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這時候是快速修福報的最佳時間!(附十種修福方法)

2021-02-14 陳老師文化堂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陳老師文化堂」,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文章,請放心關注。


    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間第一福德。

    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勸孝文》稱孝為人間第一事,舍此一事,並無功業。佛教很多法師多次提到孝親尊師的重要性,並稱為根基。可見孝親的重要性。

    孝親有三個層次:低等的是在經濟上使父母生活無憂,現在這最低等級的有許多人都做不到,做不好;中等的是養父母的精神,使父母精神愉悅,開心,讓父母吃得飽,穿得暖之外,諸如陪父母說話,讓父母或同父母一起參加喜愛的活動,聚會、旅遊、走親戚,恭敬對待父母的親朋好友等等;高等的是養父母之志,父母希望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努力實行,朝著這個目標去做,努力做到,擴充父母的德行,古人所謂光宗耀祖。

    但這仍是世間之孝,小孝,出不了六道輪迴。大孝要自己發願往生並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乃真孝,徹底的大孝。當今社會不孝的人多,若有人在孝親上下功夫,做得比一般人周到、圓滿,能得大福報,若人不孝父母,而修廟拜佛做種種供養,沒有功德,二親就是佛菩薩,放著這麼好修積福報的好機會我們不做,而向外求馳就錯了。家中就有佛菩薩,我們趕快回頭,在家中廣修供養,孝親最神!

    這方面各位大德說得很全面。我再重複一下:萬惡淫為首,人從淫慾生,邪淫招致不如意眷屬,淫人妻者,人淫其妻,報在妻女,家庭不睦。

    其他尚有種種不善果報,《法苑珠林》云:「佛言邪淫有十罪:一者常慮彼夫所殺;二者夫婦不睦;三者惡增善減;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財產日耗;六者惡事常被人疑;七者親友誹謗;八者廣結怨家;九者死入地獄;十者報盡為男,妻不貞潔,報盡為女,多人共一夫。」

    今人對感情出軌、婚外戀、一夜情等多抱持寬容態度,不以為然,實在是自毀前程,若有人堅持不邪淫,所謂難行能行,必種大福報種子。

    所有的惡業中,殺業最重。素食就是戒殺,不與眾生結怨仇,一日食素,則世上的殺業一日與我無關,何況肉類充滿毒素和各類激素,帶來種種疾病,比如痛風、心臟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等。蔬菜雖說現在也有農藥和激素,比起動物性食品仍然要潔淨得多,何況我們可以選擇低毒、無汙染的蔬菜食用。

    若素食之外積極放生,則功德不可思議。放生不僅是給動物死裡逃生機會,在冥冥中也為自己安排了一條「絕處逢生」之路。其無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尤其對於患有頑病怪疾,或求壽求子求健康之人士來說,「放生」更為重要。

    放生應注意以下事項,如屬於鹹水的海鮮魚類,則應該放回海中。如屬於淡水的魚類則應放到水塘中。鳥雀應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們回到適應生活的大自然中去。放生可選擇的種類非常多,最好長期放,但不要在固定的地點放。

    或許願每月若干,又或許願放生若干為一願,不限時間,越早完成越好,放生花錢可量力而為,如果經濟不富有的話,可用「積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積蓄三毛、五毛或三五元,則每月亦可積到九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可救不少物命,只要有恆心和信心,日久必獲校驗。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社會道德、國家法律、單位規章制度,乃至一切行為準則。走到哪裡,就遵守哪裡的法律,行為規則。持戒守法就是莊嚴自己,就是為大眾做榜樣,就是清淨無染,若做種種布施修福,不過錦上添花,與持戒比起來,持戒的功德大。

    曾聽過做一千件好事,不若與一人解怨類似的話,持戒是防非止惡,是內求,修種種布施供養是外求,求人不若求己。若學佛人受持八關齋戒,一日一夜,可得60萬世不愁吃穿的果報,來生可生天上,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中品中生。

