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的蝕刻工藝及過程控制

2021-02-15 EDN電子技術設計

印刷線路板從光板到顯出線路圖形的過程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物理和化學反應的過程,本文就對其最後的一步--蝕刻進行解析。目前,印刷電路板(PCB)加工的典型工藝採用"圖形電鍍法"。即先在板子外層需保留的銅箔部分上,也就是電路的圖形部分上預鍍一層鉛錫抗蝕層,然後用化學方式將其餘的銅箔腐蝕掉,稱為蝕刻。


一.蝕刻的種類

要注意的是,蝕刻時的板子上面有兩層銅。在外層蝕刻工藝中僅僅有一層銅是必須被全部蝕刻掉的,其餘的將形成最終所需要的電路。這種類型的圖形電鍍,其特點是鍍銅層僅存在於鉛錫抗蝕層的下面。

另外一種工藝方法是整個板子上都鍍銅,感光膜以外的部分僅僅是錫或鉛錫抗蝕層。這種工藝稱為「全板鍍銅工藝「。與圖形電鍍相比,全板鍍銅的最大缺點是板面各處都要鍍兩次銅而且蝕刻時還必須都把它們腐蝕掉。因此當導線線寬十分精細時將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同時,側腐蝕會嚴重影響線條的均勻性。

在印製板外層電路的加工工藝中,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用感光膜代替金屬鍍層做抗蝕層。這種方法非常近似於內層蝕刻工藝,可以參閱內層製作工藝中的蝕刻。

目前,錫或鉛錫是最常用的抗蝕層,用在氨性蝕刻劑的蝕刻工藝中.氨性蝕刻劑是普遍使用的化工藥液,與錫或鉛錫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氨性蝕刻劑主要是指氨水/氯化氨蝕刻液。

此外,在市場上還可以買到氨水/硫酸氨蝕刻藥液。以硫酸鹽為基的蝕刻藥液,使用後,其中的銅可以用電解的方法分離出來,因此能夠重複使用。由於它的腐蝕速率較低,一般在實際生產中不多見,但有望用在無氯蝕刻中。

有人試驗用硫酸-雙氧水做蝕刻劑來腐蝕外層圖形。由於包括經濟和廢液處理方面等許多原因,這種工藝尚未在商用的意義上被大量採用.更進一步說,硫酸-雙氧水,不能用於鉛錫抗蝕層的蝕刻,而這種工藝不是PCB外層製作中的主要方法,故決大多數人很少問津。

二.蝕刻質量及先期存在的問題


對蝕刻質量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夠將除抗蝕層下面以外的所有銅層完全去除乾淨,止此而已。從嚴格意義上講,如果要精確地界定,那麼蝕刻質量必須包括導線線寬的一致性和側蝕程度。由於目前腐蝕液的固有特點,不僅向下而且對左右各方向都產生蝕刻作用,所以側蝕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側蝕問題是蝕刻參數中經常被提出來討論的一項,它被定義為側蝕寬度與蝕刻深度之比, 稱為蝕刻因子。在印刷電路工業中,它的變化範圍很寬泛,從1:1到1:5。顯然,小的側蝕度或低的蝕刻因子是最令人滿意的。

蝕刻設備的結構及不同成分的蝕刻液都會對蝕刻因子或側蝕度產生影響,或者用樂觀的話來說,可以對其進行控制。採用某些添加劑可以降低側蝕度。這些添加劑的化學成分一般屬於商業秘密,各自的研製者是不向外界透露的。

從許多方面看,蝕刻質量的好壞,早在印製板進入蝕刻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因為印製電路加工的各個工序或工藝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內部聯繫,沒有一種不受其它工序影響又不影響其它工藝的工序。許多被認定是蝕刻質量的問題,實際上在去膜甚至更以前的工藝中已經存在了。

對外層圖形的蝕刻工藝來說,由於它所體現的「倒溪」現像比絕大多數印製板工藝都突出,所以許多問題最後都反映在它上面。同時,這也是由於蝕刻是自貼膜,感光開始的一個長系列工藝中的最後一環,之後,外層圖形即轉移成功了。環節越多,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可以看成是印製電路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很特殊的方面。

