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聽聽星雲大師、南懷瑾教你如何守住福報

2020-12-10 千面略懂先生

我雖為世俗人士,但是對佛門教派卻心生喜好,私下裡也接觸了不少有關於佛家的常識學問。

過去我遊歷過不少佛門廟堂,也結識了不少得道僧侶,其中有這麼一樣東西,是經常被佛家人士所提起看重的,那便是「福報」。

佛語有言:「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在佛家,福報比世間所有的金錢名利都要珍貴,有福報的人,好運自當如影隨形,而沒有福報的人,再如何哀求祈禱,也一樣不會有好運加持,還有可能招來禍端。

既然在佛教觀念裡,福報如此重要,我們生活中又該如何獲取福報呢?其實不然,福運根本不用我們去刻意獲取,它是人皆有之的。

在佛家看來,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一個人平日裡若能行善積德,樂於助人,那麼其福報的彰顯就會越大。

但是每個人的好運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就好比一個人如果生平黴運不斷,厄難當頭,那就說明他的福氣正在被消耗,倘若福盡之時,勢必就會苦難先行。

為此,佛教常說,為人在世,一定要懂得惜福培福,守住福報,不要讓福報從自己手中流逝殆盡。

關於如何「守住福報」這個話題,早些時候,一些佛門名家就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對世人守福培福很有幫助。就好比佛門高僧星雲法師和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給出了自己不同的建議。這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們二人的見解,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試著來守住自己的福報吧 。

01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本名釋星雲,法號悟徹,因其道行極深,是佛家的大德高僧,所以其弟子、信徒便尊稱之為星雲大師。

在某次開示過程中,星雲大師被弟子問及「世人該如何守福」的話題時,他曾表示:人這一生,福報皆有定數,要想耕耘福報的良田,唯有慎言、慎行、慎思,能時刻做到這三點,方能避免福報洩露。

先談「慎言」

星雲法師借用了佛家經典《大方便佛報恩經》中的一段禪語。即「人生世間禍從口生,當護於口甚於猛火......口舌者,鑿身之斧,滅身之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口業的危害尤其深重,口業就是鑿身之斧,滅身之禍。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善護口業,不僅福報會損失得非常厲害,還容易招來橫禍,輕則損人利益慧命,重則招來殺身之禍。

有道是「口是福禍門,舌是利害本」,佛家學識的根本意旨就是要深信因果,認定因果報應自古不空的道理。世人每造一句口業,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命途種下惡因,他日必得惡果,消耗自己的福運。

