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體三部曲集結出版:俄羅斯文學巨擘的成長與初戀

2020-12-14 新京報

在文學大師的自傳體性質作品之中,我們往往可以一窺屬於他們的青春記憶。《阿霞》《初戀》《春潮》,《童年》《少年》《青年》,《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分別是屠格涅夫、託爾斯泰、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其中不僅有著三位俄羅斯文學大師在不同時期的個人成長經歷,更刻畫出了舊時代俄羅斯的時代影像和印記。

三位俄羅斯文學大師的自傳體三部曲作品。

有趣的是,去年恰逢屠格涅夫誕辰200周年、列夫·託爾斯泰誕辰190周年、高爾基誕辰150周年,這三位文學大師又分別有著各自的自傳體性質的三部曲小說,記錄自己在不同時期的成長經歷。在近日於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舉辦的新書發布會「屠格涅夫、列夫·託爾斯泰、高爾基:大師的青春修煉手冊——關於成長,關於初戀」上,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劉文飛和北京外國語大學長青學者張建華就這一話題展開,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劉文飛用「真正的名著名譯」來評價這套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集結出版的俄羅斯文學佳作,表示這些作家不僅是最早被介紹到中國來的一批俄羅斯作家,其譯本也都是經過時間檢驗和讀者篩選之後留下的名譯。比如屠格涅夫的三部曲中的兩本,即《初戀》和《阿霞》的譯者是蕭珊,也就是巴金的夫人。

劉文飛做主題發言「俄羅斯文學中的三個三部曲」。

張建華在去年九月為屠格涅夫的三部曲《阿霞》《初戀》《春潮》撰寫了序言,在序言中,他將這幾部小說稱為屠格涅夫自傳性的「青春記憶小說」。活動現場,張建華表示,自傳體作品有著特別的吸引力,「屠格涅夫的三部中篇是他在生命中、暮年對他青春生命的愛情記憶,託爾斯泰的自傳體中篇小說是他在青年時期對他踏上社會之前青少年時代的生命記憶和自我個性的反思,高爾基的三部曲則是作家中年時期對他走入社會、人間後的人生記憶和社會生活的記錄思考。他們雖然都是以自己為書寫對象,但並沒有捨棄對人類共性命題的探究。」

在愛情中「阿霞們」自由獨立,不需要庇護者

《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等六部由伊萬·屠格涅夫創作的長篇小說在中國讀者中享有盛譽,但與這六部小說同期創作的愛情系列小說,同樣值得關注,這其中《阿霞》《初戀》《春潮》三部曲,或多或少都與屠格涅夫的親身經歷有直接關係。

《春潮》中的人物關係表。

「這個系列聚焦了屠格涅夫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後半期至七十年代這一俄羅斯歷史上重要的時期和作家一個特殊的人生階段。這是俄羅斯歷史上一個風雲激變的時代,也是作家由『不惑』邁進『知天命』的生命時段。」在張建華為新版圖書撰寫的序言中提道,「屠格涅夫開啟了愛情書寫的『感性和身體之旅』,他從日常生活進入愛情敘事,強調人物的日常身份和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愛情。三部小說的敘事主人公其實都是青年時代的屠格涅夫的假託。」

活動現場,張建華特別強調了穿插在屠格涅夫愛情敘事之中的日常生活,「敘事主人公是另有化名的16、19、25歲的青少年屠格涅夫,女孩兒分別是他家的鄰居、旅遊時結識的女孩兒、德國法蘭克福一家糖果店老闆娘的女兒。男女主人公的邂逅相遇、交往生情,甚至隨後一波三折的情感變化,都是在日常生活領域中展開的。」這其中,既有旅居德國的俄羅斯青年Н.Н.先生,在莫斯科與父母一起居住的少年弗拉基米爾·彼得羅維奇,也有從義大利回國途中在法蘭克福做短暫逗留的薩寧,在他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著作家自己的影子。張建華提道,這些記錄於日常生活中的愛情往事,無關乎社會、善惡,只關乎欲望、感情、美醜。

女性生命意識的覺醒,也成為張建華關注的重點:阿霞、齊諾奇卡、傑瑪三個女主人公都是高度自由、獨立的。她們在愛情中僅僅聽憑心靈、情感的驅使,有勇氣獨自去擁抱愛情中的不幸與苦難。在愛情中她們不需要庇護者,她們行為的基點是愛,而不是「有所依憑」。在張建華看來,「阿霞們」與《羅亭》中的女主人公娜塔莉雅很不一樣,她們不再是檢驗男性、拯救男性的「女傑」和「聖母」。

