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打好基礎 快樂習作

2021-02-08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編者按:

  升入三年級,孩子們就要開始練習寫作了。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卻又是很多師生、家長最為頭疼的話題。對於老師而言,常常覺得作文教授時間長,收效卻不盡如人意;對於小學生而言,作文更是個「討厭鬼」,即使是完成一篇小作文,也往往很不容易;家長們在面對作文指導時更是不知如何下手,感覺無章可循。本期「名師講堂」,我們邀請到雨花臺區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區優秀青年教師、雨花外國語小學花神廟分校老師詹文,她將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打好基礎,快樂習作。

  《語文課程標準》把小學低年級的寫作稱為寫話,把中高年級的寫作稱為習作。寫話屬於寫作的啟蒙階段,而習作是寫作入門和練習階段。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在心理上、知識上、技能上都還未做好接受作文的準備,容易產生懼怕感。針對這一點,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一、細心觀察、善於發現

  小學生作文,一般經歷這樣的過程:觀察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生成一個個表象——大腦憑藉表象進行思維整理加工,產生一定的思想認識——用恰當的言語和形式再現所得的思想認識,就成為了作文。簡單說,就是觀察、思維和表達。孩子的作文水平和他們的認識能力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要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必須首先努力地引導他們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世界。 

  1.從感興趣的事入手,激發觀察興趣。提前布置一些觀察性作業,如「校園一角」「我家的狗」「我的房間」等,讓學生觀察,然後在課堂上互相交流補充。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如「猜謎語」「老鷹捉小雞」「拔河比賽」等,讓學生體會觀察,說說自己的感想和收穫。學生經過親身體會,就能說出真情實感。 

  2.明確觀察的目的。觀察目的明確,觀察效果才好。無目的的觀察,發生的事情,看過撂過,不思考,也派不上用場,寫作時,仍然是搜腸刮肚,沒有材料可寫。尤其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缺乏邏輯性,容易東邊一看,西邊一望,結果什麼也沒有記住。所以,在觀察之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出觀察的順序、方法,使學生在觀察時「有的放矢」。 

  3.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在觀察中,有意識地把觀察順序教給學生,或從上到下、從下而上,或由近及遠、由遠及近,或由整體到部分、由個別到一般……除教給學生觀察的順序外,還需指點觀察的方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例如,聽聽聲音,看看模樣,數數多少,量量大小,比比異同,欣賞色彩等,捕捉事物的特點。還要啟發學生注意觀察景和物的靜態和動態。這樣,學生在觀察中才不會感到茫然。 

  4.引導學生寫觀察日記。日記是寫作訓練的極好形式,也是發展觀察力、培養觀察習慣、發展思維與語言的重要手段。因為要寫觀察日記,學生就得經常觀察;因為觀察後要寫,所以觀察時會特別細心認真,自然就會加深內心的體驗。事實表明,在一篇又一篇的觀察日記訓練中,學生運用字詞句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從而也促進了學生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

  二、注意積累,培養作文自信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激發學生的寫作之情。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是寫好作文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湧,筆下生花。因此,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培養學生的積累興趣及積累習慣。 

  1.明確作文訓練的目的和意義。這能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是學習、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從而產生穩定而強烈的寫作動機。如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說話時,開展了「說話」比賽活動,讓學生將每天看見的、聽到的、說的話、做的事用筆記下來,告訴老師和爸爸、媽媽,還有認識的小朋友。將比賽中看到的精彩句子讀給全班小朋友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了解小作者的生活、感受,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寫的心情和氛圍,使他們產生摩拳擦掌之勢,寫起作文來水到渠成。 

  2.布置積累任務。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教師可以系統、細緻地布置每天的積累任務。學生剛進入三年級,教師就可以要求每人多看、多聽,做好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然後用專門的時間,安排專門的負責人來檢查記錄情況,不好的要返工補充。 

  3.鼓勵學生多積累。平時應多給學生表揚,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給他們露臉的機會,將他們的觀察筆記、讀書筆記當範文,讀給同學聽或修改張貼在學習園地裡,學生受到了鼓勵,嘗到了甜頭,有了成就感,就更有積累的興趣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教師的引導,鼓勵中,學生會漸漸養成積累的習慣,他們構建習作的材料會越來越豐富,哪一天遇到機會,文思自然就會不斷湧向筆尖。 

