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
事實的真相就擺在我們面前,佛能看到,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就是底下這一句了。佛的心平等,我們凡夫心不平等。平等的是真心,不平等的是妄心。說實在話,佛菩薩跟我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差別在哪裡?用心不一樣。他用真心接觸萬事萬物,我們用妄心接觸萬事萬物。所以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就不相同了,當然我們想法、作法也就大大的不一樣。
為什麼說真心是平等的?大乘經上常說真心離念。什麼念頭?妄念。真心裏面沒有妄念,換句話說,妄想;只要有念頭,這個心就不是真心,這就是妄心了。諸位想想,到心裡頭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心是平等的。一切諸佛如來都沒有妄念,心都是清淨,都是平等的,所以他看到外面的境界是相同的。
我們凡夫,諸位如果冷靜的去觀察、去體會,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宇宙,我們每一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不可能有兩個人看法完全相同的,絕對不可能。我說這個人是好人,你看未必是好人,這就不一樣了。我看這一樁事情是好事,你看這個事不見得好。為什麼看法有這麼多差別?我們的心不一樣。我們的心雖然都不清淨,都不平等,像水起波浪一樣;水起波浪,那個波度、幅度不相同。我們統統有妄想,妄想多少不相同,妄想淺深不相同,所以對於一切事物看法就不一樣了。
到什麼時候才相同?成佛就相同了。為什麼說成佛就相同?因為成佛那個妄念統統沒有了。就像這個水,佛法常常用水來比喻心,佛的心像水,一點波浪都沒有,平靜的,一塵不染,平靜沒有一絲毫波浪。水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外面的境界,當然照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這個水混濁了,這個水有波浪,也能照,照在外面境界就不是清楚的了,照的不清楚。凡夫的心濁,凡夫的心是動的,像波浪一樣是動的;佛心是清淨的,佛心是定的,所以他能看到真相,我們看不到真相。
佛所有一切經跟我們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前面跟大家報告過,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就是自己本人。佛所說的一切經,說什麼?就是說我們自己本人與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諸位知道這個事實,才曉得佛法與自己關係太大了。如果明了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就快樂了。為什麼?我們在這個世間,面對的環境,不外乎三大類:對人、對事、對物,總不外乎這三大類,每一天要跟這三大類的人事接觸。我們覺悟了、明白了,我們的思惟、我們的造作,就不會有一點錯誤;換句話說,會做到恰到好處。這個多快樂!多圓滿!
假如我們不明白、不清楚,我們迷在這個境界裡,我們的想法錯誤了、看法錯誤了、作法錯誤了,這必然遭致一個錯誤的結果。錯誤的結果是什麼?佛在經上講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錯誤的結果。我們今天在六道裡受輪迴之苦,這個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自己造作的,這是自作自受。不是佛菩薩造的,也不是閻羅王作的,也不是上帝作的,自作自受。
無量壽經 (第七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07
2.淨空法師:法身菩薩的思想行持跟凡夫完全不一樣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名是什麼?常名,沒有名。常道是什麼?常道,沒有道。無名亦無道,就是我們此地講常寂光的意思。後面說得好,說法身、說淨土,都是非常不得已勉強用的這個名詞。名詞萬萬不能執著,不可以去想像它。真的有個常寂光淨土,真的有個清淨法身,你要這麼想就錯了。如果你說沒有常寂光淨土,沒有清淨法身,也錯了。這個事情,一定要到自己心地清淨,清淨到相當一個純度,自自然然你就入了這個境界。然後聽諸佛菩薩講經說法,你會報以默契的微笑,你才能懂得他的意思,你才會點頭,真正能體會他所說的這個實相,就是事實的真相。
「故知身土不二,皆屬強名,寂照同時」。「寂」是定,一念不生。「照」是明了,宇宙之間萬事萬法樣樣通達明了,這是照。像水一樣,我們看到湖邊、河邊的水要是很平靜的時候,沒有波浪、沒有汙染,水像一面鏡子,外面的風景照在裡面,清清楚楚。我們的心就像這樣的。心到清淨的時候,這些東西要不要學習?不要學!學來的東西有時候錯了,誤會了、看錯了、想錯了。照見,那就一點都不錯。
所以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的這些東西,我們為什麼尊敬他?因為佛不是思惟、不是想像給我們講的,佛完全是照見的;《般若心經》裡面講照見。幾時我們也像諸佛一樣,能照見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才是佛教給我們真正的東西。這個能力,佛沒有辦法直接教給我們。佛教給我們方法,如何把自己清淨心照的這個作用現前?那先要修定。寂就是定,寂是最深的定,叫做寂。換句話說,什麼時候我們的心自自然然能夠照見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定叫寂定。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諸法實相。
