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院長任鳴:創作戲劇精品 展現藝術魅力

2021-01-12 環球網

王府井大街22號的首都劇場,每當夜幕降臨,帷幕緩緩拉開,聚光燈照向舞臺中央……在這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與觀眾有著長達67年的舞臺之約,成就了人養戲、戲養舞臺、舞臺吸引觀眾的良性循環,也成就了一座藝術殿堂。

我從上世紀80年代進入北京人藝,與它的改革發展同步成長到今天。不管時代風雲如何變幻,我們始終恪守北京人藝排練廳內四個大字:「戲比天大」。正是這樣的堅守,讓北京人藝好戲連臺、品格超然,也讓我們對未來創作話劇精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注重話劇的時代性與文學性,探尋真的韻味、善的真諦、美的意蘊

戲劇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記錄時代變遷,承載人類悲歡。我們應在創作中探尋真的韻味、善的真諦、美的意蘊。

北京人藝的作品能得到觀眾青睞,其精髓正是曹禺先生提的那八個大字「駱駝坦步,龍馬精神」,代代傳承的戲劇基因流淌在人藝人的血脈裡——追求「一戲一格」,對傳統的繼承、發展和對戲劇的革新、創造,一樣都不能少。

寫北京、演北京、表現北京,這是北京人藝藝術風格的高度體現。腳踩大地、紮根現實,越表現地域文化和鄉土味道、講述熟悉的人和事,越會受到觀眾的認可和歡迎。從《龍鬚溝》到《茶館》《小井胡同》,再到《天下第一樓》《窩頭會館》《玩家》,「京味兒」話劇伴隨城市發展不斷延展出新內涵。

在近幾年話劇創作中,我們試圖從多個維度探索和創新「新京味兒」話劇創作:強化其語言特色,注重藝術性和技術性;設計多元化角色,體現城市的開放性和國際化;營造舞臺空間之變,體現城市文化景觀轉型;通過情節設置,將敘事在城市化、現代化更宏觀的視域中加以觀照……歸根結底,觀眾鍾情的不僅是帶有鮮明特色的舞臺景觀,更是那份將普通人生活、情感記憶融入時代的真誠書寫。

現實主義戲劇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創作者要「活」在作品中,作品要「活」在時間中,體現出對當下生活的關注和表達,進而再追求可流傳下去的「永生」。作品落後於時代,會被淘汰;過多超前於時代,往往有故弄玄虛、浮躁之嫌。如《茶館》這樣的經典之作,因其反映出的時代氣息與社會命題,至今魅力絲毫未減。

舞臺與觀眾的距離決定了戲劇與現實的距離。無論當代抑或歷史題材,創作者要站在當下的立場、觀點、審美去詮釋劇本和人物,努力尋求與當下觀眾的共鳴。比如《名優之死》是根植於時代的「再創造」,主題表達上,我們提煉三個關鍵詞:規矩、氣節和堅守,其內核在今天仍具感染力;將話劇與京劇有機融合,借鑑京劇美學程式,追求獨特神韻表達,契合現代觀眾欣賞習慣。

在現代舞臺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創作者尤為注意不要過度沉迷於炫目的舞臺效果與大製作場景設計,這些都無法掩蓋劇作張力不足、情節漏洞等核心問題。創作的根本仍要沉下心來,重拾戲劇的文學基因,夯實「一劇之本」的根基。

劇本創作無捷徑可走,要有深厚的生活積累與深刻的生活體驗:何冀平創作《天下第一樓》長達3年,在全聚德烤鴨觀察生活待了足足1年;劉恆創作《窩頭會館》從史料中吸取營養,調動從小住在胡同的見聞軼事和生活經驗;《玩家》歷經10年,修改13稿終被搬上舞臺……劇本是路線圖,舞臺是目的地,只有好劇本才能一次次點燃和激活作品的光彩。

經典復排應「常演常新」,不斷探索東方戲劇美學精神

北京人藝的創作目標不僅要一時掌聲,更追求永久回聲。對藝術永遠懷有敬畏之心、在藝術上精益求精是北京人藝的精神所在。正是這份不急功近利、不被市場所左右的定力,培養了忠實的觀眾群體,奠定了北京人藝的藝術自信和立身之本。

