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菜起「英文名」繼去年12月首次向社會徵集意見之後,8月23日至9月1日,經過調整的「中文菜品英文名」升級版第二次請市民、專家指正。在公開徵集意見的第一天,就已接到了不少市民的反饋意見。
據介紹,為解決北京市飯店業、餐飲業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存在的突出問題,自2006年3月起,北京市外辦、市旅遊局等相關單位就啟動了對本市飯店業、餐飲業的中英文菜單進行核查以及專家翻譯審核工作。此次徵集意見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討論稿),共收錄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涉及冷菜、熱菜、羹湯、主食、小吃、中國酒、洋酒、飲料等多個品類。據市外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與去年12月相比,此次新增近500條菜品,主要是老百姓熟悉的家常菜、小吃等菜品的譯法。諸如「童子雞」、「獅子頭」等此前由於譯法不規範而引發「國際笑話」的菜品,此次也首次公布了規範的翻譯方法。
曾被翻譯成「沒有性生活的雞」的「童子雞」,此次公布的翻譯方法為「Spring Chicken」;曾被譯為「燒紅了的獅子的頭」的「紅燒獅子頭」此次公布的規範譯法為「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在吸收首次徵集到的意見之後,此次公布的已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使用漢語拼音進行翻譯,比如餃子(Jiaozi);使用地方語言拼寫或音譯拼寫的中國特色菜名也仍保留其拼寫方式,比如宮保雞丁(KungPao Chicken);餛飩(Wonton);豆腐(Tofu)……一些無法體現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中文菜名,使用漢語拼音,並在後標註英文注釋,比如窩頭「Wotou」(Steamed Black Rice or Corn Bun);咕嚕肉「Gulaorou」(Sweet and Sour Pork with Fat)等。
市民可登錄首都之窗(www.beijing.gov.cn)、市旅遊局網站(www.bjta.gov.cn)、市外辦網站(www.bjfao.gov.cn)、市民講外語活動網站(www.bjenglish.com.cn)查看《中文菜單英文譯法》(討論稿)並留下意見,還可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bjenglish@vip.sina.com;或郵寄至市民講外語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在首日徵詢意見中,已有北京飯店培訓部等單位專業人士反饋了相關意見。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考慮市民的意見,最終確定中餐菜品的規範「英文名」在全市推廣。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國際新聞與傳播系的老師鄭保國表示,中國的飲食中有許多有典故的菜名,對於這種菜倒不如直接音譯,外國人通過發音點菜就可以了。如果更周到一些的話,可以在菜名後面附上菜的材料、味道,如果能有相關的小典故就更有意思了,讓外國人能夠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
(責任編輯:牟修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