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做了許多功德卻感覺沒有福報,極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2021-02-08 騰訊網

皆仁

有人問起:「師父,我平時抄經、誦經、放生、布施等功德做的不少啊,為什麼卻沒有什麼福報呢?」

後來才了解到,原來他和父母的關係不太好,也不太孝順父母。

我聽了就有些無語了。

為什麼呢?因為孝順父母,無論是在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中都是極為重要的。

玄奘大師所譯《本事經》中曾經說道:

「世有二種補特伽羅,應深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云何為二?所謂父、母。若諸有情於其父母,深心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生無量福。諸有智人鹹共稱嘆,聲譽普聞,處眾無畏,後不焦惱,無悔命終,身壞死後升諸善趣,生於天中。」

這是說世間有兩種人,值得眾生尊重、禮拜供養,用敬愛之心親近他們。這兩種人就是眾生的父和母。如果眾生對父母尊重、禮拜供養,用敬愛之心親近他們,則可以由此出生無量的福德,而且得到極好的聲譽、處眾無畏,也沒有焦慮煩惱等負面的情緒,命終之後可以得生善趣,常在人天之中。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呢?

經中說,父母對子女有深重恩德,從生產到哺乳,到精心呵護長大,供給成長種種所需,教導世間種種禮儀,希望子女可以離苦得樂,以種種心關懷備至,沒有一絲懈怠,如影隨形一般的守護著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之心,就算世間的天人也都共同稱嘆,恭敬供養。所以,子女應當孝順父母。

《分別善惡報應經》中說,孝養父母可以得到少病、相貌端嚴、獲得大福德的善報;如果不孝父母,則會得到多病、相貌醜陋的果報;如果輕慢父母,則會得到人間惡報;如果毀謗父母,則會獲報孤貧。

那為什麼提問者會雖然多做功德,但是因為不孝父母而福報不顯呢?

《大般涅槃經》中說:「業有二種,定以不定。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者時定。或有報定,而時不定,緣合則受。或三時受,所謂現受、生受、後受。」

《大般涅槃經》中又說:「智者善根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為輕。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輕業而作重報。」

如經中所說,雖然抄經、誦經、放生、布施等功德也很殊勝,但是世間的因緣不是一加一這麼簡單的,如果不孝父母、輕慢父母、毀謗父母的惡業猛烈而先成熟的話,那就會先得到多病、容貌醜陋、孤貧、惡報,這也就會給人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多做功德卻沒有福報,其實是善報還沒有顯現,惡報卻先現行了。

這時,如果他覺悟了自己以往的過失,痛改前非,懺悔自己過去不孝父母的過失,而真心發願悔改的話,隨其心念的猛利與否,所得的福報也會有深有淺地顯現出來。

所以,眾生無論是否相信佛法,孝順父母都是世間眾生所應該做的。

如《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眾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

《大方便佛報恩經》中又說:「父母、眾僧是一切眾生種二福田,所謂人天、泥洹、解脫妙果,因之得成。」

如果發自內心的尊重孝敬父母,所得的福報也是不可思議的,以孝敬父母的誠敬之心、孝順之行作為基礎,再進修布施、持戒、禪定等六波羅蜜,那所得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議。

如《阿差末菩薩經》中所說:「孝順父母夙夜供養不離左側,常念反覆乳哺之恩。不以懷恨,積德無厭,身行謹敕,體無綺飾。常護口辭,不演粗言,自守其意,心不懷毒。建立佛寺、講說精舍,所獲功報猶如梵天。」

