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曹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退出花唄,難道支付寶的"套路"被發現?
曾幾何時,花唄額度甚至是可以拿出來炫耀的一件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也使得不少年輕人開始提前消費,或許不少人是看在按時還錢沒有手續費、或是當初就是為了應急就開通了花唄,但是這一開通就再也沒有停止過,而近期不少身邊的朋友開始選擇還完這一筆錢之後就選擇關閉花唄,這是為什麼?
花唄,改變了什麼生活?
行動支付改變了我們的購物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錢包。行動支付確實比較方便,只需要拿出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支付,也省去找零錢的麻煩,也沒有丟錢的煩惱。在行動支付上微信和支付寶似乎是平分秋色,而如果提到"提前消費"那就不得不說一下支付寶推出的花唄。
儘管支付寶不是做社交的軟體,但是依然擁有不少用戶,而花唄和借唄就成了當下人消費時比較首選的支付方式。
而根據2020年艾瑞發布的最新的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報告顯示,支付寶佔據了54.5%的行動支付市場,用戶那麼多,開通花唄的人也就不在少數,而按照支付寶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貸款總額已超過3000億元,其中四成是90後。
為什麼開通花唄?剛剛我們已經說過了。其實花唄功能和信用卡意思差不多,而差別就在於信用卡開通的門檻高,有時就算是開通了額度也不會很高,但是花唄不一樣,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就可以開通,而且根據你每月的借出以及及時還款情況還會逐漸提高額度,這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是再好不過,解決囊中羞澀尷尬瞬間,有人說行動支付改變了購物方式,那麼花唄則改變了我們消費水平。
發現"套路",主動關閉?
凡事都有兩面性,當花唄額度在逐漸提升的時候,不少用戶開始選擇關閉花唄功能,難道支付寶的"套路"被發現?
以前兜裡沒錢就會想著能省則省,但是現在不一樣,有了花唄之後消費起來不再那麼理性,覺得下個月也一定能夠還上,而如果下個月能夠按時還上或有可能會提高額度,雖然兜裡沒錢,但總覺得額度提上來先消費也是可以的,哪怕下個月分期也行。也就如此周而復始,才會使自己越陷越深。
其次就是大家佔小便宜心理,總覺得用花唄消費有時候還會有紅包,自己的錢放在餘額寶還有收益,反正先花馬爸爸的錢,自己後面再補上也沒事,既有紅包優惠又有按時還款還不用支付利息,何樂而不為?
但是也或許就是因為此,本月消費大手大腳,到下個月還錢的時候發現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拆東牆補西牆有時還不一定能夠還上,甚至覺得本月剛拿到工資就補上花唄缺口,有種給花唄"打工"的感覺。這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逐漸關閉花唄的原因吧。
寫在最後:
我一朋友從畢業就去了養豬場,包吃包住還不經常外出,上個月剛離職跟我們溝通的時候發現,我們的負債纍纍讓他十分詫異,因為他只是一個普通員工就有了十餘萬存款,這詫異之外多半是驚訝。
其實花唄沒錯,提前消費也沒錯,錯在沒有節制,沒有很好的預估自己的承受能力。透支消費終不是辦法,看好自己的收入水平,收入與支付不對等的時候那就不叫提前消費,而是"大手大腳"。
你還在用花唄嗎?每月要還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