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官方首次表態中印對峙持中立態度,但有2機構大力挺中

2021-01-08 觀察者網

尼泊爾尼中合作協會在7月28日發表聲明稱,「我們完全支持中國的立場,並誠懇地要求印度及時地尊重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我們也認可中國要求印度從洞朗高地撤軍、誠摯地要求印度儘可能達成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的強烈呼籲」。聲明表示,洞朗高地屬於中國;中國在洞朗建設公路,是在本國領土上的主權行為。印度不能夠憑藉所謂「對印度的嚴重安全隱患」的名義把自己的軍隊派到中國的領土上。

聲明寫道,「尼中合作協會誠懇地提醒印度:中國不是尼泊爾,在國家領土和主權談判中不會像一個小兄弟那樣被任意對待」,並提醒印度,中國在領土問題上完全沒有讓步的意思,從1962年對中國的恥辱性失敗中,印度應該品嘗到這一慘痛教訓。

發表在8月9日尼泊爾《Saurya Daily》上的尼中合作協會的聲明。圖片來自環球網

此外,尼泊爾國內組織「大尼泊爾民族主義陣線」也發表聲明表示,它堅信中國有權在本國境內修路,「既然不丹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印度就沒有權力懷著讓不丹與中國關係惡化的不良企圖,去主宰不丹的對外政策。在洞朗問題上,印度應該讓不丹自己與中國解決。」

聲明表示,如果印度繼續在洞朗地區增派軍隊,這將不啻於自掘墳墓,「既然中國必將會採取各種措施來維護其領土,那麼印度這麼做的結果可能比1962年的中印戰爭更嚴重」。該聲明還呼籲印度當局應該從洞朗地區無條件撤軍,並通過和平對話和談判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聲明最後稱,「大尼泊爾民族主義陣線衷心地擁護中國政府為維護其領土完整而採取的立場以及為和平解決問題而採取的步驟。」

據外交部網站介紹,2005年3月20日,時任駐尼泊爾大使孫和平一行應邀前往尼泊爾西南邊陲城市尼泊爾甘吉,出席了尼中合作協會成立儀式。尼中合作協會是在尼泊爾王儲提議下成立的對華民間友好組織,為促進中國與尼泊爾之間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牽線搭橋。協會主席薩格爾先生在成立儀式上表示,積極擁護中方《反分裂國家法》和堅決支持中方一個中國的立場。

另據大尼泊爾民族主義陣線主席尼帕爾先生介紹,大尼泊爾民族主義陣線成立於1991年,有8萬成員。

港媒:尼泊爾的無奈

在尼泊爾官方作出將保持中立的表態後,有港媒分析認為,印度作為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自成立以來便以大國自居。印度一方面希望繼續英國當年留下的殖民特權,另一方面希望爭奪在南亞地區的主導權,成為南亞地區的霸權國。而尼泊爾作為南亞地區的山地國家,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曾經一度依賴印度。

印度對待周邊國家的態度曾經引發爭議,例如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及孟加拉國建國、吞併錫金、出兵斯裡蘭卡和馬爾地夫、對尼泊爾實行經濟封鎖等,讓鄰國有理由對印度傲慢地宣示地區霸權野心產生恐懼心理。同時,尼泊爾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又訴求擺脫印度對本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軍事安全等領域的影響,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而轉向中國求助,則是尼泊爾的最佳選擇。

文章稱,由於尼泊爾地處山地地區,交通非常不便,幾乎全部的生活、生產物資都需要依賴從印度進口。經濟上的過分依賴印度,也延伸到了政治領域;在政治上,印度對尼泊爾可以施加決定性的影響力。 正因為如此,尼泊爾迫切需要改變這一現狀。而中國,則是尼泊爾平衡印度影響力的最好的選擇。尼泊爾傾向於在理論上與印中兩國都保持它所說的「等距離」關係。

自從2014年莫迪政府在印度上臺以來,尼泊爾與新德裡的關係就起了摩擦。2015年,在時任尼泊爾總理奧利(Khadga Prasad Oli)的領導下,尼泊爾頒布了新憲法。印度為了表達不滿,對尼泊爾採取了封鎖政策,導致尼泊爾國內燃油、天然氣和藥品出現短缺,引發了社會危機。 面對印度的封鎖,奧利政府與中國籤署了一連串協議,以通過中國港口獲得海路通道,並從中國進口重要石油產品。這足以打破印度對尼泊爾燃油供應的長期壟斷。因此,中國在2016年超過印度成為尼泊爾的最大援助國之一。中國參與尼泊爾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力度也突飛猛進。2016年底,由普拉昌達(Pushpa Kamal Dahal)領導的新一屆尼泊爾政府上臺,並宣布對印度和中國採取「等距離」政策——表明尼泊爾認可與中國的夥伴關係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同時與印度保持友好關係。現在,德烏帕政府也延續了這一政策。

