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佛學會考1400人云端精進
北美洲各地兒童、佛光青年以及佛會員參加線上佛學會考。圖╱北美洲各協會提供
【人間社記者許貴婷舊金山報導】為慶祝法寶節,國際佛光會北美洲27個協會12月6日透過網絡,首次聯合舉辦在線佛學會考暨英文論壇,這場超越種族、性別、空間和距離的慶祝活動,展現佛光人的求法之心不受疫情影響,與會者年齡從5歲到83歲,計近1400人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美西副秘書長慧東法師表示,今年嚴峻的新冠病毒疫情,沒有澆滅佛光人學佛的熱誠,有的一家三代總動員、有的是兒孫幫助老菩薩聯機上網參加會考,「希望北美洲學佛的熱忱,以及實踐人間佛教的熱情,能夠永遠地持續下去」。佛學會考分為中文、英文、兒童組,範圍從《佛光教科書》、《般若心經的生活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等內容出題,作答型式也依照各年齡層須求不同,規畫是非、填充、連連看。 「考試內容都是教我們怎麼做一個好人。」加拿大渥太華佛光山三好兒童班10歲的周子涵,考完試歡喜分享;紐澤西協會10歲的Dante Gean表示,他從考題中學到很多和宗教有關的知識;洛杉磯協會7歲的Jamie Chen和祖母範妍梅(Julie Chen)首次參加佛學會考,兩人都非常開心,期待明年還可以和家人再次參加這有趣的活動。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財務長、也是此次佛學會考總幹事陳居感謝洛杉磯、多倫多、舊金山、聖路易4個承辦協會的幹部共同成就活動,讓北美佛光人深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著的佛教經典。秉持大師生活書香化、佛法生活化的理念,同慶佛陀成道日。堪薩斯協會高齡80歲的敏惠師姐感謝佛光會舉辦會考,讓她學習基本佛學知識如「三法印、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也認識如龍樹菩薩、世親菩薩、無著菩薩等幾位有名的高僧大德,自認獲益良多。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在英文論壇中,分享星雲大師最新的英文翻譯著作《佛法真義》,闡述學習佛法的核心內容,勉勵大家要從身、口、意三業和佛法相應,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上。佛弟子在修習佛道上要常常檢驗、評估自己,並時時從各種角度來探討自我對佛法是否有正確的了解。若能了解並運用在生活中的佛法,那就是無上的佛法真義。舊金山佛光青年Benson Kwek分享,這次慶祝法寶節的英文論壇中,與會者從北美各地湧來各行各業的護法信徒,紛紛發表對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的體證,如「四無量心」中的「舍無量心」,學到應舍掉自己的分別與執著,聽取並實踐他人的教導,同時主動地去幫助別人,「在這次討論會,很慶幸能有許多法師與我們接心,譬如覺凡法師解說成道日的起源,永固法師分享佛光四句偈的意義,永康法師教授佛光臘八粥的做法等,能夠參與其中讓我留下美好紀錄!」考試成績將12月12日的「2020國際佛光會北美洲聯合佛學會考頒獎典禮」公布,典禮將邀請嘉賓致詞,獎項包括個人優勝獎、協會推廣獎、佛學水平優勝獎及有你真好獎。 主辦單位特別為活動架設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ibps.org/2020nabuddhistexam/home,頒獎典禮直播連結可從網站獲得。
不回來的東西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太陽落下,有再升起的時候。吾人的一生當中,有許多東西是一去就不再回來的。這裡有四點意見提供:第一、潑出去的水:一盆水,一旦倒了出去,無論用什麼方法,也無法完全從地下再舀回來。同樣的,一杯水,翻倒在桌子上,也無法收回來。總之,一件好物,不能隨便丟棄,形同浪費;一杯好茶,隨意把它潑出去,實在可惜;一件好事,弄得不得回頭,屆時後悔也來不及。因此,點滴諸事都要珍惜。第二、說出口的話:過去有人說:「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一個字,送到公家機關裡,要再把它拿回來是不可能了。同樣的,我們無心說出去的一句話,要把它收回來,可能嗎?即使你道歉,人家表面可能退讓,但總是介意在心。等於是一塊白布上,潑了一點墨,無論怎麼洗,它還是會留下斑點痕跡。所以,話不能亂說,無論文字言語,都要謹慎。第三、消逝的光陰:朱自清先生說得很好:「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我們的人生,多少時光,一去就是永不回來;今天過了,就不會再回頭。真實的生命,就是光陰、就是時間,當下的這一分、一秒,是不會再有的,所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定要愛惜光陰。第四、錯失的機會:機會如光陰,稍縱即逝。一個成功的人,不但把握每一個機會,甚至是主動創造機會,辛勤耕耘。西諺云:「天才是時時刻刻尋找機會,他們願做別人不願做的工作,他們永遠不怕做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所以我們認為是天才的人,其實是他們比更多的人付出把握機會努力的。「珍惜福報才會更有福報;珍惜因緣才會更有因緣。」一個有智慧的人,不但會珍惜手中的福德因緣,更不斷創造出更多的好因好緣,自然會成就一番大事業。以上四點,只要把握住生活中點滴因緣,不隨便破壞,進德修業,終會有所成就。「不回來的東西」有四點:
三百六十行,只要用心經營,皆能行行出狀元。圖/資料照片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我的一個學生在當裝潢師父,而且是一家小有名氣的室內裝修公司老闆。印象中,他是一個讓我有點頭疼的學生,學習表現差強人意,而今能獨當一面開創自己的事業,怎不令人欣慰呢?
