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抗「疫」旁觀者——大學生黨員的自述戰「疫」路

2021-01-07 齊魯壹點

我叫張秋雨,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黨員,居住在泰安市國泰山莊。1月27日,在小井村黨員群裡看到於永祥書記號召大家積極參加這次疫情防控行動,就第一時間報了名。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作為黨員,應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立即行動起來,發揮自己應有的先鋒模範作用,為防控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28日開始,與村裡工作人員一起,在疫情防控檢查點對居民進行登記、測體溫,認真排查進出人員是否離開過本地、是否接觸過外面的人員以及有無發熱的情況。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天就碰到了不配合的居民,他下夜班回來工作人員幫他測體溫時,他非常不情願,覺得自己沒有症狀根本不需要,且覺得周圍沒有感染的人,口罩也不需要帶,一直不願配合工作。因為我是第一天過來執勤,遇到這個情況還是村「兩委」幹部和工作人員教給如何處理:先給不配合的居民發口罩並幫他帶上,再給他細緻講解這次疫情的嚴重性,給他宣傳單並告知他近期都不要出門。一開始的幾天都有不配合的居民,有的硬要出門或者從老家回來非要進去,到後來經過廣播宣傳,每天消毒,大部分居民都開始理解和支持,不配合的人越來越少。還有很多居民看到24小時都有人執勤,專門送來了慰問品:有酒精、84消毒液、蔬菜、水果、方便麵……更多的志願者也紛紛加入到了隊伍中。

在這些天執勤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疫情的高度重視,村「兩委」對群眾生命健康的關心、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負責,村民對防疫工作的積極配合以及志願服務活動的作用。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面對疫情有責任也有義務為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沒有什麼比萬眾一心更有力量,只要大家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打贏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朱德明

