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2020-12-12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早在2001年,王銀泉就受江蘇省委宣傳部委託,主持翻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美國洛杉磯展覽的電視片《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南京大屠殺》。2016年之後,他再次接手南京大屠殺史實相關翻譯工作,之後再沒中斷。

  2016年暑假,王銀泉接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法國展覽的英譯校對和翻譯審定任務。王銀泉告訴記者,為了確保譯文符合史實,並達到語言質量要求,他當時查閱了大量史料,尤其是通過網絡查閱了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收藏的南京大屠殺項目的原始檔案,確保記述準確,譯文地道。有時為了查詢一個文獻的出處和幾個關鍵詞就要耗費幾個小時,常常忙到凌晨。 

  去年8月,南京贈送的辛德貝格雕像在丹麥奧胡斯市馬瑟裡斯堡紀念公園揭幕,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等出席活動。世界各大主流媒體連續報導,傳遞南京人民的和平心聲。 

  在這次活動上,王銀泉應邀與南京代表團一起前往丹麥,為活動提供翻譯和英文媒體協調工作。王銀泉告訴記者,在赴丹麥之前,他就完成了大量重要翻譯任務,包括展覽文字稿、致辭稿、給丹麥女王的禮物手冊等等。活動中,他協調了外國媒體的採訪,根據安排接受了多家外國媒體的採訪;他為丹麥民眾和外國遊客詳細介紹了辛德貝格當年在南京的義舉;南京市與奧胡斯市籤署了友好合作諒解備忘錄後,他以最快時間拿出了中文新聞通稿的英文版,由南京代表團向全球媒體發布。

  這些年,王銀泉完成了關於南京大屠殺史實的10多項翻譯任務:包括《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十集電視片英譯審定,主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法國、美國、捷克和白俄羅斯等國展覽文字英譯審定,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語音導覽詞英譯,獲得美國電視界最高獎艾美獎的《南京之殤》全部臺詞翻譯等等,在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得到了一致認可。「如果我參與翻譯的內容增加了國際社會對這段歷史了解,那我的努力便有了價值。同時,我覺得參與南京大屠殺史實國際傳播,也是高校服務國家戰略與社會需求的職責和使命。」王銀泉說道。

  「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翻譯,必須確保準確。只有準確,才能確保話語可信。」王銀泉舉例說,「抗日戰爭」這個名稱,國外有種表述為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第二次中日戰爭),這個說法沒有體現侵略與反侵略的語義,這樣的譯文顯然不能採用。必須表達為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 。在關係到國格和民族尊嚴的大是大非問題面前,絕不可以把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的話語主權拱手相讓。他認為,鑑於南京大屠殺史實在國際社會的知曉度仍然比較低,為此,中國需要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話語體系和話語主權,用國際化語言去講述和傳播這段史實,讓它真正成為世界記憶和人類「共同記憶」,捍衛世界和平。