  三、經常練筆, 積累習作經驗

  僅憑日記和單元作文,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是遠遠不夠的,小練筆為習作練習開闢了另一陣地,為學生抒寫感受和見聞提供了另一空間,為習作內容增添了無限精彩。小練筆的形式有多種,如寫讀後感,對課文內容進行續寫和仿寫精彩片斷等。 

  1.結合學習情境,仿寫新的內容。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讓學生進行模仿和創造性運用練習,從而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顯著的。例如學習了《石榴》這一課,就可以要求學生品嘗一種水果,並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可以指導孩子仿照課文,先觀察水果的外皮,其次是果肉的顏色、形狀,品嘗後的味道,在這過程中用上比喻、擬人句,效果就更好了。 

  2.續編童話故事,放飛想像的翅膀。續編童話故事,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的一種有效形式。如學習了童話故事,就啟發他們發揮想像,自己也編個童話故事。學生們放飛想像的翅膀,有的同學想像到了大森林中的百獸爭王;有的同學想像到了深海龍宮中公主失蹤;還有的想像到了宇宙空間中的太空大戰。學生鮮活的思想融進了很多童心、童趣、童真,抒寫著他們精彩的內心世界。這樣的讀寫結合,豐富了習作練習的內容。 

  3.根據思想內容,聯繫現實生活,寫讀後感。例如學習了《做一片美的葉子》,就可以啟發孩子思考寫讀後感,假如你就是大樹上那片美麗的葉子,你會想些什麼?你想對大樹、對人們說些什麼?總之,利用一切資源,讓學生多練筆,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作文是綜合反映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作業。小學生要很好地完成這一難度較大且有意義的作業,決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對剛入門的三年級小學生,要多聽、多看、多寫,進行長期訓練,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寫作能力。 

