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尼中合作協會在7月28日發表聲明稱,「我們完全支持中國的立場,並誠懇地要求印度及時地尊重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我們也認可中國要求印度從洞朗高地撤軍、誠摯地要求印度儘可能達成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的強烈呼籲」。聲明表示,洞朗高地屬於中國;中國在洞朗建設公路,是在本國領土上的主權行為。印度不能夠憑藉所謂「對印度的嚴重安全隱患」的名義把自己的軍隊派到中國的領土上。
聲明寫道,「尼中合作協會誠懇地提醒印度:中國不是尼泊爾,在國家領土和主權談判中不會像一個小兄弟那樣被任意對待」,並提醒印度,中國在領土問題上完全沒有讓步的意思,從1962年對中國的恥辱性失敗中,印度應該品嘗到這一慘痛教訓。
發表在8月9日尼泊爾《Saurya Daily》上的尼中合作協會的聲明。圖片來自環球網
此外,尼泊爾國內組織「大尼泊爾民族主義陣線」也發表聲明表示,它堅信中國有權在本國境內修路,「既然不丹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印度就沒有權力懷著讓不丹與中國關係惡化的不良企圖,去主宰不丹的對外政策。在洞朗問題上,印度應該讓不丹自己與中國解決。」
聲明表示,如果印度繼續在洞朗地區增派軍隊,這將不啻於自掘墳墓,「既然中國必將會採取各種措施來維護其領土,那麼印度這麼做的結果可能比1962年的中印戰爭更嚴重」。該聲明還呼籲印度當局應該從洞朗地區無條件撤軍,並通過和平對話和談判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聲明最後稱,「大尼泊爾民族主義陣線衷心地擁護中國政府為維護其領土完整而採取的立場以及為和平解決問題而採取的步驟。」
據外交部網站介紹,2005年3月20日,時任駐尼泊爾大使孫和平一行應邀前往尼泊爾西南邊陲城市尼泊爾甘吉,出席了尼中合作協會成立儀式。尼中合作協會是在尼泊爾王儲提議下成立的對華民間友好組織,為促進中國與尼泊爾之間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牽線搭橋。協會主席薩格爾先生在成立儀式上表示,積極擁護中方《反分裂國家法》和堅決支持中方一個中國的立場。
另據大尼泊爾民族主義陣線主席尼帕爾先生介紹,大尼泊爾民族主義陣線成立於1991年,有8萬成員。
港媒:尼泊爾的無奈
在尼泊爾官方作出將保持中立的表態後,有港媒分析認為,印度作為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自成立以來便以大國自居。印度一方面希望繼續英國當年留下的殖民特權,另一方面希望爭奪在南亞地區的主導權,成為南亞地區的霸權國。而尼泊爾作為南亞地區的山地國家,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曾經一度依賴印度。
印度對待周邊國家的態度曾經引發爭議,例如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及孟加拉國建國、吞併錫金、出兵斯裡蘭卡和馬爾地夫、對尼泊爾實行經濟封鎖等,讓鄰國有理由對印度傲慢地宣示地區霸權野心產生恐懼心理。同時,尼泊爾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又訴求擺脫印度對本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軍事安全等領域的影響,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而轉向中國求助,則是尼泊爾的最佳選擇。
文章稱,由於尼泊爾地處山地地區,交通非常不便,幾乎全部的生活、生產物資都需要依賴從印度進口。經濟上的過分依賴印度,也延伸到了政治領域;在政治上,印度對尼泊爾可以施加決定性的影響力。 正因為如此,尼泊爾迫切需要改變這一現狀。而中國,則是尼泊爾平衡印度影響力的最好的選擇。尼泊爾傾向於在理論上與印中兩國都保持它所說的「等距離」關係。
自從2014年莫迪政府在印度上臺以來,尼泊爾與新德裡的關係就起了摩擦。2015年,在時任尼泊爾總理奧利(Khadga Prasad Oli)的領導下,尼泊爾頒布了新憲法。印度為了表達不滿,對尼泊爾採取了封鎖政策,導致尼泊爾國內燃油、天然氣和藥品出現短缺,引發了社會危機。 面對印度的封鎖,奧利政府與中國籤署了一連串協議,以通過中國港口獲得海路通道,並從中國進口重要石油產品。這足以打破印度對尼泊爾燃油供應的長期壟斷。因此,中國在2016年超過印度成為尼泊爾的最大援助國之一。中國參與尼泊爾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力度也突飛猛進。2016年底,由普拉昌達(Pushpa Kamal Dahal)領導的新一屆尼泊爾政府上臺,並宣布對印度和中國採取「等距離」政策——表明尼泊爾認可與中國的夥伴關係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同時與印度保持友好關係。現在,德烏帕政府也延續了這一政策。
文章認為,尼官方對中印對峙保持中立表明其在中印之間尋找平衡,尼泊爾並不想與印度走得太近,因為擔心被印度控制與吞併。而選擇與中國方面發展關係,不僅會給尼泊爾帶來經濟上的實惠與利益,更對其維護自身國家的主權與安全,擺脫印度控制與影響,有重大的作用。 而之所以不「選邊站」的根源在於力量太過弱小,作為夾在中印兩個大國之間的山地小國,尼泊爾手中的籌碼並不多,面對中印紛爭只能選擇中立。
而事實上,尼泊爾內部也有聲音指出,政府應該在裡普列克山口問題上準備立場性的文件,政府應就此問題與印度展開對話。
印度與尼泊爾長期在此地區存在領土爭端,該領土位於中、尼、印三國領土交匯處,名為卡拉帕尼(Kalapani),面積約75平方公裡。尼泊爾邊境問題專家稱,1962年印度在與中國的邊境戰爭中失敗,撤退過程中,印軍忽然意識到卡拉帕尼的戰略價值,於是突然出兵佔領了這塊地方,以作為針對中國的戰略緩衝地帶。
截圖來自加德滿都郵報,「政府應該在裡普列克山口問題上準備立場性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