時間與觀眾,是檢驗經典的重要標準。對待經典作品,必須以較高的藝術性去創造、呈現,使其「常演常新」。在再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以發展眼光不斷挖掘角色的典型性、語言的經典性與主題的多元性,詮釋出新風格、新氣派。一輩輩演得不一樣,卻皆在不同時代成就經典,話劇好看的魅力便在於此。

宏觀來看,我們不僅要把單個作品排好,更要努力建立中國話劇自身的經典體系:曹禺、郭沫若、老舍、田漢、吳祖光等劇作家的經典作品,通過不斷加工改造、再創造,被打造成更有生命力的完整戲劇作品體系,形成經典的示範作用。

復排經典的背後,更要繼續話劇前輩未竟的事業——話劇民族化的探索之路。《蔡文姬》是民族化的寶貴實踐,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既要繼承好,也要對戲劇有新發現、新認識、新發展,尋求藝術層次觀念和境界的突破。

我們不僅在戲劇中表現中國傳統戲曲的元素,更以民族化為基礎,探索東方戲劇美學精神和戲劇追求。話劇《李白》借鑑戲曲美學,舞美、燈光、音效以「意境」取勝;話劇《我們的荊軻》遠赴聖彼得堡等地演出,將東方戲劇審美輸出到國際舞臺,這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積極努力……

經典的創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斷探索、反覆錘鍊、精益求精的過程。創作經典,需要創作者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氣度和開放的襟懷,對市場要有理性客觀的判斷、引領而非迎合的姿態。

「戲在,就會說話。」未來,我們依然全心全力創作最好的作品,這是一份屬於北京人藝的歷史責任感。創作屬於新時代的戲劇精品,讓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水準成為時代標識,用真正杰出的作品證明人藝的價值,是我們最大的夢想與追求。

(作者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一級導演,本報記者王瑨採訪整理)

