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出新生機「合」出新活力——紅河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紀實

2020-09-03 此時紅河

「8月17日,塔金福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家人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8月初,雲南省2020年高考成績揭曉,紅河縣迤薩鎮小河村委會壩蘭村的塔金福考出了710分的好成績。紅河縣融媒體中心的記者毛敬華和張成英在得知新聞線索後,迅速趕往塔金福家進行採訪。《塔金福以高考理科710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消息在紅河縣融媒體中心各平臺推出後,一些愛心人士在得知塔金福家中田地較少,父母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妹妹剛參加完中考,一家人生活並不富裕的情況後,主動聯繫紅河縣融媒體中心,表示願意資助塔金福完成學業。「希望我們的新聞能夠讓塔金福一家人得到更多的幫助,也希望更多的孩子以塔金福為榜樣,通過自己刻苦努力改變命運。」毛敬華說。

在今年年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紅河縣融媒體中心全員出動,迅速反應,依託各平臺及時發布權威準確信息引導輿論,用普通話和少數民族語言讓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了解防疫工作的最新動態。「我們充分發揮融媒體優勢,搶抓『三個第一時間』:第一時間轉發中央、省、州、縣最新精神、政策,引導全民科學精準防控;第一時間發布縣防控指揮部相關工作安排部署,凝聚全民堅定信心抗擊疫情;第一時間組織縣內各自媒體轉發官方信息,讓科學應對、精準防範相關知識傳到各個屏、端,做到人人知曉。」紅河縣融媒體中心主任張輝說。

自2018年12月11日掛牌成立以來,紅河縣融媒體中心通過在平臺、內容、人員等多方面進行整合,形成「一次採集、統一調度、多種生成、多渠道傳播」的融媒體傳播體系。

今年7月,該中心順利通過了雲南省第一批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驗收。

為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從相「加」邁向相「融」,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紅河縣融媒體中心按照「中央廚房、融合發展、多元服務」的發展方向,在紅河縣電視臺和「夢想紅河」微信公眾號的基礎上,建設了「彩雲紅河谷」App、「彩雲紅河谷」手機報、「彩雲紅河谷」抖音號、「彩雲紅河谷」微博、「紅河融媒」快手號,通過「融媒體+」的力量,形成傳播矩陣「N」向終端,進一步提升新聞影響力和傳播力,鞏固壯大黨的輿論宣傳陣地。

紅河縣融媒體中心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策劃製作傳播本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新聞,並通過文字、圖片、音視頻、直播等融媒形態多維度呈現,各種口味的新聞「菜品」覆蓋各個層面的受眾,新聞生產力和產品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新媒體平臺影響力日漸擴大,「彩雲紅河谷」抖音號、頭條號及「紅河融媒」快手每天發布至少一條信息,使「夢想紅河」微信公眾平臺關注用戶數從原來的5000多人升至10969人,「彩雲紅河谷」抖音號關注戶數在近一年的時間裡達到1.3萬人。成立一年多來,紅河縣融媒體中心通過在組織機構、生產流程、體制機制、人才資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動新聞宣傳工作的高效運轉,實現了新聞的策、採、編、發全部在線上完成,講出了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紅河故事」。特別是今年以來,新媒體影響力日漸擴大,新聞宣傳作品被中央、省、州採用300餘條次,分別在中央電視臺、學習強國、人民網、雲南網、新華社客戶端、雲南發布、《紅河日報》、掌上紅河等各級媒體宣傳平臺刊播,如《紅河縣以本土特色文藝掀起藝術戰「疫」高潮》《最美「疫」中人》《雲南哈尼梯田首次進行無人機水稻播種試驗》《紅河縣一名老黨員捐款一萬元抗「疫」執意不留名》《確保不誤農時 保障夏糧豐收》《雲南紅河:迎端午 傣族風情惹人醉》等新聞作品傳遞社會正能量,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張輝介紹,融媒體中心成立後,新聞生產更有效率,更符合當代媒體傳播的特點,從而提升了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人員工資實行積分制考核,形成了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薪酬激勵機制,員工工作積極性不斷激發,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來源:紅河日報

