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隨喜讚嘆?為什麼要隨喜讚嘆?

2020-12-24 玄奘大師

什麼是隨喜讚嘆?

隨喜讚嘆,佛教語言,佛語。就是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讚揚之心。這是佛弟子們應該具有的一種境界,也是生活在浮躁社會中,人們減輕壓力的一種方式。

隨喜:指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送禮等。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隨著他人之歡喜而歡喜;謂隨他修習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為隨喜。

讚嘆:指讚美驚嘆大德之人事物。對人、事、物的一種積極認同的態度,即「讚賞 」。由內心對事物的敬仰而產生驚呀表情神態。

為什麼要隨喜讚嘆?

我們隨喜的對象不僅僅是諸佛,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對他們一絲一毫的善舉也要表示隨喜。我們不僅對諸佛菩薩所有成就的一切功德表示隨喜。對一切眾生的善行或幸福也要由衷地歡喜,由衷地隨喜讚嘆。

隨喜讚嘆的內容是一切六趣四生,六趣即六道。六道,指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四生,指胎生、卵生、溼生、化生四種。

隨喜讚嘆要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但很多人為他人的利益往往高興不起來,主要是我們的心胸太狹窄了。普賢菩薩的第五大願「隨喜讚嘆的功德」,就是對治嫉妒、自私、狹窄心量的最好方法。

菩薩道的特點是完全犧牲個人的利益去成就別人。這是隨喜讚嘆的最高形式。在日常生活中隨喜讚嘆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需真心地去感受當下的每一個美好瞬間就可以了。你會發現自己的心量會變的越來越大。每一天都生活在快樂之中。

相關焦點

  • 「隨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隨喜」?
    