製圖:蔡華偉

相關焦點

  •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北京人藝將翻開新的一頁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 高凱)「到那時,北京人藝將翻開新的一頁」,20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任鳴這樣向媒體形容這一老牌劇院的未來。北京人藝20日在北京公布2019演出劇目安排,當日,人藝首度公開了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的工程建設情況。
  • 北京人藝院長指導新劇開年 任鳴:希望經典作品與當下共鳴
    12月19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舉行新排劇目《朱麗小姐》媒體見面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該劇導演任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了選擇《朱麗小姐》作為2020年北京人藝開年首部新作的原因。《朱麗小姐》片段展示 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回顧以往,喜劇《油漆未乾》《我們的荊軻》《阮玲玉》《關係》等都曾是北京人藝的開年戲。「為什麼排《朱麗小姐》呢?」
  • ...但不要喪志」|馮遠徵|嶽秀清|濮存昕|呂中|藍天野|北京人藝|任鳴
    原標題:藍天野:「做演員可以玩物,但不要喪志」人藝2019級表演學員培訓班結業 將通過嚴格打分決定去留藍天野:「做演員可以玩物,但不要喪志」2019年12月16日、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4日,橫跨了三個年度之後,北京人藝「重金」打造的2019級表演學員培訓班終迎結業,14
  • 北京人藝新陣容排演話劇《雷雨》《家》
    北京人藝新陣容排演話劇《雷雨》《家》創新演繹,照亮經典魅力來源:人民日報記者 曹雪盟核心閱讀今年是戲劇家曹禺誕辰110周年,北京人藝以新的陣容組合,將曹禺的話劇《雷雨》和《家》呈現給觀眾。此次演出在留住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用新演員、新方式詮釋作品的個性與魅力。一代代人的接力創新,讓經典在持續不斷的演繹中擁有了長久的生命力。今年是戲劇家曹禺誕辰110周年。前不久,北京人藝開啟為期1個月的演出,將戲劇經典《雷雨》和《家》呈現給觀眾。圖為話劇《家》劇照。
  • 北京人藝公布今年演出劇目 將推出兩部原創大戲和三部小劇場新戲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將作為北京人藝這一年演出安排的核心主線,立足經典,著眼原創,用腳踏實地和銳意進取並存的狀態為觀眾呈現舞臺上的精彩,為祖國70華誕獻禮。據北京人藝院長任鳴透露,今年北京人藝除了上演一系列經典作品之外,還將推出兩部原創大戲和三部小劇場新戲。
  • 北京人藝不重票房重好戲 《人民公敵》將有明星版
    原標題:北京人藝2015:不重票房重好戲   以30部劇目、430場演出收官2014年的北京人藝,剛剛過去的一年值得銘記和反思的事件不少——八旬高齡的藍天野、宋鳳儀分別奉獻了《吳王金戈越王劍》和《理髮館》;年輕的「80後」演員金漢勇鬥歹徒成為「北京榜樣」;陳道明因病回戲後為京滬觀眾補演《喜劇的憂傷》;《雷雨》笑場引發戲劇界「地震式
  • 北京人藝版「娜拉」回歸人性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白瀛)作為北京人藝年度新排大戲,易卜生名作《玩偶之家》將於7月20日在首都劇場首演。這一版演出中,一直作為女性覺醒代表的娜拉,將更多回歸到人性層面。  《玩偶之家》是挪威戲劇家亨利克·易卜生創作於1879年的一部社會問題劇,通過女主人公娜拉意識到丈夫海爾茂的自私後出走的故事,展現了女性的覺醒以及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中國話劇的誕生產生了巨大影響。  此次排演的版本由北京人藝院長任鳴任藝術指導,韓清、叢林聯合導演,孫茜、李洪濤領銜主演。
  • 北京人藝2019級學員班結業 多位表演藝術家寄語學子做好演員
    北京人藝院長任鳴(攝影:李春光)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表示,辦學員培訓班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人藝所需要的人才。「一家劇院的發展要依靠人才,這次的人才培養給我們留下很多值得總結的經驗,也為未來人藝的表演人才補充打下了基礎。」任鳴認為,對於一家劇院來說,最重要的是傳承。北京人藝之所以成為北京人藝,就是一代代地傳承,繼承自己的風格,繼承自己的精神。任鳴希望學員們務必保持藝術上的初心,永遠不放棄自己的藝術目標和理想,永遠堅持,因為只有堅持就是勝利。
  • 2019北京人藝演出節目單日程計劃
    北京人藝還有個大喜事,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的工程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東擴工程完成後,在王府井大街22號,除了現有的首都劇場與人藝實驗劇場以及位於燈市東口的菊隱劇場外,還將建成一座擁有690個座位的中型專業話劇場和一座350個座位的小劇場,極大地豐富北京人藝現有的劇場類型,滿足不同劇目的演出需求。
  • 教師版《雷雨》登上人藝舞臺 「走上舞臺」是為更好「走上講臺」