原標題:「融」出新生機 「合」出新活力——紅河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紀實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祝小涵

審核:周健軍

相關焦點

  • 玉泉區融媒體中心:「融」字當頭,奏響新時代玉泉最美「合」聲
    2019年4月,玉泉區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20年10月「玉泉融媒」APP正式上線。自成立以來,玉泉區融媒體中心按照「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要求,始終堅持「融」字當頭,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載體,注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凝心聚力奏響新時代玉泉最美「合」聲。
  • 激活縣級融媒體中心內容生產活力
    區縣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新舉措,也是強化新聞輿論陣地、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打通連接群眾「最後一公裡」的有效方法。中央明確提出「2020年底基本完成在全國的全覆蓋」這一任務目標,現在已到成果驗收時期,區縣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已初見成效,基本建成覆蓋全國、深入融合、引領輿論的區縣融媒體中心格局。
  • 解好融媒方程式——湘潭市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紀實
    去年,在湘潭市宣傳思想系統「16538」工作思路中,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重點打造的「三大平臺」之一強力推進;出臺《湘潭市關於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建設路徑明確清晰;深入各縣(市)區調研,摸情況、問困難、強指導、抓規範、督進度,建設節奏全面加快;選派各縣(市)區骨幹人員到省直各媒體學習培訓,提升綜合業務能力;各縣(市)區根據自身實際加大投入力度,經費需求全力保障
  • 貴州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探索與實踐
    2019年5月底,貴州88個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全部通過驗收投入實際運行,實現了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全覆蓋,在全媒體矩陣建設、受眾覆蓋、功能建設、傳播影響、技術支撐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效果,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 自治區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驗收組對松山區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
    今天上午,由自治區旗縣級融媒體運營服務中心主任張向華帶隊的驗收工作組,對松山區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進行驗收指導。松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梁明澤陪同驗收。驗收組通過座談交流、觀看匯報片、實地查看等方式,詳細了解松山區融媒體中心建設情況。
  • 國家治理視角下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要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向縱深發展,有必要探索國家主導下縣級融媒體的多元治理路徑,通過體制機制建設提升縣級融媒體的主體性,形成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規則和評估機制。文章認為,中國媒體融合的國家治理實踐,不僅具有現實的中國意義,也具有廣泛的世界意義。關鍵詞:媒體融合;縣級融媒體;國家治理;國家治理現代化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正處在從「全覆蓋」轉向「縱深發展」的關鍵時刻。
  • 海南文昌市融媒體中心入選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引導能力建設...
    原標題:海南文昌市融媒體中心入選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引導能力建設突出案例   12月4日,「首屆全國縣級
  • 洞庭湖畔「融花」美——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鼎城實踐」
    從「鉛與火」「光與電」到「數與網」,傳統媒體革新圖存,媒體融合大勢所趨。從「大氣魄改革」「大手筆推動」到「大視野運籌」,鼎城融媒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常德鼎城融媒體中心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從內容、渠道、平臺、人員融合入手拉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大幕。
  • 從業者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認知研究
    201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發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範》,廣電總局同時配套發布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合規範要求》,就縣級融媒體發展規定了總體架構、功能要求、基礎設施配套要求、關鍵技術指標及驗收要求等內容。
  • 從社會治理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原標題:從社會治理看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媒體層級設置既要考慮到能否服務好中心工作,又要思考如何覆蓋更大範圍,包括邊緣區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那麼,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定位,有何特殊性與重要性?
  •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現狀與建議探究
