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出現新的對峙點?推特上9日出現一張頗吸引人的照片,照片是一名印度退役軍官上傳的,照片拍攝於中印邊境西線楚舒勒地區。從拍攝角度來看,照片是從印控區一側拍攝的,照片中是中印兩軍對峙的場景。可以看到中印雙方都搭起了帳篷,部署了裝甲車。
雖然圖片拍攝的角度比較遠,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印方部署了兩輛BMP-2步兵戰車在較近的地方,此外還有三輛主戰坦克,據推測,應該是T-72坦克。照片中很明顯,中方的十多輛裝甲車形成了數量上的優勢,大概率能推測出解放軍出動的是15式輕型坦克。
惡劣環境下,更能體現坦克裝甲的威力。15式輕坦在高原地區的綜合作戰能力堪比重型主戰坦克,非常適合快速穿插作戰,令敵人防不勝防。簡單來說就是:打得過15式輕坦的,機動性比不上;機動性比15式輕坦好的,打不過它。在面對印方T-72、T-90主戰坦克時,15式輕坦可輕鬆壓制對手。對峙時把坦克擺出來,展示強大的裝甲「拳頭」,往往起到的是震懾對方的作用。
雖然印度洋洋得意,認為自己擁有一支強大的坦克裝甲部隊,但不論是其自主研發的「阿瓊」坦克還是T-72、T-90這些重型主戰坦克都更適合在平原地區作戰。一旦到了高海拔且地理條件惡劣的中印邊境,先不說上不上得了高原,這些坦克的行駛問題都夠印軍頭大的。
早在2020年6月時,印媒就爆出,中國將高達200輛的15式輕坦運到了「拉達克」前線,同時在阿克賽欽高原地區,中國還部署了大量99式坦克和96A坦克。而印度也用C-17運輸機空運了大量T-90坦克,要知道這可是目前印度陸軍中最管用的坦克了,然而由於海拔已達到5000米,印度無法將足夠數量的T-90坦克運上去,T-90S發動機的最高使用海拔只有3000米,而中印邊境西線海拔最低的地區也有4000米。
這次中印坦克對峙讓人想起2017年時的「國際軍事競賽-2017」,中國派出的是96B坦克,印度派出的是T-90S主戰坦克,這場「中印坦克大戰」以印度T-90S全部趴窩收尾。
圖說:印度T-90S坦克在演習中進行坦克集群衝鋒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的坦克早已自成體系。並且60年前嚴重製約高原作戰的老大難問題——後勤保障體系也已經徹底得到了解決。
西藏軍區所有的邊防點位已全部開通了公路,此外,青藏鐵路的開通極大提升了中國軍隊的後勤機動及後勤補給能力,印媒稱「它可以使中國政府每年向西藏運送500萬噸物資,可以在一個月內運送多達12個步兵師」。完善的地面交通網絡之外,目前西藏還有5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機場,還有些在規劃建設中。屆時,除了中國空軍的運-20、運-8/9運輸機可以在西藏地區實施快速兵力投送之外,還可以緊急調用大量民航客機進行有效補充。
而此次也是,解放軍能在具體地點迅速形成坦克數量優勢,裝備技術水平的高下立見。
陸軍不行,那空軍呢?當前印空軍部署在前方的主力型號是升級版米格-29。美媒分析稱,升級版米格-29對抗不了中國的殲-10C、殲-16和殲-20等新一代戰鬥機,例如殲-10C集成強大的AESA雷達,並配備霹靂-15空對空飛彈,射程是米格-29同類飛彈的2-3倍。
美媒還提了個意見:想改變被動局面,印空軍只能指望俄制蘇-57等更新一代戰鬥機。
印度還被爆出在與俄羅斯談判,想要引進俄「章魚」M1自行反坦克炮。「章魚」實際上不是坦克,但因為印度找了一圈都沒發現國際坦克市場上有能與15式輕坦抗衡的,於是只好找了唯一一款看起來像輕坦的「章魚」,並且要求俄羅斯對其進行改進,讓「章魚」能夠在中印邊境西線的高海拔地區使用。
自印度在邊境挑釁中國以來,印度可是下了血本派兵進駐高原地區,印媒也不止一次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是如何艱難地生存著,更別說還要巡邏、作戰,畢竟印度連防寒服都沒法自產不得不花高價進口。如果印度打算長期對峙下去,首先還是考慮下高海拔環境下,T-72還走不走得成。
指望著買來的裝備改變被動局面,還不如自己端正心態!(嚨咚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