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療水平世界第一?臺醫師駁斥:吹牛出來的政治語言

2020-12-08 海峽導報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果你有留意島內媒體對民進黨當局防疫的報導,你會發現各種「臺灣南波萬」(NO.1)。從口罩政策到健保制度,從行政效率到醫療水平,都在宣傳臺灣防疫好棒棒。

最新一波自我宣傳的「主角」是新冠快篩試劑。8日,臺媒紛紛報導,臺灣「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團隊只花19天,就研發出「全世界最快的快篩試劑」,15分鐘就能檢測。

不過,今天(9日),「中研院長」廖俊智出來受訪表示,這個快篩試劑的準確度預估是60%,在「經濟部」協助下,很多廠商表達要將此試劑量產,但要在4月1日開始使用「非常困難」。

且不說臺媒所稱「全世界最快的快篩試劑」有沒水分,因為《杭州日報》3月5日就報導稱,杭州博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冠病毒檢測研發小組,成功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抗體檢測試劑(膠體金法),最快5分鐘完成檢測。不能量產上市,也是無濟於事。

同樣是昨天的新聞,有臺媒報導稱,因為新冠疫情影響,遠距離視頻看診在美國走紅,而事實上,「這項醫療科技臺灣其實早就有。」

報導引用「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的話稱,居家遠距看診反應良好,各縣市醫院、診所也樂意響應,截至目前為止全臺已有233醫院、2800多家診所可提供服務,且數量仍在增加中。

可惜,島內網友對這樣的自吹自擂並不買帳,留言也是各種不留情面,啪啪打臉。

近來這麼多「臺灣南波萬」、上下一片歌功頌德的報導,島內民眾很有感,「搞得臺灣像夜郎一樣」。大家尤其反感這樣的自我膨脹,「有事嗎?感覺臺灣是全世界的中心。全世界都派駐一堆記者在臺灣一樣。」

還真別說,臺媒尤其鍾愛羅列外媒對臺灣防疫的讚嘆。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近來出境率和聲量最高,獲韓國媒體點讚。

「神隱少女」蔡英文?沒關係,日媒也讚嘆「臺灣效率令人心服口服」。連帶著表揚「臺灣天才IT大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

2月初島內出現哄搶衛生紙亂象,蘇貞昌以「咱只有一個卡臣(閩南語:屁股)」呼籲民眾冷靜,這個文宣受到日本節目贊「幽默」。而蘇貞昌的口罩政策,還受到了泰國媒體稱讚:臺灣真的厲害,值得泰國政府仿效。

除了亞洲,歐洲的法國也來吹:臺灣是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典範。

應該說,臺灣防疫工作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被世界看見」。但其中究竟有否貓膩?一位在德國工作的臺灣醫師在粉絲專頁「大德國小醫師 Frau Dr. Kiwi」就發文,認為臺灣的醫療離世界的前段班相當遙遠,這次成為世界第一來得很虛偽,是「吹牛出來的政治語言」,及為了醫院評鑑而畫出來的大餅而已。

且不說臺灣醫療水平是否是「世界第一」,拿最受追捧的口罩政策來說,真的有那麼厲害嗎?關於健康人戴不戴口罩就變來變去,之前推行的「我ok,你先買」口罩購買宣導,這麼久了有實效嗎?

導報記者一位臺灣朋友就表示,從疫情爆發至今,她從來沒去買口罩過,然後口罩也宣稱一直在增產,為何附近的藥局,仍一直在排隊?

「朋友說南部完全不用排隊也沒在限購,我自己回臺南,的確沒人在戴口罩,那麼是不是可以『南罩北調』一下。」工作在臺北的她表示,不知道『經濟部』承諾的口罩日產1000萬個是否兌現,也不知道唐鳳的大數據到底是用到哪裡去,怎麼會造成這邊猛缺貨那邊隨你買的現象。」

種種「無腦吹」,有島內資深記者看不下去了,在網上發文「自曝其短」:現在是總結了嗎?每天都在宣傳臺灣的防疫好棒,大家都來學習,日本說臺灣好棒棒,韓國也說臺灣好強強。誰都知道臺灣很寂寞,很小,很希望被看見,但這種自我宣傳,好搞笑的,古時候,真的有個很小的地方叫夜郎。」

