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仁
有人問起:「師父,我平時抄經、誦經、放生、布施等功德做的不少啊,為什麼卻沒有什麼福報呢?」
後來才了解到,原來他和父母的關係不太好,也不太孝順父母。
我聽了就有些無語了。
為什麼呢?因為孝順父母,無論是在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中都是極為重要的。
玄奘大師所譯《本事經》中曾經說道:
「世有二種補特伽羅,應深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云何為二?所謂父、母。若諸有情於其父母,深心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生無量福。諸有智人鹹共稱嘆,聲譽普聞,處眾無畏,後不焦惱,無悔命終,身壞死後升諸善趣,生於天中。」
這是說世間有兩種人,值得眾生尊重、禮拜供養,用敬愛之心親近他們。這兩種人就是眾生的父和母。如果眾生對父母尊重、禮拜供養,用敬愛之心親近他們,則可以由此出生無量的福德,而且得到極好的聲譽、處眾無畏,也沒有焦慮煩惱等負面的情緒,命終之後可以得生善趣,常在人天之中。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呢?
經中說,父母對子女有深重恩德,從生產到哺乳,到精心呵護長大,供給成長種種所需,教導世間種種禮儀,希望子女可以離苦得樂,以種種心關懷備至,沒有一絲懈怠,如影隨形一般的守護著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之心,就算世間的天人也都共同稱嘆,恭敬供養。所以,子女應當孝順父母。
《分別善惡報應經》中說,孝養父母可以得到少病、相貌端嚴、獲得大福德的善報;如果不孝父母,則會得到多病、相貌醜陋的果報;如果輕慢父母,則會得到人間惡報;如果毀謗父母,則會獲報孤貧。
那為什麼提問者會雖然多做功德,但是因為不孝父母而福報不顯呢?
《大般涅槃經》中說:「業有二種,定以不定。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者時定。或有報定,而時不定,緣合則受。或三時受,所謂現受、生受、後受。」
《大般涅槃經》中又說:「智者善根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為輕。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輕業而作重報。」
如經中所說,雖然抄經、誦經、放生、布施等功德也很殊勝,但是世間的因緣不是一加一這麼簡單的,如果不孝父母、輕慢父母、毀謗父母的惡業猛烈而先成熟的話,那就會先得到多病、容貌醜陋、孤貧、惡報,這也就會給人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多做功德卻沒有福報,其實是善報還沒有顯現,惡報卻先現行了。
這時,如果他覺悟了自己以往的過失,痛改前非,懺悔自己過去不孝父母的過失,而真心發願悔改的話,隨其心念的猛利與否,所得的福報也會有深有淺地顯現出來。
所以,眾生無論是否相信佛法,孝順父母都是世間眾生所應該做的。
如《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眾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
《大方便佛報恩經》中又說:「父母、眾僧是一切眾生種二福田,所謂人天、泥洹、解脫妙果,因之得成。」
如果發自內心的尊重孝敬父母,所得的福報也是不可思議的,以孝敬父母的誠敬之心、孝順之行作為基礎,再進修布施、持戒、禪定等六波羅蜜,那所得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議。
如《阿差末菩薩經》中所說:「孝順父母夙夜供養不離左側,常念反覆乳哺之恩。不以懷恨,積德無厭,身行謹敕,體無綺飾。常護口辭,不演粗言,自守其意,心不懷毒。建立佛寺、講說精舍,所獲功報猶如梵天。」
微信公眾號:念念隨筆id:nnsuibi
往期文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