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就是刪除《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始作俑者」

2021-02-06 深度解讀A

著名作家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歌頌抗美援朝我軍戰士英雄事跡的通訊報導,一經發表就在全國引起極大轟動,後來又編入中小學語文課本,抗美援朝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深深地影響教育了幾代中國人,內參君記得還是上小學時,最早讀到這篇文章,對文章中描寫的我軍戰士的與敵人戰鬥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
沒想到,成為幾代人記憶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從2001年開始就陸續從中學課本中被刪除。為什麼刪除?是誰主張刪除?人們不斷提出疑問。他就是前教育部辦公廳副主任、教育部發言人、語文社社長王旭明。確切證據表明,就是這個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最先主張並經過他的手,將這篇文章從中學語文課本中刪除的。如果說完全是他的責任,可能不太準確,也不會由他一個人說了算,但是說他利用手中的特殊權力,是最早操作刪除這篇文章的主要「元兇」 是不會冤枉他的。網友@徐記觀察最近貼出了一張截圖,找到了王旭明親口承認刪除了中國抗美援朝戰爭中最重要的一篇通訊報導、深刻影響幾代人價值觀的課文——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

這份證據是2004年6月10日,南方周末採訪王旭明的報導《前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炮轟「假語文」:離常識太遠》。

大家看清楚了吧,是王旭明自己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親口承認的,他說:「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思來想去還是和現在的形勢總體不合。」他還承認:「改動太大也不可能(指從小學到中學的語文教材),回頭過不了審批。」從採訪內容來看,王旭明是負責拿出第一改動方案的主要負責人,他們拿出第一方案後,再報請上一級領導審批。他們是有計劃、有步驟地一步一步的達到他們改動語文教材的目的。
近年來,國內外有那麼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刻意歪曲抗美援朝的歷史、醜化志願軍英雄,他們極力地宣揚:上甘嶺精神毫無價值,認為我們不應該對青少年進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不應該讓青少年了解那場戰爭的血腥,認為戰爭並不是在守護和平,我們今天的幸福與那些犧牲生命的英雄無關!這種言論卻大行其道,如果我們的教材都不去宣傳那場保家衛國戰爭中湧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不宣揚愛國主義和革命的英雄主義,將來一旦那些強盜們再次入侵,誰去保家衛國?誰去沙場捐軀?將來一旦臺灣分裂勢力宣布獨立,誰將去拼死統一祖國?高揚愛國主義精神無論是古今中外都是需要大力宣揚和激勵的。「一場壯烈的搏鬥就開始了。敵人為了逃命,用了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衝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湧捲來,整個山頂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但是,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岡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敵人的死屍像谷個子似的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岡流紅了。可是敵人還是要拼死爭奪,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滅。這場激戰整整持續了八個小時。最後,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佔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後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向敵人撲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著火苗,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也把佔領陣地的敵人燒死。……據這個營的營長告訴我,戰後,這個連的陣地上,槍枝完全摔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有一個戰士,他手裡還緊握著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迸裂,塗了一地。另一個戰士,嘴裡還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在掩埋烈士遺體的時候,由於他們兩手扣著,把敵人抱得那樣緊,分都分不開,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斷了。……這個連雖然傷亡很大,他們卻打死了300多敵人,更重要的,他們使得我們部隊的主力趕上來,聚殲了敵人。」「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烈的戰頭——松骨峰戰鬥,或者叫書堂站戰鬥。假若需要立紀念碑的話,讓我把帶火撲敵和用刺刀跟敵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們的名字記下吧。他們的名字是:王金傳、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趙錫傑、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張貴生、崔玉亮、李樹國。還有一個戰士,已經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讓我們的烈士們千載萬世永垂不朽吧!」我們從小對抗美援朝戰爭的了解就是從《上甘嶺》和《英雄兒女》和《誰是最可愛的人》等這些優秀的文藝作品開始的。英雄的事跡教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然而近些年來,一股否定抗美援朝戰爭,否定邱少雲、黃繼光這些抗美援朝英雄,否定上甘嶺精神的歷史虛無主義逆流泛濫,在中小學課本中大量刪除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課文,大量採用西方課文,無論是童話故事,還是英雄傳說,大都變成了西方國家的作品,我們的課本中大量充斥著西方文化中心論和西方歷史中心論,許多地方反映的是西方文化價值觀和西方資本主義精神,把一些具有西方殖民強盜內容的事件和人物當作英雄宣傳和膜拜,極力培養青少年的崇洋媚外思想。一些敵對勢力通過他們的代理人修改我們的歷史、修改我們的教材,改造我們的國民精神,使中國人失去了不怕犧牲、敢於戰鬥的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中國人一旦在這場無聲的精神戰鬥中失去了靈魂,失去了信仰,就會重新淪為新時代的「東亞病失」,重新變成帝國主義國家任意宰殺和蹂躪的羔羊。今天,中國仍然處在一個內憂外患、極為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世界並不太平,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我們的寶島臺灣還沒有回歸,祖國領土還沒有實現統一,且臺獨分子勾連外部勢力,愈加瘋狂。美國及西方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印度及周邊一些國家對我領土、資源虎視眈眈。如果我們的民族沒有鋼鐵般意志、沒有馬革裹屍的犧牲精神、沒有血性和靈魂、沒有能打勝仗的軍隊,沒有氣吞山河、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如何守護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如何守護祖國的領土、主權和發展成果?「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不強,則長城不固,國家不寧,人民不安。把《誰是最可愛的人》從中學課本中刪除,他們的目的,是要否定那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是要否定那場打敗西方國家集團圍剿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戰爭的重大意義,是要否定在那場戰爭中湧現出來的革命英雄和他們史詩般的英雄事跡,是要否定代表中國軍人靈魂圖騰的「上甘嶺精神」,是要把中國青少年培養成崇洋媚外、毫無戰爭意志、毫無英雄血性和軍人靈魂的青年病夫,然後在西方侵略集團的圍剿打擊下垮掉,從而摧毀中國人民的意志,阻止中國崛起,阻止中華民族復興,其心何其毒也!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學校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地方。一個不是信仰共產主義而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卻在負責中國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出版,出現刪除《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情況就不足為怪了。更為可怕的是,這個主張刪除《誰是最可愛的人》王旭明現在還是位「輿情專家」,還給新華社上輿情課,試想一下,在這種人的主張下,我們能打贏輿論戰嗎?而問題的關鍵是,是什麼人讓這樣一個不是信仰共產主義的人負責修改出版中小學語文教材的?是什麼人批准他的所謂的改動方案的?是什麼人還讓他擔任輿情專家的?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您的喜歡是鼓勵,在看、轉發是支持,本號將繼續努力!」