文章認為,尼官方對中印對峙保持中立表明其在中印之間尋找平衡,尼泊爾並不想與印度走得太近,因為擔心被印度控制與吞併。而選擇與中國方面發展關係,不僅會給尼泊爾帶來經濟上的實惠與利益,更對其維護自身國家的主權與安全,擺脫印度控制與影響,有重大的作用。 而之所以不「選邊站」的根源在於力量太過弱小,作為夾在中印兩個大國之間的山地小國,尼泊爾手中的籌碼並不多,面對中印紛爭只能選擇中立。

而事實上,尼泊爾內部也有聲音指出,政府應該在裡普列克山口問題上準備立場性的文件,政府應就此問題與印度展開對話。

印度與尼泊爾長期在此地區存在領土爭端,該領土位於中、尼、印三國領土交匯處,名為卡拉帕尼(Kalapani),面積約75平方公裡。尼泊爾邊境問題專家稱,1962年印度在與中國的邊境戰爭中失敗,撤退過程中,印軍忽然意識到卡拉帕尼的戰略價值,於是突然出兵佔領了這塊地方,以作為針對中國的戰略緩衝地帶。

截圖來自加德滿都郵報,「政府應該在裡普列克山口問題上準備立場性的文件」。

相關焦點

  • 印度外長對中印對峙表態 印度外長說了什麼
    【印度外長對中印對峙表態】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以下為部分實錄。印度廣播公司記者:印度外長蘇傑生稱,中國為其在實控線上部署數千名士兵提供了不同解釋,將雙邊關係推向了有史以來最困難的階段。
  • 俄方表態:中印都是俄羅斯親密夥伴,相信雙方有能力避免衝突
    據了解,王毅外長嚴詞表態到,要求印方嚴格管控約束一線邊防部隊並立即停止一切挑釁侵犯行為,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同時,王毅外長也強調,印方切勿對當前形勢作出誤判,也切勿低估中方人員對於國家主權維護的堅定意志與決心。目前此事件經多方媒體報導,也得到了多國官方廣泛的關注。
  • 中印邊境對峙走向和解,誰是輸家?
    關於中印在加勒萬河谷地帶和班公湖附近的對峙,目前最新的消息是印度媒體報導稱,中印邊境軍隊都已經從對峙狀態後撤。局面進入了比較平穩的狀態,不過談判及溝通似乎還在繼續。 根據中印外交和軍方最新發出的消息,中印雙方已從喜馬拉雅山邊界的緊張衝突中作出退讓,並承諾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解決領土爭端。
  • 中印邊境對峙結束,如何告慰犧牲的英魂?
    溫文爾雅,有禮有節,還得看對誰。去過峨眉山的人都知道,拿著食物餵猴子的後果,往往是被猴子扇臉、抓頭髮、搶包、撓臉……本次中印邊境對峙,是2017年洞朗危機後的又一次邊境緊張局勢,造成雙方多名軍人犧牲。中國軍人犧牲四人,重傷一人!這些最可愛的人,以生命兌現了誓言!
  • 中國為對付印度入侵尼泊爾?印媒暴露一個尷尬事實
    9月20日,突然有多家印媒報導稱,中國軍隊在尼泊爾的胡姆拉地區秘密修建了九座建築,被尼泊爾人發現後還拒絕當地村民靠近,還說尼泊爾安全部隊和有關部門已經趕赴現場等。「今日印度」網站將此事與中印邊境對峙聯繫起來,認為這是中國謀求在邊境上對印度取得優勢的努力的一部分。
  • 印度外長對中印對峙表態,Wish新增禁售品類
    【APP專享】聽跨境資訊,用雨果電臺,點擊收聽>> 印度外長對中印對峙表態 外媒他還稱,出於某種原因,中國違反了雙方自1993年以來籤署的多項協議,在這些協議中雙方承諾均不向實控線派遣大規模部隊。 針對當前中印邊境局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2月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印雙方一直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邊境問題保持溝通,努力推動邊境地區局勢進一步緩和。華春瑩還強調,雙方將在落實現有會談共識的基礎上,協商確定下步會談的具體安排。
  • 中印邊界對峙細節 解放軍英文橫幅示印軍越界(圖)
    原標題:中印「帳篷對峙」和平解除 印媒質疑有交換條件「兩軍指揮官握手告別,雙方部隊隨後各自撤離」。5日晚,喜馬拉雅山脈上已持續3周的中印邊防軍「帳篷對峙」突現令印度媒體錯愕的「和諧轉變」。中印兩國官方昨日證實,雙方邊防部隊已解除在天南河谷地區的對峙。
  • 對峙還在繼續,中印關係如何重歸理性?印度專家這樣說
    編者按:2020年恰逢中印兩國建交70周年,但5月以來,發生在中印邊境的兩軍對峙事件似乎給兩國關係的發展蒙上了陰影。目前,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解決當前邊境事態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兩國邊境地區局勢總體穩定、可控。
  • 印度外長談當前中印對峙:有些複雜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第八輪中印軍長級會談尚無突破,新一輪會談時間遙遙無期,約5萬名印度士兵駐守在與中國對峙的邊界實控線沿線,而那裡冬天的極寒、強風、缺氧的氣候條件對每名士兵都是考驗」,《印度快報》3日在一篇報導中如此形容「拉達克東部」地區的對峙現狀。