  • 隨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隨喜?
    我們常聽一個佛學用語「隨喜」,隨喜功德,隨喜師兄,感恩隨喜,它是什麼意思呢,用在何處呢。► 隨喜者,即為見他人行善,身心順從,隨之心生欣悅;亦即隨他修善,喜他得成。►「隨喜功德」,就是隨著所見所聞,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論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歡喜的心隨順應和、稱揚讚嘆。► 普賢菩薩有十個修行大願,其中一個叫「隨喜功德」。修行隨喜功德,與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等有著同樣的重要功德,我們隨喜贊歎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禮拜、念佛、誦經一樣,都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課。什麼是隨喜?
  • 普賢菩薩說——隨喜讚嘆還是嫉妒嗔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看到別人行善或者做功課或者非常高興的時候,哪怕和你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也會從發自內心的感到快樂,繼而稱讚——這就是隨喜讚嘆。那麼「隨喜讚嘆」又有什麼殊勝之處,值得普賢王菩薩專門列為一大願望來闡述呢?
  • 佛說:用這3種形式「隨喜讚嘆」能得無量福報
    學佛者經常會聽到四個字「隨喜讚嘆」。大家自接觸佛教以來,一直都在說的就是隨喜讚嘆,隨喜讚嘆是佛弟子應該有的一種境界。在佛教中隨喜讚嘆是一個很重要的詞語,隨喜讚嘆就是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讚揚之心。簡單地說,隨喜讚嘆有三種表現形式,第一、見人做善事心生歡喜。第二、隨著他人歡喜而心生歡喜。第三、見他人做善事,歡喜他得成善果,心生歡喜。我們不僅對諸佛菩薩所有成就的一切功德表示隨喜。對一切眾生的善行或幸福也要由衷地歡喜,由衷地隨喜讚嘆。
  • 隨喜讚嘆時所應保持的心境
    或許他看的沒有那麼長遠,也沒有想到過國家是什麼政策,他只想把佛陀教育分享給那些可愛的學生,那些為了高考辛苦努力的孩子們。於是就有了這個2016年高考押題這個卷。這兩種情況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給點讚,都隨喜,因為客觀上帶來的效果是好的,是正面的,是積極地!很多事情,我們說要看發心,看發心,看發心!對不對呀?對。
  • 真正具備大福報的人,不是擁有多少金錢,而是懂得隨喜讚嘆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生活中,我們或許需要明白,真正擁有大福報的人,並不是擁有多少金錢,而是懂得隨喜讚嘆。隨喜讚嘆會帶給我們生命隨時隨地的驚喜和發現,隨喜讚嘆也會讓我們意識到生活中一切都最好的安排。
  • 證嚴上人:隨喜讚嘆 助道功德
    上人期盼,好事大家做,好事大家傳;互相讚嘆,互相成就,調和人心以讓社會更加祥和。「正確的好事,我們要讚嘆它,『隨喜功德』。別人在做,你讚嘆他,你也有功德,因為你的讚嘆,推動人人一股善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才會祥和平安。你不去做不要緊,你讚嘆就好,也是功德,這就是叫做『助道也是功德』。」(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攝影:沈琛詠) 「修行總是要通達道理,如何守戒清淨?不該做的不要做;不該用的不要用;不該吃的不要吃。
  • 《隨喜功德》的福報無窮無盡!
    『隨喜』的功德利益修行隨喜功德,與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等一樣,有著同樣重要的功德,我們隨喜讚嘆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禮佛、念佛、誦經一樣,都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課。常人見他人有善喜,忌妒容易隨喜難,就是不知隨喜有這麼大的功德。
  • 我們要學會隨喜功德
    「隨喜」,全稱「隨喜功德」,指見聞他人行善事功德,自己深生歡喜。隨喜是佛門重要而善巧的修持方法,《華嚴經》普賢十大願即列有「隨喜功德」,《法華經》有「隨喜功德品」。比如有人善於講經說法,我嘴笨,記憶力又差,不能講經說法,但真心擁護他、讚嘆他,內心為他歡喜,這樣對方講經說法的功德我也得到了。
  • 可以修隨喜心
    如果你正被這件事困擾,不妨嘗試一下「隨喜法門」何為「隨喜」,有何用? 在寺院和志工團體中,我們最常聽見的一個詞就是「隨喜」。「我報名了皈依法會。」「隨喜您發心皈依!」「我昨天救了只小鳥。」「隨喜您慈悲護生!」隨喜的真正內涵和作用是什麼?我們首先要弄明白。「隨」就是隨同,「喜」就是歡喜。
  • 法學家在佛法面前,謙卑就對了,隨喜讚嘆博導張志銘教授身正為範
    特別隨喜讚嘆張志銘教授!若不是看「法學學術前沿」,我還真不知道到形勢發展這麼快,法理學研究竟已觸達佛囯勝景。在面對龍泉寺的那群佛弟子——同樣高學歷堪稱科學家的修行人,他也理智承認:「我也注意到龍泉寺有很多的出家法師都是從大學讀完博士來到這裡的,甚至有清華的、有北大的,很多都是理工科的高材生,我想他們為什麼都不約而同地走到龍泉寺,為什麼都遁入空門?其實他們是學習理工科、搞工程的,對物理世界、對外部世界的了解要遠遠高於我們這些文科生」。
  • 學佛人,用三分鐘時間隨喜讚嘆,佛說功德無量!
    學佛的人,你知道做什麼事情,花時間越少,所得功德越大嗎?很多人學佛都在捨近求遠,甚至有人花了一輩子時間,每天磕頭拜佛念佛供佛等等,這些事也有功德,但功德有限,如果能用三分鐘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再花上三分鐘時間去做這件事,功德無量。
  • 隨喜功德、你很有善根、隨緣就好,這些佛教常用語你了解多少?
    無論是平時的生活、修行還是通過觀看電視、電影亦或是去佛教景區旅遊我們總是能聽到下面這些詞語隨喜功德、隨喜讚嘆師兄,你很有善根啊隨緣吧、放下吧積累福報、淨罪集資多多發心、多多發願.師兄之間,常常在做完一些義工的護持工作,或是參加法會完畢,或是為寺院印經修繕隨喜了人力、物力、錢財等情況下,大家定會相互道句「隨喜功德」。法師們也常常對居士們說「隨喜功德」「隨喜讚嘆」,那「隨喜」二字究竟是什麼含義呢?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功德呢?隨喜是一個佛教常用語,佛教指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活動等。
  • 學佛人經常說的「隨喜」,你真的懂它的意義嗎?原來是這意思
    就是前一世當中光是心裡頭隨喜,一點行動的付出也沒有的,像這樣子的話,那他就是第二輩子在企業外邊住的這些人。為什麼?你隨喜了,只是心裡頭隨喜,這個性質都是善的,不管這個老闆,還是裡邊的員工,和外邊邊上住的這些人,同處在一個環境當中,性質都是善的!
  • 「隨喜功德」是什麼意思?
    隨喜與功德連在一起這是什麼意思呢?功德,簡單來說就說善事,包括他人以及自己對社會所作的一些好事,也包括他人或者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成就,比如說財富的成就、智慧的成就、學問的成就或者技術的成就等等,這些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都可以稱之為功德。
  • 常見的「隨喜功德」是什麼意思?
    隨喜與功德連在一起,叫隨喜功德。這是什麼意思呢?隨喜功德,就是我們見到別人的這些善舉以及成就之後,要發歡喜心,以歡喜心去隨喜他人。或者說有人發心去做好事,我們見到之後發歡喜心,去幫助他們成就這些好事,去成就這些功德事業。這就是隨喜功德的內涵。可以說,能否隨喜他人的功德,直接關係到我們自己是快樂的,還是煩惱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 以歡喜心去隨喜他人!
    隨喜功德,就是我們見到別人的這些善舉以及成就之後,要發歡喜心,以歡喜心去隨喜他人。或者說有人發心去做好事,我們見到之後發歡喜心,去幫助他們成就這些好事,去成就這些功德事業,這就是隨喜功德的內涵。可以說,能否隨喜他人的功德,直接關係到我們自己是快樂的,還是煩惱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 佛教話語隨喜的演化,隨喜是一種心態,優秀的人都有這個行為
    比如說隨喜一詞,在這麼多年的演化過程中有了新的變化。不知道大家對於隨喜的理解是什麼,從字面上我們可以將隨喜理解為跟隨著別人的開心而開心。其實這一意思在古書中也有記載,在西遊記第九回中,就有長老被迫跟隨國王開心這麼一說,所以就有了隨喜。不僅如此,在魯迅的作品中也出現過隨喜一詞。
  • 耳順與隨喜(深度好文)
    為什麼過去許多看不慣、聽不進、不能忍受的事,「耳順」之年後,就能心平氣和地泰然處之呢?年輕時喜讀羅曼·羅蘭的小說《約翰·克裡斯朵夫》,這是一部大音樂家成長史詩。當時不能理解的是,這樣一位倔強自尊、思想前衛的孤獨靈魂,為什麼晚年要投入上帝的懷抱,在與社會和政敵的和解中,迎來了心靈的清明怡和,也迎來了救贖與重生,這不是妥協和自我否定嗎?
  • 人間福報:*【佛法真義】天地人 *【星雲說喻】隨喜的功德 *【分享時刻】閱讀時光 *​【記憶的味道】花生豆腐
    比如,要靠工人織布,才有衣服可穿;要靠農夫種植耕作,才有食物可吃。日常所需,我們都要依靠他人的辛勞,才能存活下來。由於天、地、人相互的因緣,人類才能永續存在世間。所謂「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不是由哪一個人創造,也不是哪一個人所擁有,它屬於大自然,像流動的空氣慢慢上升,我們就把它當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