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陀一生說法有五大階段,分別都講了什麼經?

2021-01-08 紅塵若鏡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53篇

現在的佛經分為了三藏十二部,多達上萬卷幾千萬字,其中三藏指的就是「經律論」,其中的「經」基本都是釋迦牟尼佛當年說法留下的「語錄」;「律」就是僧團戒律,大多是佛陀當年所定,後期也在不斷改變;而「論」都是後世的高僧大德們的註解和拓展。

正因為留下的佛經和法門如此之多,所以釋迦佛也被稱為是「釋迦文佛」,這個「文」指的是文字般若,畢竟釋迦佛也是老師,如果沒有文字般若的話是沒法教好弟子的。

世尊從菩提樹下得道大徹大悟開始,一直到八十歲涅槃,一共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後來天台宗智者大師又專門進行了分時判教,把佛陀一生說法分為了五個階段,所有佛經又分為了八個種類,合稱五時八教。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五時」,或者說是五個階段——分別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而且每個時段代表的佛經是什麼。

看過這篇文章之後,相信各位師兄就對各類佛經有個基本了解了,然後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來學習。

這裡多說一句,這個指的是大乘佛法,小乘佛教是不承認這些的。

02第一階段:華嚴時——《華嚴經》

佛陀第一個說法階段被稱為「華嚴時」,顧名思義,說的佛法正是被稱為佛門第一經的《華嚴經》,佛法雲,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這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第一經,不論說法時間還是地點還是本身的內容。

為什麼呢?因為這部經乃是釋迦佛剛剛成佛之後,直接就在「入定」中上仞利並夜摩兜率等天宮,為天人以及大菩薩們所說,小乘的人根本都聽不懂,只能如聾如啞,至於普通的凡夫根本上不了天,自然就更不用說了。

而這部經多達60多萬字,浩浩蕩蕩像一部小說一樣,從文殊菩薩開始,又以普賢菩薩結尾,講了各種最精妙的法門,乃是最圓滿的了義之經。

所以說釋迦佛一開始就把所有佛法都講完了,要是能參透華嚴,其餘所有經文都不用讀了,標準的以一攝萬。

03第二階段:阿含時——四阿含經

說完華嚴經後,佛陀又回到了人間,從世俗角度來說這才是他真正開始說法,所以小乘佛教是不承認上面所說的「華嚴時」的,認為佛陀講的第一部經就是《阿含經》。

其實《阿含經》是個統稱,實際上又分為了《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及《增一阿含經》,一共是四部。

這四部經都是標準的小乘佛法,主要講「苦集滅道」這四聖諦,以及十二因緣,兼說生死輪迴、善惡報應,總體來說是偏於空的。

佛陀講小乘佛法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當時眾生的智慧還不夠,一下子就說大乘佛法大家還無法接受,就像是小學都沒上過字都不會寫,你就直接從中學教起,讓他們寫文章寫詩詞自然是不合理的,這個階段世尊就是為大家打基礎。

佛陀一共說了十二年的阿含經,所以很多弟子都證了一至四果不等的羅漢果位,為後面的回小向大打下了牢固的底子,所以佛經裡面常提到「千二百五十人」僧團都是阿羅漢,就是這個原因。

04第三階段:方等時——楞嚴,楞伽,維摩詰,圓覺,淨土三經

接下來這個階段被稱為「方等時」,這也被稱為過渡時,因為佛陀一邊繼續講小乘佛法,一邊講大乘佛法,一共歷時八年。

講小乘佛法自然是為新來的四眾們打基礎,而大乘佛法就是讓之前修小乘的弟子們明白,之前的佛法不是究竟的,只是為了讓他們先打個基礎,個人得到解脫,所以也被稱為「有餘依涅槃」,而若是想得到真的無餘涅槃,真正的證得佛果,那就必須回小向大。

小乘佛法我們上面說過了,這個階段的大乘佛經主要有《楞嚴經》,《楞伽經》,《維摩詰經》,《圓覺經》,淨土三經——也就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

這些經文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楞嚴經破魔最利,楞伽經禪宗印心,維摩詰不二法門,圓覺經十二大士論道,至於淨土三經那就更不用說了,現在佛弟子們鋪天蓋地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其核心依據都在這裡。

不過這裡需要多說一句,念佛法門屬於淨土宗,但淨土宗可不僅僅只有念佛,這點各位看看淨土三經就明白了,比如觀經中的十六觀。

05第四階段:般若時——金剛經,心經

接下來的階段被稱為是般若時,所謂的般若指的就是佛法中最高的智慧,所以佛陀在這個階段耗時也是最長,長達二十二年。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階段的佛法都極為精妙,義理高深,比上個階段的佛法難度又高了一級,自然要反覆教化才行,而且有些修小乘的雖然已經發心回小向大了,但習氣未盡,故佛廣談般若空慧而澄淨他們的思想。