下面對「常寂光」三個字,有個簡單的解釋,這個解釋就容易懂了。「常」,是永遠不變,永恆的,永遠不變,這是法身。
【法身德,法身常住故。】
什麼叫法身?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有三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身,問題是這個三身作用你能不能夠現前。佛菩薩三身,他起作用,他享受的很自在。我們的三身不起作用,雖有三身不起作用,這叫迷失了。不是真正丟掉了,是迷失了。幾時不迷了,我們的三身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法」是一切萬法。我們今天一般人都以為什麼是身?這是我的身,執著這是我的身;這個身以外,就不是我的身了。這是凡夫他的執著,這個執著是錯誤的執著。事實真相是什麼?這是我的身,沒錯;這個身之外,所有一切的物質統統是我的身,所有一切非物質的也是我的身,那就正確,那就是法身。一切萬法,統統是自己的身,就是自己。
這是我們迷失自性的人很難明白,佛不得已用夢境來作比喻。每一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境的時間短;夢醒之後,想一想佛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的真相,當我們作夢的時候,整個夢境就是自己。經上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是什麼?心變現的。如果把它合在作夢上來講,夢外無心,心外無夢,很相似,很接近。如果在作夢的時候,我們要問,我的心在哪裡?我的心是什麼樣子?那個夢境就是心,心變成夢境、化成夢境了,夢境就是心;夢中境界就是心的當時現相,就是當時那個樣子。所有夢境全是自己心變現來的,整個夢境是自己。所以夢中那個自己,身體是自己,夢裡所有人物還是自己,夢中的山河大地虛空統統是自己,沒有一樣不是自己,那個身就叫做法身。誰的法身?原來是自己的法身,不是別人的法身。夢中容易體會,容易明了。以夢中這個經驗,我們再體會現前這個世界,山河大地、宇宙人生全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盡虛空遍法界,哪一法不是自己!如果你真的承認了、真的明白了,你就不是凡夫了。
那叫什麼?你是法身大士,你是證得法身的菩薩,那不是普通人。證得法身這個菩薩,他的思想行持跟我們一般凡夫完全不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凡夫會打妄想,他沒有妄想;凡夫有分別執著,他沒有。他的心中,他的眼中,所有萬法是自己,不是別人;譬如你說幫助別人,他不是的,他是幫助自己。所以這個時候叫生起平等的慈悲,我們稱之為大慈大悲。這個大慈悲裡面,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對於諸佛菩薩、濁惡的眾生,一律平等看待,都是自己,他這個見解、觀念、思想變了,這就叫諸佛菩薩。
無量壽經 (第十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10
3.淨空法師:念佛的理論跟一般宗教所說的完全不相同
明了之後,我們想想自己是不是也適合於修學這個法門。
【疏鈔云:前三非器。】
這個「器」,就是我們講的根器;「非器」,就是不適合修學這個法門。
【謂無信者,無願者,無行者。反是皆器。】
蓮池大師這一句話,包括的範圍非常之廣,他說哪三種人不適合修學這個法門?第一個是不相信的人,那當然沒有法子;第二個是不願,縱然相信淨土法門,他不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對他也沒用處;第三個,雖然有信、有願,不肯念佛,這個也沒有法子。換句話說,能信、能願、肯念佛的統統都是這個法門教學的對象,都能夠往生,都能夠成就。
【信謂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眾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
信心要這樣的建立,這個有理、有事,一定要相信。佛法,特別是淨宗,講到信,跟其他宗教裡面說的信不一樣。我有一次在達拉斯,遇到幾位基督教的牧師,他們來訪問我,談到他們認為基督教跟淨土宗非常的接近。我說何以知道接近?他說我們都是建立在信的基礎上。他們信上帝,我們信阿彌陀佛,這個信就能往生,那個信就能夠生天堂,他說這個非常接近。我就告訴他不然,我們淨宗講的信跟你們基督教講的信完全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我說我們第一個要信自己,你是信上帝,是信他,不相信自己。我們是信自己,然後再信他,這個非常非常重要。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沒有信心,任何人想幫忙都幫不上。
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跟我們講「信願行」,第一個是信自,第二個是信他,所以我們把信阿彌陀佛擺在第二,把信自己擺在第一。信自己什麼?信生佛不二。我們是眾生,我跟阿彌陀佛不二,不二就是一,一才是事實真相。如果我們跟佛是兩回事情,你就錯了,我們再也作不了佛,跟佛再也不會有感應道交了。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是什麼?佛就是心。阿彌陀佛是心,我們眾生也是心變的;換句話說,能變是一個心,所變是十法界。十法界是所變,能變是一個心,所以生佛不二,眾生與菩薩也不二,眾生與阿羅漢也不二,眾生與天、人、鬼、畜統統不二,要曉得這個道理。所以才真正明了是心可以作佛,佛是心變的。我現在這個心,念念要作佛,念念想作佛,那當然就作佛了。我們念佛的理論是在此地,這個跟一般宗教所說的完全不相同。
