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臺灣防疫,政治第一

2021-01-21 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6月28日電題:記者手記:臺灣防疫,政治第一

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

自詡為「防疫模範生」的臺灣民進黨當局尷尬了。日前,一位日本籍學生自臺灣返日後經篩檢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這名學生今年2月底來臺,在臺學習生活近4個月。

這一消息讓臺灣輿論炸開了鍋:當局防疫主管部門給出的數據顯示,臺灣已逾70天無本地病例,也多次對民眾稱「臺灣社區傳播的可能幾乎沒有」。那麼,這位日本學生感染的病毒來自哪裡?島內各界齊聲呼籲儘快普篩,找出在社區傳播的病毒。

但臺防疫部門不為所動,堅持不普篩,只安排篩檢這名日籍學生在臺同課堂師生及宿舍同學等120多名密切接觸者,並稱數量上「已是廣篩」。

疫情暴發5個月來,民進黨當局始終堅持不普篩。如果說疫情蔓延初期是擔心臺灣檢疫量能不足,普篩恐造成醫療資源崩潰,那麼如今漏洞已現情形下仍不普篩,究竟是過於自信,還是有別的什麼考量?

多名島內醫界專家指出,臺灣篩檢量少,確診病例自然就少,就能一直維持臺灣「防疫模範生」的神話。臺灣《聯合報》的評論指出,確診的日本女生揭開了臺防疫指揮部門負責人難以啟齒的秘密:病毒確實在臺灣社區中傳播,當局卻採取「減少篩檢」的鴕鳥戰術,似唯恐一擴大篩檢,就會打破臺灣「完美防疫」的好夢。

講得更直白一些,維持低確診的漂亮數字,事關民進黨當局的政績。幾個月來,通過特定媒體、網軍的持續吹捧,民進黨當局的防疫表現被塑造成「神話」。「防疫模範生」和「防疫英雄」怎能因為普篩而倒掉?

疫情暴發以來,臺灣僅採檢了7.5萬多個樣本,這個數字甚至不如很多地區一天的篩檢量。

因民眾自覺佩戴口罩配合防疫、臺灣作為海島較易切斷與外界聯繫等原因,臺灣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數相對較少,民進黨當局因此自封全球「防疫模範生」,並通過多種途徑主動向外輸出「防疫經驗」。

然而,其他國家和地區評估臺灣的疫情不會只看確診個案數量。近期,多個國家和地區擬定邊境「解禁」的首份名單中,「防疫模範生」臺灣被排除在外。綠營政客們除了條件反射式將責任甩鍋「大陸打壓」,只剩尷尬地支支吾吾。

島內輿論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是對臺灣防疫自我感覺良好的莫大諷刺。臺灣提不出大規模普篩數據以證明社區安全無虞,這才是不被列入開放名單的重要原因。

那麼,民進黨當局的「防疫經驗」最突出的一條是什麼?島內輿論看得愈加清楚明白,就是政治第一,意識形態凌駕科學專業。

臺防疫部門日前宣布進一步鬆綁境管措施,放寬外籍、港澳人士入境,卻獨漏大陸。同時,春節後被禁止入境的兩岸婚姻家庭子女,至今仍滯留大陸不能回臺,造成骨肉分離;在臺就讀的大陸學生寒假後迄今未被允許返臺就學。民進黨當局給出的理由都是大陸「疫情嚴峻,需要再觀察」。

當前全球「疫情嚴峻」的國家和地區分布在哪裡,民進黨當局當然清楚,也知道大陸位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首份邊境「解禁」名單。其種種「獨排大陸」的防疫操作,顯然與科學專業無關,只剩意識形態偏見,令人更加清楚地看到其以政治考量取代醫學判斷的「防疫標準」。