般若部的佛經非常多,有600卷以上的佛經,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還是《金剛經》和《心經》,單說名氣和影響力的話,在所有佛經中分居前二恐怕大家都沒有意見,尤其是金剛經,由於和六祖惠能大師的緣分更顯得尤為殊勝。

而《心經》是全部經文中最簡短的一部,一共才260個字,但卻包含了小乘大乘所有法門,最後又全部跳出——無小乘的苦集滅道,無中乘的十二因緣,也無大乘的無智亦無得,從而究竟涅槃。

06第五階段:法華涅槃時——法華經,涅槃經

這第五階段也就是佛說法的最後一個階段,一共經歷了八年,直到佛陀圓寂前都一直在說法,從無停止過。

這個時候眾弟子們要麼證阿羅漢果,要麼已經回小向大入了菩薩道了,所以世尊已經不用再說那些不了義的方便法門了,說的都是最圓滿的法度,最後又被集結為了兩部經——《妙法蓮華經》以及《大涅槃經》。

而此時佛陀已經不再說小乘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法無我,觀心無常」了,而是開示「常樂我淨」,這才是涅槃彼岸的真相。

所以說世間苦,那是為了讓小乘人生出出離心,而學佛就是為讓大家離苦得樂。

07紅塵說禪

以上就是佛陀一生四十九年說法的五個階段——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說成佛就是考上大學的話,這五個階段分別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其中阿含是小學,方等是初中,般若是高中,法華涅槃是大學。

那麼華嚴呢?其實也是大學啊,這一頭一尾都是最圓滿的,分別針對的是根器最好的頓悟之人,然後其餘三個階段由低到高,就是漸悟。

所以各位師兄,不妨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然後再學習對應的法門就是了,其實法無高低,差別的只是人而已,只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也希望大家都得到真實的利益。

——學佛乃智者所為,紅塵如夢幻泡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願三惡道日減一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唵 摩尼摩尼 摩訶摩尼 梭哈

