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 我們這個念頭住在念佛上,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心印不壞」。【解】實為一大藏教之眼目。那就是一大藏教,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之眼目,就是最重要的。一個人有眼目,他才能看得清楚,要是沒有眼目是一片黑暗。這個眼目是大放光明。
【解】持名念佛時,即是心印放光時,故云:「一聲佛號一聲心」。這句話說得好!【解】故《大集經》曰:「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也。念佛,要不要再學禪?不需要了。為什麼?禪在佛號當中。這佛號不但是禪,是無上深妙禪,超出了禪宗。為什麼?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它這個佛是「分證佛」,不是圓滿佛。為什麼?無明破了,智慧開了,無明的習氣沒斷。
斷習氣可不是容易事情,沒有方法斷,你有方法就起心動念了、就往下墮落,這個時候不起心不動念,用什麼?隨它去,時間長了自然沒有了。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無明習氣斷乾淨了,才證得究竟果位;淨宗不需要,淨宗一下就可以能成就,所以它是無上深妙禪。
「於上之語」我們對上面講的這些話,《宗鏡錄》所講的,《大集經》上所講的,真正能夠相信,你看,【解】於上之語,若能信受,即是蒙佛深恩,為我開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上心印之語,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諸祖以心傳心之心,聞此寶印,粉身難報。
這個恩德太大了!這一段他所印的經文,引用的祖師的語錄非常寶貴,能幫助我們解決大問題,能幫助我們功夫得力,但是,要真信!沒有真信,不要緊!多念,念上一百遍、念上兩百遍、念上三百遍,就不一樣了,自然能夠契入。
【科】己四、期如佛德分三庚一、悲智如佛。科題「期如佛德」,期是期望,跟佛德相同。這有三小科,第一個是「悲智如佛」,慈悲,智慧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看經文:【經】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這兩句經文我們要把它記住,時時刻刻想著跟佛一樣,能嗎?能。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這句話學佛的人不能忘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什麼是佛?明心見性就是佛。佛是心性,見到心性,就見佛了,就成佛了。佛是圓滿證得,自性圓滿的起用。我們的自性迷失了,並沒有失去,但是迷的時候它不起作用,它起作用就是反作用,就是煩惱,不是菩提。菩提是覺了,完全覺悟,通達明了,沒有障礙。我們現在雖然有,迷了之後它不起作用,誰起作用?阿賴耶起作用。迷了之後,自性就變成一個阿賴耶,自性是真心。
阿賴耶是妄心,迷了時候妄心做主。妄心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動念;真心沒有。自性裡頭從來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就是阿賴耶識,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末那識。「三心二意」,「三心」,就是「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二意」就是「意識」跟意根。
第七末那叫「意根」,它起作用的時候就是「意識」,它本身也起作用,執著,第六分別,這叫「二意」。「三心二意」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本來沒有,迷的時候發生這個幻相。我們如何「轉識成智」?方法很多,所謂的是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夠「轉識成智」。八萬四千法門用的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一開了,迷就沒有了,智慧現前,迷就破掉了,這就是「轉識成智」。淨宗用什麼方法?淨宗用「信願持名」,用這個方法。行嗎?行!
海賢老和尚做給我們看了,他做得徹底、做得究竟、做得圓滿,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師父只傳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求生淨土,他聽話、他老實、真幹,這一句名號念了九十二年,他成功了。
我們看《永思集》,細心去讀這本書,你會體會到,他用這個方法得「念佛三昧」,首先得「功夫成片」,這是「三昧」裡面下等的;再提升,「事一心不亂」;再提升,「理一心不亂」,他真的達到「理一心不亂」。
我的估計,用這個功夫到明心見性,二十年。一句佛號念到底,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這不可思議。說明他能做得到,人人都能做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相信,你肯不肯真幹。他的秘訣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切時一切處未曾丟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沒有忘掉,叫沒有丟失,沒有雜念進來,沒有妄想。裡面不生妄想,外面雜念進不來,就是這個佛號起了作用,要一句跟一句,妄想進不來。天天如是,年年如是,年復一年,一直到佛來接引他往生,九十二年。修淨宗,這是現代人給我們做出這麼好的榜樣。
還有他母親、他師弟,當地還有一個老德和尚,這四個人,都是一句佛號,四個人都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四個人統統成就了,不可思議的成就。他師弟留了金身,全身舍利。母親往生像達摩祖師一樣,屍體不見了。
當年在最艱難的時候母親過世了,他只用一個薄薄的薄板,釘一個棺材,草草地將母親埋葬了。八年之後環境轉變了,他念念不忘,替他母親重新改葬,豎碑,做個紀念。把墳墓挖開,棺材打開,人不見了,究竟到哪裡去了,沒人知道。我想海賢老和尚知道,不說,妙!
