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間」老和尚:心地清淨就是福,心生煩惱就是業,就是罪業

2020-12-19 百家名寺錄

在這個世間吃一點苦頭好

2018/1/3  臺灣臺南極樂寺  檔名:32-258-0005

護法要有智慧、要有福報,沒有智慧、沒有福報,對佛法只有害,沒有好處,這個不能不知道。佛法興衰、宗教的興衰,都看這十年。這十年當中,興,興起來了,興不起來,就衰下去了,這個十年是關鍵的年。你積德,這個時候,你造業,也是這個時候,無論在家、出家都要重視。錯誤的,無間地獄,正確護法的,你心裡想往生,統統可以往生,佛力加持。關鍵的是這個時候。

像我過去遇到的韓館長,可遇不可求,太難得了,稀有!真正熱心護持,沒有名聞利養這些念頭。佛門要認清楚真正的護法,弘法、護法都很不可得。在家、出家,弘法、護法,要認清楚。

我們這一代已經沒有規矩了,都是搞個人的名聞利養、利害得失,沒有替佛教去想,沒有為正法著想,這個罪過重。無論出家、在家,在家是護法,出家是弘法,都造很重的罪業,死了以後就知道了,知道來不及了。

造罪修福,佛門裡頭是第一功德,你如法,如理如法,修福,來救佛教;你要是隨著自己搞名利的話,你墮無間地獄。沒墮地獄不知道,墮地獄就曉得,太苦了,不值得。

修福怎麼修?大家都不知道。大家都知道,大家都不知道,念阿彌陀佛。什麼福報最大?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福報最大。所以我說都知道、都不知道,說穿了都知道,不說穿了都不知道。

在這個世間吃一點苦頭好,消業障。不要以為他侮辱我、他欺負我、他騙我、他害我,好處,替我消業障。不知道感恩,還說這個人是我的冤親債主,不知道自己的業怎麼消掉的,不曉得。心地清淨就是福,心生煩惱就是業,就是罪業。問你每天是生煩惱的多,還是生歡喜、再就念佛的心多?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都造罪業。  