  南報融媒體記者 許琴

相關焦點

  • 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早在2001年,王銀泉就受江蘇省委宣傳部委託,主持翻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美國洛杉磯展覽的電視片《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南京大屠殺》。2016年之後,他再次接手南京大屠殺史實相關翻譯工作,之後再沒中斷。2016年暑假,王銀泉接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赴法國展覽的英譯校對和翻譯審定任務。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行前一課」,打好中國人的底色
    當天,南京市教育局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同發布消息,合作共建紫金草國際和平學校「行前一課」教育活動。   「行前一課」是專門為即將奔赴世界各地讀大學的南京學子開設的特殊思政課。從下學期開始,南京所有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或國際課程班畢業生出國留學前,都要先上「行前一課」。
  • 【話語中國行】歷史記憶與話語主權: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
    南京大屠殺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受屈辱的至暗時刻,這也是一段充滿國殤家恨的歷史,不僅每一個中國人應該銘記,世界亦不能遺忘。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強南京大屠殺史實真相的國際化宣傳力度,國際社會關於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認知也不斷得到加強。
  • 《南京大屠殺史》韓文版首發 呼喚中韓兩國共同記憶
    《南京大屠殺史》韓文版首發 呼喚中韓兩國共同記憶 2017-12-南京大學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南京12月11日電 (楊顏慈)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記者11日獲悉,《南京大屠殺史》韓文版正式首發。這部記錄南京慘案最完整的原創性研究巨著,將通過全球語言向世界發聲。在登陸韓國後,該叢書還將發行德語、西班牙語等多語種版本。
  • 南京大屠殺申遺遞交了哪些鐵證
    ,決定為《世界記憶名錄》新增47個項目,其中包括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今年,距離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已有78年;距離197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已有39年;距離1979年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已有36年;距離1996年,廣島和平紀念碑(原子彈爆炸圓頂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已過去19年……南京大屠殺在這一年成為世界記憶遺產,無疑有著特殊的意義。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遇難同胞三十萬人以上;震驚世界。特別是對外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僅保存了大量大屠殺第一手資料和證據;還讓世界首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中國抗戰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高度的同情和支援。 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解抗戰期間後勝利後;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歷史。 歡迎轉載!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回眸2020
    ,順利完成十四屆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為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作出了積極貢獻。   ●助推區域一體化發展   圍繞「紫東地區跨行政區城市建設協調性研究」協商議政,為建設數字城市核心區,打造紫東科創大走廊獻計獻策。充分發揮南京都市圈城市政協主席聯席會議機制功能,圍繞推進南京都市圈跨界一體化示範區建設開展聯合專題視察,在綜合各市政協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形成建議案,攜手共促南京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 10月9日 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大會舉行 2002年10月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典》出版發行 2015年10月9日 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
  • 我的名字是「和平使者」④| 南農教授翻譯史實:讓南京大屠殺成為...
    2020-12-11 11:05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展覽法國開展;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近年來,南京大屠殺的記憶正在更深切地進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 IEGS觀點||劉大偉、周洪宇:從政治影響到人性反思:教科書裡南京大屠殺的記憶之場
    今後,作為呈現南京大屠殺事件的歷史教科書,還需要成為構建完整全面的、突顯儀式性的、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記憶之場」。關鍵詞:南京大屠殺;記憶之場;歷史教科書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國家記憶中無法繞開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後會見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強調要「一代一代把記憶傳承下去」。
  • 一群外國人創建「南京人」網站:想讓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殺
    有一群在南京生活和學習的外國人建立了一個「南京人」網站,專注向西方人介紹中國文化。今年國家公祭日期間,他們推出了一組英語文章,講述拉貝、魏特琳等外國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英勇事跡,在海外熱傳。網站負責人賀福(Frank Hossack)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現在還有非常多的西方人根本不知道南京大屠殺。
  •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定量與定性
    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姜良芹    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一個縮影和集中體現,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消息,從2014年10月9日起,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歷史,成為世界記憶、人類記憶。
  • 南京大屠殺史再添新證
    新華社南京8月22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捐一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老人訴訟日本右翼分子名譽侵權案代理律師談臻的資料及物品,包括「夏淑琴日本訴訟案」留影等。2000年,夏淑琴在南京以侵害名譽權為由,起訴松村俊夫和東中野修道。針對夏淑琴在中國國內的訴訟,日本被告東中野修道在東京法院提出了反訴訟。談臻等人與南京律師援助團陪同夏淑琴赴日出庭應訴。當夏淑琴站到日本法庭上,對方突然撤訴,夏淑琴隨後提出反訴。2009年,日本最高法院就夏淑琴狀告《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一書作者和出版社侵害名譽一案作出終審判決,判定夏淑琴勝訴。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
    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消息,又是一年「12·13」。第七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這個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國行公祭,祀我殤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的深刻反思,正成為國人傳承歷史記憶的自覺追求,化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這扇「拉貝之門」,曾是「生命之門」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展覽複製了位於廣州路小粉橋1號拉貝故居內的「拉貝之門」,以此為展覽入口。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城,展開了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這場慘絕人寰的災難中,大量中國平民和軍人遭到殺害,數以萬計的家庭支離破碎,死難者超過30萬。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滅絕人性,震驚世界。   南京哭牆上,遇難者名單刺目。一筆一划刻劃下血色痕跡,深深銘刻著這段灰色的回憶。
  • 張純如逝世十周年:她讓全世界都看到南京大屠殺
    消息傳來,震驚了美國文壇和華人世界。但她用生命撰寫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改變了西方世界長期遮蔽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的現狀,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南京暴行」的真相。  今天,美國加州洛斯阿託斯市的「天堂之門」墓園,將奏響輕柔的音樂。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將在那裡和張純如生前的親朋好友,以及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聯合會的工作人員,舉行一場長達1小時的紀念活動。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努力...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以建設一流場館為目標,以標準化為載體,紀念館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對標世界一流紀念場館 進一步完善硬體軟體走進紀念館,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中有一個醒目的「黑匣子」,下方陳列著2006年紀念館三期擴建時發現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遺骸,這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鐵證。「黑匣子」的圍擋上鐫刻了很多名字,他們都是被侵華日軍殘忍殺害的中國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