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
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各有所道,應該彼此各有因緣,各有依靠。過去中國人說「靠天吃飯」,其實我們不只靠天,也靠大地供應萬物,天地之外,生活各方面須仰仗各行各業的幫助。圖/遊智光(Jack Yu)繪
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各有所道,應該彼此各有因緣,各有依靠。過去中國人說「靠天吃飯」,其實我們不只靠天,也靠大地供應萬物,天地之外,生活各方面須仰仗各行各業的幫助。比如,要靠工人織布,才有衣服可穿;要靠農夫種植耕作,才有食物可吃。日常所需,我們都要依靠他人的辛勞,才能存活下來。由於天、地、人相互的因緣,人類才能永續存在世間。所謂「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不是由哪一個人創造,也不是哪一個人所擁有,它屬於大自然,像流動的空氣慢慢上升,我們就把它當作天。天也好、氣也好,我們都需要靠它來維持生命;沒有天,沒有空氣,生命就無法存在。大地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佛經裡提到一位睒子菩薩,他每走一步路,都不敢太用力,怕踏痛了大地;不敢隨便丟棄任何一樣東西,怕汙染了大地,這相當於今日倡導的生態環保。所以我們要尊敬上天,愛護大地,因為它與我們的生命存活息息相關。在天、地、人裡,把佛教歸於地。大地眾生皆有佛性,大地生長萬物,大地普載我們,大地裡蘊藏很多寶藏,大地讓芸芸眾生在世間上做種種活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虛空中也有很多的土地,不只我們居住的地球,佛教說「三千大千世界」,每個星球都各自有各種的生物生存其間。然而天地雖大,人心卻比天地更大,所以佛經有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再講到人,什麼是「人」?過去儒家講:人字旁加兩橫叫「仁」,意味著兩個人相互和諧、相互尊重,有仁慈、仁德、仁義,這才像個人。而儒家的四維八德、三綱五常等,講的都是做人的道理;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政治、社會的道德規範。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有一次帶學生外出參學,途中,看到兩個婦道人家在吵架,一個罵:「你沒有天理!」另外一個罵:「你沒有良心!」王陽明聽到了,就招呼學生:「你們快來聽這兩位婦人在講道呀。」學生一聽:「老師!他們是在相罵,哪裡是講道呢?」王陽明說:「你看,一個講天理,一個講良心,這不是講道是什麼呢?」王陽明接著說:「天理、良心拿來要求別人,就要吵架、對立,如果拿來要求自己,可以成就一個完整的人格。」所以健全的人講求天理、良心。天、地、人是一切自然的道理,只要依循這個道理,不一定用法令,也不一定用經濟、政治或什麼力量來約束,世間的一切都會任運得宜。近年來,全世界發生了幾個重大的天災,並不是上天不垂憐我們、不愛護我們,不妨問問自己的行為有合乎天道嗎?有合乎地理良心嗎?有的時候,人遭遇了不幸,過去說是「天譴」,意思是不尊重大自然運行的道理,天也會責備我們,降災示懲。地球有成、住、壞、空,季節有春、夏、秋、冬,人有老、病、死、生;這一切都很自然。大自然的力量是無限的、違反不了的,逆天而行,久而久之,時候一到,就要嘗受惡業的果報,這也是自然的道理。人常常無法將自己的心和心外的天、地、人結合起來。以人來說,兩個人在一起就會對立,如我不喜歡你、我對你不以為然、我討厭你,所以人與人不和諧、不和好。尤其像現在夫妻離婚、父子脫離關係,人與人的關係脆弱。為什麼?就是心內和心外的世界不能和諧而產生對立。重要的是,要把天、地、人融入到我們的心裡。如,有天的心包太虛、對人的寬容,有地承載萬物的敦厚,有仁慈、愛人的和諧。天地人這一切都是我們心裡的世界,都與自己息息相關,如此擴大自我渺小的生命,自然能頂天立地,繼往開來;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對人、對事也會保有仁慈之心。天、地、人的精神是我們的老師,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隨喜的功德普賢菩薩有十個修行大願,其中一個叫「隨喜功德」。