《初戀》原版插圖(局部),由前蘇聯著名畫家克塞妮婭·亞歷山德羅芙娜 ·克列門吉耶娃所繪。

屠格涅夫終身未娶,他把一生中唯一的真愛獻給了歌唱家波琳·維亞爾多夫人。屠格涅夫相信一見鍾情和神聖的愛情,卻習慣於質疑婚姻。張建華認為,這恰恰讓屠格涅夫筆下的愛情是奇特而又充滿悖論的矛盾體,「所有的愛情故事都帶著磨難的苦味,都是以悲劇結束的。」張建華注意到屠格涅夫在俄羅斯歷史風雲「編年史家」之外的重要價值,將其視作是人類生命價值、愛情真諦、人性和諧的追索者。張建華補充說,閱讀小說和理解小說,從來就不是為了印證作者,它的價值在於激勵想像和認知,「在這個意義上說,經典的文本是大於作家的。」

開啟寫作事業,不能把自傳體文學當成回憶錄看

列夫·託爾斯泰一向以「天才藝術家」「俄羅斯的良心」的形象著稱,在活動現場,劉文飛用世界文學皇冠上的明珠,巔峰上的巔峰來形容其在世界文學史上的至高地位。作為俄羅斯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們對託爾斯泰長篇三部曲《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耳熟能詳,但其自傳三部曲卻是他嚴肅寫作事業的開端,「是他本人創作中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沒有這部小三部曲,就不會有後面的大三部曲,因為深刻的內心懺悔、心靈的辯證法、濃厚的道德感等等作為託爾斯泰整個創作識別符號的一些東西,最初全都出現在這部由《童年》《少年》和《青年》組成的三部曲中。」劉文飛如是說。

在《童年》《少年》《青年》中,託爾斯泰展現了他的另一面——一個依戀母親、家庭老師、朋友的淘氣孩子,一個對世界懷有無比美好情愫的懵懂少年,一個開始承受失敗與挫折的貴族大學生。

託爾斯泰《童年》《少年》和《青年》三部曲。

「俄羅斯文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語種文學之一,在19世紀和20世紀,俄羅斯文學出現了帕斯捷爾納克所言的『天才成群誕生』的壯觀場景,推出了數十位世界級的作家」,劉文飛提道,屠格涅夫、託爾斯泰和高爾基、普希金等人一樣,都屬於最早被介紹到中國來的一批俄羅斯作家。早在1902年,梁啓超已在《論學術之勢力左右世界》

(載《新民周刊》第1號)

中介紹了託爾斯泰,如今的「託爾斯泰」這個譯名就出自梁啓超之手。

「自傳體文學固然有回憶錄的形式,並且具有對當時生活記錄的真實性,但其主要功能並不在於回顧作者的既往生活,所以不能把它當作『自傳』來看。」俄羅斯文學研究專家、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志耕在其撰寫的序言中強調了自傳體文學和回憶錄的不同,「託爾斯泰在晚年談到這部作品的時候也說,他寫的並不僅僅是自己的經歷,而是他所熟悉的人們的經歷和他自己的童年體驗的『混合』。」

根據資料可以知道,託爾斯泰出身於世襲貴族家庭,自幼接受嚴格的貴族教育,並且終身都生活在富裕奢華的環境之中,王志耕引用高爾基的話說:託爾斯泰的創作實踐「就是企圖把良善的俄羅斯貴族安插在俄羅斯生活裡面」。顯然,自傳體三部曲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年輕的託爾斯泰選擇了自己最為熟悉的生活,以一個貴族少年的成長故事開啟了他一生的文學創作。王志耕說:「整個三部曲就是尼古連卡心靈成長的歷史,這個自幼缺少愛的孩子,最大的特點不是對這個世界發出抱怨,而是不斷地自我反省。」王志耕意識到,這類小說不只是一般評論中所說的「成長小說」或「教育小說」,而有著託爾斯泰對生命的獨特理解:人在童年時代一方面是純真的,一方面靠著某些本能生活,所以,他需要把這些生物性本能清除掉,才能真正成為只靠靈魂生活的人;然而,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被世界汙染的過程,所以,人在步入成年後應該努力回歸童真。

作品中既書寫人物內心,又刻畫時代樣貌

在三位俄羅斯文學大師中,馬克西姆·高爾基最接近於我們這個時代。出生於1868年的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幼年飽嘗艱辛的他為自己起了馬克西姆·高爾基這一筆名,意為最大的痛苦。他曾五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是蘇聯時期作品出版量最多的作家。

活動中,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主任奧莉加·梅利尼科娃表示,俄羅斯文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同時又不局限於本民族,「書中並沒有現實的答案或者辦法,但會引起你的興奮、懷疑或者反對,會教你思考。我認為,這是俄羅斯文學魅力無窮的秘密所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肖麗媛也表示,「他們在作品中既體現了本人的人格,又書寫了俄羅斯人的性格,既寫出了人物的內心,又刻畫了時代的樣貌。」