臺灣《中國時報》的社論指出,這種做法不僅有礙臺灣「防疫模範生」的形象,更造成邊境防疫缺口的風險。

民進黨當局似乎並不懼島內各界悠悠之口,繼續在「政治防疫」的路上孤行。但防疫事關民眾健康福祉和正常權益,一心只謀算政治私利,是危險的也是不道德的。(完)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臺灣中秋節的「大同小異」
    記者手記:臺灣中秋節的「大同小異」 2014-09-07 17:01:52臺灣民眾也說不太清楚,究竟從哪年開始,烤肉成為團圓之夜必備的「應景節目」,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  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相較而言,「烤肉」無疑是晚近的新民俗。幾天前,還有臺灣友人討論起中秋烤肉的起源,結果是眾說紛紜。
  • 德國媒體記者吐槽臺灣機場檢疫漏洞百出
    桃園機場照片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日,一名「德國之聲」記者李澄欣批評「臺灣機場檢疫漏洞百出」,質疑需要檢疫的人士「沒手機、沒辨識,機場內可亂跑」、「防疫專車只是計程車」。該記者的說法在臺灣當地論壇「PTT」引爆爭論。
  • 臺灣醫療水平世界第一?臺醫師駁斥:吹牛出來的政治語言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果你有留意島內媒體對民進黨當局防疫的報導,你會發現各種「臺灣南波萬」(NO.1)。從口罩政策到健保制度,從行政效率到醫療水平,都在宣傳臺灣防疫好棒棒。最新一波自我宣傳的「主角」是新冠快篩試劑。
  • 臺灣防疫小時了了?
    蔡英文和陳時中經常投書海外媒體,自詡臺灣新冠防疫成就,綠媒和「網絡國家隊」更大作文章,吹捧臺灣防疫好棒棒,顯然要助長在海外的聲勢。民進黨當局更借「口罩外交」,大打知名度,因海外政要的感謝詞和對臺灣防疫的讚美,尤其是荷蘭送了3999朵鬱金香稱謝贈送口罩,陳時中笑逐顏開,更加自信自滿,自認是全球防疫模範生。
  • 蔡英文得意與美國合作防疫 臺媒:根本是政治謊言
    臺灣的民進黨當局一直得意與美國合作防疫,但島內媒體披露稱,所謂臺美之間口罩和防護衣原料的交換其實只是一場交易,與此同時配合美國鼓吹所謂的「反中」只會讓臺灣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孤立。20日,臺媒進一步披露稱,所謂臺美合作防疫根本是政治謊言。臺灣聯合新聞網稱,臺「外交部」3月公布「口罩換防護衣原料」後,一些島內民眾認為這是一筆划得來的交換,畢竟口罩成本較低,提供防護衣原料的杜邦公司的產品則獨步全球。
  • 臺當局宣布暫停兩岸大小三通 臺媒:假防疫、真政治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臺灣陸委會繼停止小三通客船往來後,又再宣布10日起暫停兩岸海運客運直航。也就是說,10日兩岸大小三通齊停。據臺灣《聯合晚報》9日報導,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6日起國際遊輪不得靠泊臺灣港口後,島內海運僅剩兩岸海運。陸委會接著宣布10日暫停小三通客運船舶往來,並於8日宣布取消兩岸海運客運直航航線及航班,10日起實施。目前,兩岸海運僅剩貨運直航及小三通貨船未受影響。
  • 德媒記者吐槽臺灣檢疫漏洞百出:機場隨便走,專車只是計程車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自3月14日開始,臺灣地區確診的新冠肺炎境外輸入病例不斷攀升,臺當局不得不從19日起,實施「全面入境管制」:非臺灣籍人士一律限制入境,包括臺灣人在內的所有入境者皆需居家檢疫14天。
  • 臺灣,「防疫模範生」神話破滅!
    臺灣雖然自詡「防疫模範生」,但多國解封都未將其納入,尤其是自認跟日本有「過命交情」,卻也未進入日本的首波解禁名單,島內輿論一片譁然。多國未對臺灣解封 島內很受傷據「今日海峽」報導,臺灣自詡防疫成績不錯,不過近來疫情緩解,多個解封國家首批開放清單,都未將臺灣地區納入!
  • 臺灣防疫不科學,民進黨當局雙重標準遭質疑,數據證明歐美更危險
    編輯:建蘭審稿:萬裡最近臺灣媒體發出一則新聞十分有趣,臺灣(地區)所謂「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近日的記者會上演示「電鍋幹蒸口罩消毒法」。雖然4月9日開始,臺灣(地區)的口罩實名限購增加為成人每兩周可以買9隻,但是仍然無法滿足民眾的日常需求。
  • 高雄市國民黨團批李進勇:防疫當頭還在搞政治!
    高雄市國民黨團批李進勇:防疫當頭還在搞政治!(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5月4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高雄市議會國民黨團今(4日)召開記者會,批民進黨打壓高雄市長韓國瑜
