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種福而未求福,才是最有福

2020-12-23 紅塵禪緣

《大智度論》云:世間人心動,愛著福果報,而不好福田,求有不求滅。這四句話的前三句,是告訴我們,人心輕躁浮動,是苦惱的根源;人心定而動,只顧種福而未求福享福,才是最有福、最享福的人。

世人只知道求福報,卻不懂得福必先種因、惜因,一個人的福報多少,全靠自己來修。心中敬畏因果,造惡作惡的事情一定不能做。只有這樣,多種善因,自然就會結善果,福報也就不請自來了,要想有好的福報自己平時就一定要先種下善因,不種善因一心只想求福報、求財富、求健康這都是最愚蠢的做法,根本實現不了;一心貪求福報反而得不到福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想要得到福報而不是發自內心,這樣的福報會減半,真誠心才可以獲得更多的福報!如今很多人的修行只是因為求福報,俗不知真正的修行是修自己的內心,修正自己的行為 和想法,福報只是順帶的事情,不要刻意!

福報修真誠修,不是求,世人不明其深意,天天拜佛無意,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真正的福報只能修不能求。良好的機緣成熟了,福報自然就來了;機緣不成熟,再求也沒有用。求到的、追到的都是暫時的,只會給你帶來痛苦與煩惱,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一個人的福報,源於自己往昔的善業,就像手機充電,今天的電是昨天充的。而電用盡就沒了,明天若想打,就要今天充。種善因,得善果。