《童年》原版封面。

劉文飛提道,中國很少有人沒有讀過高爾基的文字,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正是因為高爾基的這套自傳體三部曲。此次出版的高爾基三部曲,分別是劉遼逸版《童年》、樓適夷版《在人間》和陸風版《我的大學》。劉文飛專門介紹說,劉遼逸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資深編輯,也是翻譯《戰爭與和平》的人,令他充滿景仰。

《在人間》原版插圖,由前蘇聯著名畫家鮑利斯·亞歷山大羅維奇·傑赫傑廖夫所繪。

貫穿於《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三部曲之中的主人公,始終是阿廖沙,這部作品是高爾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但與一般的自傳性小說不同的是,三部曲的描寫重心並非阿廖沙的經歷,而是從他作為「觀察者」的角度所展示的俄羅斯日常生活。在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汪介之寫下的序言中,他提道,整個童年生活在阿廖沙的記憶中,仿佛是一個「悲慘的童話」。同時,汪介之認為,作家真實地表現了俄羅斯人的心理、情趣、追求、生活方式諸方面的複雜矛盾,在各種文化心理因素的交叉、糾葛與衝突中,著力發掘人們心靈中的美好感情和對文明的嚮往。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系列之中的配圖,採用了前蘇聯著名畫家,曾獲得過「人民藝術家」稱號的鮑利斯·亞歷山大羅維奇·傑赫傑廖夫的作品。