從理論上講,印製電路進入到蝕刻階段後,在圖形電鍍法加工印製電路的工藝中,理想狀態應該是:電鍍後的銅和錫或銅和鉛錫的厚度總和不應超過耐電鍍感光膜的厚度,使電鍍圖形完全被膜兩側的「牆」擋住並嵌在裡面。然而,現實生產中,全世界的印製電路板在電鍍後,鍍層圖形都要大大厚於感光圖形。在電鍍銅和鉛錫的過程中,由於鍍層高度超過了感光膜,便產生橫向堆積的趨勢,問題便由此產生。在線條上方覆蓋著的錫或鉛錫抗蝕層向兩側延伸,形成了「沿」,把小部分感光膜蓋在了「沿」下面。

錫或鉛錫形成的「沿」使得在去膜時無法將感光膜徹底去除乾淨,留下一小部分「殘膠」在「沿」的下面。「殘膠」或「殘膜」留在了抗蝕劑「沿」的下面,將造成不完全的蝕刻。線條在蝕刻後兩側形成「銅根」,銅根使線間距變窄,造成印製板不符合甲方要求,甚至可能被拒收。由於拒收便會使PCB的生產成本大大增加。

另外,在許多時候,由於反應而形成溶解,在印製電路工業中,殘膜和銅還可能在腐蝕液中形成堆積並堵在腐蝕機的噴嘴處和耐酸泵裡,不得不停機處理和清潔,而影響了工作效率。

三.設備調整及與腐蝕溶液的相互作用關係

在印製電路加工中,氨性蝕刻是一個較為精細和複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反過來說它又是一個易於進行的工作。一旦工藝上調通,就可以連續進行生產。關鍵是一旦開機就需保持連續工作狀態,不宜乾乾停停。蝕刻工藝在極大的程度上依賴設備的良好工作狀態。就目前來講,無論使用何種蝕刻液,必須使用高壓噴淋,而且為了獲得較整齊的線條側邊和高質量的蝕刻效果,必須嚴格選擇噴嘴的結構和噴淋方式。

為得到良好的側面效果,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理論,形成不同的設計方式和設備結構。這些理論往往是大相逕庭的。但是所有有關蝕刻的理論都承認這樣一條最基本的原則,即儘量快地讓金屬表面不斷的接觸新鮮的蝕刻液。對蝕刻過程所進行的化學機理分析也證實了上述觀點。在氨性蝕刻中,假定所有其它參數不變,那麼蝕刻速率主要由蝕刻液中的氨(NH3)來決定。因此用新鮮溶液與蝕刻表面作用,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衝掉剛剛產生的銅離子;二是不斷提供進行反應所需要的氨(NH3)。

在印製電路工業的傳統知識裡,特別是印製電路原料的供應商們,大家公認,氨性蝕刻液中的一價銅離子含量越低,反應速度就越快.這已由經驗所證實。事實上,許多的氨性蝕刻液產品都含有一價銅離子的特殊配位基(一些複雜的溶劑),其作用是降低一價銅離子(這些即是他們的產品具有高反應能力的技術秘訣 ),可見一價銅離子的影響是不小的。將一價銅由5000ppm降至50ppm,蝕刻速率會提高一倍以上。

由於蝕刻反應過程中生成大量的一價銅離子,又由於一價銅離子總是與氨的絡合基緊緊的結合在一起,所以保持其含量近於零是十分困難的。通過大氣中氧的作用將一價銅轉換成二價銅可以去除一價銅。用噴淋的方式可以達到上述目的。

這就是要將空氣通入蝕刻箱的一個功能性的原因。但是如果空氣太多,又會加速溶液中的氨損失而使PH值下降,其結果仍使蝕刻速率降低。氨在溶液中也是需要加以控制的變化量。一些用戶採用將純氨通入蝕刻儲液槽的做法。這樣做必須加一套PH計控制系統。當自動測得的PH結果低於給定值時,溶液便會自動進行添加。

在與此相關的化學蝕刻(亦稱之為光化學蝕刻或PCH)領域中,研究工作已經開始,並達到了蝕刻機結構設計的階段。在這種方法中,所使用的溶液為二價銅,不是氨-銅蝕刻。它將有可能被用在印製電路工業中。在PCH工業中,蝕刻銅箔的典型厚度為5到10密耳(mils),有些情況下厚度則相當大。它對蝕刻參量的要求經常比PCB工業中的更為苛刻。