相關焦點

  • 釋淨空:博學多聞,心地清淨,這就是功夫上道,會學了
    學佛的人二六時中,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之內,一定要保持心地的清淨。又要博學多聞,又要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功夫上道,會學了。我們聽講經,道理聽明白,心裡一塵不染,什麼叫不染?心裏面不起分別、不起執著就不染,不落印象,這開的叫智慧,開智慧。有分別、有執著,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記在心裡,心裡落的有印象,這叫什麼?
  • 釋淨空:心地清淨,才有大智慧大福報
    從清淨心來,從平等心來,清淨心平等心能生智慧,智慧是清淨平等所生的。我們要求智慧先求什麼?先求心地清淨。心地本來清淨,現在不清淨了,裡面充滿了垃圾。現在的工作,把心裡頭的垃圾完全清除,打掃乾淨,一塵不染,把阿彌陀佛請進去,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像印光大師的關房一樣。智慧是果,清淨心是因,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我們今天的心起作用生煩惱,什麼原因?
  • 淨空法師:修行沒有別的,就是學用清淨心
    你修修了多少年,你的心清淨了沒有?學佛,我們的心一年比一年清淨,也就是染汙一年比一年輕,你有進步。如果染汙一年比一年嚴重,你什麼都沒有學到。你學的是什麼?學的是佛學常識,佛教裡面的知識,這個東西不管用,於了生死出三界沒有關係;換句話說,你將來壽命到了,你還是搞六道輪迴,你出不去。清淨心出去了,往生極樂世界要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1.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裡面,如果我們對於飲食起居,我們常講的「財色名食睡」,還放不下,還有貪染;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是一點功夫都沒有,也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 真禪法師:禪學思想就是人間佛教思想
    禪,原是梵文音譯「禪那」的略稱,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棄惡」、「功德叢林」(意謂禪能生起智慧、神通、四無量等種種功德)。它指的是將心專注於某一對象,由此產生一種極為寂靜而又詳密的思維狀態。中國人又習慣地把「禪」和「定」合起來並稱為禪定,意謂將心專注於一對象,達到一種不散亂的狀態。所有這些,就是對禪和禪定所作的基本解釋。
  • 「貧僧」有話三十五說──我對問題的回答
    甚至果園農田,不噴灑農藥,驅除害蟲,怎麼會有好收成呢?答:對於家庭裡的蚊蟲蟑螂,一者,你可以採取防治的方法,家中清潔、整齊了,就不會滋生蚊蟲,或者你驅逐它們,也就了事了。假如不得已,非得要以「殺生」處理,這也不是殺人;殺人的罪,不通懺悔,而殺害微細的生命,雖不是沒有罪業,不過透過懺悔還可以消除一些。
  • 予人好因好緣 就是自己廣結善緣
    在佛教中,有一個詞叫「隨喜讚嘆」,就是說,我們要經常隨順別人的歡喜,知道讚嘆他人,這樣不僅能助於別人修行得道,也利於我們自身的修行。讚嘆、隨喜他人的功德,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修行方法,很容易為我們積累功德資糧。因為我們在讚嘆、隨喜他人功德的時候,清淨心就生起了,內心的汙染與雜念也就消除了,這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對別人好,別人不會對你壞。
  • 清淨心是戒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的信心,告訴我們西方真有極樂世界,不是假的,他常見阿彌陀佛,所以真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眾生一點都不假,只要你專,你懷疑就完了,你夾雜別的法門也錯了,決定不能夾雜。老和尚一生持戒念佛。戒是什麼?
  • 平常你都做不了主,睡覺還亂作夢,臨命終時善惡業都會起現行
    第十世的時候,就是唐朝的悟達,才做了國師。這個出家人有大福報,得到帝王恭敬的供養,不是一世,人家十世修行才到這個地位。煩惱習氣沒斷,皇帝送他一個沉香寶座,他就受不了。定力不夠,生了歡喜心,起了貢高我慢的念頭,覺得天下出家人沒有一個能跟自己相比。這個念頭一生,完了,護法神都跑掉了,冤家債主找到身上,幾乎送了命。你才曉得這個世間修行多難!十世的修行,帝王供養的時候,這個心就控制不住了。
  • 佛教:「業障」現前,會出現這4大徵兆,看看你有嗎?
    其實就是因果報應。曾經種下的惡因,因緣具足,果報現前,各種障礙就現前了。比如有些人學佛之後,越覺諸事不順,這往往是業障現前,不用慌亂,顯現業障才能消業,發露懺悔,罪業即消。業力清淨了,人生才會吉祥順遂、無有諸苦。佛家常說一句話,「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意思就是說,人活這一生,什麼金錢名利最終都帶不走,能帶走的只有自己今生所造的業。唯有這個「業」決定著自己來生的「果」。
  • 老和尚說,當下無形無相、能知能覺、清淨無染的這念心,就是本性
    大和尚慈悲揭示:「心性本具,人皆可頓;當下即是,個個成佛。」,「人在哪裡,心就在哪裡。」人人都有這一念心性,只是多數人不明此理,錯用了心,迷失心之體,而流浪於心之用上。由於一念不覺,而起惑、造業、受報,枉受生死。若能當下返照這念心,用不離體、體不礙用,自在如如。小時候常自問:「我到底是誰?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什麼是佛法中的「業、果」?「造業」是否真有「果報」呢?
    什麼行為會構成「業」呢?佛教認為「業」的核心是「思」(即思心所)——內心的動機、意願、意念、意志。「思」會驅使心造作,促使心採取行動。論典中形容「思」猶如磁石,以磁力推動著心,引發身、口、意的行為,於是造作了「身業」、「口業」或「意業」。
  • 保持清淨心,是最有智慧的生活方式
    境有心造,相有心生。佛家講,「心淨則佛土淨」。在生活中專心做一件事,也叫靜心做一件事。因此對清淨心的認知,在不同的場合解釋也有所不同。一、什麼是清淨心?在生活中。當耳不旁聽,眼不旁視,心不著外,專心做一件事時,有時,忘記了吃飯,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忘記了勞累,這就是清淨心。而佛家講的清靜心,最圓滿。就是心裡不能有一絲毫念頭,就是念佛號,也不能有一絲的念頭。這裡的無念就是「無住」「無住」就是心裡不能有一絲毫念頭,有念就住了,要想學菩薩,先學無住,無住就是清淨心、本來無一物。一切時、一切處,一念不生。
  • 【科注學習班分享】淨空法師:在日常生活、接觸大眾當中,不要嫌煩、不要嫌羅嗦,真正在心地上紮根
    改習氣、斷煩惱太難了,不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仰仗彌陀慈父、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這一生想了生死、出輪迴,希望渺茫。師父上人在這一集當中所開示到的經句是,「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汙,顯明清白」。《大經科注》云:「煩惱者,貪瞋痴等,煩心惱身,故名煩惱。又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十種,稱為十煩惱。天台宗以見思、塵沙、無明三惑,稱為三煩惱。」
  • 釋迦牟尼佛講的小三災就是核子戰爭,小三災指第三次世界大戰(淨空老法師)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這是第四禪一般的天,跟前面三禪一樣。『福生、福愛、廣果』,四禪叫「福天」。福報最大,三災不及。三災他那裡都沒有,「三災」是經上講火災、水災、風災。火災可以燒到初禪,初禪天這三災都有,都不能避免。二禪是水災,水可以淹沒到二禪,也就是二禪天沒有火災,他有水災、有風災。三禪天心地清淨,水、火兩種災沒有了,他有風災。到第四禪這個人福報大,水、火、風這三種災難都沒有。「水、火、風」,佛經裡面講「大三災」。「小三災」是「刀兵劫、瘟疫、饑饉」,就是飢餓、饑荒。佛講的大三災、小三災,意思我們也很難懂得。
  • 命由心造,福自己求,做到這2點,可消除業障,福報自來
    命由心造,福自己求,一個人的煩惱,也是由自心造成的,佛教講:「一切法由心想生,」要想降伏煩惱,只要能將自己的心改變過來,煩惱就會減少。我們作為世間凡夫,在日常生活中都免不了會受外界影響,形成各種惡習。一個人的的習氣,只要形成是很難改正的,就像吸菸一樣,如果上癮,就很難戒掉,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地藏經》中也講:「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人內心的煩惱,其中一部分,也是由無始劫來積累的業障造成的,從表面看是因為外境的幹擾,其真正原因,是因往昔業力所造。
  • 淨空法師:如來的心印,就是這一句佛號,勸我們求生淨土
    也就是,海賢老和尚說過那麼一句話,「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就是如來無礙智,這句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才可以說的。如果不是真正大徹大悟,說這個話是大妄語。因為他說出這麼一句話,所以我們能夠理解,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入了這個境界,這是無礙智。  下面念老舉《涅盤經》上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