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講述我最近了解到的一個,如何建立英語思維的方法,名字如標題所示。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在參考資料處找到原文。說起建立英語思維或者說把英語說得地道,可能就會有一種疑問,我能夠做到常規的交流不就行了?別人也能聽得懂呀。為什麼要講的地道呢?而且,在這個大家都會一點英語的時代,會英語這件事還能讓你脫穎而出嗎?答案是,能,只要你的英語夠地道。地道的英語是一張巧妙彰顯個人能力的名片。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些「會」英語的人,有時候並不能聽懂旁邊的人在笑什麼,因為笑話是兩種語言之間最難翻譯的,不用英語思維去理解英語講的笑話只能是懵逼。這也反映出一個現實,「能基本溝通」的英語是和高層級的社交沒有交集的。在介紹方法之前,我們先看一下英語不地道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英語不夠地道——中文思維的錨定效應這個概述起來是這樣,當我們要去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其實還是用的中文思維組織英語。表面上是英文的單詞和語法,內在還是中文的表達習慣。這就好比建房子,手上有一堆西式建築材料,參考的確實中式建築圖紙,那麼搭建出來的是什麼呢?可能就是一個四合院。在語音識別領域,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裡程碑,提高了語音識別的準確度。科學家們拋棄掉了針對每一種語言進行特定識別的方式,而是覺得各種語音表達的意思都一樣,只是用的加密方式不一樣而已。中文的「世界」,跟英文的「world」其實表達的是一個意思,聽起來不一樣,其實是針對這個含義進行了不同方式的加密。在英語思維這一塊也是一樣,語言說的地道,其實就是用不一樣的圖紙把相同的意思進行加密而已。圖紙就是語言思維。
我們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醫院搶救傷員的時候,醫生會跟傷者說,保持清醒。保持清醒用英語怎麼說?可能首先想到的是:Wake up/ Don't sleep/ Don't fall asleep. 但實際上醫生說的是:Stay with me. 其實跟 sleep 沒有太大關係。
如何獲得英語思維——中英文思維回譯法這個方法的核心理念還是利用中文,有人可能要問了,建立英語思維不應該摒棄中文環境才更好嗎?這個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完全拋開中文很難,因為中文已經在腦袋裡存在很多年了。其次,在掌握一門新的語言思維的時候,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能夠達到流暢的切換不同的語言思維,而不是隔開。況且,通過中文思維做一個映射到英文思維上面會更快一點。簡單講就是在中英文思維之間建立一個「通道」,能夠方便的到達兩邊。
如何能夠有效地建立「通道」呢?這就是今天一直說的中英文思維回譯法了。一共有四個步驟:英譯中--重建中文--埋鉤子--思維逆轉。詳情可以查看下面的圖片。
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更好的理解。
原文:
I'm sorry about not getting back to you sooner.
I couldn't access the internet from my laptop for some reason.
第一步:英譯中。
我很抱歉沒能更早回覆你。出於某些原因,我的筆記本無法連上網。
第二步:重建中文。直譯過來在我們的中文表達會有點彆扭。
不好意思這麼晚回覆你。我的筆記本一直無法連上網,不知道怎麼回事。
第三步:埋鉤子。拆解一個句子你不熟悉的結構。
這麼晚(回覆你),英文表達不一定用 so late,還可以用 not…sooner;
連上網,沒有用我們更熟悉的 connect to ,而是採用了 access
「筆記本連不上網」,主語是筆記本,原文用的是:I couldn't access the internet from my laptop,主語是我
「不知道怎麼回事」,原文沒有用 I don't know why, 或者 for no reason。而用了 for some reason。
第四步:思維逆轉。講重建好的中文翻譯成英文。如果能夠看著符合中文表達的句子,逆推到原文,這就成功了。當然前期可能說的還是中文思維的句子,不過你提醒自己切換表達思路,不斷糾正,會記得更牢固。
最後,原文還有更多的信息——練習的素材推薦,如何鞏固練習效果等等。這裡不展開了,感興趣可以去查看原文。
參考資料:得到課程:韓亮·如何建立英語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