老德和尚也不可思議,往生了兩年,有人在武漢街上碰到他,還跟從前一樣,背個布袋到處化緣,遇到家鄉的一些同鄉,告訴他,回不回去?跟我們一起走。他說我還過兩天,你們先回去。回去之後,回去一問,兩年前過世了,墳墓還在那個地方,不可思議。
我們知道,佛菩薩無盡的慈悲。像我們上一段末尾所講的,慈悲到極處,幫助我們苦難眾生,為我們做這個示現,堅定我們的信心、願心。我們只要照做,沒有不成功的,沒有不往生的。往生就是圓滿成就。這是做了徹底究竟的示現,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堂課,四個人都一樣。
看他們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為我們現代學佛的人,念佛求生淨土的人,做出最好的榜樣;也為我們做證明,這個法門是真的,不是假的,這麼多人往生,走得那麼自在。上面念老總結,前面所說的「心印之語」,「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諸祖以心傳心之心,開此寶印,粉身難報」。這幾句話是念老說出來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如來的心印,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圓滿無上菩提。我們看今天的註解,「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看註解。【解】上二偈乃願求佛德,願己福慧,等同如來。願自己的福德、智慧跟如來同等,平等,相同。這個「如來」是彌陀如來,不是一般的諸佛,是諸佛「佛中之王,光中極尊」,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勸我們,不會錯。
註解下面說:【解】首句「如佛無礙智」,求己智如佛也。「無礙智」者,指通達無滯、自在融通之佛智。也就是,海賢老和尚說過那麼一句話,「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就是如來無礙智,這句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才可以說的。如果不是真正大徹大悟,說這個話是大妄語。因為他說出這麼一句話,所以我們能夠理解,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入了這個境界,這是無礙智。
下面念老舉《涅盤經》上說的。《涅槃經》第八:【解】《涅槃經八》:「如來不爾,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來名無礙智。」這《涅槃經》上說的,如來跟一般人不一樣,跟凡夫不一樣,跟聲聞、緣覺不一樣,跟諸佛菩薩也不一樣,為什麼?他「悉知自地」。「自地」就是自性。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句是指「自地」。
「他地」呢?「他地」是萬法,是所生的。所生一切萬法,供養無量無邊的眾生,讓這些眾生有緣遇到三寶,聞法、修學這個法門,將來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無上道,這「他地」,阿彌陀佛知道。
《大集經》裡面也有兩句話說,《大集經》第一卷:【解】《大集經一》曰:「無礙智慧無有邊,善解眾生三世事。」這「無礙智慧」,「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他全曉得。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成佛。不成佛不知道,雖有神通,沒這麼大,不可能知道一切眾生的事情。
為什麼要知道一切眾生?要度一切眾生。你要度眾生,得先認識他,先了解他,他的根性、他的根器,你知道要現什麼樣的身,要說什麼法,他歡喜接受,他能得度,要智慧。下面是《魏譯無量壽經下》,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有兩卷,上卷、下卷,下卷說:
【解】《魏譯無量壽經下》云:「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 我們要求彌陀加持。現在這個時代,佛法在世間衰了,蓋廟的有,富麗堂皇,我見的不多,聽說的很多;沒有人講經,沒有人聽經,沒有人依教修行,念佛的人多數不能往生。這是什麼現象?這是末法。末法接近滅法,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們千萬不能疏忽。
今天這個時代,諸位想想,修什麼樣的功德最大?我們過去年輕,在臺中跟李老師求學,老師慈悲,看我們這些年輕人,裡面有好幾個,我們同學不多,二十幾個人,大概有七、八個,這七、八個怎麼?短命,沒有福報,這是人間可憐人。老師勸我們修福。怎麼修福?福報裡頭無比殊勝的是講經。他開了一個班,經學班,專門教我們講經。
講經的功德為什麼那麼大?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講經教學,佛陀的事業是教育,沒有一天不講經。大徹大悟之後,在鹿野苑就開始講「阿含」十二年,佛教的小學,它不躐等,慢慢幫助我們提升,小乘十二年;再「方等」。「阿含」好比是小學,「方等」好比是中學,「方等」八年;再提升到「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學,講了二十二年,「般若」是智慧。
