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絕大多數人對於佛的認知是迷茫的,但不少人對佛也是充滿信仰,特別是老一輩人,燒香拜佛祈求一家財運安康,在他們身上,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虔誠!
人們常說心誠則靈,虔誠固然很好,但無知的信奉即會成為一種迷信,他們有可能把符當泡水喝,有可能吞食香灰,甚至走向極端,以為真碰上了什麼好機緣,以此了斷結束性命即能升天被佛祖接引,他們如此執迷並堅信著,迷亂行事,除了他們是下愚誠敬的一群人,其關鍵在於沒有遇到對的佛學導師,以致於盲目奉從。

南懷瑾說過,學佛修禪最容易成功只有兩種人,一種充滿智慧,另一種即是下愚誠敬之人。誠然,下愚誠敬這一群人若能遇上好的導師,憑著一股笨勁與虔誠,歷經幾番實修,千轉百回,也是能逐漸見悟佛的禪機。充滿智慧的人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會圓滿的融合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具備強大悟性的資質。而在這中間的一群人,不上不下,沒有智慧的圓融,也無下愚者的堅定信念,很難在利益面前不為所動,這種人即便學佛,學來學去繞來繞去難免一味只掉進世間法中,反而誤己誤導大眾,誤解了佛學的真正內涵。
個人倒是認為,人人都能學佛修禪。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佛?學佛究竟能帶給自己什麼?為何又要去學佛呢?
在我的覺行中,佛無形無相,不生不滅,佛學最經典的核心即是見悟了真心不生不滅,那麼不用妄心即佛,真心即是自性,自性也是真心,這是真義,即心即佛說的就是真心即佛。若說法義,真空妙有、本心妙用也是佛,佛與眾生才能稱之為佛,其義理無比殊勝,十方諸佛均超越了一切輪迴,諸相非相,即法即真,佛的法義並無固定的版本,只要做到了真,也是佛呀,但這個前提條件必須是見悟、真修與歷經磨難。
因為佛具備了不生不滅的特質,追其本質並無任何現象,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煩惱現象,所以能自在解脫,因為無生,自然沒有滅的跡象,因此佛能自在解脫,也是一種永恆!
不過,我們也必須看到一個殘酷的世間法,「一分錢都能難倒英雄漢」,人若是遇到這種狀況,幾乎沒有心思學佛,加之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周圍人們異樣的眼光,甚至是家人也難保不與你發生爭吵,那麼家經即會讓你頭昏腦熱,又怎麼可能鎮定自若學佛呢?
要明白,學佛由始至終即是為了自在解脫,了悟永恆。如果被任何一個困難打倒,那就不是真學佛。
悉達多苦修六年,達摩面壁九年,六祖見悟之後繼續修行,他們最終降服了自我見得大道。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修行,十方諸佛也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過來,十方諸佛也曾都是過來人,皆能諒解一時本心的人,因為在那裡藏著一個迷失的世界,在悟在迷,就看你的發心,是否為了真解脫去真修,如果只被某個困難攪得心神不寧,離開了佛心,又何談學佛?若是這樣的話,那只能說自身心亂神迷,自己要學什麼,要嚮往什麼都不清不楚,怕是沒學好開始埋怨佛了!
學佛即是為了自在解脫,了悟永恆,在覺悟的同時,同樣方便他人覺悟,共享解脫與永恆,可謂皆大歡喜,皆為大和諧大圓滿大解脫。學佛並不妨礙我們的衣食住行,不妨礙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反的,學佛更能讓人自如的面對一切,提升生命的質量。
學佛也是體悟真理與真修,漸漸遠離種種執念,那麼就會無畏人言,無畏他人眼光,無畏輕賤,無畏生滅,無畏一切困境。無畏絕不是傲慢自大,而是真誠地看清了那個「我」是什麼角色,同樣也就真誠地理解了他人,深刻理解了一切皆不可得,之後能珍惜一時的擁有,拋開了並不真實的念頭。我能確信,不論任何境遇,當你做到了心行不再是前堵後堵,與十方諸佛的境界並無什麼不同。
只要能真誠發心,並能如實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實真修與心行打磨,任何環境任何人都不能影響你做佛,只是多數人對佛存在一定的誤解,要麼佛被盲目誇大,要麼佛被賤視,這都是不能深刻覺知佛的真義所致。
原創:心靈修行記
筆名:青燈禪
《心靈修行記》一直致力於心理破譯、心理學、佛禪、草根傳志原創語錄、心理免疫學、未來科技猜想,以真實故事為主導,也包括極少部分小說的成分,意在開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篇章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