相關焦點

  • 健康路街道: 「疫」線上的黨員冬訓走實又走心
    連日來,京口區健康路街道堅持把黨員冬訓與疫情防控相結合,立足「一講」、「二課」、「三實踐」形式,創新黨員冬訓方式載體,讓廣大黨員在戰「疫」中接受教育,在戰「疫」中錘鍊黨性,推動黨員冬訓有序、有效、安全開展,讓抗疫成為一場黨性大練兵。
  • 黨徽在抗「疫」戰場閃耀——眉山蘇洵小學黨員教師戰「疫」在行動
    四川新聞網眉山4月2日訊(鄭晴霞 劉曉靜 文/圖) 連日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眉山蘇洵小學全體黨員幹部積極響應,衝鋒在前,紛紛把責任扛在肩上,用實際行動在自己的崗位上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神聖諾言。
  • 大學生當導演 拍抗疫微電影
    近日,由五桂山龍塘股聯社發起、本村大學生劉旭昊導演、龍塘村工作人員以及村民志願者本色出演的抗疫微電影《守護行動》新鮮出爐。這部時長約5分鐘的影片以最樸實的方式記錄下了龍塘村抗疫一線最真實的一面,為曾經或仍舊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們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
  • 【喜報】「最美抗疫家庭」「巾幗最美抗疫先鋒」榮譽花落耿馬法院
    ,耿馬法院兩名幹警分別榮獲「最美抗疫家庭」、「巾幗最美抗疫先鋒」殊榮,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認識這兩位抗「疫」女戰士!她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徹夜的思考,她為法庭接下來14天的衣食住行做了計劃,從防護服、口罩等必要物資的儲備到蔥姜蒜等食材的準備,事無巨細,讓所有看到這份清單的幹警都為她豎起了大拇指,但她還怕自己做的不夠細緻,天色剛亮,她便默默地離開了法庭開始採購,希望盡綿薄之力為大家的抗「疫」做足充分準備……
  • 【抗「疫」故事】戰「疫」線上的政法夫妻檔,彼此叮囑又一往無前!
    【抗「疫」故事】戰「疫」線上的政法夫妻檔,彼此叮囑又一往無前!「爸爸媽媽又騙人,總是不回來」,三歲的小妮妮每天只能通過視頻對爸爸媽媽進行「訓話」了,她不理解為什麼大人們總是食言,為什麼作為警察的爸爸還沒把病毒這個「壞蛋」抓起來。「我倆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地工作,談不上付出與犧牲,只是等孩子長大了要告訴她,此時的爸爸媽媽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王麗娟感慨地說。
  • 讓黨旗在媯川大地高高飄揚丨延慶黨員 戰「疫」一線
    迎著雨雪出發,一路走到了酷暑,身上的服裝變了,但使命在肩,責任不變,戰「疫」必勝的信念不變。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延慶疾控人,誓為延慶保平安,疫情不退我不退。——北京市公安局延慶分局 範子淳帶領職工投身社區防控中,每天奔波在家庭、單位和值勤點,做一隻不停旋轉的陀螺,踐行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 宅家抗「疫」,海大黨員師生送你假期生存寶典
    宅家抗「疫」,海大黨員師生送你假期生存寶典 2020-02-17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一線 商會黨員的身影無處不在
    疫情發生後,鄭州市洛陽商會黨委書記、會長韓永凱沒有在國外遊玩的心情,第一時間隻身回國,帶領商會投身到戰「疫」當中。    無心遊玩他隻身回國戰「疫」    由於常年忙於商會及公司的工作,疏於對家人的陪伴,韓永凱心裡過意不去。    「沒想到疫情會那麼嚴重,所以趁春節假期想彌補一下家人,就一起去了馬來西亞。
  • 大連市中山區779名黨員幹部堅守抗疫一線
    原標題:大連市中山區779名黨員幹部堅守抗疫一線 2月2日凌晨4時不到,大連市中山區委、區政府政研室四級主任科員王朔已身著醫用防護服,站在大連火車站進站口,手持儀器為每一名旅客測溫。接下來的7天,從4時到23時,他將和19名來自中山區的黨員幹部組成第一分隊,每天四班倒,把守火車站這一重要關口,參與構築大連市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
  • 讀創觀察〡抗疫之戰是對深圳的浴火錘鍊
    抗疫之戰是對深圳的浴火錘鍊。深圳口岸「點多、線長、面廣」,海陸空鐵口岸俱全、監管場所類型複雜,需管控的人員類別多,屬於「外防輸入」的最前沿;深圳人口密度在全國在全球都是最高的,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大,「內防擴散」的壓力大挑戰多。但是,深圳的抗疫之戰無論是措施還是戰果都獲得國內國際一致好評。
  • 抗「疫」一線日記:家門口的 戰「疫」
    簡短的出徵儀式再一次點燃激情,統一的服裝,體貼的配置,院領導的鼓勵,同事們的叮囑,不只是讓我們感受任務的神聖,還微微感受到壓力,甚至是有那麼一點點恐懼,長沙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危重症病房將是我們的戰場,而作為省市共建的定點醫院,必將是全省患者最多、病情最重的地方,雖然是在家門口投入抗「疫」戰鬥,但這是保衛我家鄉父老鄉親的戰場,更顯對養育湘雅人的長沙人民的滴水之恩的回報,在朋友圈我發了一首歪詞說明我當時的氣概
  • 遼寧瀋陽:八旬老黨員寫下85篇戰「疫」日記
    這首名為《英雄華夏盡歡顏》的詩句,摘自瀋陽八旬老黨員劉桂華的戰「疫」日記。從2020年1月25日到4月15日,老黨員劉桂華歷經82天,以耄耋之年記下近四萬字的85篇戰「疫」日記。她在日記裡,記錄了一個個逆行而上的戰「疫」人,一樁樁感人肺腑的戰「疫」事。老人把感動寫在紙上,記在心裡,還把這85篇戰「疫」日記裝進了自家的家庭檔案。
  • 「戰「疫」說理」戰「疫」彰顯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但是,緊張的氣氛很快就過去了,大學生們的心態逐漸平和下來,通過各種媒介關注疫情相關的各類新聞和信息,關注疫情最新進展,勸說家人和親朋好友出門戴口罩,在交往中保持安全距離。    緊張而不慌張,關注而不恐懼成為多數青年大學生的心態。這一方面同大學生居家狀態有關,疫情暴發,戰「疫」總體戰阻擊戰打響,同學們和父母、家人在一起有利於克服恐懼感。
  • 戰「疫」當前,我們在一線!(十二)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也是廣大學生們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人。在這戰「疫」時刻,上應輔導員葉小金老師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阻擊戰默默地在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就地上崗!守護好自己的一片「責任田」從疫情爆發,身在老家的葉老師立刻就地上崗,進入戰時狀態。
  • 黨員幹部爭當戰「疫」先鋒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衝鋒在最前線的身影裡,總能看到一位位共產黨員當先鋒、做表率。 記者了解到,仲愷高新區以黨支部為作戰單元,突出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廣大基層黨員幹部衝在防疫阻擊戰的第一線,爭當疫情防控「排頭兵」,全力守護仲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 舌尖戰「疫」,2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宣傳科普知識惠民
    自2月9日該學院發出倡議至2月21日,由該學院2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組建的舌尖戰「疫」專業小分隊,持續13天,一直在做戰「疫」宣傳。他們充分藉助網絡資源,擔負起當地食品安全宣講員的任務,將簡潔實用的食品安全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
  • 戰「疫」中的環保人(93)丨安徽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在抗「疫」一線
    戰「疫」中的環保人(93)丨安徽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在抗「疫」一線 2020-03-01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前線日記|媽媽跟著我去抗「疫」
    回想起來,我依然清晰記得2月6日晚上,當我告訴媽媽我要去武漢支援的決定,媽媽一下子哭起來了,在言語中可以看出媽媽那種焦慮、害怕、牴觸和反對,我也儘量安慰媽媽不要擔心,我會好好的,我也知道媽媽一下子很難接受,這個我完全能理解,畢竟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兒女去做冒險的事情呢?
  • 陸軍裝甲兵學院黨員官兵自願捐款同心戰「疫」
    單東升說,教員也是戰鬥員,雖不能衝鋒在抗疫一線,但盡綿薄之力,支持疫情防控,是黨員應盡職責。近日,陸軍裝甲兵學院黨委積極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號召,第一時間發出捐款倡議書,位於盧溝橋畔、淮河之濱、北國春城等校區的廣大黨員、官兵積極行動、自願捐助,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 他用愛心與擔當凝聚抗疫力量——長沙理工大學教師黃戡的戰「疫...
    " 火神山醫院建設這一中國奇蹟的背後,是億萬中國人的並肩作戰;是各行各業的不講條件,不計代價;是同舟共濟、堅不可摧的中國力量 ……"2 月 29 日,在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打造的空中思政課堂第一輯《火神山背後的土木力量》中,學院副教授黃戡老師聲情並茂地向學生們講述著在抗擊疫情戰場上土木人的戰 " 疫 "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