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海峽派)/文 臺媒圖

相關焦點

  • 低調的臺灣醫療在世界醫療版圖中卻如此震撼
    臺灣的醫療服務水平在亞洲居於領先地位。另根據英國經濟學人(EIU-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00年所做的國民健康評比,臺灣民眾健康水平名列全球第二,這得歸功於臺灣優質的醫療服務,能細心照顧出健康的居民;臺灣的醫療水準早已享譽國際舞臺,在肝腎移植、顱顏手術、心血管外科、人工生殖及關節置換手術等重症更是國際醫界翹楚。       臺灣醫療資源充沛,醫院間競爭相當激烈。
  • 醫療需求升級帶來的機遇 臺灣醫師頻頻組團來深圳
    文章開篇就稱,大陸城市今年以來加大「招募臺灣醫師」的力度,比如上海辰新醫院徵求臺灣兒科主治醫師,廈門長庚醫院17個臺灣醫師職位包括牙科、兒科、麻醉科、外科等。  辰新與長庚,都是臺資醫院。「缺口很大」的臺灣醫師,原因在於「市場很大」。這篇報導稱,隨著醫療需求攀升,臺醫們已多了一個新舞臺。
  • 臺灣醫療團隊親臨內蒙 赴臺觀光醫療再掀新高潮
    這也是臺灣貿易中心首次帶領臺灣優質醫療團隊親臨內蒙,讓內蒙人民可零距離無時差感受臺灣優質健檢及醫美服務,並籍此將臺灣自由行和醫療美容完全結合,來一趟深入的寶島主題遊。  臺灣貿易中心王熙蒙副秘書長在記者會上表示,臺灣醫療服務擁有世界級的技術水平,與歐美國家同步。早在1987年便成立了東南亞第一個顱顏中心,唇顎裂修補成功率更是高達100%。
  • 臺灣醫療,世界口碑,為悅惠臺灣同胞帶來的最新福利——上海禾新醫院
    禾新多年來在滬服務超過百萬人次,為兩岸同胞、外籍人士與滬上公眾提供集「醫療保健、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的全方位高質量整合照護服務。匯集國際醫療精英團隊,優秀的臺籍、外籍與本地醫護人員24小時為您守護健康,滿足上海這座國際大城市不同客群對健康的需求。
  • 臺兒科醫療器材缺乏 醫師籲臺當局別再「棄兒不顧」
    臺兒科醫療器材缺乏 醫師籲臺當局別再「棄兒不顧」 2019-02-《聯合報》報導,臺灣兒科市場小,兒科手術醫療器材缺乏,讓兒科醫師感到無奈。
  • 臺籍醫師「登陸」蔚然成風,攜手大陸團隊開拓醫療藍海
    海峽導報·新福建客戶端11月27日訊(記者 陳成沛)大陸惠臺政策的加持,給各領域各行業臺胞「登陸」提供越來越多的便利,助力其西進發展。尤其在醫療產業,面對大陸龐大市場商機,臺籍醫師「登陸」打拼蔚然成風。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他們更多選擇加入大陸專業團隊中,將臺灣的臨床經驗、服務與大陸技術、資源相結合,共同開拓醫療藍海。
  • 愛爾麗醫師代表臺灣受邀出席世界抗衰老醫學大會
    AMWC擁有超級魅力,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醫學抗衰老領域的專家學者、醫生、世界頂級廠商、代理商、品牌,他們在這裡學習分享、探討交流、項目對接、商務合作。這是全球醫學抗衰老領域最時尚最高端的抗衰殿堂,可謂是醫美界的「奧斯卡」級盛事,最先進的醫學科技、最前沿的抗衰理念、最權威的專家醫師匯聚一堂,愛爾麗國際醫療集團蘇愉婕醫師則代表臺灣受邀出席。
  • 臺灣醫療狀況介紹
  • 臺教授批「綠委」:不要一天到晚將語言當政治話題炒作了!
    最近幾天,「將英文列為臺灣第二官方語言」成為臺灣「立法院」裡最熱鬧的話題。綠營的「立委」們忽悠說,英語行不行,關乎臺灣的「全球競爭力」與「軟實力」,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則提出讓「教育部」成立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委員會。此舉似乎與蔡英文上臺後,言必稱「新南向」「國際化」的風格相當合拍,但批評者指出,這實際上是進一步削弱「國語」地位、「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之舉。
  • 日本的醫療水平為什麼排名全球第一?
    《日本零距離》有一篇熱文,探討了日本為何醫療水平評比排名全球第一,很值得中國借鑑學習:   一、全民醫保和高額醫療費保障   一場大病會掏空掉普通家庭常年所累積的所有資金。現狀讓人恐慌生不起大病,在無形中壓垮了多數中國家庭。
  • 記者手記:臺灣防疫,政治第一
    新華社臺北6月28日電題:記者手記:臺灣防疫,政治第一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自詡為「防疫模範生」的臺灣民進黨當局尷尬了。日前,一位日本籍學生自臺灣返日後經篩檢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這名學生今年2月底來臺,在臺學習生活近4個月。