    根據中央要求,我國將於2020年底基本完成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全覆蓋。本文通過對西安市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實地調研,在分析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建設成功做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堅持的幾點原則,為其他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提供借鑑。
  • 內蒙古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得怎麼樣?答案都在這兒!
    在上午舉行的開班儀式上,內蒙古自治區旗縣級融媒體運營服務中心負責人重點對2020年全區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驗收工作進行總結,並就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評析。我區旗縣級融媒體中心從2018年10月開始建設,2020年7月15日至10月16日,自治區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驗收指導工作組先後深入全區12個盟市103個旗縣級融媒體中心進行了現場驗收指導及初評工作。
  • 中宣部等發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範》
    本規範適用於縣級融媒體中心技術系統的建設。GY/T 321—2019《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規範要求》中「業務數據接口」章節中的規定。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應根據技術經濟條件、工程類型、建設場地條件、城市規劃要求等因素區別對待,合理確定建設標準。
  •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打通媒體融合「最後一公裡」
    江西日報社依託「贛鄱雲」目前在江西全省已建設了24個縣(市、區)級「中央廚房」,並首次跨出江西,援建了新疆「克州雲」的「中央廚房」。   建設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   雖然不少地方都意識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將是連接用戶的「最後一公裡」,但是,在整個縣級媒體融合中,所呈現出的問題也較為突出。   謝新洲根據自己的調研指出了一些問題所在。
  • 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內容+傳播:末梢循環良好才健康
    在推進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過程中,由於各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存在一定的差異,各地對於這項建設也都有著千差萬別。那麼,傳統紙質媒體有哪些優勢和劣勢?有哪些典型案例經驗值得借鑑?又有哪些亟須解決的問題?為此,不少媒體人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 柘城融媒體中心:同心向「融」「融」榮與共
    2018年9月21日,柘城融媒體中心掛牌成立以來,搶抓機遇、創新管理、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構建了渠道豐富、覆蓋廣泛、傳播有效、可管可控的移動傳播矩陣。一、領導高度重視 助力融媒體中心建設按照中央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共柘城縣委、柘城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縣委常委會召開了專題會議聽取匯報,研究、部署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並為融媒體中心安排了新的辦公場所、購置了設備。
  • 商城縣融媒體中心:守正創新 融創未來
    2018年8月,商城縣融媒體中心先行先試、率先成立,成為全省首批39個試點縣之一。2019年5月6日,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凌到商城縣融媒體中心調研,對我們的前期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中心建成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原廣播電視臺1400多萬元的歷史欠帳、人員嚴重超編和人員老化問題,通過後期盤活廣電土地資產,籌措資金近2000萬元全部留給縣融媒體中心解決歷史問題和用作後續發展資金
  • 內容接地氣「融」出新氣象
    11月中旬,第五屆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舉行期間,臨泉縣長官雜技小鎮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精彩的演出不僅驚豔了現場的觀眾,還通過臨泉縣融媒體中心搭建的直播互動平臺吸引了更多觀眾,讓大家在線領略到了雜技的魅力和風採。  「為家鄉百姓提供全面精確的信息服務,是融媒體中心成立的初衷。」
  • 瀏陽融媒體中心亮相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 系唯一縣級布展融媒
    自瀏陽河上遊而來的「瀏陽融媒」,此刻也在馬欄山上,綻放著屬於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新的精彩。,傳遞中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生動實踐。  對標中央提出的這三大功能建設,瀏陽市融媒體中心一方面著力提升「四力」,不斷鞏固主流輿論陣地。同時主動擁抱新媒體,始終堅持移動優先,建設好掌上瀏陽,目前下載量52萬、日活48萬、總點擊量超過4.9億次,以掌上瀏陽為主平臺的新媒體矩陣傳播力強,凸顯了移動優先的融媒布局。牽頭成立中國市縣手機直播聯盟等多個全國性平臺,服務功能突破縣域局限,覆蓋全國1億以上人口。
  • 上外融媒體中心成立 匈牙利語、斯瓦希裡語網站上線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王靜表示,上外用Media+(媒體+)來命名學校融媒體中心,意在通過中心建設,不僅融合各種媒體形態,更重要的是把「教育」融到媒體中,將校園融媒體作為學校立德樹人的一個重要手段和載體,促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課外活動)、第三課堂(網絡)、第四課堂(社會實踐)等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