    世法、佛法都從恭敬中來,一分恭敬得一份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恭敬。對好人、善人,要常常親近、侍奉、學習,自然得利益;對壞人惡人要恭敬地遠離,把他看作佛菩薩的化身來教化我們,不讓我們導其復轍,所謂敬而遠之;對事恭敬,就是務求竭盡全力,盡善盡美,不留遺憾;對物恭敬,就是要珍惜、愛護、小心使用,惜物就是修福。

    佛的功德名號不可思議,念佛一聲,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唐代善導和尚(彌陀化身,淨土宗二祖)說,念佛,持名念佛,是釋迦牟尼佛所說救度末法時期眾生的唯一法門,應以念佛為正業,他還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助行,唯有念佛法門一項是正行。

    善導和尚領導大眾以念佛為主。持名念佛是往生的正行,念佛成佛,不念佛縱修種種布施供養,不能成佛。每天要把念佛名號列在第一位,專念的時間至少要保證一小時以上,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最好。恭敬心拜佛可消業障,古人有拜佛開悟的,拜佛與念佛結合,動靜相宜。

    網站網絡成為當今最快捷的傳播工具,在傳播佛法、一切善的知見、正知見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把網址告訴大眾,感興趣的就會得到法益,參加慈善點擊,動動滑鼠就能幫助許多人,若有專長,可參加網站建設,打字、校對、做網頁、網管,提供優秀的文章、貼圖,隨喜讚嘆網站建設者,把正知正見的文章下載供養大眾看。對於那些接受捐助的慈善或正見網站,若有餘錢可隨份隨力支持、隨喜,參與其組織的放生、印經、救貧等活動,功德無量。

    心念的力量很大,我們今天所有的種種都是以前甚至多生多劫前發的願所成就的。

  《百業經》專門談發願所得的果報,我們不要輕視發願,不要輕視起心動念,無論善惡最後哪怕經歷無數阿僧祇劫,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上。因此,發願很重要,要常常發善願,祝福自己和眾生。

    一盤光碟《如何在生活中修功德》講得非常好,就是教我們常常發善願。片中大德告訴我們,時時發善願,處處發善願,非常簡單、容易。

    比如吃飯時,我們先看著米飯饅頭把它們想像成阿彌陀佛的甘露,發願:虛空法界眾生與我是一體,我願代眾生吃下這個阿彌陀佛的甘露,願虛空法界所有眾生都能得到飽滿、富足,身心舒泰,以此因緣種下成佛的種子,希望眾生當生或盡未來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

    洗手洗臉時這樣發願:這是阿彌陀佛的甘露水,能洗淨我與眾生身上所有的貪瞋痴三毒煩惱,我與眾生都能獲得清靜、健康的身體,以此因緣種下成佛的種子,希望眾生當生或盡未來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

    刷牙時這樣發願:我與眾生是一體,願代眾生刷牙,虛空法界眾生都能獲得清靜的口腔、牙齒,除去貪瞋痴三毒煩惱,進而獲得清靜的語業、身業、意業,以此因緣種下成佛的種子,希望眾生當生或盡未來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

    喝水時也這樣發願:這是阿彌陀佛的大悲甘露,我帶著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一起喝下,願所有眾生都能解除饑渴,獲得飽滿富足。

    甚至上廁所也要發善願:我與眾生是一體,我願代眾生將身體裡的垃圾、廢物、毒物排到虛空,願我與眾生都能得到清靜健康的身體,進而清靜身口意三業,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

    回向就是有一個目標和方向,時時事事嚮往之,繫念之,容易達成,若不回向,就像漫無目的漂泊,隨業流傳,不容易聚集功德,因此要常常回向,可回向某一善願早成,或回向給父母家親眷屬、冤家債主,如果像片中大德告訴我們的那樣,在生活中修積功德,常常替自己和眾生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善業。

    忍辱,可以平息內心瞋恨之火。

  《法華經》云:「如來衣者,柔和忍辱衣是。」「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以能忍之心對治所忍之境,能防止一切障礙和惡業發生,就如同護身之衣,保護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聽說過火燒功德林,就是說,不忍辱將毀壞功德。可見忍辱有大功德。

  《佛遺教經》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又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法句經》云:「節身慎言,守攝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強」。

  《法集經》中曾提及菩薩修行忍辱波羅蜜有六種功德力:一、能忍所罵,如空谷之應答從響,能得「如響平等智力」。二、能忍所打,如明鏡之印現眾像,能得一鏡像平等智力。三、能忍所惱,視其為虛幻不實之物,能得「如幻平等智力」。四、能忍所瞋,能得「內清淨平等智力」。五、能忍八法,能得「世法清淨平等智力」。六、煩惱不染,能得「集因緣平等智力」。忍辱是自利利他的善行,在成就學業、事業、道業的過程中,以慈悲柔和之心常行忍辱,就能擁有成就一切世、出世間法的護身衣!

