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考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學會利用自己的大腦,養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是每個家長的希望。0到6歲是孩子學習的敏感期,也是鍛鍊思考能力的重要機會。
為了把握住孩子發展的重要窗口,我給孩子買了很多思維訓練書籍,其中漢聲出版社出品的《愛的小小百科》也是其中之一。這套書是一個系列,總共有七本書,包括「看、摸、想、聽、聞、吃、我」,每一本書都是為了鍛鍊孩子的某種能力專門設計的。其中「想」這本書主要是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
漢聲雜誌社集合兒童教育領域的專家傾力打造了這本書,在臺灣地區持續暢銷30年,很多人的童年都有這本書的陪伴。
這本書從內容上總共包括這幾類:一類是讓孩子認識到大腦這個器官。大腦相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大腦裡有什麼呢?它能夠做些什麼呢?孩子肯定會產生這些疑問。這本書裡講述了大腦國探險記的故事,用小精靈探險的方式,講述了大腦的每個功能,就像繪本《肚子裡有個火車站一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孩子理解大腦的功能。
第二類是鍛鍊大腦記憶功能的內容,包括兒歌、詩歌和童話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裡並沒有將這些內容堆在一起進行排版,而是巧妙的穿插在其他內容和題材中。媽媽們通常會發現一本專門的古詩書會讓孩子感到枯燥,天天講故事孩子也會不耐煩,各種不同的內容互相穿插,就容易保留住孩子的興趣。
第三類是鍛鍊大腦協調能力的動手小遊戲,將漢堡包變成小烏龜,將雞蛋變成大鴕鳥,而且製作的小東西能夠和孩子日常熟悉的事物相結合,更能引發孩子的興趣。現在孩子見了漢堡包,都要叫一聲烏龜,之前怎麼也想不到這兩個東西也能聯繫起來。
這種動手製作能力,也是對父母的一次考驗,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父母面臨的這種考驗也會越來越多,就當是一次預習吧。
第四類是奇思妙想,主要鍛鍊大腦的想像能力。不得不說,這一類的內容特別棒。從孩子的思維角度出發,構思出了很多奇思妙想的小故事,能夠幫助孩子打開腦洞,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以下精選出幾個孩子特別喜歡的小故事:
1.猴王吃西瓜
夏天孩子最喜歡吃西瓜,西瓜當然要吃瓜瓤啊。這對於我們大人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真理,絕對想不到這是教育孩子學習生物知識的機會。通常情況下,我會買來水果,直接去掉不能吃的部分,給孩子洗乾淨切好,重點關注孩子吃了多少,是否愛吃等,卻忘記了這是很好的漲知識的機會。我們通常吃的水果,大部分都是吃果肉的,但也有吃果皮的,例如無花果,還有吃籽的,像瓜子、堅果等。 孩子在輕鬆有趣的故事中就能學習生物知識。
2、變成風箏
看到這個故事後,我真是腦洞大開,我們很容易讓孩子把風箏和大鳥聯繫起來,卻很難把風箏和章魚、火箭、宇宙飛船聯繫在一起,成年人貧瘠的想像力實在難以用來引導孩子。不僅如此,在風箏變成章魚,章魚又變成火箭的過程中,還能向孩子普及一下關於章魚吐墨水和太空人的小知識。
3、假如我有一條尾巴
給孩子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樂壞了,孩子不止一次問過我:「 為什麼我沒有尾巴啊?」 還經常給自己裝一條假尾巴,開心的走來走去。這個故事一下子釋放了孩子的想像力:如果能有一條尾巴,還真的能做不少事情呢!
除此之外,書中還包含對孩子推理能力,運算能力的鍛鍊,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孩子每看一頁,都會覺得很新鮮。
0~6歲是大腦發育的迅速階段,6歲孩子的腦重量可達成人的90%。《漢聲愛的小小百科-想》這本書從說、唱、猜、做、玩5個方面,確保孩子的大腦在關鍵時期能夠得到充分的鍛鍊。書裡面還有一個彩蛋,就是這五大方面的內容各有一個小動物來代表,如果孩子能足夠觀察的足夠細緻和仔細,就能發現這幾種小動物的出現規律。孩子永遠不嫌書本多,尤其是內容如此豐富的書,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偏愛內容,再重點購置相關方面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