。在諸佛的皮膚毛孔中,又釋放無量無垠的光明,來醒悟眾生。這類光明,有的眾生能見到,有的眾生見不到。為何?由於有宿緣或現因的關聯。
  • 佛陀:這樣去誦讀經書,才能獲得無量福報,看看你做對了沒有
    佛並非是不能求,只是求的方式和你用的心思是什麼,才能夠讓佛陀真正的感應到。禪宗六祖慧能曾經就說道:「聖人求自心,愚人求他人。」佛在心中,要向內去修才能讓你有求必應。同樣的道理,誦讀經書也是需要方式正確,這樣去誦讀經書,才能獲得無量福報,看看你做對了沒有。
  • 為什麼念這一佛,就會得一切諸佛的保佑?
    常念南無法海雷音如來,能增長信心力量。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可得菩薩保佑脫離苦難。在佛教信徒之中,念誦佛號最多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那麼為什麼信佛的人都要念這句佛號呢?念此佛號又有什麼作用呢?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這尊阿彌陀佛。
  • 「隨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隨喜」?
    
  • 佛教:這3種人最有福報,看看有你嗎?
    真正的福報,不是靠攀緣得來,更不是由誰賜予的。善惡有報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因果法則昭示世人:自種善因,自得善果;自種惡因,自得惡果。下面這三種人,造作大善因,故而最有福報,看看有你嗎?第一種,導人向善。何為善呢?
  • 無量福報《陰騭文》,助印行善感神恩!
    無量福報《陰騭文》,助印緣起感公德   《文昌帝君陰騭文》亦稱《陰騭文》,是道教文化裡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這裡關於《文昌帝君陰騭文》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明朝萬曆年間有個讀書人叫俞淨意,他跟同鄉的好友都是讀書人,一起建立了文昌社專門拜奉文昌帝君,就依這一篇《陰騭文》來修行,因此廣行陰功、積功累德,最終擁有福報考取功名,獲得利祿,享福一生。因此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興建文昌廟宇,讀書人或祈禱前程的人自發前往祈禱,卜問前途。
  • 證嚴上人:隨喜讚嘆 助道功德
    別人在做,你讚嘆他,你也有功德,因為你的讚嘆,推動人人一股善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才會祥和平安。你不去做不要緊,你讚嘆就好,也是功德,這就是叫做『助道也是功德』。」(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沈琛詠) 「修行總是要通達道理,如何守戒清淨?不該做的不要做;不該用的不要用;不該吃的不要吃。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所以人這輩子,在有限的生命裡,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若能給自己的靈魂創造無限的價值,也不白來一場。佛教講,得人身不易,有個比喻說,六道眾生得人身者,如大海中盲龜浮木。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們不是因為偶然才來到這個世界的,而是為了美好的夢想而來,為了繼續偉大而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創造,佛教講,種善因得善果,因緣果報,真實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