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你都做不了主,睡覺還亂作夢,臨命終時善惡業都會起現行

2020-12-20 阿彌陀佛念我

1.淨空法師:平常你都做不了主,睡覺還亂作夢,臨命終時善惡業都會起現行

【凡人臨終,識神無主,善惡業種,無不發現,或起惡念,或起邪見,或生繫戀,或發猖狂,惡相非一,皆名顛倒。】

這是講一般大多數人臨命終時的現象,凡是有這些現象,都是墮三惡道。假如是來生還能夠得人天果報,他的心也不顛倒;心要顛倒錯亂,一定墮三惡道。可是這些現象,我們仔細去觀察,常見。諸位要到醫院去看看,病重的人,十之八九都是這個現象。為什麼?臨終的時候神識無主,自己的心做不了主宰,所謂做不了主宰,就是胡思亂想。諸位想想,平常你都做不了主,一天到晚打妄想,睡覺還亂作夢,亂作夢就是做不了主;能做得了主的人,不作夢,能做得了主的人,心裡沒有雜念,真正是身心安穩。他做不了主,這一生所造的善惡業,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造的善惡業,這個時候都會起現行。

下面舉幾個例子,或者『惡念』起來,這些惡念就是貪瞋痴慢,尤其是瞋恨、嫉妒。哪些人過去欺侮我,哪些人過去侮辱我,我應該怎樣去報復他,他起這個念頭。『或起邪見』,邪見是錯誤的見解。錯誤見解裡面最大的是對於佛法懷疑,不相信有因果報應,這大邪見。『或生繫戀』,繫戀是貪戀這個世間的人事物,放不下,捨不得離開。『或發猖狂』,猖狂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精神失常,瘋狂。『惡相非一』,臨終時,你看到人垂死之前那個現象,很多、很複雜,總名『顛倒』。經上講的心不顛倒,這些現象都叫做顛倒。不顛倒的人,心地非常安定、非常清淨,我們講頭腦清楚,一點都不錯亂。

這個現象非常可怕,如何能避免?太難了,原因是習氣無法控制。必須要平常修養,平常把這一切萬事萬法看淡,不必去執著,應當要放下,避免臨終時候顛倒。因為臨終顛倒,我們這一生求往生的機會就破壞了。這個機會非常稀有,真正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這一日就是往生的那一日,太難了。臨終時一顛倒就完了,這一生又空過了。一生空過,諸位要曉得,必落輪迴,若落輪迴,必定在三惡道。如果我們真認真、冷靜的去思考、反省、檢點一下就知道了。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一天當中起心動念,待人接物,有幾個善念?有幾個惡念?善惡做個比較,善念少,惡念多,善念的力量薄弱,惡念的力量很強。前途往哪裡去,自己還不清楚嗎?所以要真正覺悟,要真正放下。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七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7

2.淨空法師:一轉世,前一生的忘光了,一切又要重頭來,你才曉得在世間修行多難

【修行佛道者,死魔為恐,生死間隔,退緣根本也。】

我們說在世間修行,哪有不退轉的道理?你這一生修得再好、修得再勤,壽命到了,死了。你是修行人,當然不會墮惡道,一轉世,來生,你善根福德深厚,再繼續修行。繼續修行,前一生的忘光了,一切又要重頭來起,你才曉得多難,前生所修的全部退掉了。還沒有成功,壽命又到了。我們在《慈悲三昧水懺》裡面看到悟達國師,悟達國師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十世高僧。他是個出家修行人,死了以後到第二世,他又出家,十次,十世連續的,這很難得,算他修行有功夫,他的願力非常堅固。第十世的時候,就是唐朝的悟達,才做了國師。這個出家人有大福報,得到帝王恭敬的供養,不是一世,人家十世修行才到這個地位。煩惱習氣沒斷,皇帝送他一個沉香寶座,他就受不了。定力不夠,生了歡喜心,起了貢高我慢的念頭,覺得天下出家人沒有一個能跟自己相比。這個念頭一生,完了,護法神都跑掉了,冤家債主找到身上,幾乎送了命。你才曉得這個世間修行多難!十世的修行,帝王供養的時候,這個心就控制不住了。所以說,不生煩惱,若無其事,這個話講得容易,做是真難,五欲六塵境界現前你能不動心嗎?他算是有相當定功,皇帝送一個沉香寶座,不行了,他心動了,這一動就失敗了。從這個地方看,你能體會到,『死魔為恐,生死間隔,退緣根本也』。

悟達國師實在說他十世都是參禪,如果是念佛,他就早往生了,早沒事了,這是在行門裡頭搞錯了,沒有選擇念佛法門。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一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1

3.淨空法師: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煩惱心所被外頭境界引導起現行,誰過?自己有過

【一者,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往生。】

他這十條很重要,這個十條我們明了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留意去修學,可以排除往生的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消業障,這十條都是有助於消業障的修法。第一個就是『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慈是與眾生樂,悲是拔眾生苦,這叫慈悲。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個前面兩條就是慈悲心,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

