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是否可以提挈?陰陽如何把握?

2020-12-22 胡羽泰

《內經》首章繼「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之後,進而談到「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是怎麼回事?

天地是否可以提挈?陰陽如何把握?怎麼叫呼吸精氣等等,不是不可思議的,而是完全可以不太費力便能煉到的「守中抱一」工程。

道家學術由「岐黃」而「黃老」、而「老莊」,以至孔子問禮於老,特別是諸子百家形成後的道家,有的人逃塵避世去實驗探索以致後來居上,出於古醫學養生、治未病之「蘭」而勝於蘭!直把學術發展為一整套「三關九竅」修持方法。更妙的是道家把人體與宇宙類比,使個體儼如「小天地」,而又把它縮影於三關九竅,運用五行八卦所標誌的天地萬物,又分別落實在這九竅(三關在九竅內)。因此什麼天地、陰陽等盡在宛如「小天地」的個體九竅之中。

《內經》這段養生內鍊氣功,用《老子》六章論證很恰當:「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從這廿六字可以作出答案。但不結合師傳、實習、以及「窮理」,也搞不清楚的。

第一、要確立「穀神不死」,才能進而形成玄牝。穀神,就是人在虛靜空靈狀態時的神識,守神,即固守這種神識。

什麼叫穀神不死?山間的空間名谷,說的是虛;動靜不拘曰神,說的是靈;不死就是常常惺惺不昧,合成「虛靈不昧」。為達到虛靈不昧應先「抱一」。一即人體兩眼之間鼻梁處「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上竅」、道家名玄關竅、眾妙之門。這裡就是諱莫如深的性源,性宮所在,亦即守神的神機之所在。要進入提挈天地的「守中」工程,得先確立穀神不死的「盡性」,即「抱一、守一」工程。說明白些,就是應先垂簾守竅,迴光返照兩眼之間。

第二、在上述守一竅玄關,一動一靜,久久之後,自然會上以馭下,在臍下約一寸三分(不是下丹田,而是不內不外部分)氣化形成一個虛無窟子。有人把它比作球,它即是上下合成的「玄牝」。什麼叫玄牝?玄指的「天」,牝指的「地」。天即人體小天地的「南天」、玄關竅,地指「尾閭北溟」,兩者即性命神氣之所在。形成玄牝的特徵是,下丹田胞中因煉功入靜而開始產了胎息。

第三、胎息的特徵是細、微、深、長。胎息即呼吸先天元氣,而不同於一般所謂的「大氣」。胎息產生後,後天呼吸之息基本沒了似的。隨著胎息的一上一下之間,才能使「玄牝」變成「玄牝之門」;玄牝之門也才能成為「天地之根」,故曰「是謂天地之根」。玄牝之門、天地之根形成,在整個工程第一階段的煉己築基是十分重要的!它之所以十分重要,就在於實現提挈天地等系列工程,而把人從順行的「死戶」,變為此「生門」。

第四、宋代大儒、傳統養生氣功家邵康節,又號安樂先生,用「天根地窟常來往,三十六宮皆是春」來形容這段工程。畢竟如何修煉、落實這段工程?就是從事「出玄入牝」的修煉!

先利用胎息十分徐緩地一上一下,一往一來,一出一入,而將主宰練功的真意即意念與胎息聯繫成「神息」,古稱「神火、三昧真火」。然後以完全自自然然地,隨著神息一上一下,上則「出玄」。此時兩眼垂簾,實即是在真意即元神主宰下,使上之神息入於玄關之內,下則聽之「入牝」,進入虛無窟子。這個窟子是以下丹田為核心而又不是下丹田。

窟子之所以名玄牝之門、天地之根,是因它是督任兩脈下段的神闕(臍)、神室(下田)、命宮命氣(尾閭)、命門(臍後)所薈萃。這裡附帶透露玄機:臍為起點,以上至百會皆屬陰,以下至湧泉皆屬陽,這就是道家陽陰顛倒論證。一般以百會為陽竅、會陰為陰竅誤矣。

第五、綜上所述,胎息的一上一下,出玄入牝。上即是柱天,下則柱地,故曰「提挈天地」;由於此時一出一入的胎息,一入之吸者為陰、為靜、為無;一出之呼者為陽、為動、為有,故曰「把握陰陽」。更因胎息是在上述不同尋常的修煉之後才產出的呼吸先天元氣,即天地精氣,故又曰呼吸精氣。

此時已天人合一,故肌肉若一,即天人一體,若一而無間。是皆始於「獨坐守神」,迴光返照兩眼之間鼻梁處的玄關竅,進而由表入裡守「性宮」,同時又是「綿綿若存」的胎息上下往來「用之不勤」的結果。