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將來就變什麼,這是事實,我們不能不留意,不能不知道。一般世間人,他們想錯了。怎麼錯了?人死了都變鬼,他將來當然會變鬼。為什麼?他有這個意念,不管這個念頭是強、是弱,總而言之,阿賴耶識裡頭他有這麼一個印象,死了以後就作鬼去了。所以人死了作鬼,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是六道裡頭,他不想天,他不想人,他單單想鬼,想鬼的人很多,所以作鬼的人也就多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想佛,一定要作佛。如果一生修行,不想往生,不想作佛;換句話說,六道很不容易超越,非常非常的困難。這是佛把這個原理原則告訴我們,明白這個理論事實的真相,我們對於念佛這個法門,才會有清淨的信心,才會有堅定的信心。
「眾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這一句要注意「究竟」這兩個字。究竟是圓教的佛果,沒有比這個更高,沒有比這個更殊勝了。他不是藏教佛,不是通教佛,不是別教佛,因為這些佛都不究竟,究竟佛是圓教佛。我們要相信自己決定得生淨土,相信自己決定成佛,要有這個信心。
【願謂厭離娑婆,欣慕極樂,如子憶母,必欲往生。】
這是願,一定要願意離開這個世界。你不離開這個世界,怎麼能到極樂世界?要想到極樂世界,一定要把娑婆世界放下,把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放下。
...【行謂從願起行。】
有信、有願,當然就要有行持。本經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是「一向專念」。向是方向,一個方向,就是西方淨土這一個方向。我們認真的去念這一句佛號,不夾雜,不間斷,這叫行。
【以上三事,號為資糧,信願行三,缺一不可。】
真正求往生,這三個基本的條件必須要具備,少一個都不能夠成就,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我們在講堂裡面研究經論,它的目的是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白事實真相,我們的信心才能夠生的起來;換句話說,信心建立在理論與事實的基礎上,這個信心才是真實的。願是依信而起的;換句話說,願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礎上;行,這又是建立在願望的基礎上。所以課堂裡面的研究討論,都是幫助建立堅定信心而設施的。
無量壽經 (第十二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12
4.淨空法師:淨土宗所依據的理論
【此經所示,能念之心,本來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強名大乘。】
這個說法,在大乘教義裡面,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說法。怎麼是究竟圓滿?確確實實本經所宗,也就是淨土宗所依據的理論,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它修學的條件是「信願行」。首先,相信自己,這個信心非常難建立;相信自己是佛,「是心是佛」!自己不是佛,誰是佛?自己不相信自己是佛,這就迷了,就迷失了自己。心是能變,心是本體,是主宰。是心是佛,是心是菩薩,是心是阿羅漢,是心是人。我們今天心念念想的是人,就變成人了。如果我們把念頭換一換,我們念念想佛,不知不覺就變成佛了。淨宗依據的理論在此地。
佛給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從上面講佛、菩薩、緣覺、聲聞,下面是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這是大的分類。這十大類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己心變現出來的。人為什麼會墮地獄?是心是地獄,是心作地獄,那就一定到地獄去了。所以《華嚴經》上說「萬法唯心」,這個經的偈子裡教給我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完全是你心變現的;離開心之外,沒有一法可得,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自心裡變現的。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是自性的大乘法;人不能相信自己,那就沒有法子。
佛法講信,第一個是信自己,第二個才信佛,所以跟一般宗教不一樣。一般宗教講信,第一個要信上帝,要信神,這個跟我們的講法完全不相同。我們第一個要自信,然後別人才能幫得上忙,外人才能幫得上忙。自己對自己喪失信心,外面人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對你也無可奈何。所以,自信是非常非常的重要。這是大乘當中的大乘,是究竟圓滿的大乘法。
無量壽經 (第十五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15
5.淨空法師:真能發願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行,你就是肉身大士
【又要解謂持名,法門深妙。】
這是蕅益大師所講的,這個法門深妙。
【破盡一切戲論。】
戲論,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所有的研究討論像兒戲一樣,我們俗話講開玩笑的,沒有一句是真的。這個話不假。你要是念佛念到有心得,念到心清淨,然後你會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都是廢話,那你就差不多入門了,你已經看到事實真相。真的是什麼?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連這一部《無量壽經》都是戲論,這些都是事實。所以到最後,只提起這一句佛號,其他的統統放下了。