『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即使諸佛菩薩都不例外。這個地方講的「行」,通世出世法。我們只能夠勸善規過,眾生這個行是錯誤的、是惡劣的,佛菩薩只有勸告,而不能夠說用種種方法去制裁他,這個不可以。為什麼?行有業報,別有因果,所以只能夠勸導,不能夠來制裁。這個事情我在澳洲有一次講演的時候,有位猶太教的領袖,在十幾個宗教團體裡面,我跟他們講演的時候,這位猶太教的長老非常難得,他提出一個問題。他說,佛法既然是個高度智慧,大慈大悲,可是眾生造作罪業,最後的審判,你們佛教是什麼人來主持最後的審判?我給他的答覆,佛法是師道,佛跟一切眾生是師生的關係,老師對學生犯過只有勸導,沒有懲罰。他最後問,那犯罪的人很多,懲罰誰來負責?我就跟他講,懲罰是上帝的事情,是你們上帝的事情。他也聽了很歡喜,我們對他上帝也很尊重。我就舉個比喻,我說我們佛教,好比國家的機構,我們是教育機構,你們是司法機構,我們沒有衝突,我們很尊重司法。他要犯了過,你們上帝去懲罰他,我們就勸告,勸告不聽,你們上帝去懲罰他。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總是以一片慈悲,即使他造作惡業,我們也不怪罪他,他必定有許多複雜的因緣,自己不能夠控制。一定是常生慈心,保持自己心地清淨,才能往生。

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為什麼不見世間過?他自己心地清淨、善良,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煩惱心所被外頭境界引導起現行,誰過?自己有過;你自己沒有過,你怎麼會見到外面的過?這個道理很深,我們要懂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要起個惡念,看到一個惡人討厭他,立刻要警覺,他不討厭,我討厭,他不惡,我惡,這樣才能改過自新,才能夠往生不退成佛。念念就是他壞,我不壞呀?見到他壞,自己先壞了!這個事與理,很少人知道,很少人警覺到,所以學佛學了一輩子還搞六道輪迴,原因在哪裡?就在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二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2