因此,做人要想惜福,就一定要先慎重自己的言行,多說良言暖語,少說惡語妄語,藉口生福,福報才不會輕易洩露,才能得以綿延持久。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的告誡:福報自有定數,福報再好,也切忌隨意揮霍
    因而,人的福禍與命運無關,皆因自己所作而得。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福報如存款,是有定數的,只取不存,終有一天會揮霍殆盡。他告誡世人:福報自有定數,福報再好,也切忌張揚揮霍。心胸寬廣之人會得到眾人的推崇和敬佩,喜歡與這樣的人結交,也樂於與這樣的人做生意,所以人生懂得退一步,整個天地都會更加廣闊。福報是有定數的,心胸狹隘凡事都要爭要搶,看似是得到了好處,但是福報也於其中不知不覺地消耗。心量越大,福氣越厚;心量越小,福氣越薄。
  • 南懷瑾的告誡:福報是有定數的,千萬別一次就透支
    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說:「享福就是在消福,吃苦就是在了苦。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當享受到福報帶來的美好時,就應該省著用,因為不過不儲存,而一味縱情揮霍,就有用完的一天。」很多人難以理解這句話,南懷瑾先生打了個比喻,他表示每個人的福報就如同池子中的水,越用越少,只有一邊用,一邊往裡面注水,才能取之不竭。如果前面用太多,後面池子見底,福報也就沒有了,剩下的人生就只有痛苦了。前面省著用,後面的福報也就越來越多。
  • 福報有定數,請客吃飯,也消耗自己福報,且行且珍惜
    人的福報可大致分為兩種,先天福報和後天福報,先天福報是命中的定數,也就是前世的善惡業帶來的,所以有碰到比較高明的大師,往往能把一個人的命數看得很準,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就詳細講述了人生的立命之學。很多人不懂得後天積福,愛貪小便宜,殊不知命中福報有定數,當福報享盡,也就到了受苦的時候了,甚至會祿盡人亡。就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來講,很多人喜歡讓別人請客啊,而且不珍惜飯菜,點最好的,最貴的,其實,浪費的還是自己的福報。看似不花自己的錢,卻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
  • 南懷瑾說:福報多的人,往往都有這2個特徵
    大家都是媽媽生的,為什麼有的人福報很多,順風順水;而有的人一輩子過得很差,不管怎麼努力,都是碌碌無為呢?其實,這和自身因素有很大關係。正如《左傳》中所講:「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場,自身品質如何,就會吸引來與之對應的福或禍。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
    有時候,我們看別人過得很愜意、很舒適,甚至有點兒妒忌和怨恨,但嗔恚是沒有用的,那是人家自己積攢而來的福報,別人有福,自己無福,我們要做的是深刻反思自己,而不是盲目地羨慕和嫉妒。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強求也是徒勞。佛說,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浪費,切記!
    前世修多少德,今生有多少福。因此我們說,人這一生有多少福氣是有定數的,我們當下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感召來的。不要抱怨自己出身不好,不要埋怨父母沒有給你優越的生活條件,一切因緣皆是自己招致的,都是自己該承受的。就像我們種地一樣,付出多少辛苦,就收穫多少果報。種下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不必羨慕別人,該誰的福氣,別人搶不走;不該你的,怎麼也會失去。
  • 佛說:人的福報,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佛說:人的福報,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人自從一生下來,就開始了人生之路的修行。所以,哪怕你現在過得不那麼如意,甚至是前段說到的「窮人」。但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本心,不嫉妒、不怨恨、不怪罪、更不要怨天尤人。要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積攢下來的福報。所不同的是,有可能別人積攢的比你更多,而你仍然需要靠今生的修行與積善,才能收穫更多的福報。佛說,人的福報,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不屬於自己的,你強求不來。屬於自己的定數,別人要搶也搶不走。
  • 千萬不要損了孩子的福報!花一分鐘進來為孩子積累福報增福增慧!
    世人之福,皆有定數福盡災來,祿盡人亡古語言: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當今社會很多人在拼命的賺錢說多留點錢財給子孫殊不知你留錢財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其實什麼留給子孫最好,最好的是福報世間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福報來的如果孩子不懂惜福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更適合現代修佛法?當然是南懷瑾老師了!我們把時間的鏡頭,從現在推向歷史。還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像南懷瑾老師這樣的修行高度。即深入理論,又有真修實證的經驗。現代人出家的很少現在這個社會,想要出家,需要非常書勝的因緣才有可能。我們大多數修行人,還是在家修行為多。在家學佛修行的經驗,最好參照有實修的大德居士。這並不是說出家的師父們不行。而是,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很多的差異性。比如,飲食,吃飯。