【斬盡一切意見。】
這是對禪宗所講的。禪宗是觀心、參話頭、機鋒、問對,這全部叫做意見。由此可知,這一句佛號念到心地清淨的時候,超越一切法門,它真正能超得了。
【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
蕅益大師說的這幾句話,誰能夠承當?我們凡夫沒有法子理解。馬鳴、龍樹是古印度的大菩薩,流傳在中國佛法的八個宗派,都是馬鳴、龍樹傳下來的,他這個祖師的地位是八宗共祖,每一個宗派,他都是祖師,都是從他這裡傳下來的,他能承當。在中國,像智者大師,天台宗的祖師;永明延壽,這是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大德,晚年回過頭來專修淨土,專弘淨土,他是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這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在歷史上記載,他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像這些人,他們能夠擔當,他們能夠明了。
【因持名一法,乃至圓至頓,無上法門。】
「圓」是圓滿、圓融,到達了極處,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圓;換句話說,這一個方法包括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法門,就在這一法裡面。所以說「一修一切修」,那個「一」就是念佛,無論什麼法門,統統在這一句佛號之中。「頓」是講頓超,就是快速,沒有比這個法門更快了。罪障深重之人,在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都是說一日到七日,哪有比這個更快的!所以法相宗的開山祖師,窺基大師,在《彌陀經》註解裡面,他替《彌陀經》作了一個註解,叫《通贊疏》,這是法相宗祖師所說的,也把《彌陀經》判作圓頓大法。那就是經上講的一日到七日成功,一切法門裡面沒有、見不到,這是講它快速,真的是無上法門。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
不但我們凡夫沒有方法想像它,當然更不能去討論它;即使是羅漢、緣覺、菩薩,他們也沒有辦法思量討論。【故曰深妙。】
【但驀直念去。】
「驀直」是一直,只要你一直念去。
【不假方便。】
這個「方便」,就是指其他的方法;不須要藉其他方法來幫助,用不著;也用不著觀想,也用不著參究;什麼方法都用不著,只要你一直念去就行。
【不落思量,直起直用,自得心開。】
只要念到功夫純熟,念到心地清淨,自然就開悟了。這個「自得心開」是自自然然就得到開悟,跟禪家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它用那個方法達到開悟很難,淨宗這個方法念到開悟比禪宗容易。我們要問,容易在哪裡?禪宗純靠自己的力量,這就難;淨宗一下手,就是有十方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幫助你、加持你。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自己一分力量,佛菩薩一分相對的力量幫助你,所以它來的容易。
【當下破盡戲論,蕩除一切計度分別。是能直下承當者,肉身大士也。】
「大士」是大菩薩的稱號。換句話說,你如果能夠真正聽到這個法門,立刻不懷疑,就能夠接受,就能夠發願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行,你是什麼人?你就是大菩薩。這一句話,絕對不是恭惟,絕對不是說的好聽。因為你這一生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立刻就圓證三不退。照一般菩薩果位上來說,你的智慧、德能等於八地以上的菩薩,那怎麼不是法身大士!這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現在還沒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你決定在這一生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現在你不叫法身大士,叫肉身大士。這一往生,肉身丟掉,就證法身,真的快速,真的容易。
無量壽經 (第十二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12
6.淨空法師:真正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他現在就是菩薩
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同一類的人,都是菩薩。所以你生到西方世界,你也是菩薩。你現在沒有到西方世界去,你現在還在這個世間,真正堅定了信心,我這一生死心塌地念這一句名號,我決定要到西方世界去,你現在就是菩薩。別人看不出來,諸佛看出來了,諸菩薩看出來了,龍天護法鬼神也看出來了,你是真正的菩薩。受了菩薩戒,未必是菩薩。真正發願求生淨土,他是真正的菩薩,這一點我們要知道。
什麼菩薩?菩薩的類別很多,是菩薩種類裡面最殊勝的普賢菩薩。西方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從最下面的初信位的菩薩到等覺菩薩;西方世界的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次,統統是普賢菩薩。我們經文一翻開,第二章「德遵普賢」,所以他是普賢菩薩的法界。《華嚴經》上說,不修普賢行,不能夠圓成佛道;西方世界統統修普賢行。
無量壽經 (第十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