所以佛法是什麼?智慧的教育,它以這個為主。前面都是做準備工作的,沒有十二年的「阿含」基礎,沒有八年的向上提升,「般若」不懂,智慧開不了。目的在開智慧。你看「般若」講二十二年,一生講經四十九年,幾乎佔一半,知道佛用意之所在。最後八年像是研究所,講《法華》。
《法華》是什麼?「般若」再向上提升,就是一乘法,「般若」是菩薩,《法華》成佛。所以中國古人說,「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楞嚴》」。這我們看得很清楚,沒有一天不教學,七十九歲走的。所以佛陀的事業是教學。
教學要智慧、要福德,你有福德,學生喜歡你。世間人要的頭一個是福德,第二個是智慧。那學佛的人呢?我們第一個是智慧,福德擺在其次。福德這一方面隨緣,像海賢和尚他們幾個人一樣,隨緣不攀緣,物質條件的需求很低,每天能吃飽就行了,衣服可以遮體,可以禦寒,行了;有幾個小茅蓬可以遮蔽風雨,就老老實實念佛,什麼心思也沒有。老和尚一生搞農耕,開荒搞農耕,農耕不妨礙念佛,佛號不間斷,我們要學。一生沒發過脾氣,一生沒有怨恨過任何人,欺負他的、侮辱他的、造謠的、障礙的,他沒有絲毫怨恨,好像若無其事,寬宏大量,這量大福大,那叫真正的福報,最後阿彌陀佛接引他往生。
所以《無量壽經》下卷這個四句,無論在家、出家,有這個緣分,都要把弘法利生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的第一樁大事。我們幹什麼?幹這個。一生真正幹這個。為眾生服務,佛教就興旺起來了。佛教興旺,眾生就有福。我們發這種心,幹這樁事情,福慧增長。【解】故法藏發願求此無礙智,為九界眾生,演說妙法,契理契機,一切無礙。我們怎麼學?記住老祖宗留下來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燻修」。
首先你立這個大願,我要弘法利生。我今天沒有老師教我,我怎麼辦?我掌握住一部經,我把這部經念十年,有不認識字到處請教別人,就行了。經的意思沒有關係,我先學會讀,一遍一遍的讀,像這個《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一生不拐彎兒,我相信你念上頂多十年,你就通了,為什麼?「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什麼個道理?你心裡就天天有經、有佛號,不念經的時候就念佛號,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念上個幾年得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是什麼?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是三昧。「清淨」是阿羅漢證得的,「平等」是菩薩證得的,那個「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用這功夫就正確了,一心專念,信願持名,這是戒、定,方法真照做,這就是持戒。
持戒的目的得定,清淨心現前。心不被外面環境染汙,這就是清淨心現前。為什麼?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面的相你看到了,你不會放在心上,為什麼?那是虛妄的,不會受它幹擾。這就是天天境界在面前,天天在考試,沒有境界來考試,你的境界提升你不知道。耳聞音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從這下手,不執著、不分別,最後到不起心、不動念。
真功夫是在這裡修的,見到財物不起貪心。他為什麼不起貪心?這是假相,不是真的。我們可以借著科學家這句話,也記在心上,幫助我們觀照。今天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那物質現象是什麼?假相。是我們的念頭、妄想在高頻率之中產生的幻相,物質它不是真的。這個幻相,每一個幻相,生起是獨立的,也就是每一個幻相都不相同,找不到相同的,假的。
它的頻率,我們根據彌勒菩薩所說的,用現代這個秒做單位,一秒鐘生滅多少次?計算出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哪一個相是你?!這麼快速,我們掌握不住,我們眼睛看不到,眼睛所看到的是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相續,相似相續,真的它根本不存在。所以,起貪愛、起執著、起分別都是錯誤的,你把它當真了,它沒有真的,它根本就不存在。
我們看一秒鐘,一秒鐘看到什麼?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八地以上的菩薩,他能看到每一次生滅,我們看不到。我們迷得太深了,誤會太深,生生世世都在假相裡頭,把假的當真的,不知道諸法實相。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但相是假的,念頭也是假的」。