微信公眾號:念念隨筆id:nnsuibi

往期文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自己積累功德和福報的四種行為,聰明人都在做
    生世為人,都有自己的前因後果,都有自己為人的功德和福報。你的善惡行為,會積累或消耗你的福報,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惡的行為,就會加速消耗你的福報,而善的行為,就會增加你的功德和福報。《太上感應篇》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念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一念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不虛。
  •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武漢硬核奶爸詮釋父愛如山
    但是,從日頭初升到太陽下山,整整十二個小時過去了,小姚卻遲遲沒有返家,電話也打不通。家人心急如焚,於是就報警求助。晚上八點多,接到求助電話的黃陂分局木蘭鄉派出所迅速出警。通過一番仔細的詢問,民警小柳得到了一條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小彭在失聯之前,曾給妻子小方發了一個微信定位,而地址就在黃土公路的易家林子附近。
  • 讀《地藏經》,能獲得3種福報,功德不可思議
    尤其是對治當下我等少善根福德因緣的眾生,使我們信因果輪迴,修福修慧,《地藏經》最契理契機的。《地藏經》上有講到,得聞此經一句一偈,墮惡趣者便能當即解脫,獲得的福報不可為喻,而且常有諸天護法衛護,這就是《地藏經》經文的加持力。但有的人把《地藏經》都倒背如流了,為何生活條件都沒有變化,經文的加持力呢?
  • 萬事不順因為缺乏福報,如何快速提升福報了?
    某段時間沒有福報,即使擁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樂。福報不足的人,好比一鍋湯,遇到些許小困難,就像一碗汙水倒入一鍋湯,整鍋湯都壞了。福報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汙水流進大海,海不會被一江水轉汙,相反能把它轉清,讓自己更強大,納百川而成百穀王。徹底消除一切問題的方法,就是增長福報。
  • 劉素雲老居士:什麼人最沒有福報?什麼人最有福報?
    什麼樣的人最有福報呢?心裡清靜的人有福報,心裡是不裝事、不裝人、不裝物,除了人事物,還能裝什麼呢?那就是阿彌陀佛。做到這三不裝,就是心裡無事得自在,就是有福報的人,為什麼這麼講呢?心裡沒事就會感覺身心自在,有事會怎麼樣?添煩惱!
  • 關於出道人的功德
    這副對聯的意思就是說,有些人做了壞事但沒有遭到報應的原因,是祖上積累的功德沒有消耗沒,等功德消耗沒了,報應馬上會到來,而那些做了好事沒有得到善報的,是祖上做的壞事太多,損耗的功德虧欠太多,等虧欠的功德補滿了,人的福報馬上就會到來。功德或者福德對於普通人尚且如此,對於出道的人來說,就更為重要了,可以說,上方對於出道人的考核的主要標準就是出道的人做了多少的功德,這些功德,決定著出道的人的未來。
  • 佛教:福報快不夠時,多做這3件事,好運氣感召而來!
    佛教:福報快不夠時,多做這3件事,好運氣感召而來!佛家講究因果報應,同時也看中累積福報。一個人的福報的多事,也反應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福報多的人,日子自然過得幸福、生活順心。而那些福報少的人,往往經常會感覺到處處受阻、人生不如意、苦悶煩惱的事情太多了。民間所說的諺語「喝冷水都會被嗆到」就是這個意思。其實,這些都與一個人的福報多少有關。當一個人的福報快消耗殆盡時,你慢慢的會發現,生活中不順心的事越來越多。這個時候,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做這3件事積累福報,好運氣自然感召而來。那麼佛家所認為的福報,到底是什麼呢?
  • 佛牌與福報的關係
    機會或者機緣來了,你做的善事,你所積的功德,佛牌感應到,那麼佛牌就會幫助你,成就更好的機緣,更好的人際關係,遇到更好的貴人。這一切的前提都基於你的心態是正確的,是善良的,還要加上你自身的努力,這樣你才能更好的把握住佛牌給予你的幫助。
  • 在寺院做義工有沒有功德?
    有人說,你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去寺院做義工,是在消極逃避嗎?當然不是。雖然每個人來寺院做義工的初衷不同,有的為過去無明所造的惡業,而帶著一顆懺悔、改錯的心利益眾生。有的為了依師學法、親近善知識,有的為自己與家人種下福田、積累福報。有的人已經獲得法益,而發大願護持寺院和出家師父,以期佛法長存於世。
  • 佛教:功德和福德這兩大修行資糧,究竟有什麼區別?
    而另一方面梁武帝雖然做了很多弘法的善業,堪稱佛教大護法,但是自己卻沒有修持奉行,所以始終沒有得到智慧,當然,自然也沒有功德。那麼福德和功德這兩「德」究竟有什麼差別呢?我們就來仔細介紹,簡單來說——這兩者一個修的是慧,而另一個修的是福,雖然都很重要,乃是二足尊的兩面,但獲得方式完全不同。
  • 過年了,這時候是快速修福報的最佳時間!(附十種修福方法)