  • 一切都是福報,如何積累福報呢?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福報的化現。福報大的人,諸事如意,財源廣進,工作順利,家庭和樂,身體健康,面相莊嚴,子孫昌盛。如何積累福報呢?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唐代善導大師(彌陀化身,淨土宗二祖)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助行,唯有念佛法門是正行。善導大師領導大眾以念佛為主。持名念佛是往生的正行,念佛成佛,不念佛縱修種種布施供養,不能成佛。每天要把持名念佛列在第一位,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念佛最好。恭敬心拜佛可消業障,古人有拜佛開悟的,拜佛與念佛結合,動靜相宜。
  • 星雲、南懷瑾、莊子的看法顛覆你的認知
    仔細一想,確實有些道理。我們身邊很多人的一生,都在謹小慎微、膽戰心驚中度過。那麼,人的生死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為什麼很多人終極一生都沒弄明白這個問題?帶著這些疑惑,我曾翻閱各大書籍。其中,星雲大師、南懷瑾先生、莊子的看法最為顛覆我們固有的認知。
  • 為何古人說福報是有定數的,看懂這4句話,福報能自然長久
    古人云:「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其實,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悄然改變著你的軌跡。一個人的品德、性格、言行等都對他的人生起著重要的作用,你種下了什麼,也將收穫什麼。人生坎坷,萬萬不可隨心而行,以免造成大禍。
  • 星雲、南懷瑾、聖嚴三位大師如是說,多少人錯得離譜!
    我們可以聽聽三位得道大師怎麼說的,聽過之後,你會明白,多少人錯得離譜:【一】星雲法師:信佛與信神是不一樣的星雲法師是佛教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用一生在倡導「人間佛教」的思想,照亮了世間無數信徒的人生願望。電視劇《濟公傳》主題曲裡,有一句歌詞:「東找佛,西找佛,不如自己修成佛」。
  • 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
    而且錢只能這輩子用,那福報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在佛陀時代,波斯匿王有個公主,名叫善光,長的很莊嚴漂亮,眾人愛敬。王就很傲慢的說,你能得到大眾歡喜,是我的原因。善光公主說,是我的福德因緣,不是因為父王的原因。波斯匿王問了她三次,三次都這麼回答。王就很生氣,把她嫁給一個貧窮的人。說:看是因為你的自力,還是我父王的原因。
  • 福報自有定數的,出現這3個徵兆,證明你已經消耗過度了
    種善因得福報,種惡因得惡果。所以很多人都希望通過行善積德來為自己求來福報。那麼,有讀者就會產生疑問:是不是只要行善積德,福報就會永遠跟隨著我們?當然不是。正如隋張公禮《龍藏寺碑》有言:「故知業行有優劣,福報有輕重。」
  • 當你有福報時,錢會來找你
    福報是哪裡來的,是培養出來的。福報是自己培的,也是自己損的。那麼要如何培養呢,先是珍惜福報,還要廣結一切善緣。像毛澤東說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珍惜福報以前有經常講過,現在講為什麼要廣結善緣。福,就是福報,德,就是德行。廣結善緣,就是要我們培養德行。古語說,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 高僧說:能做到這四點,會有大福報,看看你是有福之人嗎
    佛說:福報有定數。其實在佛家看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福分大小、福報多少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一生擁有多少錢財,享受多少福壽,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國慶期間同小區的老同學約我外出旅遊。高僧聽完老同學的故事,開導他說:「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還要學會惜福。福報好時要慢慢用、省著用,千萬不可隨便浪費已經擁有的福報。」高僧見老同學滿臉疑問,一知半解,便叮囑他務必記住四句話。我小心地記下高僧所說的這四句話,並分享給大家。
  • 人生過半,請守住「五個字」,晚年多有福報
    時光荏苒中,當一個人走過了人生的前半場,開啟新的行程之後,應該怎樣度過餘生,才能獲得福報的提升,成為命運眷顧的對象呢? 其實,當人生過半,朋友們請守住「五個字」,做到「控、減、熬、容、簡」,晚年多有福報。
  • 佛教:廣種這3種福田,福報主動來找你
    想要在人生中擁有福報,就要廣種福田。真正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缺少福報。如果一個人缺少福報,就是有了財富也很難守住,即使有錢還是會煩惱重重,這些都是缺少福報的表現,福報要如何得來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廣種福田,人天路上,修福為先。
  • 別人請客,吃的是你的定數,一定要看!
    閱讀前,請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易經」,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