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淨空法師:平常你都做不了主,睡覺還亂作夢,臨命終時善惡業都會起現行
【凡人臨終,識神無主,善惡業種,無不發現,或起惡念,或起邪見,或生繫戀,或發猖狂,惡相非一,皆名顛倒。】
這是講一般大多數人臨命終時的現象,凡是有這些現象,都是墮三惡道。假如是來生還能夠得人天果報,他的心也不顛倒;心要顛倒錯亂,一定墮三惡道。可是這些現象,我們仔細去觀察,常見。諸位要到醫院去看看,病重的人,十之八九都是這個現象。為什麼?臨終的時候神識無主,自己的心做不了主宰,所謂做不了主宰,就是胡思亂想。諸位想想,平常你都做不了主,一天到晚打妄想,睡覺還亂作夢,亂作夢就是做不了主;能做得了主的人,不作夢,能做得了主的人,心裡沒有雜念,真正是身心安穩。他做不了主,這一生所造的善惡業,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造的善惡業,這個時候都會起現行。
下面舉幾個例子,或者『惡念』起來,這些惡念就是貪瞋痴慢,尤其是瞋恨、嫉妒。哪些人過去欺侮我,哪些人過去侮辱我,我應該怎樣去報復他,他起這個念頭。『或起邪見』,邪見是錯誤的見解。錯誤見解裡面最大的是對於佛法懷疑,不相信有因果報應,這大邪見。『或生繫戀』,繫戀是貪戀這個世間的人事物,放不下,捨不得離開。『或發猖狂』,猖狂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精神失常,瘋狂。『惡相非一』,臨終時,你看到人垂死之前那個現象,很多、很複雜,總名『顛倒』。經上講的心不顛倒,這些現象都叫做顛倒。不顛倒的人,心地非常安定、非常清淨,我們講頭腦清楚,一點都不錯亂。
這個現象非常可怕,如何能避免?太難了,原因是習氣無法控制。必須要平常修養,平常把這一切萬事萬法看淡,不必去執著,應當要放下,避免臨終時候顛倒。因為臨終顛倒,我們這一生求往生的機會就破壞了。這個機會非常稀有,真正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這一日就是往生的那一日,太難了。臨終時一顛倒就完了,這一生又空過了。一生空過,諸位要曉得,必落輪迴,若落輪迴,必定在三惡道。如果我們真認真、冷靜的去思考、反省、檢點一下就知道了。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一天當中起心動念,待人接物,有幾個善念?有幾個惡念?善惡做個比較,善念少,惡念多,善念的力量薄弱,惡念的力量很強。前途往哪裡去,自己還不清楚嗎?所以要真正覺悟,要真正放下。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七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7
2.淨空法師:一轉世,前一生的忘光了,一切又要重頭來,你才曉得在世間修行多難
【修行佛道者,死魔為恐,生死間隔,退緣根本也。】
我們說在世間修行,哪有不退轉的道理?你這一生修得再好、修得再勤,壽命到了,死了。你是修行人,當然不會墮惡道,一轉世,來生,你善根福德深厚,再繼續修行。繼續修行,前一生的忘光了,一切又要重頭來起,你才曉得多難,前生所修的全部退掉了。還沒有成功,壽命又到了。我們在《慈悲三昧水懺》裡面看到悟達國師,悟達國師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十世高僧。他是個出家修行人,死了以後到第二世,他又出家,十次,十世連續的,這很難得,算他修行有功夫,他的願力非常堅固。第十世的時候,就是唐朝的悟達,才做了國師。這個出家人有大福報,得到帝王恭敬的供養,不是一世,人家十世修行才到這個地位。煩惱習氣沒斷,皇帝送他一個沉香寶座,他就受不了。定力不夠,生了歡喜心,起了貢高我慢的念頭,覺得天下出家人沒有一個能跟自己相比。這個念頭一生,完了,護法神都跑掉了,冤家債主找到身上,幾乎送了命。你才曉得這個世間修行多難!十世的修行,帝王供養的時候,這個心就控制不住了。所以說,不生煩惱,若無其事,這個話講得容易,做是真難,五欲六塵境界現前你能不動心嗎?他算是有相當定功,皇帝送一個沉香寶座,不行了,他心動了,這一動就失敗了。從這個地方看,你能體會到,『死魔為恐,生死間隔,退緣根本也』。
悟達國師實在說他十世都是參禪,如果是念佛,他就早往生了,早沒事了,這是在行門裡頭搞錯了,沒有選擇念佛法門。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一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1
3.淨空法師: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煩惱心所被外頭境界引導起現行,誰過?自己有過
【一者,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往生。】
他這十條很重要,這個十條我們明了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留意去修學,可以排除往生的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消業障,這十條都是有助於消業障的修法。第一個就是『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慈是與眾生樂,悲是拔眾生苦,這叫慈悲。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個前面兩條就是慈悲心,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
『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即使諸佛菩薩都不例外。這個地方講的「行」,通世出世法。我們只能夠勸善規過,眾生這個行是錯誤的、是惡劣的,佛菩薩只有勸告,而不能夠說用種種方法去制裁他,這個不可以。為什麼?行有業報,別有因果,所以只能夠勸導,不能夠來制裁。這個事情我在澳洲有一次講演的時候,有位猶太教的領袖,在十幾個宗教團體裡面,我跟他們講演的時候,這位猶太教的長老非常難得,他提出一個問題。他說,佛法既然是個高度智慧,大慈大悲,可是眾生造作罪業,最後的審判,你們佛教是什麼人來主持最後的審判?我給他的答覆,佛法是師道,佛跟一切眾生是師生的關係,老師對學生犯過只有勸導,沒有懲罰。他最後問,那犯罪的人很多,懲罰誰來負責?我就跟他講,懲罰是上帝的事情,是你們上帝的事情。他也聽了很歡喜,我們對他上帝也很尊重。我就舉個比喻,我說我們佛教,好比國家的機構,我們是教育機構,你們是司法機構,我們沒有衝突,我們很尊重司法。他要犯了過,你們上帝去懲罰他,我們就勸告,勸告不聽,你們上帝去懲罰他。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總是以一片慈悲,即使他造作惡業,我們也不怪罪他,他必定有許多複雜的因緣,自己不能夠控制。一定是常生慈心,保持自己心地清淨,才能往生。
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為什麼不見世間過?他自己心地清淨、善良,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煩惱心所被外頭境界引導起現行,誰過?自己有過;你自己沒有過,你怎麼會見到外面的過?這個道理很深,我們要懂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要起個惡念,看到一個惡人討厭他,立刻要警覺,他不討厭,我討厭,他不惡,我惡,這樣才能改過自新,才能夠往生不退成佛。念念就是他壞,我不壞呀?見到他壞,自己先壞了!這個事與理,很少人知道,很少人警覺到,所以學佛學了一輩子還搞六道輪迴,原因在哪裡?就在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二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