相關焦點

  • 《誰是最可愛的人》不應該從課本中刪除!
    當年作家魏巍正在抗美援朝戰爭前線採訪,112師師長楊大易陪著他登上了3連浴血奮戰過的無名高地,魏巍被深深地震撼了!回國後不久,他就以此為題材,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通訊報導《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周總理在文代會講話時,曾對著話筒大聲說:「在座的誰是魏巍同志,今天來了沒有?請站起來,我要認識一下這位朋友,感謝你為我們子弟兵取了個『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稱號。」
  • 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被刪除,這個人說出了真正的原因
    1951年,《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上刊登,反響很好,後被選入各地不同版本的教材,不知道在多少人心裡留下了印跡。現在,這篇文章已被刪除。慢慢被移出課本的還有《狼牙山五壯士》《劉胡蘭》《我的戰友邱少雲》《黃繼光》《羅盛教》等。
  • 刪了《誰是最可愛的人》,誰還是最可愛的人
    刷網頁,通篇都是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被從課本刪除的消息和對刪除這篇文章的不解。最多的聲音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一代人的愛國情懷和記憶,是屬於孩子最寶貴的,也是最珍貴的愛國教育讀本,怎麼會被刪除呢?是啊,為什麼會刪除呢?我也不解。
  • 《誰是最可愛的人》曾長期選入中學課本,後來被突然刪除了
    回國後,他根據在那裡的所見所聞和切身感受,創作了優秀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寫的是1950-1951年間抗美援朝戰爭最艱苦的階段,志願軍戰士英勇反擊美國侵略者的英雄事跡。該文最早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 , 毛主席閱讀後批示:「印發全軍」,並建議其他領導人認真讀一讀這篇作品。 後來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在全國引起廣泛的影響。
  • 《誰是最可愛的人》回歸教材,公知美狗再遭慘敗,刪除者現身甩鍋
    甚至於反映這場偉大的立國之戰的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也被刪除出了教材。而「最可愛的人」,早已經成了我們中國人民對中國軍人崇高形象的親切描述,也是中國人民對軍人的一種情感表達!《誰是最可愛的人》之所以不能離開我們的語文教科書,不僅僅是這篇文章反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這場立國之戰,「誰是最可愛的人」更是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我人民軍隊的樸素的感情!把《誰是最可愛的人》刪除出我們的語文教材,其目的自然也不僅僅是讓我們的孩子對於抗美援朝戰爭發生認知錯誤,更是要抹殺人民對我子弟兵的情感,其心可誅!
  • 為何專家從2001年起把《誰是最可愛的人》從中學課本裡刪除?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部作品是著名作家魏巍的一部代表作。它曾多次出現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中,是幾代人難忘的記憶·學生時代熟讀這篇文章,不僅深刻地了解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殘酷,而且激發起我們強力的愛囯主義情懷.屹立在世界東方的祖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而專家從2001年起把《誰是最可愛的人》從中學課本裡刪除掉了!
  • 氣憤,《誰是最可愛的人》被專家給出兩個荒唐的理由從教材中刪除
    《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魏巍,1950年作者在朝鮮戰場目睹了浴血奮戰的戰士,為了立國之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採訪中他不經潸然淚下,在異國他鄉的戰士們為了守住自己的國門,沒有一個露出退縮的情緒,大義鼎然,視死如歸,大批軍人埋骨他鄉。
  •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後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現在不少版本的語文書已將此篇課文刪除),影響了數代中國人。從此之後,解放軍廣泛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
  • 《出師表》《滿江紅》《誰是最可愛的人》被教材刪除,原因是啥?
    很多人都在為中國未來的棟梁努力,他們編著著課本、習題、課外書,讓纖纖學子能夠好好讀書,但不知你們發現沒有,曾經編著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都消失在了課本和大家的視野中,嶽飛的代表作《滿江紅》也被從教科書之中刪除,徹底將嶽飛存在過的痕跡抹殺掉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 黑貓雜記(七十七)友邦驚詫永不過時,王旭明發了個《誰是最可愛的人》從課本刪除的情況說明
    最近又出了一件奇葩的事情,王旭明發了個《誰是最可愛的人》從課本刪除的情況說明,不過這條微博現在已經搜不到了。
  • 《誰是最可愛的人》中3位戰士名字被刪除,作者寫信要求恢復