這位學生是1988年畢業,是我師專畢業後所教導的第一屆畢業生,因此印象特別鮮明。透過好友的協助,很快與學生取得連繫,約好一起用餐聊聊。畢業至今已30多年沒見,學生一見到我,很大方地喊:「老師好!」小時候的青澀靦腆已不復見,轉而變得成熟穩重,充滿著自信。
我們邊吃邊聊,言談中有喜悅,也有心酸,我們就像是久別重逢的朋友,話題不斷,什麼都能聊。我很好奇,他是如何成為室內裝潢設計師?聽他娓娓道來,我這才了解他成長過程中的艱辛。
為了貼補家用,幫助父母,他國中畢業後沒再升學,而且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所以毅然決然去當裝潢的學徒。以前的師父較傳統,要求特別嚴格,不允許有一點點的失誤。因為自己年紀小,許多技巧都很陌生,所以常出差錯,被怒罵根本是家常便飯;此外,身上的刀傷刮傷也是無法避免,一不小心就見血。
那幾年他過得很苦,曾經好幾次想要放棄這條路,但苦無別的專長,只好硬著頭皮苦撐。聽他敘述這段20多年的奮鬥史,為師的我除了敬佩,還心疼不已。
這學生現已苦盡甘來,但仍不斷參加相關的進修課程及證照考試。他說,當快支撐不住時,總想到一句俗話「吃苦當作吃補」,所以能忍耐,能堅持。他還說,腦海裡常想起老師曾經教的「失敗為成功之母」、「有志者事竟成」這些勵志的話,所以相信天無絕人之路,自己一定能克服各種障礙與挫折。
這學生雖然沒有漂亮的學歷光環,但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仍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在他身上,印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這個成功案例就是一個典範,只要肯努力,肯付出,都有成功的希望!
【和樂融融】夫妻同心我挑大梁
我們夫妻倆在婚後不久即有共識:家事採分工制,但粗重工作由我負責。由於我們都是公教人員,白天要上班,有時假日老婆也要加班,因而彼此有了默契,需要付出較重勞力的家事都由我來擔當。這是我體諒老婆的做法,她也欣然接受。蜜月之旅回來後,我們履行了承諾。每天下班後,她煮飯,我洗衣;她拖地,我擦窗……夫妻倆都做得很愉快。到了假日,除了去戶外走走外,家中也要小小掃除一番。此時,擦桌椅、抹地板,由老婆做;割庭院雜草、洗車等工作,自然是我來做。完工後,老婆很貼心地煮了綠豆湯來解渴,一面望著掃除後家裡窗明几淨,心中有無限的欣喜,一面品嘗甜美的綠豆湯,感受兩人分工合作的成就感。春節前夕,為了過個清凈明朗的新年,我們則會來個大掃除。我扛起大半的粗重家事,像是清除一整年累積下來的雜物、蛛蛛網、廢棄的家具等,老婆則是全心準備年菜,彼此合作、勝任愉悅,開心過了個好年!「做家事」在我們家不是某個人的「專利」或責任,只要夫妻有共識,甘願做、歡喜受,必然和樂融融呀!
所謂學佛,就是向佛學習。佛,是慈悲的體現者,學佛如果沒有慈悲心,如何與佛法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