四.關於上下板面,導入邊與後入邊蝕刻狀態不同的問題

大量的涉及蝕刻質量方面的問題都集中在上板面上被蝕刻的部分。了解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問題來自印製電路板的上板面蝕刻劑所產生的膠狀板結物的影響。膠狀板結物堆積在銅表面上,一方面影響了噴射力,另一方面阻擋了新鮮蝕刻液的補充,造成了蝕刻速度的降低。正是由於膠狀板結物的形成和堆積使得板子的上下面圖形的蝕刻程度不同。這也使得在蝕刻機中板子先進入的部分容易蝕刻的徹底或容易造成過腐蝕,因為那時堆積尚未形成,蝕刻速度較快。反之,板子後進入的部分進入時堆積已形成,並減慢其蝕刻速度。

五.蝕刻設備的維護

蝕刻設備維護的最關鍵因素就是要保證噴嘴的清潔,無阻塞物而使噴射通暢。阻塞物或結渣會在噴射壓力作用下衝擊版面。假如噴嘴不潔,那麼會造成蝕刻不均勻而使整塊PCB報廢。

明顯地,設備的維護就是更換破損件和磨損件,包括更換噴嘴,噴嘴同樣存在磨損的問題。除此之外,更為關鍵的問題是保持蝕刻機不存在結渣,在許多情況下都會出現結渣堆積.結渣堆積過多,甚至會對蝕刻液的化學平衡產生影響。同樣,如果蝕刻液出現過量的化學不平衡,結渣就會愈加嚴重。結渣堆積的問題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一旦蝕刻液突然出現大量結渣的情況,通常是一個信號,即溶液的平衡出現問題。這就應該用較強的鹽酸作適當地清潔或對溶液進行補加。

殘膜也可以產生結渣物,極少量的殘膜溶於蝕刻液中,然後形成銅鹽沉澱。殘膜所形成的結渣說明前道去膜工序不徹底。去膜不良往往是邊緣膜與過電鍍共同造成的結果。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電子路上一起走!