作者 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編輯 安也 校對 翟永軍

相關焦點

  • 屠格涅夫、託爾斯泰和高爾基自傳體小說:大師青春修煉手冊
    最近,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列夫·託爾斯泰、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新版圖書。這三位作家的作品在大約一百年前來到中國,並在之後的歲月中經過諸多文學家、翻譯家、評論家、出版人從內容到形式上的打磨,也一度因為名列「必讀書目」建構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的閱讀體系。
  • 託比·利希蒂希︱本·勒納的自傳體三部曲
    在他們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之後,一個人的文學生活就可以與另一個人進行比較:能夠花在寫作上的時間,以及思考寫作的時間;在校園裡寫作,或者如果幸運的話,在異國他鄉的文學藝術節裡寫作。對於自傳體小說及其附屬題材的創作者來說,這是顯而易見的挑戰:在已經充分發掘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之後,如何避免無休止重複製造處於狹隘的社會背景中的相同的敘事?對於某些人來說,答案是沒法避免。
  • 公考小常識: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都是什麼?江南三大樓你知道嗎?
    四、高爾其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五、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長安裡(今中國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六、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纍》 《棠棣之花》七、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在中學的語文中,我們學過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王勃的《滕王閣序》、崔顥的《黃鶴樓》。
  • 徐州學者出版「靈感三部曲」
    日前,隨著文化藝術出版社《靈感的智慧:靈感思維導論》的出版發行,我國「靈感思維」研究領域首套「三部曲」專著順利集結面世。「靈感三部曲」系江蘇師範大學漢文化研究院院長朱存明教授的代表著作,共68萬字,分別為《靈感思維與原始文化》《靈感與悟性:靈感思維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靈感的智慧:靈感思維導論》。
  • 商務印書館精選200餘封契訶夫書信 賞讀文學巨擘另一面
    商務印書館精選200餘封契訶夫書信 賞讀文學巨擘另一面 2015-03-15 23:17:19商務印書館也不失時機地策劃出版了《可愛的契訶夫:契訶夫書信賞讀》。  14日晚在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書店舉行的新書發布會採用嘉賓對談方式。本書譯著者、著名戲劇評論家童道明表示,契訶夫小說很早就得到全世界的關注與肯定,但直到上世紀50年代,契訶夫的戲劇才首先得到西方的重視。
  • 張愛玲首部英文自傳體小說《雷峰塔》出版
    中新網4月16日電  繼《小團圓》後,張愛玲另一遺作《The Fall of the Pagoda》(《雷峰塔》)15日正式出版。這是張愛玲首部英文自傳體小說,寫於一九六三年。  香港《大公報》消息,張愛玲的這部遺作一九六三年寫於美國,但因一直沒有出版商願意出版,至張愛玲逝世十五年後的今日,才有機會面世。
  • 中國文學在俄羅斯落地開花(記者觀察)
    去年5月,中俄兩國籤署《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合作備忘錄》。中國文學名著在俄羅斯的發行量接近前10年的總和        迎來中國文學春天  2013年5月,中國和俄羅斯籤署《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合作備忘錄》,商定6年內雙方互譯並出版不少於100種圖書。項目啟動一年多來,俄羅斯的中國名著翻譯出版可謂立竿見影,呼谷傳響。
  • 當代文學集結"出海" 釋放中國故事影響力
    原標題:當代文學集結「出海」釋放中國故事影響力 顛覆成見,讓故事有了「無問西東」的心跳聲 近日,英國老牌 《每日電訊報》 評出百年歷史中最傑出的20部間諜小說,中國作家麥家的長篇小說 《解密》,與「007邦德系列」原著 《俄羅斯情書》、電影 《諜影重重》 原著 《伯恩的身份》等經典作品一起上榜。 《解密》 的可讀性,牢牢抓住了海外書評界的視線。
  • 加華人女作家葉庭行再出英文自傳體小說《阿四》
    華聲報多倫多消息:曾經因寫兒童書籍獲獎的加拿大安大略省華人女作家葉庭行最近推出了她的自傳體小說《阿四》(My Name is Number 4)。  據北美世界日報報導,葉庭行1997年第一次出版英文自傳體小說《苦風一孤葉》(A Leaf in the Bitter Wind),這也是她的第一本英文書籍。
  • 《小王子三部曲》簡體中文版首次完整出版
    據讀客圖書透露,《小王子三部曲》簡體中文版首次完整出版,將於4月16日上市。《小王子》是終篇,前兩部是前傳1979年,商務印書館第一次將《小王子》引進中國,由此打開了《小王子》在中國的熱銷之路。39年來,《小王子》已經出版不下500個版本,包括雙語版、三語版、繪本版等。
  • 陸梅「少女成長三部曲」閱讀分享會亮相上海書展
    本網訊 8月15日,由青島出版社主辦的「蔥蘢夏日,聆聽生命拔節的聲音——陸梅『少女成長三部曲』」閱讀分享會在上海書展童書館童書聯盟展位精彩亮相,作家陸梅和與會嘉賓、讀者一起分享了創作的心得和收穫的喜悅。
  • 金庸《射鵰》三部曲英譯版將出版,被譽為中國版《指環王》
    將於2018年2月出版的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圖片來自亞馬遜網站)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美國Quartzy網站11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的「指環王」三部曲終於要翻譯成英文了》的文章。作者厄科·黃和伊莎貝拉·斯蒂格稱,金庸小說《射鵰》三部曲的英譯版將分12卷陸續出版。
  • 外國文學並稱作品
    (英)高爾斯華綏的《現代喜劇》三部曲:《白猿》、《銀匙》、《天鵝之歌》。(英)韓素音的自傳三部曲:《殘樹》、《敗花》、《酷暑》。(法)羅曼羅蘭的三部英雄傳奇:《米開朗琪羅傳》、《貝多芬傳》、《託爾斯泰傳》。
  • 南通兩腦癱女孩寫自傳體小說 獲贊"自強雙花"
    她們一個是來自如皋的21歲女孩劉逸,一個是來自啟東的22歲女孩範丹丹,她們不僅年歲相仿,還志同道合,各自寫出了自傳體小說。 劉逸:靠著一根食指敲出了1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 「上蒼沒有恩賜我一雙翅膀,我心卻渴望飛翔,希望有一天能擺脫這沉重的肉體束縛,飛向屬於我的天堂!」
  • 重癱男子與女大學生網戀結婚 將出版自傳體小說
    重癱男子與女大學生網戀結婚 將出版自傳體小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2日 04:26 來源: 重慶商報          昨日,江北婚姻登記處,丁勝奇、彭爭冬拿著結婚證,
  • 從小說走進北歐,國內規模最大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問世
    在真正踏上這片土地之前,不妨先從文學作品中走近它。日前,挪威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羅伊·雅各布森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嘉賓,攜新書《奇蹟的孩子》來到上海和讀者朋友們見面。這本小說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之一種。
  • 「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已翻譯出版作品94部
    「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已翻譯出版作品94部 2019年09月02日 15:14   來源:新華網
  • 【好書推薦】世界迷宮三部曲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Marguerite Yourcenar, 1903-1987) 法語小說家、詩人、翻譯家、文學批評家。 法蘭西學院首位女性「不朽者」,現當代法語文學重要的代表人物。
  • 巴金的譯著及出版
    作者:梅灣巴金是像魯迅、茅盾等現代文學名家一樣著譯等身的一代大家,他的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寒夜》《憩園》《隨想錄》等,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 小王子三部曲電子書三種格式下載
    而《小王子》其實只是《小王子三部曲》的終篇,如果沒有它的前傳《風沙星辰》《夜間飛行》,我們永遠不會與《小王子》相遇!《小王子三部曲2:風沙星辰》是聖-埃克蘇佩裡的自傳體散文集,以細膩感性的文字記述了他擔任飛行員時的冒險經歷、旅行見聞和人生哲思,榮獲1939年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美國國家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