任何時候,人都要有善念,要靠自己的發心多做善事,將福氣布施一切眾生,無形之中,自己的福報也會更為增上,安樂不會有窮盡之時。

相關焦點

  • 佛教:廣種這3種福田,福報主動來找你
    想要在人生中擁有福報,就要廣種福田。真正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缺少福報。如果一個人缺少福報,就是有了財富也很難守住,即使有錢還是會煩惱重重,這些都是缺少福報的表現,福報要如何得來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廣種福田,人天路上,修福為先。
  • 佛教:福報來臨之時,往往會出現這三個徵兆!
    福報到來之時會有感應嗎?他是否會和算命先生所說的「你幾年之內會走財運,幾年之後能娶妻生子。」會有感應,但和算命先生所說的卻不相同。其就算算命先生所說的是正確的,但在此中亦有諸多因素能夠幹擾「善果」的結成。佛教講「欲得善果,必種善因。」
  • 佛教:命好之人,臉上會有這3種福相,看看你有嗎?
    一個人最根本的相貌是靠自己修持來的,修什麼?修心。一個人的內心和行為就是他的風水,內心越清淨善良美好,他的相貌也就越好看,他的人生也必然福報長久。命好之人,臉上會有這3種福相,看看你有嗎?佛教認為,一個人最好的相貌是修成菩薩相,菩薩低眉、慈眉善目,既給人神秘和莊嚴之感,又使人容易親近和感化。菩薩的這種美是內在氣質上的端莊威嚴,是靠修行得來的,不是什麼外在庸俗的濃妝豔抹就可以偽裝的。若想修此法相,需向自身內求,修好自己的清淨心、菩提心、平等心,踐行菩薩之道,斷惡修善,真正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境界。
  • 佛教:人生最大的福報是什麼?
    但是,很多人對於福報這個概念,並不是真的了解,甚至有人理所當然的認為福報就是無災無難無病痛,這樣的認識當然沒有錯,因為這些也是福報之一,但卻並不是最大的福報。那麼,對於修佛的人來說,最大的福報是什麼呢?
  • 去寺院拜佛,謹記兩句話,福報不求自來
    福德、福報和功德在佛教中它們的概念是差不多的,隨著佛法的盛行,很多人為了讓自己的福報有所增進,就喜歡到寺廟中燒香拜佛。拜佛已經不是老一輩人的專屬活動,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也喜歡上寺院拜佛,一個是想滿足自己內心的所求,另外一個就是希望能夠與佛結緣,在未來能夠走入佛門修行。
  • 佛教:有這4種特徵的人,最有福報,你有嗎?
    關於福報,《大乘義章》中有言:「依智起福,依福起報。」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中就覺得不公平,認為其他人都有福報,唯獨自己,似乎只有厄運。譬如埋怨自己出身不如他人,世間多有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人,自己卻要辛苦打拼。殊不知,真正的福氣,並不是靠埋怨能得到的。
  • 佛教:廣種福田的2種方法,什麼是福
    「福」,自古以來都是每個人們追求的人生目標,「福」是長壽富足,是康寧無憂,是身心和諧,「福」也是在修行中不可或缺的資糧,故而儒家說「五福臨門」。佛家講要「福慧雙修」。什麼是「福」?「福」是人們對幸福的一種理解,它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字,但每個人對它的認識都不一樣。最常講的就是平安是福。
  • 佛教:慈悲心重福報深的人,有5種面相,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臉
    佛教:慈悲心重福報深的人,有5種面相,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臉。什麼是人間的福報呢?古人講的福報就是指五福,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富貴;第三是康寧;第四是有德;第五是善終,擁有這五福是人生中最健康的狀態。慈悲心重福報深的人,有5種面相,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臉:第一種面相:慈眉善目福報深的人,必定是廣做善事的人,只有多做善事才能積累福報。而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實為善的大根大本。佛說孝養父母,福報是無盡的,還會得到天人的保護。
  • 劉素雲老居士:什麼人最沒有福報?什麼人最有福報?
    什麼樣的人最有福報呢?心裡清靜的人有福報,心裡是不裝事、不裝人、不裝物,除了人事物,還能裝什麼呢?那就是阿彌陀佛。做到這三不裝,就是心裡無事得自在,就是有福報的人,為什麼這麼講呢?心裡沒事就會感覺身心自在,有事會怎麼樣?添煩惱!
  • 1福,2福,3福,4福,5福,6福,原來是這個意思,送給我最愛的朋友!
    思量愚昧苦,知足就是福,知足常樂者最有福;思量饑寒苦,飽暖就是福,善待自己者最有福;思量勞累苦,清閒就是福,少氣多閒者最有福;思量孤獨苦,友多就是福,享受生活者最有福;福祿繫於心,心正得大富,凡事想得開者最有福!
  • 話題|敬業福、友善福、愛國福……到底什麼是「福」?
    每到這個時候網絡社交就會颳起一股「求福熱」福文化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大眾文化、民俗文化貫穿於華夏5000年文明的始終中國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傳統對福文化有著高度的心理認同和文化認同可以說福文化已經滲透到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根脈這個堪稱最受國人喜歡的漢字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
  • 俗語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家庭的衰落,源於三種因果
    俗語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家庭的衰落,源於三種因果我們一輩子所求,不過「幸福」二字,即便是人生不能盡皆如意,我們也但求結果美好。中國人的「福」,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磨礪。老祖宗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佛經裡這句話顯然是在教人要心中有福,以期自在。一個人,他自己本身如果是個內心安寧、自在的「福人」,那麼,境隨心轉,福人所居之地,也自然會成為大家都喜愛的福地。
  • 憤世嫉俗的憤青,都是有慧無福導致的
    修行要修福修慧,有福沒慧,這個福報也用的無聊。就像有些人很有錢,不知道怎麼用,富二代一下子來了很多錢,他自己都不知怎麼用。只能隨便花、亂花,造地獄業。那福報不夠,智慧多,就是窮書生。窮的背後就是酸。這就是沒有福報的原因。沒有福報,又多了智慧,也是苦。沒福報,你講的話沒有力量,沒人聽,雖然是真理,卻沒人聽。因為沒有福報。這時,就會導致這類人,第一個是狂妄。都覺得自己對,別人錯。就是狂妄,有些修禪宗的,很容易變成這類毛病。一般來講,修禪宗而沒有福報的,都不是真禪宗,都叫口頭禪,不管出家在家,都不是真禪。
  • 「佛教人間」老和尚:心地清淨就是福,心生煩惱就是業,就是罪業
    在這個世間吃一點苦頭好2018/1/3  臺灣臺南極樂寺  檔名:32-258-0005護法要有智慧、要有福報,沒有智慧、沒有福報,對佛法只有害,沒有好處,這個不能不知道。像我過去遇到的韓館長,可遇不可求,太難得了,稀有!真正熱心護持,沒有名聞利養這些念頭。佛門要認清楚真正的護法,弘法、護法都很不可得。在家、出家,弘法、護法,要認清楚。我們這一代已經沒有規矩了,都是搞個人的名聞利養、利害得失,沒有替佛教去想,沒有為正法著想,這個罪過重。
  • 佛教:最有福的四種人,有你嗎?
    什麼樣的人最有福氣?老話說,天庭飽滿,耳垂碩大這種人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但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真的就能從臉上看出來嗎?其實是可以的,為何?因為「相由心生」。有句古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從相貌上去分別一個人是否有福氣,雖說很片面,但亦可行。為何?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常言道: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人這一輩子不容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命好有福的人會過的相對容易,沒有福氣的人則一生辛勞困頓。人的命一出生就基本定下,無法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只等命運的安排,這就愚昧了。
  • 年輕時有福不叫福,人老時有福才是福
    「存」沒有錯,又會「存」,又會合理經營才是真本事。說白了,對那些從不捨得為父母花錢的孩子來說,在他們心裡,唯獨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我」。直白點評的話,一句話,純屬自私。我們常說,誰誰誰真有福,可誰的福氣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就像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有因必有果。父母陪子女一起成長,不僅是一輩子的事,更是一輩子的修行。修什麼行,得什麼報。就像人們常說的,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種什麼樹苗結什麼果。
  • 佛教:擁有這十大特徵的人,往往福報最大,看看你佔了幾個?
    佛教徒常說:有福的人不必忙碌,無福的人跑斷腸。這是在告訴我們,如果你有福報,你就不需要忙碌。如果你沒有福報,無論你再怎麼忙都沒有用。福報是每個人的積累的,誰經常積累福報,就會有這十個特點,看看你自己身上有沒有呢?第一個,知足常樂。
  • 佛教:命好福深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你有嗎?
    佛言,眾生皆苦,所謂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沒有任何人能夠出離其外。但是,現實中我們生活過得艱難辛苦時,心中也不免埋怨世事不公。為何別人事業有成,家庭和睦,自己卻什麼都得不到,別人的好運和福氣,又是從何處來呢?
  • 佛說,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
    福從哪裡來?自己修行而來。佛說,常做這四件事最損福報,別再做了!一、不孝順父母佛說,世間最大的善為孝順,世間最大的惡為不孝。這個世界上若沒有佛,去孝順父母,父母就是佛。這充分說明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若一人有惡業,但若懂得孝順奉養父母,可消業積福、重罪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