相關焦點

  •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而佛家的經文三藏六部一萬多卷,大致又可以分為五個時期,這在古印度的時候並沒有劃分,而是我們中國天台宗當年做過的著名的「分科判教」活動給界定出來的——也被稱為佛教的「五時」,下面紅塵君就來逐一簡單說明一下。而且這裡面關於佛陀所講的第一部經到底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兩派也有各自的看法,至今都無法統一。
  • 四眾弟子的使命,要把佛教恢復到佛陀教育!
    現在這個時代,佛教衰了,衰到什麼程度?佛教變成宗教了。我們後世的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有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三十歲開悟就教學,教了一輩子,一直到老死,沒有一天空過,他教學。教學的時候沒有文字、沒有書本,這些經典是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大家公推阿難尊者,把佛在世講的這個經重複講一遍。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 不同的動物在佛教中分別有什麼含義?
    佛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平等,這其中也包括了動物。佛法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無二的,在本質上並無差別。但由於因緣果報的關係,所以現前的生命形態各有不同。而佛陀於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迴苦海。
  • 《華嚴經》與《金剛經》,到底有什麼不同?
    佛教產生自印度,在最早期的時候,佛陀並沒有創立佛教,每天只是和大家講法,單純的以自己開悟後證得的佛法來度化有緣人。因為在當時,婆羅門作為一種宗教,同時也是當時印度四種姓之首,手中佔據著絕對的權力,以其權勢一直在壓制著佛陀的傳法行為,其中也不乏各種破壞方式。
  • 佛教文化:「三藏」所指的經、律、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佛經是釋迦摩尼佛當年在世親口所說,佛滅度後由佛陀的弟子們編輯整理流傳後世,在流傳的過程中,向世界各地區傳播因為民眾語言文字不一樣,所以就需要翻譯,同樣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經典是翻譯的。所以我們讀佛經通常會看到經題的旁邊會有一行小字,這行小字通常都是寫翻譯大德的簡歷。
  • 了解三寶·之一·佛教誕生(人物主線紹介佛陀的一生)
    有《轉梵輪經》和《無我經》等描述了當時的教法和情況(《佛教首經》)。世上有了六位阿羅漢,佛陀建立了佛教與僧團。自此,直至八十歲去世,佛陀在恆河中上遊一帶孜矻傳道。佛教的傳播範圍不斷擴大,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 蘇州展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講述「佛陀的一生」
    4月27日,「佛陀的一生」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展在蘇州高新區文體中心寒山美術館正式開幕。展覽以犍陀羅造像藝術為主題,圍繞佛傳故事,展出了犍陀羅文化收藏家、學者何平珍藏的30件展品及實地拍攝的近40件攝影圖片,以造像講述釋迦牟尼的人生歷程,並以攝影圖片呈現當地風貌。同期,還舉行了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新書《圖說犍陀羅文明》全國首發式。
  • 佛教:什麼是開悟?開悟需要具備什麼?其實佛陀早已給出答案!
    法華經序品曰:「照明佛法,開悟眾生」文/阿宣說事兒佛教中常以「開悟」來表現出一個信徒的佛法到了哪種程度。其實早在佛陀時期就以及有了「開悟」的說法:佛陀自出家之後,歷時六年遊走恆河流域,也只是了解到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究竟是為什麼?人們眾說紛紜!
  • 佛教故事:真的是佛陀沒有普度眾生嗎?
    編者按:你是否質疑過佛陀普度眾生的宏願?你是否想過「佛陀什麼時候才來度我呀」?
  • 聽不困的佛教歷史04|佛陀的誕生
    關注喜馬拉雅"聽不困的佛教史」,跟禪叔了解佛教的歷史。文 |禪叔大家好,我是禪叔。歡迎大家繼續來到咱們《聽不困的佛教歷史》。今天禪叔要給大家講講,佛陀的誕生。關於佛陀誕生的年代,主要的說法是在公元前的六世紀到公元前的五世紀。
  • 《心經·解讀經題》還原佛陀本懷,破除執著,達致解脫!
    總而言之,《心經》在中國文化中非常普及,深入民間,以至不懂佛教的人也知道有此經,尤其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句經文,幾乎人人會念,甚至引入於流行歌曲中。可見《心經》之深入人心,甚有其市場價值。現在解讀《心經》,是試從初期大乘佛教思想的角度,作簡單的闡釋和討論。
  • 舟山市佛教協會舉行第十屆弘法講經交流會
    希望市佛協以開展弘法講經交流為契機,進一步推進佛教的信仰建設、人才培養、道風建設和寺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把佛教自身建設引領到一個新境界,為我市佛教事業的健康發展增添新動力,為群島新區的發展和建設作出新的貢獻。隨後,來自普陀山佛協、縣(區)佛協和市直屬寺院6位法師按抽籤順序分別演講。
  • 怡藏法師:講經說法是傳承佛陀遺教的重要方式
    編者按:11月4日,以「慈悲·圓融·宏博」為主題的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在中國佛教五大名山、彌勒根本道場雪竇山浙江佛學院太虛大講堂開幕。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怡藏法師出席開幕式並致歡迎辭。
  • 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靜波法師普降法雨
    2018年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靜波法師做示範2018年11月16曰,盛大的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首場示範講經會議在杭州佛學院隆重舉行。這次講經交流會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浙江省佛教協會協辦,杭州市佛教協會、中國佛教講經交流基地承辦。
  • 佛教:讀懂這兩本書,就能了解佛陀的一生!
    眾所周知的,佛教中的小乘佛教在向大乘佛教演變時,神化佛陀的傾向必然會對上層佛有一定的影響。而且,當離開離開佛陀入滅的時間越久遠,那麼有關佛陀生平的史實和傳說的區分就越困難。所以,在佛教信徒們,出於對佛陀的信仰十分深時,也不會管是否真實,都留有寧可信其有的思想。
  • 作為學佛的人,我們有必要了解的佛陀生平
    在大爆炸之前有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質量無限大的點,這個點由於自身的運動而產生能量,這種能力逐漸疊加,最後產生大爆炸,於是,宇宙誕生了。可是,這裡有一個問題,是什麼,或者說是誰,讓這個「點」動起來的?這是個難題,沒有人能解釋,於是有人說那是「上帝之手」,那麼「神」是從哪來的?佛教似乎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佛教的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是確有其人的。
  • 光泉法師:"講經"是佛學始終受歡迎的一大原因
    因此,「佛陀教育」實際上是覺悟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而佛陀的任務就是引導弟子破除迷信,啟發真智。歷史上,在很長的一段發展時期內,這個目標都是通過講經弘法這一途徑來實現的。  佛教講經說法的活動最早可以追溯至釋迦牟尼佛。
  • 佛陀說法,如何消去自己的業障,得到覺悟?
    從歷史記載,佛教經典中其中《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古印度傳入我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之作。他是由迦葉摩騰、竺法蘭大師把佛陀所說的某段話稱為經典中的一個章節,共選四十二段話,編集成《佛說四十二章經》。中國的佛家文化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又從繪畫等形式把佛供養,這是為佛教傳入中國最初之始。這第一部中國的經典著作匯集了佛陀關於持戒、忍辱、斷欲、精進、觀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語錄。
  • 2018中國佛教講經研習班在杭州圓滿結業
    光泉法師說:中國佛教協會自2008年以來,連續十年舉辦全國性講經交流活動,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為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在發揚佛教講經說法優良傳統、發現培養青年弘法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十年來,全國400多位法師參加了全國講經交流活動,有150多位法師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