相關焦點

  • PCB線路板外層電路製作的蝕刻工藝解析
    蝕刻設備的結構及不同成分的蝕刻液都會對蝕刻因子或側蝕度產生影響,可以對其進行控制。採用某些添加劑可以降低側蝕度。這些添加劑的化學成分一般屬於商業秘密,各自的研製者是不向外界透露的。 從許多方面看,蝕刻質量的好壞,早在印製板進入蝕刻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因為印製電路加工的各個工序或工藝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內部聯繫,沒有一種不受其它工序影響又不影響其它工藝的工序。
  • 蝕刻類金屬標牌製作工藝
    標牌的蝕刻,不管是陰刻(凹字蝕刻)還是陽刻(凸字蝕刻,也有人稱之為反蝕刻)其實都屬於選擇性的局部蝕刻,而在蝕刻過程中對金屬板材不需要蝕刻的區域起到保護作用的介質我們通常稱之為保護層,也就是這裡所說的掩膜。就目前標牌蝕刻的主流工藝來說,針對標牌的精度要求以及標牌的品種數量等具體情況,我們通常採用的掩膜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 蝕刻工藝——熱壓模板
    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定製化產品越來越多,這些蝕刻廠家的困擾隨之而來,有了訂單反而不高興???到底是為什麼呢,對於傳統工藝來說,每一步操作流程都讓蝕刻廠家老闆的心在滴血。1、工期長、工藝不靈活2、流程複雜3、蝕刻師傅緊缺4、汙染嚴重(環保局不定時來檢查)
  • 金屬蝕刻板畫(銅板畫)製作工藝
    對於蝕刻行業而言,我們通常選用200和300系列的材質,其中300系列因為含鎳量相對較高,具有很強的耐汙染抗腐蝕性能,蝕刻後的底面更具有顏色柔白、平整均勻、砂感細膩的特點。二,底稿設計。金屬蝕刻畫的製作,其實就是將電腦軟體處理過的底稿文件在金屬板上運用多種工藝手段複製再現的過程。
  • 印刷電路板的外層蝕刻工藝的相關介紹
    即先在板子外層需保留的銅箔部分上,也就是電路的圖形部分上預鍍一層鉛錫抗蝕層,然後用化學方式將其餘的銅箔腐蝕掉,稱為蝕刻。要注意的是,這時的板子上面有兩層銅。在外層蝕刻工藝中僅僅有一層銅是必須被全部蝕刻掉的,其餘的將形成最終所需要的電路。這種類型的圖形電鍍,其特點是鍍銅層僅存在於鉛錫抗蝕層的下面。
  • 常用pcb layout軟體有哪些
    pcb layout是什麼   pcb layout是印刷電路板。   pcb layout中文翻譯為印製板布局,傳統工藝上的電路板是利用印刷蝕刻出線路的方式,因此稱之為印刷或印製電路板。利用印製板人們不僅能夠避免安裝過程接線錯誤(在pcb出現前,電子元件都是通過導線連接,不僅錯綜雜亂還存在安全隱患)。最早使用PCB的是一個奧地利人叫保羅。愛斯勒,於1936年首次在收音機中使用。廣泛應用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
  • 【蝕刻升級篇】剖析幹蝕刻和溼蝕刻的作用、製程及其原理
    因此Plasma被用在半導體,LCD行業中Etching的工藝中,多用在矽和矽的化合物(SiNx、SiOx 等)的蝕刻工藝,隨著設備的改進,也可用於金屬鋁的蝕刻。Plasma蝕刻設備昂貴,但生產過程中耗費的Material非常少, Plasma蝕刻的優點在於:蝕刻的精確度很好,速度快,蝕刻均一性好,化學品消耗低(較酸液蝕刻)。
  • 金屬標牌製作工藝技術問答連載之二:蝕刻液的類型及配製
    金屬標牌的蝕刻工藝,俗稱腐蝕、腐刻、爛板等。在蝕刻類標牌的生產過程中,蝕刻方式的不同以及蝕刻液的配方不同,對於蝕刻質量以及蝕刻效率有著舉足輕重的決定意義,所以在蝕刻環節中,選擇合理的蝕刻方式以及蝕刻液配方是非常關鍵的。
  • PCB走線角度為90度到底行不行?
    好吧,挺喜歡酸豆角拌麵,但是這裡的pcb上的酸角卻是個令人討厭的東西。在pcb制板過程中,在pcb線路蝕刻環節,在「acid traps」處會造成pcb線路腐蝕過度,帶來pcb線路虛斷的問題。雖然,我們可以藉助CAM 350 進行DFF Audit自動檢測出「acid traps」潛在問題,避免在PCB在製造產生時產生加工瓶頸,如果pcb板廠工藝人員檢測到有酸角(acid trap)存在,他們將簡單地貼一塊銅到這個縫隙中。
  • PCB正負片工藝之爭,還是行業洗牌?
    一、正片和負片的區別:(一)正片:沉銅—整板電鍍(加厚8到10um)—貼幹膜—圖鍍(在加厚到成品35um)—鍍鉛錫—蝕刻(鍍鉛錫的地方是要保留的,幹膜蓋住的地方是要蝕刻掉的)。(二)負片:沉銅—整板電鍍(直接加厚到表銅35um)—貼幹膜—蝕刻(貼幹膜的地方保留,未貼膜的地方蝕刻掉)(三)關於某創說的負片工藝危害問題(以下是某創發表的文章截圖):看了這幾點攻擊負片工藝的論點,想必對PCB生產環節了解的人眼淚都要笑出來了。