    懺悔的法水可以洗去貪瞋痴三毒煩惱,就像杯子髒了,用懺悔的法水洗滌乾淨。凡夫常常犯錯,錯能改,歸於無,懺悔改過,善莫大焉。

    關於懺悔改過,可參考《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告誡子孫的方法,從心上改,從事像上改,請親朋提醒等等,發覺自己做錯了、想錯了、說錯了,立刻懺悔,能夠到當事人面前懺悔、痛哭流涕最好,若不能,可在佛前懺悔,懺悔過後不再犯,不二過,才是真懺悔。

    若發覺別人做錯了、說錯了,也可替其懺悔:阿彌陀佛,他沒有學佛,不懂因果道理,我替他懺悔。可念:往昔所造諸惡業,皆有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念佛回向給他。

    那麼,無論我錯還是別人錯,都一樣可以修福。其他的還有勸人為善,隨喜功德,讚嘆別人的功德,布施自己的體力、智力,比如口傳、書寫、在網絡上發表傳播佛法、善法,治病救人的藥方、偏方等等布施座位床屋,例如乘公交車主動讓出座位,常常微笑,以慈眼看視眾生,以溫言軟詞同眾生說話,等等不一而足,常常力行,必有神效。

生活中的苦惱,無人傾訴;

工作中的煩躁,無人理解;

感情上的困惑,無人能解?