相關焦點

  • 人在臨命終時,一生善惡即刻都現出來!
    臨命終時,未舍煖(nuǎn)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阿難:佛又叫一聲阿難,你知道嗎?一切世間,生死相續:這個世間的眾生,都生了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麼循環不斷,在六道輪迴裡頭轉來轉去,所以叫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這個生,是從順習,眾生都願意隨著這個生;死的時候,就是隨業報變遷而流轉,即隨他自己所造的業去流轉。
  • 為什麼五逆十惡之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第一個疑問:《觀無量壽經》第十六觀中的下三品往生者中,「縱有五逆十惡之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引導,只要至心歸投阿彌陀佛,十念乃至一念,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佛說阿彌陀經》中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相矛盾嗎?不矛盾!
  • 淨空法師:沒有善惡叫無記性,果報是「無明」,難聽點講就是「愚痴」!
    講到一切萬法的本體,確實只有大乘佛法講得清楚、講得圓滿,科學跟哲學對本體到現在都沒有定論。有很多種說法,不能夠令人心服口服,都是自己在猜想,給它假設個名詞,解釋不夠透徹。這個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因為你要沒有見到,你決定講不清楚。在佛法,過去這些大德們,真正功夫達到明心見性,他就見到了。佛法叫見性,就是本性,就是見到了本體,對這樁事情才講得清楚、講得明白。
  • 一心向善不殺生臨命終能得眾護法天神護佑
    主命鬼王在忉利天宮聞聽佛祖說法這閻浮提眾生,不管男子或女人,或是懷滿十月欲生時,凡是能做些放生或其他善事者,自然能增益家宅的光輝,能令土地歡喜來擁護,能使子母得到很大的安樂,而且還可以利益到這一家的大小眷屬
  • 論善惡,無論為善還是為惡,都需要謹慎
    論善惡,無論為善還是為惡,都需要謹慎。在伊甸園中,上帝耶和華創造出來的最初的人,亞當和夏娃是不知道什麼是善惡的。正如初生的嬰孩,也是善惡不分的。正是人們生存在有善惡的環境,才需要善惡之心。如果生活在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人們是不需要善意的分辨的。理想的世界狀態,人們也是不需要分辨善惡的,至於善惡的論斷,交由專職的人去判定,也可以稱之為法官。很多佛教場所都會出現這樣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淨土法門:善惡二邊都不沾,叫淨業
    不造業,隨緣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連善業都不造,為什麼?善業生叄善道,跟極樂世界不相應,這就不妙了。造要造,善惡二邊都不沾,也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什麼?這叫淨業。淨業的果報,六道裡頭沒有,果報在哪裡?果報在極樂世界。你的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我做一切善事,斷惡修善,為什麼?統統為了到極樂世界。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你真的知道嗎?看佛教是怎樣定義善惡行為的
    在現實生活中,做事情的時候,造善業還是造惡業跟動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做任何事情時,一開始的動機就非常重要,動機要正確,要善良,到最後的時候,回向也要如法,也要善良,這樣才能夠確保所作所為的一切都是善的。但是,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是很難的。
  • 印光大師:十惡重罪,臨命終時地獄相現,若能志心念佛即蒙佛接引
    印光大師: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若能志心念佛,即得蒙佛接引【印光大師開示】1、夫欲了生死,必須實證。若唯悟而未證,則煩惑尚在,大須努力。若不加覺照,依舊凡情熾然。功行愈高,情見愈重。由悟入迷,在所難免。如人睡惺不起,久復睡著。古人謂「大事已明,如喪考妣」,正以煩惑未斷,或恐復迷。須知斷惑之人,便無凡情。既無凡情,何有生死。大悟之人,其悟縱與佛同,其惑猶未斷除。必須念念覺照,庶免凡情用事。2、此之法門,全仗佛力。喻如跛夫日行數裡,若乘轉輪聖王輪寶,則頃刻之間,遍達四洲。是輪王力,非己力也。
  • 為你揭開投胎轉世的神秘面紗!
    然而念佛功法好以及大善大惡的人,不需要經過中陰身階段。中陰身期間,善惡尚在分判,業力還沒有形成。故極其自由,極其敏銳。中陰身的覺知力為生前的7倍之多,不管在多遠的地方,喊他的名字他都能聽得到。這個中陰雖然稱其為中陰身, 但實際上只是一種微細色。他的速度要超過光速,可以來去自如,穿山入海。無有障礙,具備種種的神通。中陰身的壽命,每七天為一個周期。
  • 『空』業報: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人的身口意是造業的主體,身是指人的行為;口是指人的語言;意是指人的想法和念頭;■生活中人們發現,人和人之間,即便是兄弟姊妹的相貌樣子,人生際遇,命運健康都不一樣,這麼多不一樣是誰做的主呢?真正的佛學告訴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還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後果的「因果報應」;■業力不但是催生人類生命的根本原因,也是催生其他有情眾生輪迴六道的根本原因,更是宇宙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人的高低、貴賤、苦樂均是業力使然;世事的得失、善惡、毀譽和苦樂等也絲毫逃不過業力;■許多人都誤以為「房子是我的,存款是我的,轎車是我的」,自認為是這一切的主人,卻不知自己只是一個過客
  • 善惡有報:行善與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
    大意是說,一個人不堅持做好事,就不能成為聲譽卓著的人;不長期幹壞事,就不會成為身敗名裂、自我毀滅的人。也就是說,善惡無論大小,都不可掉以輕心,積小善可以成大善,積小惡可以釀大禍。《三國演義》中,劉備在向諸葛亮託孤時,對兒子劉禪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好事小就不去做,壞事小就去做。好事要從小事做起,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範。
  • 地獄之門,第一殿,償還因果債,看看你做過哪些惡業
    凡是世間的善人,壽終之後,修行好的就去了極樂世界,有的往生天界。造作善惡相等的,會直接送到第十殿,投生到人間,至於果報如何,全由自己業力牽引而定,有的轉為男兒身,有的轉為女兒身,有的富貴,有的貧賤。若是在人間作惡很多的人,就要留在第一殿接受懲罰。進入第一殿,右邊有一高臺,稱為「孽鏡臺」。臺高十尺,鏡子大約十人圈圍,向東懸掛,橫寫有七個大字:孽鏡臺前無好人。
  • 起心動念都有善惡之分
    那是一把良知的卡尺 ,它不會因人而異,不會有失公允,對人對己都是一樣的標準。如果拿著的尺子不是通用的標準尺子,是按自己的好惡做出來的一把尺子,在衡量事物的是非善惡的時候,是不可能看清楚對錯的。所以,想要明善惡首先是尺子要標準,也就是要辯清楚什麼是私慾什麼是天地正道、真理。
  • 從拱祿拱貴論吉命的苛刻條件中,體會為何富貴者少,平常命者多
    比如:乙未、甲申、甲戌、丙寅甲申與甲戌夾「酉」,是日主甲木的正官,地支申酉戌會局。詩訣:拱祿拱貴格都奇,遇者腰懸金紫衣;若被刑衝並克破,應嫌七殺月隨年。詩訣:癸日癸時逢醜亥,名為拱祿福重重;若無官殺明衝損,雁塔題名有路通。癸日癸時逢醜亥,即是癸丑日生在癸亥時。醜、亥之間夾「子」,此詩訣中的「祿」是指十二宮的臨官祿位,子是祿的臨官。故而祿分臨官祿位和正官兩種解釋。凡地支夾拱日主「臨官」之祿,四柱天幹也不能見官殺來克日主。
  • 好人長壽,惡人命短!心理學家:善惡,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與壽命
    傳統文化中有一句養生術語,叫「仁者壽」,或者說「德者壽」,意思是說,善良仁德的好人會長壽,民間也有類似的說法:「好人長壽,惡人命短」。不過,民間還有另一種常見的說法:「好人不長壽,惡人活千年」或者說「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可見,善惡,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與壽命!
  • 但為何好人命不長,而惡棍能活百年?
    但佛又認為,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因果循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到頭終有報。人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所做的因果報應,善因結善果,惡因造惡業,即便死後,人的業報也會追隨著他,轉入下一世。所以佛常常告訴我們,要行善積德,要積攢福報,不要去做惡事,因為我們的善惡報應,會像影子一樣,一直跟在我們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