你看觀自在菩薩,大家念《心經》,《心經》上講得好,觀世音菩薩,他修般若波羅蜜多時,那就是以無礙智觀一切法。真相是什麼?五蘊皆空。五蘊裡面,「色」是物質現象,還有「受、想、行、識」,那是念頭的現象。菩薩告訴我們,物質現象、精神現象。你看看,精神是能生,物質是所生,能生、所生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我們六根在六塵上,起這些煩惱習氣很冤枉、很大的誤會。這個誤會需要真實智慧,你才能明了。明了怎麼樣?你才能徹底放下。心不再被這些東西幹擾了,你的清淨心現前;再提升,平等心現前了。「功夫成片」是清淨心。不分別、不執著是平等心,分別就不平等,不分別就平等。到最高的境界,根本就不起心、不動念,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沒有起心動念,那是什麼境界?法身菩薩。我們這經上講的「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這個境界,跟佛相同。
「阿惟越致菩薩」神通、道力、智慧都跟佛一樣,沒有差別,唯一的一個差別,就是他回不去常寂光。那是什麼原因?起心動念沒有了,他真放下了,起心動念的習氣,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那個習氣障礙他見常寂光。所以他在常寂光裡頭見不到常寂光。我們也在常寂光裡頭,也是見不到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是真如,這個我們也要知道。
世尊告訴我們,什麼人能看清楚常寂光的境界?八地以上。八地菩薩距離佛很近了,《華嚴》講五十二個階級,八地是最上面的第五個階級,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佛說得很好,不是我一個人看到,八地以上都看到,就是看到諸法實相,就是看到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頻率之下產生物質的幻相,他看清楚了。今天科學家是用數學演算,推到有這個可能,然後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他不是用眼看到的,他是用儀器,通過儀器——顯微鏡。
現在科學,「物質」現象解決了,現在在研究「念頭」的現象,所以「念頭的秘密」是他們研究的命題,出版的東西很多,到處都可以看到。宇宙的奧秘三種現象:第一個物質;第二個念頭;第三個自然現象。全都是假的,沒有一個是真的。大乘法身菩薩入這個境界,修學這個法門,怎麼修?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法身菩薩跟阿彌陀佛一樣,時時刻刻沒停止的,也是一秒接著一秒,化無量無邊身。佛化無量無邊身,他們每個人都化無量無邊身,跟阿彌陀佛一樣。佛化身是為了接引往生的眾生,十方世界「信願持名」,念佛求往生的人不計其數,這些人沒有阿彌陀佛接引他,他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他找不到,一定要阿彌陀佛來接引。
阿彌陀佛化身幹這個事情,所以我們見到阿彌陀佛都是化身。像釋迦牟尼佛住在我們這個世間,住了八十年,那叫「應身」。「化身」是住一段時間,這個就是叫「化身」。如果他跟你相處幾天、半個月、一個月就沒有了、不見了,那是「化身」。 「應身」一定在這個世界住上個若干年,不可能那麼早走的。
所以到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有這個本事,他不是去接引,有的時候也參加,為什麼?你跟他很熟的那個人,他來往生,你聽說了,跟佛一道去,去歡迎他到極樂世界來。絕大多數的是去拜佛,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去拜佛。拜佛就是供養,供養是修福,再就是聽經聞法,這就說明了,一切諸佛如來個個都像彌陀一樣,「今現在說法」,沒有停止的,這點我們得搞清楚。
搞清楚之後,佛教是道道地地的教育,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沒有別的事情,就是上課。佛的這個學校很妙,我們的學校還有辦事人員,他那個學校沒事辦,所以不需要辦事人員,用不著要校長,它沒有校長,也沒有執事,什麼教務主任、總務主任都沒有,全都沒有。
極樂世界一個在講堂上課的老師,下面聽講的是學生,除這兩種人之外,沒有第三種人。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各行各業,總有幾百個上千種不同的行業,存在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搞得烏煙瘴氣。他那個地方多單純,只有老師、學生,連管理學生的人都不要。為什麼?學生個個都開悟了,個個都持戒、守法,個個都修定,沒有胡思亂想、沒有雜念。
這個世界,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只有極樂世界有,極樂世界為什麼有?我們前面讀過,那是阿彌陀佛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慈悲之所成就,特別是為了接引我們這些眾生,聲聞、緣覺、菩薩是其次,為什麼?他們縱然不到極樂世界,在這個地方日子可以過得去,他覺悟證果了,他得自在。我們這些人不自在,我們這些人天天造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個很麻煩!造善業,三善道;造惡業,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這苦不堪言!
