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藥聞社
本文來源於醫藥觀察家網;
如果喜歡,歡迎在文末處點個「再看」,感謝您的支持!
9月18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印發《關於公布北京市第一批調出非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藥品品種的通知》。
《通知》稱,根據《國家醫保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的通知》(醫保發〔2019〕46 號)文件要求,為做好本市醫保藥品目錄內非國家醫保藥品品種的三年消化工作,經梳理比對涉及藥品近年來的醫保費用和採購等情況,現公布第一批調出藥品。
10月1日起,224種藥不報銷了,含多個常用藥
《通知》明確,自2020年10月1日起,將苯乙雙胍、布洛芬等224種非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品種從北京市醫保藥品目錄中調出。調出藥品發生的費用不再納入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支付範圍。
被調出的藥品中,有136種為西藥,88種為中成藥。梳理發現,本次被調出的藥品不乏大量常用藥,如治療糖尿病的苯乙雙胍、治療皮膚疾病的滷米松、抗生素類藥品克林黴素、解熱鎮痛類藥品布洛芬以及抗蛇毒血清注射製劑、感冒退熱顆粒、小兒感冒清熱片、感冒退熱顆粒、雙黃連注射劑、複方丹參注射劑等。
不過,參保人員不必過於擔心影響臨床用藥,北京市醫保局介紹,此次調出的藥品主要是已被國家藥監部門撤銷文號或在前期測算中顯示臨床使用量較少且有更好替代的藥品。因此,這一變化不會對參保人員臨床用藥產生過多的影響。
附詳情表:
多地發文,將非國家醫保藥品品種調出當地醫保
據了解,本次北京市將大批藥品調出醫保,主要是為了完成「三年消化各地醫保藥品目錄非國家醫保藥品品種」這一目標任務,北京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向北京日報透露「後續醫保藥品目錄可能還會有相應的調整」。
不止北京,為落實「用3年時間逐步消化各地醫保目錄內的非國家醫保藥品品種」這一全國統一要求,今年以來,已有多地醫保局陸續發文,明確大批藥品,醫保將不再報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甘肅、寧夏、新疆、廣西、浙江在內,共有20餘個省份落地執行地方增補目錄調出政策;其中,陝西、雲南、湖南、山東、吉林、天津、河北、安徽、西藏等地已經明確第一批調出地方醫保的增補品種;除此之外,北京、寧夏、新疆、廣西、重慶等地也同時公布了最終調整和消化時間。
9月14日,陝西醫保局發布《關於將部分藥品調出我省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的公示》。
為按期完成陝西省增補的乙類藥品消化任務,陝西醫保局確定了第一批消化藥品名單,涉及63個藥品,包括氫氧化鋁、莫沙必利、二甲雙胍馬來酸羅格列酮、曲安奈德新黴素、克黴唑、氨酚氯雷偽麻、阿莫西林雙氯西林、複方頭孢克洛、培氟沙星、曲克蘆丁香豆素、地西泮、多塞平、茶鹼沙丁胺醇、麻黃鹼、複方甘草、阿昔洛韋、葛根素、強力感冒片、藿香正氣滴丸、清熱靈顆粒、消咳平喘口服液、雙紅活血膠囊等。
被納入名單的藥品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剔除出陝西省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9月1日,山東省醫保局發布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家醫療保障局「原省級藥品目錄內按規定調增的乙類藥品,應在三年內逐步消化」的部署要求,山東省醫保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確定了省增補藥品2020年調出品種。涉及80中藥物,包括阿莫西林雙氯西林鈉、鼻炎寧顆粒、酮洛芬、丁桂兒臍貼等常用藥。
調出品種自2020年9月1日起不再予以支付。
據了解,這是山東省第二次調整醫保目錄,早在2020年7月1日,山東省已有10種屬於《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範圍的藥品被調出。
8月份,河南省醫保局公布調出醫保目錄藥品名單,涉及 180 個西藥和 140 個中成藥。被調出藥品包括了阿扎司瓊注射劑、曲美布汀口服液體劑、葡萄糖酸鋅口服液體劑、羅紅黴素緩釋控釋劑型、利巴韋林口服液體劑等西藥;還有風寒感冒顆粒、抗感顆粒、金銀花口服液、藿香正氣滴丸、腸胃寧片、注射用丹參、血脈通膠囊等知名中藥。
8月3日,安徽省醫保局發布省級增補乙類藥品2020年消化藥品的公示。共有合計160個藥品在2020年被調出安徽省醫保,包括91個西藥、61個中藥和8個民族藥。
7月1日,雲南醫保局發布《雲南省超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範圍藥品消化調整方案》的通知稱,為嚴格執行《2019版國家藥品目錄》,自2020年6月30日24時起,同步對《2019版國家藥品目錄》調出的藥品、超出國家醫保支付劑型的藥品、複合藥、國家明確不予支付的中藥飲片、國家重點監控藥品停止醫保報銷。據悉,雲南省超國家醫保目錄範圍藥品837個,其中西藥416個,中成藥421個。
6月29日,河北省醫保局下發《關於對2020年消化調出河北省省醫保藥品目錄暫保留增補藥品的公示》稱,為貫徹落實國家醫保局關於「今年6月底前將國家重點監控品種剔除出目錄並完成40%省增補品種的消化」的部署要求,現將河北省擬調出的增補藥品名單公示。據梳理,河北省共計公示171個品種,這些品種已在7月1日起調出河北省醫保目錄。
6月30日,上海市醫保局發布通知稱,189個品種將於2020年7月1日調出市醫保目錄。
6月30日,安徽省醫保局發布通知稱,在消化期內先調出354個品種,將於7月1日完成,其中包括化藥276個,中藥71個,重點監控品種7個。
6月30日,吉林省醫保局發布通知稱,192個品種將於2020年7月1日調出市醫保目錄。
6月29日,湖南省醫保局公布了省醫保消化期內的408種藥品有169個將於2020年調出的品種,包括72個西藥和97個中成藥。
6月24日,天津市醫保局發布通知稱,79個品種於7月1日完成調出醫保工作,其中包括化藥42個,中藥37個。
6月23日,四川省醫保局發布通知稱,有100個品種在8月1日前調出醫保,所有品種將於2021年8月1日前清完。
6月8日,重慶市藥監局發布公告稱,380個品種在3年內完成消化,其中181個品種與7月1日前調出,第二批將於2021年1月1日完成。
6月2日,浙江省醫保局發布通知稱,6月底前將4個重點監控品種調出醫保。
5月15日,廣西省醫保局發布通知稱,6月1日前將調出186個品種,其中化藥144個,中藥42個。
751有望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2019年8月20日,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的通知,明確對於原省級藥品目錄內按規定調增的乙類藥品,應在3年內逐步消化。消化過程中,各省應優先將納入國家重點監控範圍的藥品調整出支付範圍。
目前全國各省市已按照計劃相繼開展醫保目錄的剔除工作,未來三年,省增補品種應該能悉數消化殆盡,實現全國一個醫保目錄。
有調出就有增補。不久前,國家醫保局公布了《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明確對醫保目錄進行動態調整。
省增補藥品被調出省醫保無可避免,但三年的過渡期時間、醫保動態調整政策也給了藥企自救的機會,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的省增補品種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臨床數據證明臨床療效,進入國家版醫保,實現新一輪市場放量。
9月18日,國家醫保局公示《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751個品種通過形式審查,可以申報進入國家醫保。
按要求,這些藥品符合《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提出的可以納入2020年藥品目錄擬新增藥品範圍的七大條件,有望在新一輪醫保目錄調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