  • pcb正片和負片的區別?布局、布線技巧?pcb設計工藝規範
    PCB正片與負片輸出工藝有哪些差別?   負片:一般是我們講的tenting製程,其使用的藥液為酸性蝕刻   負片是因為底片製作出來後,要的線路或銅面是透明的,而不要的部份則為黑色或棕色的,經過線路製程曝光後,透明部份因幹膜阻劑受光照而起化學作用硬化,接下來的顯影製程會把沒有硬化的幹膜衝掉,於是在蝕刻製程中僅咬蝕幹膜衝掉部份的銅箔(底片黑色或棕色的部份),而保留幹膜未被衝掉屬於我們要的線路(底片透明的部份)
  • 阻抗板加工的阻抗控制
    阻抗板加工的阻抗匹配是高速pcb電路設計的關鍵要素之一。阻抗與接線方式之間存在絕對關係。例如,是在表層(微帶)還是內層(帶線/雙帶線之間的距離)行走,參考電功率層還是層、線寬、pcb材料等,都會影響對齊的特性阻抗值。也就是說,阻抗值只能在布線後才能確定,不同pcb廠商產生的特性阻抗略有不同。
  • PCB圖形轉移過程中採用溼膜的好處是什麼
    最早PCB生產過程的圖形轉移材料採用溼膜,隨著溼膜的不斷使用和PCB的技術要求提高,溼膜的缺點也顯露出來了,主要聚中在生產周期長、塗膜厚度不均、塗膜後板面針眼和雜物太多、孔中顯影困難。導致了溼膜的後續生產問題較多,過程控制起來困難,最終溼膜被幹膜取代了。
  • PCB板的製作過程解析
    然後工廠的工程師會檢查PCB布局是否符合製作工藝,有沒有什麼缺陷等問題。 工程師的巨大福利,首款P_C_B分析軟體,點擊免費領取 但是在列印過程中,由於印表機很容易出現缺墨斷點的情況,需要手工用油性筆補墨。
  • PCB負片輸出工藝 PCB正片和負片有什麼區別
    PCB正片和負片的區別,PCB正片負片輸出、製作工藝上的區別與差異,以及PCB負片使用場合,有什麼好處等問題,在這裡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PCB負片輸出工藝 PCB正片和負片有什麼區別----PCB正片和負片的區別:   PCB正片和負片是最終效果是相反的製造工藝。   PCB正片的效果:凡是畫線的地方印刷板的銅被保留,沒有畫線的地方敷銅被清除。如頂層、底層...的信號層就是正片。
  • pcb電路板無鉛噴錫與有鉛噴錫的區別在哪裡?
    pcb打樣,PCB板批量制板-聚鼎電路科技pcb電路板生產中工藝要求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他直接決定著一個板子的質量與定位,下面就由(聚鼎電路科技)給大家介紹一下:pcb電路板無鉛噴錫與有鉛噴錫的區別在哪裡?
  • 奮力實現技術超越—超厚銅PCB製作工藝研究
    目前行業內做的比較多的印製板的銅箔厚度通常在1OZ~3OZ之間,而對於成品銅厚達10OZ及以上的超厚銅PCB的製作報導卻幾乎沒有,捷多邦PCB主要針對10OZ超厚銅PCB的製作工藝以及製作過程中一些關鍵工序的控制了跟進,最終找到了較為理想的製作超厚銅PCB的工藝路線和工藝條件。
  • 印製電路板蝕刻過程中的需注意的地方
    蝕刻是印製電路板製作工業中重要的一步。它看上去簡單,但實際上,如果在蝕刻階段出現問題將會影響板子的最終質量,特別是在生產細紋或高精度印製電路板時,尤為重要。在製作過程中經常遇見的兩個問題是側蝕和鍍層突沿。
  • 為了信號完整性,如何控制PCB的控制走線阻抗?
    沒有阻抗控制的話,將引發相當大的信號反射和信號失真,導致設計失敗。常見的信號,如PCI總線、PCI-E總線、USB、乙太網、DDR內存、LVDS信號等,均需要進行阻抗控制。阻抗控制最終需要通過PCB設計實現,對PCB板工藝也提出更高要求,經過與PCB廠的溝通,並結合EDA軟體的使用,按照信號完整性要求去控制走線的阻抗。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9726.htm  不同的走線方式都是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對應的阻抗值。
  • PCB設計為什麼一般控制50歐姆阻抗?
    PCB設計中阻抗為什麼要控制在50歐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學習一下阻抗的知識。阻抗:在具有電阻、電感和的電路裡,對電路中的電流所起的阻礙作用叫做阻抗。它常用Z表示,是一個複數,實部稱為電阻,虛部稱為電抗。阻抗的單位是歐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