  • 感染科醫生上節目稱,臺灣防疫程度「居中庸」
    翻新聞底下臺灣網友的留言,幾乎一面倒的批蘇貞昌不厚道到目前為止,臺灣疫情控制得當,臺媒也多次援引外媒報導稱「臺灣防疫表現受到多個國家和地區讚揚,大家紛紛效仿」云云,王世堅、謝長廷等綠營政客還自誇「臺灣防疫堪稱世界典範」。總結一句話就是:臺灣防疫好棒棒!有網友說,臺灣今天防疫成功,除了全體防疫人員的努力之外,也要部分歸功於2003年對抗SARS所累積的成果。
  • 臺灣防疫的黑鍋 大陸不背
    病毒基因序列比對顯示兩病例毒株屬同一系列,這更加確定,臺商是在檢疫旅館遭到感染,應是臺灣本土感染案例。然而,面對科學事實,臺灣地區防疫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卻依舊嘴硬,說有可能是兩人在其他地區分別被傳染。張上淳還甩鍋大陸,污衊浦東機場在臺商返臺前曾發生過「大規模群聚感染」,妄稱臺商在浦東機場感染的機率較高。
  • 現在臺灣島內一號政治人物,是他
    現在臺灣島內一號政治人物,是他 2020-06-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勿因政治算計給臺灣民眾回家添堵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勿因政治算計給臺灣民眾回家添堵 2020-12-16 20:06:30 「秋冬防疫專案」,給臺灣同胞返鄉過年之路平添波折提問。
  • 島內政治人物排名,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第一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於名】在蔡英文執政的第二任期內,島內民眾認為誰是最有潛力的政治人物呢?29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排名第一。本次民調由東森新聞雲民調中心於6月24日至26日進行,以年滿20歲民眾作為調查對象,讓他們在臺灣目前最有知名度以及影響力的35個政治人物名單中選出10個,依據挑選次數進行排名。
  • 臺灣防疫迷惑行為大賞
    1、第一時間關閉兩岸三通疫情爆發之後,臺灣第一時間禁止所有大陸人入臺,對於這項措施,從防疫角度來說,我們也不說什麼了。畢竟臺灣離大陸很近,往來頻繁。不過,後來韓國,日本,美國等地疫情爆發,臺灣卻明顯存在雙標,對其他地區從不敢全面禁止。直到全國各地宣布封國之後才全面封鎖。
  • 臺灣「鴕鳥式」防疫:蔡英文沾沾自喜,卻不敢普篩
    他更點名機場、防疫旅館恐怕都是感染源,由於該名臺商待最久的地方就是防疫旅館,最有可能是感染來源。隔天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立刻被打臉,和浙江臺商同住檢疫旅館的有一名德國籍的染疫者,但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德國籍染疫者是住六樓,臺商是住三樓,所以看起來沒有什麼接觸,而且臺商入住時是走樓梯沒搭電梯,和旅館人員溝通是透過通訊軟體,也不曾走出房間。
  • 記者手記:貴州採訪心得
    原標題:記者手記:貴州採訪心得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夏樂):借二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中國今年也開展了大量追憶歷史的工作。我們國際廣播電臺的一行人也因此去了貴州,目的是儘可能多的發掘關於1939年至1945年間在貴陽圖雲關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的國際援華醫療隊的故事。
  • 民進黨當局出臺所謂「秋冬防疫專案」,國臺辦:不要故意給臺灣民眾...
    【環球網快訊】國臺辦12月16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近期熱點問題回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年終歲末不少在大陸打拼的臺灣同胞都在關注返鄉過年的相關訊息。近期民進黨當局出臺了所謂「秋冬防疫專案」,給臺灣同胞返鄉之路平添了波折。與此同時,往年的春節包機也沒有消息。
  • 臺灣95後記者汶川震後10年採訪手記②: 在新北川感受「雲朵上的...
    編者按:3月26日至4月8日,臺灣中國電視公司《大陸尋奇》電視系列專題欄目組來到四川,以「災後重建10周年的蛻變」為主題,深入德陽、綿陽和廣元三市採訪拍攝,真實記錄災區經濟社會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和民眾幸福生活,製作電視專題片於5月在臺灣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