  • 三大將和元帥對七武海持什麼態度?綠牛態度中立,其他三人很反對
    王下七武海作為三大勢力之一和海軍本部齊名,那麼大將和元帥對七武海是持什麼態度呢?綠牛是海軍本部的大將,他是通過世界徵兵被破格提拔成海軍大將的。綠牛是被稱作怪物般的存在,只可惜他至今都未露出真容,就連他的能力我們也完全不清楚。綠牛在世界會議期間出現在聖地瑪麗喬亞,他和藤虎曾經有過一段對話。
  • 調查顯示:多數青少年對滬語持中立或消極態度(圖)
    原標題:調查顯示:多數青少年對滬語持中立或消極態度(圖)近日,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發布一項題為「上海學生滬語使用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多數調查對象在情感上更傾向於普通話,對上海話持中立甚至消極態度,上海話的使用狀況不容樂觀。   對此,調研者建議,倡導市民使用上海話要「從娃娃抓起」,比如收看用滬語講睡前故事的少兒節目,在電視節目之間插播一些上海話童謠,在動畫片臺詞中適當輔以具有上海特色的俚語等。
  • 洞朗事件凸顯中印戰略「認知錯位」
    此次洞朗事件雖最終以「非戰爭」的形式得以解決,但所體現出來的中印相互戰略認知上的深刻差異遠未消除。從對峙事件開始至今,中印兩國的互動至少凸顯出三大方面的相互認知差異和錯位。王毅:希望印度方面從中吸取教訓,不要再發生類似事件。誰「輸」誰「贏」?
  • 中印軍長級會談:確保雙方保持克制 印軍方態度強勢
    中印舉行第八輪軍事會談 印參謀長:不接受任何轉移據《印度國防新聞》11月7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稱,印度和中國軍隊周五舉行了另一輪軍事指揮官級會談,旨在為從拉達克東部所有對峙地點撤軍制定路線圖。中印軍長級會談:確保雙方保持克制 印軍方態度強勢該報導稱,第八輪高級別軍事會談於上午9時30分在拉達克以東實際控制線(LAC)一側的楚舒爾地區開始。
  • 6成受訪者持中立態度
    有6成市民對金融危機下大學生選擇創業持中立態度,而有近5成市民贊成政府加大扶持大學畢業生創業的力度。  問卷解讀  應屆生創業6成受訪者持中立態度  對於「您如何看待金融風暴下一些畢業生選擇創業道路」的問題,19%的市民表示贊成,認為「不必擔憂,社會應鼓勵新生代敢冒險的牛犢精神」。
  • 新的對峙點?印軍官曬中印邊境坦克對峙照,照片背後能看出啥
    中印出現新的對峙點?推特上9日出現一張頗吸引人的照片,照片是一名印度退役軍官上傳的,照片拍攝於中印邊境西線楚舒勒地區。從拍攝角度來看,照片是從印控區一側拍攝的,照片中是中印兩軍對峙的場景。可以看到中印雙方都搭起了帳篷,部署了裝甲車。
  • 目前中印邊境現狀 較中國的兵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印邊境近自發生最嚴重的衝突事件以來,雙方都做出有意降溫的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3日稱,中印兩國邊防部隊在邊境地區舉行第二次軍長級會晤,「同意採取必要措施推動事態降溫」,並同意保持對話,共同致力促進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然而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斯裡瓦斯塔瓦本周表示,「雙方仍在該地區部署大量人員,同時軍事和外交接觸仍在繼續」。一組圖像似乎印證了這個擔憂。
  • 王毅帶隊 中印邊界談判首次提到這四個字
    作為去年中印「一線部隊」在洞朗對峙後的第二次邊界談判,同時也是兩國領導人在武漢會晤後的首次邊界談判,這句話的深意不言而喻。「一線部隊」!在上周六(11月24日)於四川成都舉行的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1次會晤成果中,這四個字格外顯眼。
  • 解決中菲對峙的經濟手段
    特約撰稿人 周延 中國與菲律賓在黃巖島的對峙已有時日。從事態發展的進程來看,菲律賓方面愈發咄咄逼人,中方擺出和緩姿態,強調雙方坐下來談判解決問題,對方根本不當一回事,但若持強硬之態,又恐引發雙方軍事衝突,鬧得不好收場。僵局一時難以打破。由於歷史原因,中國與周邊鄰國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領土、邊界爭端。
  • 中印對峙關鍵時刻,以色列跳出來表達心意:願意幫助印度自衛
    自今年以來,由於印度此前的單方面行動導致中印兩國邊防部隊於邊境爆發衝突,在此之後邊境局勢整體就顯得較為緊張,而在此之後這樣的局勢始終沒能得到緩和。但對於中國以及印度而言,這一情況並不符合雙方的利益,而為了讓局勢得到緩和,雙方針對邊境局勢也在積極地展開談判以及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