    孝親有三個層次:低等的是在經濟上使父母生活無憂,現在這最低等級的有許多人都做不到,做不好;中等的是養父母的精神,使父母精神愉悅,開心,讓父母吃得飽,穿得暖之外,諸如陪父母說話,讓父母或同父母一起參加喜愛的活動,聚會、旅遊、走親戚,恭敬對待父母的親朋好友等等;高等的是養父母之志,父母希望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努力實行,朝著這個目標去做,努力做到,擴充父母的德行,古人所謂光宗耀祖
  • 一切都是福報,如何積累福報呢?
    一切都是福報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福報的化現。福報大的人,諸事如意,財源廣進,工作順利,家庭和樂,身體健康,面相莊嚴,子孫昌盛。福報小的人,學習工作不順利,婚姻戀愛挫折重重,常遇小人,貧困潦倒,疾病纏身,事事不順,做什麼虧什麼,長相也越來越醜……
  • 佛法: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生活之中很多人燒香拜佛都是為自己及親人求財求福報。他們買最貴的燈燭,燒最貴的香,以為花錢越多越是對佛的尊敬,表明自己對佛的虔誠,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獲得自己想要的福報。其實這樣做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福報的多少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要想獲得福報,佛說,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第一件事:一心誦讀佛經《金剛經》上說「若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 佛說:做這件事最損福報,切記!
    信佛、學佛的人都知道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自己積攢來的,所謂積善成德,一個人的福報裡藏著他的運氣,會使人在不經意間收穫幸福。吃虧也是福,為什麼?布施是善因,必可得善果。佛教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讓我們懂得積累福報、改善命運。然而,有一件事最損福報,你知道是什麼?不孝順父母!
  • 過年期間,這時候是快速修福報的最佳時間!(附十種修福方法)
    孝親有三個層次:低等的是在經濟上使父母生活無憂,現在這最低等級的有許多人都做不到,做不好;中等的是養父母的精神,使父母精神愉悅,開心,讓父母吃得飽,穿得暖之外,諸如陪父母說話,讓父母或同父母一起參加喜愛的活動,聚會、旅遊、走親戚,恭敬對待父母的親朋好友等等;高等的是養父母之志,父母希望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努力實行,朝著這個目標去做,努力做到,擴充父母的德行,古人所謂光宗耀祖
  • 得到巨大福報最迅速的方法是什麼?快看!!
    如果非要支使父母為自己做家務,請務必畢恭畢敬感恩,知道自己受不起,百般孝順,否則福報每天削,削得比聽般若法會增長福報還快。讓尊者走六步福報削到丟王位,每天享受兩尊大佛跑路為自己端水上飯洗衣,福報削多大?給父母倒洗腳水增大福報,反過來,讓父母給自己倒水端飯抽筷洗衣做飯,削福報也快。很多孩子在家裡就是個小皇帝,習慣性的招呼父母給自己倒水,父母給自己端飯菜,父母給自己拿東西...給大家講個故事——以國王的福報,讓尊者走六步,果報是六個月失去王位。佛在世時,有位羅漢弟子到一個地方去教化。
  • 最積「陰德」的四件事,福報深厚的人都在做
    陰德就是在暗中做有益於他人的好事,也叫做陰功。做好事不被人發現,悄無聲息的才叫做陰德,而大張旗鼓的行善積德,就叫做陽德。陽德是有漏之德,一個人大肆宣揚自己的行善積德事跡,因為大肆宣揚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名氣,積累的功德因此也就消耗掉了。陰德就不同,陰德是無漏之德,行善積德不在人前,做好事不留名,沒有任何雜念摻雜其中。
  • 知與悟,福報與功德 雷天大壯易
    文/雷天大壯易知≠悟,福報≠功德,別搞錯了。六祖壇經說,達摩祖師想度化梁武帝,梁武帝問祖師,我建了這麼多的寺廟,有功德嗎?達摩祖師說,沒有功德。因為建寺廟此類的事情只是為了求福報,並非功德。功德是什麼?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文/雷天大壯易福報,我們是通過「知」就能實現,「知」是通過頭腦來實現,「知」有所得。
  • 【海濤法師慈悲影音】-《佛教的施食功德》施食很簡單但獲五大殊勝福報!
    要不要天天做?最好是秒秒在做。現在人家養魚的很厲害,時間到那個機器就噴飼料。你在門口就點二十四小時香,在門口放一個甘露水,一直滴滴滴,觀音菩薩甘露(水)從不停的,既然功德這麼大,怎麼捨得不做呢?要能夠慈悲眾生,特別是第八條,《地藏經》有說,【一個人下心含笑,親手去布施給貧窮人,生生世世做國王。】原來一個人有威德、富貴、福報,是從幫助貧賤痛苦的眾生來的。
  • 清淨髮心地做布施,才能念念增長功德
    佛在《犍陀國王經》中言:「布施持戒,現世得福。」想要現世獲得福報,僅僅通過布施是不夠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持戒。佛在《優婆塞戒經》言:「人有五事,現在不能增長財命,何等為五:一者樂殺,二者樂盜,三者邪淫,四者妄語,五者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