總而言之,上述由「盡性至命」,再「修性於命」工程有三不可取代:一是恬淡虛無、致虛極、守靜篤的法則是入門規律不可取代;二是確立玄關,先守一以盡性是煉己功夫不可取代;三是循序漸進不可取代。

就是說修煉是為了陽生藥產,但修煉的規律是動不能產陽,要靜才能產陽;玄關即「鼻頞(讀作è,釋義為鼻梁 、鼻根、眉心)處」是通向性宮的生命之門!雖眉間亦差之毫厘,謬以千裡,遑論天目、百會之既旁更外矣。幾千年來強調正旁、真偽之分,不是門戶偏見!作為中醫,不難細審所有陰陽經絡的起止可以證實。為了長善排失,提供老馬所識,以供醫道煉功參證。(梅自強)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無人提挈謾徒勞
    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挈謾徒勞。詩實在不能說好詩,只是粗粗達意而已。宋江吟罷,盧俊義不曉何意,問道:「兄長何故發此言?據我等胸中學識,不在古今名將之下。如無本事,枉自有人提挈,亦作何用?」盧俊義以為憑自家本事,就可以建功立業。宋江卻以為不然,「賢弟差矣,我等若非宿太尉一力保奏,如何能夠天子重用!」正如那個胡敲,「空有沖天的本事,無人提挈,何能振響!」
  • 中國智慧如何探討天地萬物?除了陰陽範疇,還有五行八卦等學說
    人生存在天地之間。這在於天地給人提供了空間,可以居住、行走和安息。但天地不僅是空間性的,而且也是時間性的。它將人的一切空間行為都刻上了時間的烙印。在天地間,萬物和人存在著。對於中國思想而言,雖然天地同屬一起,但它們仍有根本的區分。但天地的差異並非相關於神與人的區分。對於一些神學來說,蒼天是神居住的地方,大地是人居住的地方。
  • 健身氣功虎舉:剛舉柔張 陰陽互根
    它在「戲」中以剛柔相濟、剛舉柔張的運動形式,展示出人的生命律動與天地共同運轉的自然法則。也是傳統文化中經常提到的陽升陰張,陰陽互根的運動過程。本文從陰陽互根的哲學觀點,圍繞剛舉柔張在虎舉動作中的運動形式、過程、作用以及它所承接的文化母體作了一些探討,以饗讀者。從傳統觀念上看,陰陽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現象中相互對立著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係。
  • 震蕩行情陰陽相隔如何把握機會
    行情分析    行情連跌時是個買點,醞釀超跌反彈,昨天把握住了ETH抄底的多單機會,反彈之後價格距離向下的5 日均線過近,就容易收到壓制回踩一波,對於近期走勢昨天文章做過預判,上漲和下跌都不會持續,急跌就吸引抄底資金入場,反彈就受到獲利盤賣壓,在盤面上就體現為震蕩,我估計價格明天仍會在5日均線和30均線之間震蕩,K線會呈現陰陽相隔,漲一天跌一天的概率大,這裡在沒出實體陽線的情況就算是擊穿30日均線也是機會看待。
  • 科聲小評:陰陽五行是否該納入公民科學素養?
    關於「陰陽五行是否該納入公民科學素養?」,其實已經有許多人討論過,我們科學聲音也早就做過一期節目。所以我在這裡不過多贅述,只解釋一個容易產生的誤解:我們應該區分知識和科學,區分文化和科學,區分技術和科學。我們可以說陰陽五行是一種文化知識。所以掌握陰陽五行,可以認為是「有一定的知識素養」,「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 陰陽五行與漢字——海
    海,可以說是地球的血庫,為整個地球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能量,也是所有生命的原起點,天地間的所有生命,要麼直接從海中產生,要麼從海洋生物過渡而來,要麼由海的餘氣所生,因為所有的大地水都是海洋之水的循環,最終也都流歸於海,正所謂海納百川
  • 陰陽五行
    除此之外,我們給人算命的意義是,引導別人如何改善自己的命運,指導求測者遠離頹廢和絕望,堅定生活的信念,如何把握機遇去積極的作為,如何積極的面對自己的人生,總之,讓他們在人生的路上儘量的走得更順更遠。所以,一個真正優秀的算命師,不但要智慧深層、技藝精湛,而且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慈悲為懷,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幫人們正確指導前進的方向。
  • 雌雄要交媾,陰陽要交流
    不論陰宅或陽宅,第一步先分辨四周有形之雌雄,山與誰、實與空、靜與動,一一分辨清楚之後,還要觀察雌雄是否彼此是否能夠相交媾,形體上之交媾,就是指雌雄必須兩兩相對相望,若雌在南,則必有一雄在北,若雄在交媾。若雄在東,則必須有一雌在西,如此一雌一雄相對相望,即形體上之雌雄交媾。
  • 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在大山