修行隨喜功德,與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等有著同樣的重要功德,我們隨喜讚嘆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禮拜、念佛、誦經一樣,都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課。什麼是隨喜?別人出錢作公益,我多少幫一點忙;別人作了好事,我樂見其成;別人有成就,不起嫉妒的心,隨口說些讚嘆的好話;別人失意,不幸災樂禍,隨口說些鼓勵的話。隨口說些好話,隨手做些好事,隨心幫助他人,都是隨喜。隨喜有什麼功德呢?第一、如香遍滿堂室:一個人靠化妝、灑香水得來的香氣,僅是短暫的、局限的。我們經常養成隨喜他人,所散發出來芬芳氣質,就會充塞著所處的空間,讓你周遭的人都能聞到,亦如你讚美別人地讚美你、歡喜你。第二、如炬普照十方:願意讚美別人、隨喜別人,喜歡顯揚他人的善美,你的人格道德就會像光亮的火炬。肯隨喜他人者,不障礙不為難他人的成就,不諷刺不打擊他人的努力,這樣的人格是世間的榜樣,就如同太陽的光亮普照世間。第三、如種一能收百:隨喜他人,就像打回力球,你隨喜他人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人回頭來讚美你、隨喜你的功德。就如同我們在山谷中大喊「你好」,四面八方都回聲對你喊「你好」。因此,願意隨喜他人功德者,所獲得的善性循環,就如同種一而收百。第四、如月映現千江:天上的月亮雖只一個,但在地上只要有水之處,不管是江、海、河、湖、溪、井,甚至僅是小小的盆、碗、杯盞,月亮都會映現在其中。我們肯隨喜他人,清淨品格的映現也如同這清涼月,隨處映現,就如千江有水千江月。普賢菩薩發隨喜功德的願,佛陀也常常讚美隨喜的功德。隨喜是最佔便宜的修行法門,只要養成幫助他人的性格,隨時給人歡喜、給人方便,就是很大的功德了。常人見他人有善喜,忌妒容易隨喜難,就是不知隨喜有這麼大的功德。提供隨喜的四個好處,希望大家都擁有隨喜的性格。假日逛百貨公司時幫兒子買了一雙時尚球鞋,幫女兒買了一張正上映的電影票,也給自己買了一本書。這本書將陪伴我往後的一段時間,每天翻幾頁,沒有像老師規定般,何時一定要看完,就根據內容來決定閱讀的快或慢。這個儀式,已經變成我的一個習慣,逛街一定要買一本書。忙完了家事,戴上耳機,閱讀一本書的背景音樂最適合的是純鋼琴輕音樂。若是有歌詞的流行音樂,會干擾我閱讀的流暢度。正在閱讀的我,此時沉浸在字裡行間,忘卻多少世間的煩惱,等到心靈飽足之後,明天才有力氣去處理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有時剛好這一本書的結束與另一本書的開始,銜接得不是剛剛好,就會讓我坐立不安。就算聽演講也無法滿足我的渴望。閱讀文字的速度我能控制,聽演講的速度則控制在演講者身上,反而帶給自己不少的壓力。我嚮往的閱讀時光,就像沐浴在春風中,風兒輕拂著臉龐,感覺自己非常幸福和平靜,沉醉在文字所帶來的畫面當中。一本書代表一個心靈,我和作者或許是不同國度的人,但是不管彼此相距多麼遙遠,透過文字,我們仍然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作者的思想高度,陪我度過白日的喧囂和黑夜的漫長。只要完成了這一段閱讀時光,我就能心滿意足地進入夢鄉。
花生有豐富的鋅、白藜蘆醇、維生素C和維生素E,具有健腦、抗衰老、降低膽固醇等功效。花生豆腐,是南部客家莊才吃得到的美食,常見於屏東內埔、高雄美濃、臺南等地。以花生製作,整顆花生不剝皮,保留完整營養,雖然名為「豆腐」,但它可沒有黃豆的成分喔,怎麼說呢?花生豆腐和一般豆腐的差別是:一般豆腐是以黃豆和凝固劑為材料,而這道「花生豆腐」則是用在來米粉與玉米粉製作的,它的製作過程比較像傳統的「碗糕」;嘗起來香Q綿,可以是小品也可當宴客菜,可說是長者的最愛!食材:花生仁600克、水17碗、在來米粉150克、玉米粉150克、油少許。工具:鍋子、布制濾袋、打蛋器、瓦斯爐、模具(可選擇個人喜愛的容器)❶花生仁洗淨後,置鍋中,並加水蓋過花生,浸泡6小時,將水倒掉。❷果汁機放入花生與水5杯,攪打2分鐘,再用豆漿布過濾掉渣,相同動作重複3回。「餘渣」收拾置另一容器,最後可做煎餅。❸將在來米粉及玉米粉放入另一小鍋,加入2碗水拌勻。❹將作法❷的花生汁置於鍋中,開中小火加熱,並用打蛋器持續攪拌,中途不可離開;攪拌至呈黏稠狀態,再加入在來米粉、玉米粉一起攪拌。直至花生汁滾並濃稠,待有香氣出來後便可起鍋。❺趁熱倒入容器,放涼後倒扣倒出,淋上少許醬油膏或碗豆汁即可享用。成品可於冰箱保存,3天內食畢為佳。
如果我們能以大眾利益為前提,置個人得失於度外,則工作上也必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