  • 臺灣醫療體系漏洞多 臺當局應加速改善
    他們集結成隊,在無法籌組工會的情況下,以各種「聯盟」的方式,集結了醫師、護理師與醫學生們,要求更合理的醫療勞動環境。醫師團體提出「納入勞基法」的訴求。目前的醫師在沒有勞基法的保障下,高工時、低保障,許多年輕醫師雖可參加勞保,卻不適用勞基法,也沒有產假、育嬰假等休假、留職停薪等保障。護理人員則提出了提高照護人力標準、合理護理費給付等訴求,希望能在照顧病人之前,自己別先病倒。
  • 臺灣醫師"臺式醫療"——揭密長庚醫院"資本論"
    日前,海滄居民陳女士和兒子同時患了感冒,聽朋友說長庚醫院醫療環境不錯,她決定親自去探訪。  周末人多,陳女士早上10點多來到醫院時被告知,當天的門診號已排滿。於是她又拿起電話預約第二天的門診,接線小姐禮貌地告訴她:「已經排到84號了。」  第二天,陳女士順利拿到了掛號單。
  • 臺灣綜合醫院如何與家庭醫師協作?
    另一個美好印象,就是大學念經濟學時所喜歡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因預言亞洲金融危機而得名的保羅·克魯格曼,於2008年、2010年兩度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對臺灣醫保及醫療體系大加讚賞。 始於1995年的臺灣全民健保體系,曾因質優價廉而蜚聲國際,多年來屢受國際好評。
  • 惠臺政策加持 堅定臺籍醫師西進大陸紮根發展
    你好臺灣網廈門11月30日消息(記者郭婕妤)「大陸惠臺政策的加持,給各行業臺胞登陸提供越來越多的便利,尤其在醫療產業,面對大陸龐大的市場商機,臺籍醫生登陸打拼已經蔚然成風」。11月26日,來自臺灣的醫師洪慈憶在賽德陽光口腔新店的開業典禮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隨著交流的增多,越來越多的臺籍醫師選擇加入到大陸專業團隊中,將臺灣先進的臨床經驗、服務與大陸技術、資源相結合,共拓醫療藍海。近日,賽德陽光口腔在廈門凱賓斯基大廈開設新店,這也是其在大陸開業的第24家醫院門診。
  • 臺灣健檢醫美產業借勢「臺博會」雲南搶「客源」
    臺灣健檢醫美產業借勢「臺博會」雲南搶「客源」 2014年08月21日 09:0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貿易中心副秘書長王熙蒙致辭時介紹,臺灣醫療服務擁有世界級的技術水平,與歐美同步。全球前200大醫院中,臺灣地區就佔14家,數量僅次於美國及德國,排名第三,密度則排名全球第二。  「以醫美為例,臺灣的醫美健檢擁有與世界同步的頂級設備及優質的醫療團隊。」
  • 臺灣醫師展會駐診 為北京市民健康把關
    (中國臺灣網 郭慶娜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21日北京消息 2013北京臺灣名品博覽會11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本次展會特別設立的健康醫美形象館邀請17家來自臺灣具代表性的醫療院所、醫美業者、旅遊業者及醫療轉介平臺等參展,免費讓北京市民體驗一條龍的臺灣醫療旅遊服務,為北京市民健康把關。
  • 臺灣出現醫師荒 「白色巨塔」接近崩潰?
    中國臺灣網6月6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灣新北市板橋與花蓮縣已有醫院出現醫師荒,現在有159個鄉鎮無婦產科醫師,132個鄉鎮無小兒科醫師且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是53歲,顯示婦產科目前無「新血」加入,更可怕的是,臺灣許多城鄉市鎮都已進入「內、外、婦產科、小兒科」等科別醫師皆無人駐診的狀況。多數臺灣政論節目認為,臺灣外科醫師被法院起訴比例高居全球之冠!   據報導,臺灣醫師目前面臨5項困境:薪資少、醫療科技進步腳步快、疾病變種愈來愈多、病人不再將醫師視為唯一可依賴的對象、病人會通過網絡詳查自己的治療方式。
  • 臺灣婦產科醫師"轉戰"大陸:這裡醫療市場更廣闊!
    不同於大陸地區的醫學學制,臺灣的醫學系修業7年,醫學系學生畢業後參加統考,取得醫師資格後,需再接受一年的PGY訓練(醫師一般醫學實習訓練),才能成為正式醫師。全系第三名,他選擇婦產由於天生喜歡小朋友,胡一君以全系第三名的成績選擇了婦產科。
  • 大陸醫師資格考試首次向臺開放 200餘臺醫師應考
    新措施吸引島內醫師登陸    臺灣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今年首次與幾位同事一起到廣州參加了醫師資格考試,不久前已獲得大陸方面通知,第一階段的實務操作考試已獲得通過。他認為,大陸醫師考試第一階段的實務操作考試(包括問診、觸診、聽診、如何問病人問題、插胸管等項目),值得只考筆試的臺灣醫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