    #12月打卡挑戰賽#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自己覺得從天地中得到了形體並且從陰和陽中秉承了生氣,我在天地間,仿佛很小的石子或很小塊的木屑在大山裡。我正在想自身的存在真的是很渺小,又怎麼會自已覺得很滿足呢?這句話的寓意很明白,就是要謙虛。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所以不懂得謙虛的人,就無法進步。
  • 讀懂陰陽,才能讀懂《道德經》
    《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其實不光是道家,佛家也一樣。實際上,要超越陰陽,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體悟陰陽,如果連陰陽都不了解,要如何能超越?而要體悟這陰陽的二分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掌握、體悟陰陽的動態平衡做起。我們看古人的傳世書籍,到處都有陰陽平衡的影子,只不過沒有直接說出陰陽二字而已。
  • 《方士天書》感應天地?操縱陰陽?或者肌體強健萬夫難擋?
    大家好,頂級的玄幻小說必定會給大家帶來許多熱議,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方士天書》感應天地?操縱陰陽?或者肌體強健萬夫難擋? 」一起來看看吧!第一本《烽火鬥神》作者:無罰文案:與神鬥,與天爭,吾命唯有吾掌!
  • 說說陰陽的關係
    《周易》的繫辭據說是孔子寫的,這段話把伏羲是如何創造八卦的過程寫出來了。八卦是以陰陽為基礎的的,所以伏羲在創造八卦之前先發現陰陽運動的規律,並創造了陰陽的符號。陰 - - 陽 一 一橫就是陽,一橫中間斷開就是陰。這個了不起的發明,被後世贊為"一畫開天"。
  • 為何寫下《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
    先來看一下這篇《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選段:「於是青春之夜,紅煒之下,冠纓之除,花鬢將卸。思心靜默,有殊鸚鵡之言;柔情暗通,是念鳳凰之卦。乃出朱雀,攬紅褌,抬素足,撫玉臀。……方以津液塗抹,上下揩擦。含情仰受,縫微綻而不知……然乃成於夫婦,所謂合乎陰陽。從茲一度,永無閉固。
  • 白行簡的《天地陰陽合歡大樂賦》之所以能重現人世
    可以說,如果沒有王道士的虔誠信仰、堅韌毅力、大公無私和獻身精神,我們看不到今天的莫高窟。當然,那20萬多兩銀子裡面也有「洋玄奘」的「捐獻」,而中國付出的代價就是:數以萬計的敦煌文獻和文物被運至歐洲,以至於今天我們中國人研究自己的文化,還不得不藉助微縮膠捲,原物永遠珍藏在外國的博物館。但我現在並不會像餘先生那樣責斥王道士了。
  • 原創 陰陽化生天地人之五行
    本文通過講述陰陽之氣升降浮沉,以化生五行,應象於天地人,與大家共學同修中醫思維。___________________上一節,我們講述了天地分陰陽,人秉天地陰陽之氣生,天地之道,就是陰陽升降沉浮,感召形成萬物的變化規律。
  • 伏羲是如何發現天地萬物運行規律的?
    那麼,在他們沒有衛星導航系統的時候,是如何決定搬遷方向,又如何能夠在一片懵懂中尋找到適合部落持續生存發展的地方呢?要找到真正合適的地方,得先明白這個"合適"的標準是什麼,究竟要滿足什麼條件。而以當時部落的生活水平來看,首要的要求其實就是填飽肚子。
  • 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陰陽運動原理
    這些講述了自然界事物的變化,都具有陰陽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並且這兩個方面的內在聯繫、相互作用和不斷運動是事物生長、變化和消亡的根源。《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 養生要義: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說:「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於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裡講的是養生之道最核心內容。陰陽是天地發展變化的根源,術是法則、方法,數是對天地運動變化規律的認知和把握。這就是說,能夠終其天年的得道高人,生命的陰陽運動節律一定與宇宙天地的運動變化規律相一致,使自己形體和心神的健全和充盈。
  • 從陰陽五行是否有物質性談我對中醫文化的認識
    今天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個提問,說:一部分中醫認為陰陽五行不存在,你認為這種說法合理嗎?首先,作為一個學習了多年的中醫粉,我是否定這種說法的,中醫的體系是理法方藥,理就是陰陽五行等理論,這些理論是整個中醫體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