    四鳳、魯貴、蘩漪、周樸園、萍兒、衝兒……這部經典作品裡的人物都是由北京東城區的中小學老師扮演,無論是班主任、體育老師、數學老師還是校醫、校長,都成為上個世紀初周家和魯家的一員,30多年的積怨矛盾在一個雷雨之夜爆發。將這部被稱為「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的劇目搬上舞臺,是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共同完成的。
  • 北京人藝2019級表演學員培訓班上午結業
    北京人藝也在這個過程中探索出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表示:「一家劇院的發展要依靠人才,這次的人才培養給我們留下很多值得總結的經驗,也為未來人藝的表演人才補充打下了基礎。」2019年12月,北京人藝延續人才培養的傳統,在原有「團帶班」以及與高校聯合辦班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首度從專業表演人才中進行選拔,依託北京人藝院內的導、表演藝術家和院外曲藝、戲曲、民俗、戲劇理論等各方面的專家組成的強大師資團隊,通過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開辦表演學員培訓班,培養適合人藝舞臺的演員。
  •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北京人藝播紀錄片《戲劇大師——曹禺》
    今日起,北京人藝在微信公眾號平臺推出北京人藝紀錄片展映——《戲劇大師——曹禺》。在今日推出的《戲劇大師——曹禺》第一集中,對曹禺先生的一生做了一個簡短的概括,並從他的青少年時代開始,由他的身世一步一步探究,是什麼樣的因素使得他逐步對戲劇產生興趣,並逐漸開始了戲劇的創作之路,鑄就中國話劇史的高峰與輝煌。
  • 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啟幕 六國七劇打造戲劇盛宴
    據悉,本屆邀請展在世界精品、國內經典的基礎上,經過一年的策劃,聯合社會戲劇製作力量首次推出了邀請展特別單元:北京人藝演出中心原創劇目邀約展,將用兩部原創力作回饋廣大觀眾,也將邀請展「放眼國際視野,回哺國內戲劇」的發展規劃付諸新的實踐。
  • 北京人藝新任院長低調上任 亮相焦菊隱紀念會
    「這裡是藝術的殿堂,如果我把它搞糟了,那是有罪的。」昨天,在北京人藝舉辦的《焦菊隱畫傳》出版座談會上,張和平首次以北京人藝新任院長的身份面對媒體。張和平稱,北京人藝面臨著許多問題,解答不是靠文字或理論,而是靠劇目。「人藝的人說過,拉開大幕是真的。」歐陽山尊作詩紀念焦菊隱,右為院長張和平。
  • 北京人藝公布2019年全年戲單,未來劇院將運作5個劇場
    作為中國戲劇界的一面旗幟,北京人藝每年的演出動向都備受關注。2月20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召開發布會,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演出日程和創作計劃。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祖國70華誕獻禮將作為這一年演出安排的核心主線。此外,與舞臺上下的熱鬧相呼應,北京人藝國際戲劇中心的工程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 組圖:北京人藝學員班結業 探索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北京人藝也在這個過程中探索出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一家劇院的發展要依靠人才,這次的人才培養給我們留下很多值得總結的經驗,也為未來人藝的表演人才補充打下了基礎。」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表示。2019年12月,北京人藝延續人才培養的傳統,在原有「團帶班」以及與高校聯合辦班的人才培養形式上進行創新,首度從專業表演人才中進行選拔,依託北京人藝院內的導演表演藝術家和院外曲藝、戲曲、民俗、戲劇理論等各方面的專家一起組成的強大師資,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開辦表演學員培訓班,培養適合人藝舞臺的演員。
  • 北京人藝大幕重啟 院慶演出線上有約
    6月12日晚19:30,30位人藝人,16個經典戲劇片段,將通過網絡實時直播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一臺精彩的演出,重新喚起大家共同的舞臺記憶。北京人藝用演出表達對觀眾的問候,期待著與觀眾一起完成舞臺上下的共同創造。這臺演出是一次與舞臺的久別重逢,也是人藝人之間的一次舞臺相聚。據了解,整臺演出除了擁有堪稱豪華的演員陣容,演出形式也與平日不同。
  • 人藝確定開年第一戲 上演戲劇大師斯特林堡的自然主義名劇《朱麗...
    昨日,北京人藝宣布,1月17日至2月10日將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上演由任鳴導演,徐岑子、李越、王君瑞等主演的斯特林堡名作《朱麗小姐》,作為明年開年第一部演出。《朱麗小姐》是瑞典戲劇大師斯特林堡的自然主義名作,全劇用片段化的形式和充滿比喻與象徵化的情節,給觀眾講述了貴族小姐朱麗從被僕人引誘到無法面對也無法逃離,最終痛苦不堪走向死亡的故事。
  • 曹禺戲劇的啟示: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供圖圖為話劇《雷雨》劇照,楊立新(左)飾演周樸園,龔麗君飾演繁漪。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供圖藝術內涵主要體現為戲劇的精神高度和哲理深度優秀的創作者,是時代生活作用於心靈並在藝術的熔爐裡鍛造而成的對生存之關懷、對命運之思考、對心靈世界之探索,構成了曹禺劇作的深層內涵近日,北京人藝舉辦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