壓力、焦慮讓人無法喘息,

卻又不知如何排解

釋明壽師父私人微信

為信眾答疑解惑,指引方向。

相關焦點

  • 過年了,這時候是快速修福報的最佳時間!(附十種修福方法)
    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間第一福德。    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勸孝文》稱孝為人間第一事,舍此一事,並無功業。佛教很多法師多次提到孝親尊師的重要性,並稱為根基。可見孝親的重要性。當今社會不孝的人多,若有人在孝親上下功夫,做得比一般人周到、圓滿,能得大福報,若人不孝父母,而修廟拜佛做種種供養,沒有功德,二親就是佛菩薩,放著這麼好修積福報的好機會我們不做,而向外求馳就錯了。家中就有佛菩薩,我們趕快回頭,在家中廣修供養,孝親最神!    這方面各位大德說得很全面。我再重複一下:萬惡淫為首,人從淫慾生,邪淫招致不如意眷屬,淫人妻者,人淫其妻,報在妻女,家庭不睦。
  • 修慧不修福,善緣難具足,下一句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懷才不遇的人,聰明能乾,但為人過於精明而不肯吃虧,修慧不修福,善緣難具足,做起事來往往無人相助,障礙重重。修福的方法很多,及時施出一個微笑、一種關懷,或助他人一臂之力,都是修福的範疇。而在眾多修福中,以布施財物最直接、最具有代表性。
  • 佛教:累積福報,消除惡業的極佳修法,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累積福報,消除惡業的極佳修法,南無阿彌陀佛如果用邏輯來推的話,修慈心能累積福報,修悲心對消業上面非常有作用。因為修慈心時是想:如果眾生具備樂跟樂的因,或者眾生有具備各種各樣的樂、各種各樣樂的因的話,該有多好!心裏面一直希望能這樣子。這就有點像我們行布施的樣子,我們有給他們。也可以說:「眾生有樂」這個上面我們造了業的話,它的果報來說就是:我們會得到樂。是不是?那麼,「我們會得到樂」的話,這就是所謂的福報。
  • 淨空法師:現在修福比古人方便,所獲果報卻不如古人
    ...佛法中教人修福,修福是什麼原因?你沒有見性。沒有見性要想得福報,那怎麼辦?只有靠「修」。靠「修」得到的這個福,不是自性的,自性才是無有止盡。像我們在淨土經裡面看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那是自性的福報。《華嚴經》上講到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也是自性的福報。諸位要明了,如果我們破迷開悟,明心見性了,像華藏、像極樂世界這樣的依正莊嚴就現前。
  • 佛說:修來的才是福,爭來的都是禍
    佛說一切皆是空,命中有什麼都是你該有的,命中沒有的也是你求不來的,福靠自己修,爭不來丟不掉。凡事能爭來的都是你命中本有的,命運裡沒有的東西你爭奪過來說不定就會生禍端!生而為人生不帶來死也帶不走,對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不要太執著,太追求,有多大的福報就享受多大的福報,一切隨緣。珍惜你能得到的東西,摒棄無法得到的。真正屬於你的東西一定是很順利的,自然而然的到來,沒有絲毫的勉強,不是你的東西過於貪求除了痛苦以外什麼都求不來,不屬於的財富得到了會壓死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遇見你想遇見的人,珍惜你身邊的人,遠離不在意你的人。
  • 一心念佛的人為什麼能得大福報
    相好是果報福報,有果必有因,佛在因地修大行,發大願,我們也希望得到這個殊勝的果報,就不能不修因,面對佛像惡念全沒了,都消除了,善念自然而生,這個就是得福,所以常常觀佛像,就得無量福報修大功德福德,莫過於勸人念佛,這是無比稀有的大福德,佛教我們要福德,福慧,雙修,福擺在第一,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圓滿的福德修成的佛教我們,單是想佛的相好,慢慢自己的面貌就變成佛一樣
  • 南懷瑾的告誡:福報是有定數的,千萬別一次就透支
    福報是一個人的福德報應,常有人疑惑,誰誰的福報真好,子孫滿堂,愛情事業都是順順利利,為什麼別人什麼都美滿?而自己卻充滿了坎坷?是不是老天爺偏心,把世間所有的福報都給了其他人?其實,福報不是誰給予的,而是自己修來的。
  • 萬事不順因為缺乏福報,如何快速提升福報了?
    某段時間沒有福報,即使擁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樂。福報不足的人,好比一鍋湯,遇到些許小困難,就像一碗汙水倒入一鍋湯,整鍋湯都壞了。福報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汙水流進大海,海不會被一江水轉汙,相反能把它轉清,讓自己更強大,納百川而成百穀王。徹底消除一切問題的方法,就是增長福報。
  • 「修福」一個你不得不信的道理,人自渡才能被天渡
    福禍相依,損一分福,多一分禍,積德修福,做自己的擺渡人,福氣才會登門。正如《菜根譚》所言「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不賜我福,我便修養品德,等著福氣的到來。01一個人的德行決定著一個人的福分,所謂「厚德載物」,德行高的人能擔當大任,這個大任就是德行修來的福氣。「善惡終有報」,沒人會昧著良心一直無憂前行,行善積德,一身正氣的人福氣會不請自來。德厚不僅可以利己,還可利後代。
  • 一切都是福報,如何積累福報呢?
    一切都是福報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福報的化現。福報大的人,諸事如意,財源廣進,工作順利,家庭和樂,身體健康,面相莊嚴,子孫昌盛。福報小的人,學習工作不順利,婚姻戀愛挫折重重,常遇小人,貧困潦倒,疾病纏身,事事不順,做什麼虧什麼,長相也越來越醜……