相關焦點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行前一課」,打好中國人的底色
    撞響和平大鐘、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祭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敬獻菊花、聽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講述慘痛遭遇……  11月18日,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畢業班28名高中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行前一課」。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回眸2020
    ,順利完成十四屆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為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作出了積極貢獻。   ●助推創新名城建設   圍繞「加強制度和政策創新,引領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高質量發展」協商議政,形成了包含四個方面18條建議的建議案。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我心中的南京
    雨花臺區實驗小學五(9)班 高明軒 指導老師 陳瑞芳  在我的心中,南京是個好地方。這裡人傑地靈,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濃厚。不信,你聽我來說一說。  南京的山水秀美,四季風光各不同。春天,牛首山裡萬物復甦,迎春花迎風招展,綻放的黃色花朵仿佛在吶喊著:「春來啦,春來啦!」
  • 腸道益生菌或可改善孤獨症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國家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兩位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    孤獨症已成為危害嚴重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是世界上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性病症,佔中國兒童精神殘疾首位。如今全球每20分鐘就有一個孩子被診斷為孤獨症。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增強獲得感 展現新作為
    自組建以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全面貫徹中央、省工作要求,在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等方面持續發力,順利完成各項既定目標任務,為「十四五」全市退役軍人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就業創業質量有效提高。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今年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第四個年頭。1月4日召開的2021年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發布了創新名城建設十項重大創新成果。信息通訊、網絡安全、智能製造、生態監測……這些成果為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提供了關鍵和強有力的支撐。昨天和前天,記者對其中的部分成果進行了詳細探訪。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多維發力 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
    前不久,校團委組織的朗誦大咖進校園活動,由南京市朗誦協會攜手國家一級演員和南京著名主持人,為學生們朗誦中華經典詩詞,讓他們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他們在藝術的感染中提升文化內涵,堅定文化自信。   去年10月底,南京成功入選世界「文學之都」,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雨花:「軟硬」雙輪驅動,進軍都市工業
    按照「全面創新、全域高新」的總思路,雨花以數字產業化為著力點,實現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高端化發展,以產業數位化為新方向,加快發展新型都市工業,聚力打造區域創新體系。   為此,該區今年以來持續發力,召開多場推介會。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傳承非遺迎冬至
    12月12日,南京日報小記者來到午朝門公園內的皇城印象書吧,跟著非遺布貼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祁競老師學習製作冬至節氣主題的布貼畫。本次活動由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主辦,明故宮遺址公園管理處、南京日報小記者聯合舉辦。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大學生給中小學生講科普
    現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南京大學化學與新材料科普教育示範基地等9所駐棲霞的高校與太陽城小學、燕子磯中學、金陵小學仙林湖校區等棲霞15所中小學共同籤約高校科普教育基地進中小學校園結對,同時,還為高校科技輔導顧問頒發聘用證書。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 打好三張「金」名片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為了展示一條賽道看青海,賽事執委會針對青海豐富多樣的地貌特徵和壯麗的自然景觀,打造了一條海拔2000米至4120米的高海拔經典賽道,大家在感受運動快樂的同時,也讓綠色環保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據賽事公司常務副總詹曉東介紹,為了給挑戰賽增加趣味性,全面展示大美青海旅遊風光,今年,主辦方在環青海湖賽段的基礎上,開闢了一條全新的第二賽段,即穿越「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貴德和「萬裡黃河第一壩」的龍羊峽,通過險峻峽谷、複雜地形、多變氣候的原生態環境,全方位真實考驗量產電動汽車的產品實力。 賽在青海,亮出新名片。經過兩天的環湖評測賽,讓眾多明星、車手們感受到了青海的大美。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賽事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經過初選之後,共有4支AI隊伍入圍決賽,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大賽主辦方特邀及報名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擘畫文旅產業發展的春日圖景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人文綠都,南京文旅資源豐富,一大批古蹟名勝享譽全球;隨著「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走向縱深,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新場景的打造,也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好支撐。面對新機遇、新空間、新動力,我們必須樹立全局視野,辯證分析形勢,進一步堅定復甦發展的信心和定力。   新形勢下謀劃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山河星辰多美麗
    沿著寬寬的公路,我們走出了南京,來到了新疆,看到了美麗的雪山和湖泊。我對爸爸媽媽說,我還想再來新疆,這裡太大,太美了!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奢侈機械腕錶展示1319個機芯零件
    日前,在南京德基廣場亮相的薩克森精密制表傳奇175周年巡展上,可以看到這面機芯牆。  限量發布的「致敬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18K蜂蜜金紀念系列,包含三款1815系列腕錶:1815纖薄腕錶,表殼直徑為38毫米,厚6.3毫米。腕錶的琺瑯錶盤經過手工精心打造,飾有阿拉伯數字和火車軌分鐘刻度,限量發行175枚。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南郵學生為千餘山區兒童提供免費午餐
    本報訊(通訊員 李海博 郭若寒 融媒體記者 談潔)南京郵電大學近日舉辦了一場以「免費午餐」為主題的公益攝影展,展出的攝影作品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提供,且均以貧困山區被資助孩童享用午餐為主題。一張張童真的笑臉吸引了全校千餘名師生參觀,不少人還現場捐款為山區孩子提供免費午餐。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冬日裡,這聲問候很溫暖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武漢的阿峰日前給南京的恩人——鼓樓醫院第二批援武漢抗疫醫療隊聯絡員、心理醫生楊海龍發來了新年問候:我的身心狀態都不錯,你好嗎?簡短的幾句話讓楊海龍心裡暖暖的。   阿峰是誰?一條來自武漢的問候簡訊將楊海龍的記憶拉回到武漢抗疫「戰場」。
  • 省養老產業基金入股福康通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省養老產業投資基金與南京福康通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打造大健康產業鏈」入股籤約儀式,日前在福康通總部舉行。省老齡產業協會、省民政廳、市民政局、市社會福利服務協會等負責人出席本次籤約儀式。省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黃守華與南京福康通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總裁胡曉代表雙方籤署入股協議並授牌。
  • 夏日樂悠悠
    暢玩在滁州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在這裡,你可以享受愉快的水果採摘、刺激的原生態山林漂流,在歡聲笑語的親子樂園、植被茂密的森林公園裡暢玩……從南京出發,只要1小時車程,你想要的各色體驗這裡應有盡有。     「莓」好時光    珠龍藍莓採摘    在滁州南譙區珠龍鎮珠龍村蓮花組,悠蘭山藍莓谷已然碩果纍纍等君採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