阿彌陀佛為了憐憫我們這些眾生,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可以說那是一個道場、是一個學校,講「道場」人家聽不懂,講「學校」你聽懂了。你到達這個學校之後,就花開見佛,你就到講堂去了。講堂有你的座位,座位上寫的你的名字,不會有錯誤。跟蓮花一樣,蓮花上有你的名字,講堂座位上也有你的名字。你進入講堂,老老實實坐在那裡聽經。什麼時候下課?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佛了,你才會離開講堂。
如果沒有徹底開悟,你不會離開講堂。為什麼?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睡眠,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吃飯。我們是為了睡覺、吃飯,不得不把時間分出來,極樂世界不需要,所以他在那裡一坐,就能坐幾個劫,多少個大劫,完全開悟了。
極樂世界的人他分身出去供佛、聞法,他自己的身在講堂裡沒動;佛分身出去,在講堂也沒動,他還在講經說法。我們喜歡聽什麼經,聽到的就是他給我講的,我們兩個人坐在一起,我喜歡聽《華嚴》,你喜歡聽《法華》,我聽到的是《華嚴》,你聽到的是《法華》。
「一切法從心想生」,自性萬德萬能,現在電腦趕不上。電腦還要電,它那裡不要電。斷電的時候,這些機械完全作廢了,它那個地方仰靠的是性德,性德無量無邊、永恆不變。這個世界六根所接觸的全都是在變化、全都是在生滅,找不到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極樂世界樣樣都沒有生滅,這個地方你能不去嗎?你不想去嗎?
所以法藏要發這個願——求無礙智。求來幹什麼?為九法界的眾生演說表法,契機、契理,一切無礙。「機」是眾生的程度,「理」是如來所證得的,就是真如自性、諸法實相,不違背理,又適合於他的程度,這個程度還是由淺而深,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知道了。阿彌陀佛為我們講什麼法?我們有理由相信,因為契機,我們在這個世間,佛法的根底沒有打好,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它有四土。四土就是四個層次,根機不一樣。
我們從哪裡學起?從小乘學起。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小乘就是在人天,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在那裡學小乘;小乘再往上提升,「方便有餘土」,那就不是小乘了,那就是大乘,像「方等」、「般若」;再往上提升,「實報莊嚴土」,法身大士,講《華嚴》、講《法華》,圓滿成就了。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邊略說,因為我們壽命短,沒有那麼長的時間,極樂世界無量壽,可以細說。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看到《華嚴》,《華嚴》是淨土的細說,要說多少時間,要說多少劫?三大阿僧祇劫。這我們常常用來形容的,到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三大阿僧祇劫。
我們在那裡沒有什麼感覺,好像很快,極樂世界沒有時間的概念、沒有空間的概念,時空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極樂世界是個究竟圓滿的法界。因為你到那邊去,過去、現在、未來全看到,都在眼底,十方,十方也都看到,同時、同處都看到,完全沒有障礙,這叫「無礙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