  • 因為你福報不夠,所以總被業障拖著走
    福報不夠!  福報不夠,禪定升不起來,被業障拖著走,就應該去念經、抄經、念咒、念佛、供僧、印經、放生、施食、修廟、侍奉父母、禪修、道場做義工,這些實修都能提升福報。  智者大師說過:修福德不修智慧,叫作愚;修智慧不修福德,叫作狂。消耗享用過去的福報叫做「吃腐食」,不積福報總有一天會把福報吃完,沒有福報處處是苦。  什麼是窮?不懂布施就是窮。不懂布施會有六種窮:財窮、身窮、智慧窮、心量窮、福報窮、擔當窮。
  • 佛教:我們怎麼樣來修自己的福德?修持六度就是我們很好的方法
    無非就是你福報不夠,或者智慧沒有。只要你福報跟智慧圓滿以後,你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所以修行之人,目的就是修我們這兩種功德,修圓滿了,你就可以自由自在。所以我們對這兩種功德有好樂與歡喜,那你才會願意去做這件事情。我們也經常會問自己:「我們為什麼要做好人,做好事?」因為它對你的生命非常有意義跟價值,所以你就要做這件事情。
  • 佛教:種福而未求福,才是最有福
    這四句話的前三句,是告訴我們,人心輕躁浮動,是苦惱的根源;人心定而動,只顧種福而未求福享福,才是最有福、最享福的人。世人只知道求福報,卻不懂得福必先種因、惜因,一個人的福報多少,全靠自己來修。心中敬畏因果,造惡作惡的事情一定不能做。
  • 佛教:人心壞了,福報就薄了
    你要求智慧,你要求福報,你要求長壽,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要懂。現代人心不善,人心壞了,福報就薄了。福報不夠,沒福,你才遇到。《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經題比較長,意義大圓滿,前半段講的是果德,果報,後半段講的是修因,你怎麼樣才能夠得到這個果報。果報講三個,第一個是「大乘」,大乘是什麼?大乘是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大乘。
  • 即使沒有錢,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一個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沒有財富,也能作福,修到福德;一個沒有智慧的人,自己有財富也不知道怎麼去修福。這裡有個例子。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長者,叫阿鳩留,既不信前生後世,也不信因果。這位長者一聽就覺悟了。他覺得這個磨鏡子的雖然沒有錢來布施,但是就用手指指路,隨喜供齋,都能得到這樣的福報,說明因果是存在的。
  • 師父說,福報大的人雖然生活無憂無慮,但往往業障也重,為什麼?
    而且去修福修慧,積攢到今天的時候才能有這樣的因緣。那麼前邊我們從空間、時間的宇宙,微小的個體輪轉,我們就在這個範圍裡打了一個轉。剛才講到生死路苦,可能我們還不知道,比如說我們這輩子,為什麼我剛才講到說生生世世的積累?
  • 佛教:種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報將不請自來!
    佛教:種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報將不請自來!佛說,我們這一生所受用的都是前世修積的福報,福報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想要修攢福報,一定要多種善因,這樣才能得善果。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做好這三件事,可以幫助我們培養福田,直接而快速的得到福報。一、相信因果,心懷敬畏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人不相信佛教,認為因果業力不真實,是唯心的說法。其實,這是很多人的誤區。佛說,世間萬法皆空,唯有因果業力不空。
  • 如何才能獲得福報?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這個!
    好因才會感召好報,信心很重要,同時布施也要分時間,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進行布施的效果往往會比隨意布施來的會好很多,雪中送炭的果報更不可思議。如法求物施,也就是布施之物必須是如法獲得,這樣感得的果報是財富不會被水、火損壞,盜賊搶奪。
  • 貼春聯的時間位置與禁忌,倒福貼的寓意
    其中入聲字的判別方法是用閩南語發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所以如果兩幅的最後一字都是第一、二聲,就必須用臺語念看看是否為入聲字。根據普通話,陰(平)陽(平)為平,去(聲)上(聲)為仄。比如"春風送福千家暖,時雨潤花萬樹香",「暖」為仄聲,"香"為平聲,故「春風送福千家暖」為上聯,「時雨潤花萬樹香」為下聯。
  • 《地藏經》中現世得大福報的修行方法!
    佛就跟他說,假使未來世中〈就是指我們這時候〉,閻浮提內(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不論他是剎帝利、是貴族高官、王種的或是婆羅門種,像我們中國儒教或大富長者、是高官的、在家信仰佛的居士,乃至其他一切種族,有新產者、要生育嬰兒了,不論生男生女,在七日之中給他讀誦不思議經典,不思議經典即是指《地藏經》,不只誦經,還要念地藏菩薩名號,而且要念一萬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