    人的生命是有長度的,但是價值卻是無窮無盡的。有的人雖然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是精神卻會永遠存在,激勵著我們,溫暖著我們。而為了紀念這些特殊的人,人們常常也會採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為他們建造紀念碑或者是為他們寫文章。而小學教材中的一篇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就記錄了很多不能遺忘的人。
  • 一天一個成語·始作俑者.不是歷史的始作俑者,是洪流的追隨者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始作俑者【成語拼音】shǐ zuò yǒng zhě【成語釋義】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製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成語出處】《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 始作俑者原來是它!
    始作俑者原來是它! 指導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口腔預防科主任 馮希平 我國成年人患齲率高達88.1%,很多人都曾受過齲病的折磨。「齲」這個字在甲骨文裡面是由牙齒和一條蟲組合而成,所以最早人們以為齲齒是由牙齒生蟲引起的。那麼,齲齒真的因為牙齒生蟲了嗎?
  • ​郭松民 | 評《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進出教科書:珍惜我們的精神財富!
    」前兩天,原某部發言人、某出版社社長的王X明先生,忽然發了一條微博「關於《誰是最可愛的人》從課本刪除有關情況的說明」。說來有趣,他發出這條微博僅僅9分鐘,就被我看到了,我立即做了轉發,並做了簡評。究竟是誰應該為革命老人魏巍的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被從課本中刪除承擔主要責任,就我個人而言,已無意繼續深究。我倒是覺得,王社長「先發後刪」的心態很值得玩味——這裡,多的是患得患失的個人利益考量,少的是直面自己、直面歷史、實話實說的勇氣。其實,不僅是王社長患得患失,《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在課本裡出出進進的奇幻經歷,不是也折射了「有關方面」在面對美國時患得患失的心態嗎?
  • 今日聚焦:經典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什麼被刪?竟因「與形勢不...
    1951年4月11日,《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發表。這篇只有3500餘字的通訊特寫,立刻掀起了一股熱潮。它首先打動了一位偉大的讀者!他就是毛主席。周總理說:「魏巍同志所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鼓舞了前方的戰士。我們就是要刻畫這些典型人物來推動社會前進!」講到這裡,周總理竟推開了講稿,對著話筒大聲說:「在座的誰是魏巍同志,今天來了沒有?請站起來,我要認識一下這位朋友。」
  • 今日聚焦:經典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什麼被刪?竟因「與形勢不合」?!
    1951年4月11日,《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發表。這篇只有3500餘字的通訊特寫,立刻掀起了一股熱潮。它首先打動了一位偉大的讀者!他就是毛主席。據史料記載,毛主席讀了這篇作品後,立即批示:「印發全軍」!
  • 《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提到的烈士李玉安沒有死,40年後,他出現了
    年輕人嘴裡說著話,手腳卻不停,他塞給了謝幹事一本殘疾證,然後又掏出一本初中課本,麻利地翻到《誰是最可愛的人》的課文,指著上面的一段文字,遞過來,告訴謝幹事:「諾,我老舅就是松骨峰戰鬥烈士名單中的那個李玉安。」
  • 一夜好書丨誰是最可愛的人(節選)
    《一夜好書》今天要和您分享的是作家魏巍1951年從朝鮮戰場歸來後所著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通訊,雖只寫了松骨峰戰鬥、馬玉祥從大火中搶救朝鮮兒童和志願軍戰士以苦為樂等三段故事,但由於選材精嚴,事例典型,卻收到了以少抵多、以一當十的藝術效果。
  • 當下《誰是最可愛的人》?
    上世紀五十年代,作家從朝鮮戰場歸來後所著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我讀初中時《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在我幼年的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的課文,它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一樣,是我讀過的眾多文章中,記憶最清,感觸最深,為數不多的文章之一。從那時起,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就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可愛的人。
  • 重溫《誰是最可愛的人》,70年前的那場戰鬥讓人潸然淚下
    「誰是最可愛的人?誰是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戰士用自己的英勇無畏,一遍又一遍回答著魏巍的提問。結束採訪回到北京後,魏巍幾乎一氣呵成地寫下了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它使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稿件交到《解放軍文藝》主編宋之的手中後,他立即決定將它投給《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