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如何正確理解「非必要不出校」?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09-13 大慶網

  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目前,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近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振韶圍繞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予以探討。

  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

  目前,電影院、地鐵等公共設施都已經正常運營,為什麼還要倡導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吳尊友從科學的角度予以闡釋,他表示,回顧北京新發地的疫情、大連的疫情和烏魯木齊的疫情,當第一個病人出現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在社會上造成一定範圍的傳播擴散了,這時再進行防範已經晚了。「從1月份過來,特別是6、7月份,我們看到北京、大連、新疆都發生了我們沒有預計到的突如其來的聚集性疫情,實際上各項防控措施都在落實,那麼我們也不能保證它未來不再發生,我們只能保證發生以後,我們能儘早發現,能夠把規模控制在最小的範圍。」

  把「非必要不出校」變成一種自覺

  狄濤介紹,高校的防控與社區和中小學不同,高校最大的特點是集體生活,同學們不僅吃在一起,而且住在一起。社區防控中行之有效的手段——戴口罩,在宿舍生活中就很難完全落實,要把風險降到最低,就是要從源頭上減少感染病毒的可能,這也是倡導「非必要不出校」的基本考慮。

  狄濤表示,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生活在校園裡,衛生、健康既是我們個人的事,也是集體的事,是學校的事,是國家的事,我們應該主動地承擔起這樣的一種責任,主動維護當前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在自律的基礎上,把「非必要不出校」變成我們的一種自覺。

  「我們注意到,一些學生在網上確實也有些情緒,這其中既有部分學校政策宣傳不夠,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有個別學校執行政策存在僵化、一刀切的現象。」狄濤強調,我們要求學校設身處地體驗學生的生活,動態地調整防控措施,同時要充分溝通,形成師生共識。

  倡導「非必要不出校」於法有據

  倡導「非必要不出校」,從法律層面上講是否屬於違法行為?王晨光認為,這應該從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現實的公共衛生危機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現在並沒有解除國家應對新冠肺炎的防控階段,也就是我們法律上講的「應急階段」,我們現在只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防控階段,叫做「常態化防控階段」,零星的小的地區區域疫情的暴發仍然可能存在。

  王晨光介紹,應急狀態就一定會有一些措施和我們一般的正常狀態下是不一樣的,這些措施會限制人的某些自由,但是有法律根據的。比如我們在高鐵上、飛機上要戴口罩,有嚴格的出入境管理,因為海外其他國家的疫情還很嚴重,這些都是現實。我們恢復了一定的社會生活、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但同時會有一些防控的限制,要隔位就坐,要控制人數,這都是為了防範疫情的復燃。「當然各個學校還要有更精細化的、靈活的一些舉措,這也是需要的。」

  學校如何保障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

  「非必要不出校」,高校如何保障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趙罡介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目前採用審批制出校門,老師也是審批制,離開北京也要審批。「所謂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我們也經過了反覆討論。比如學生就醫、面試、理髮等方面,這些我們都認為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是因為採購的原因出校園,我們一方面在校內超市加大貨物的種類,能在學校解決就在學校解決。第二,現在學生都習慣於網上購物,我們也是在學校多設快遞點。另外,學生審批的過程,並不像大家想像得複雜,手機安裝一個小的應用程式,你點完了以後,可能十分鐘就已經回覆你了,不會對大家正常的安排造成影響。」

  學生返校後如何克服「疫後症候群」?

  學生返校後該如何克服「疫後症候群」?宋振韶建議學生首先要學會接受,去接受疫情常態化防控的一個現實。「我們要珍惜這長達8個月抗擊疫情帶來的成果,心態上要積極,要想克服困難,必須同心協力。」

  其次,宋振韶建議學生從積極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在承認新冠肺炎帶來的不利影響的同時,也要放平心態,聚焦當下,做好當下該做的,同時聚焦學習、工作和生活本身。「能夠聚焦當下的話,我們內心會產生一種浮流,這種浮流的狀態其實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特別重要。」

相關焦點

  • 高校學生如何正確理解「非必要不出校」?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 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目前,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高校學生應如何正確理解「非必要不出校」?
    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目前,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目前,電影院、地鐵等公共設施都已經正常運營,為什麼還要倡導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
  • 「非必要不出校」?聽專家怎麼說
    自8月15日起,北京啟動秋季高校返校工作至今,50餘萬大學生已回到校園,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高校學生「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吳尊友等回應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北京自8月15日起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澎湃新聞從北京市教委獲悉,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與之同時,在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等話題也引發廣泛關注。
  • 高校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引熱議,吳尊友等回應
    北京自8月15日起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澎湃新聞從北京市教委獲悉,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與之同時,在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等話題也引發廣泛關注。
  • 柵欄上「長」滿人,花式封閉生活秀…如何理解「非必要不出校」?
    根據新版《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更新版)》的要求,一是嚴格做好校門管控,二是師生非必要不外出。   那麼「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近日,相關部門專家   就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   做出了回應   ↓↓↓   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
  • 大學封閉管理,學生「各顯神通」,多方回應「非必要不出校」!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從科學的角度說,如果發生疫情,學生涉及傳播鏈,就會給學校帶來防控和管理上的困難。那麼作為我們學生來說,目前按照教委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是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的。如果真的發生疫情,你要是成為學校疫情傳播鏈的源頭了,你也會感到自責,所以大家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和接受這項政策,並且能夠很好地做好宣傳。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必要嗎?多方回應
    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9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等做客《老師請回答》電視節目,回應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
  • 「非必要不出校」必要嗎?多方最新回應
    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必要嗎?吳尊友這麼說
    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吳尊友稱,廣大學生按照教育部門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他建議大家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這項政策。
  • 倡導北京高校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有必要嗎?權威回應來了
    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日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罡做客北京衛視《老師請回答》節目,回應大學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熱點話題。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吳尊友等回應
    來源:央視網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吳尊友等回應
    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北京倡導高校生「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是對大學生的歧視?是否違法?為何對教職工沒有這樣的要求?相關專家解答
    每經編輯:趙慶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多方最新回應
    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多方最新回應!
    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非必要不出校」必要嗎?吳尊友等詳談校園防疫常態化
    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自8月15日起,北京啟動秋季高校返校工作至今,50餘萬大學生已回到校園,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多方最新回應
    近日,部分高校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管理引起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從科學的角度理解「非必要不出校」?那麼作為我們學生來說,目前按照教委和學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規定執行,是非常有利於疫情控制的。如果真的發生疫情,你要是成為學校疫情傳播鏈的源頭了,你也會感到自責,所以大家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從擔當起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理解和接受這項政策,並且能夠很好地做好宣傳。
  • 關注 | 大學生「非必要不出校」,多方最新回應
    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
  • 北京權威回應:「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自8月15日起,北京已經啟動了秋季高校返校工作。截至目前,50餘萬大學生已經回到校園,融入正常的校園生活。北京各高校正逐步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同時,校園疫情防控常態化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相對封閉管理」如何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