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記者裴斌)10月15日至16日,第十一屆中西部地區翻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暨翻譯研究國際論壇在荊州舉行。本次論壇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下的翻譯人才培養為主題。共邀來自美國、西班牙、比利時、澳門等海內外國家和地區的11位翻譯研究領域一流學者,吸引了北京語言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蘇州大學等18個省區市的60多所高校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參會。論壇設立了翻譯人才培養研究和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與語言服務業發展研究分論壇,國內外眾多高校的學者對翻譯人才培養、中華經典外譯、語言服務業發展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天津外國語大學趙彥春:經典翻譯理論等迎來新機遇
在中華文化復興之際,經典翻譯和經典翻譯教學無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我們不能照搬現有的譯文,中華典籍外譯多是蒙灰的形象。黑格爾、德希達等西方大儒認為中國沒有哲學,一個可能是原因是,他們讀到的譯本是不合格的。有鑑於此,外語界同仁在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應用推廣迎來了新的機遇,來承擔歷史所賦予的責任。
武漢工程大學範文君:語言服務業發展在增加就業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經濟全球化趨勢使語言服務形式逐漸多元化,但是我國教育、科技的制約,語言服務形式存在一些不足,使得語言服務受到一定的阻礙,由於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及科技、教育等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語言服務形式上要注意力求多元化。目前外國語言服務形式包括英文翻譯公司與本地化服務、語言技術工具開發等四大業務領域。語言服務業發展在增加就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全面認識外國服務業務發展的現狀、特徵、原因及影響因素,探索我國服務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加快我國服務業發展,是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
長江大學黃濱: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為翻譯專業發展帶來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的提出為長江經濟帶沿線高校翻譯專業帶來了發展機遇與挑戰,長江經濟帶沿線高校要抓住機遇,把握未來專業發展方向,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為語言服務業輸送更多的翻譯人才。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劉娣:協調機制實現創新翻譯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中國對外交流的頻繁,眾多行業對高素質、高水平的外語翻譯人才需求與日俱增,但應用型翻譯人才十分緊缺,現階段我國高校在英語翻譯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高校內跨學科的教育培養、忽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忽視翻譯專業與企業間的協同創新等問題;除了在協同創新機制下的高校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的新舉措,翻譯專業教師需協同校內外資源,進行同領域跨學科的深入探討,形成翻譯教學和科研團隊,通過與政府、企業合作,構建翻譯工作坊或實踐教學基地,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集合起來等實現創新翻譯人才的培養目標。
湖北科學學院吳玥璠:實現中國文化從「走出去」到「被接納」的轉變。
目前文學作品忽視了文化傳播的重要表現形式——影視劇的譯介研究。尋找有效的手段實現中國文化從「走出去」到「被接納」的轉變,對熱播的中國古裝劇《甄嬛傳》和《琅琊榜》在美國的譯介效果做出對比,以尋找有效的手段實現中國文化從「走出去」到「被接納」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