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採蓮,夏天多賞荷,說荷之美,荷之韻,荷之用

2020-12-19 青霞人文

早晨,一場急雨鄹至,聽得窗外雨聲唰唰的,一會兒,雨停了。下樓去水房泡水,院子裡溼漉漉的,滿院的潮溼氣味和清涼的感覺。

泡水回來,走過花圃邊的小池塘,滿眼看,荷葉幾乎鋪滿了水面,大大小小的水滴,亮晶晶地,伏在大大小小的荷葉上,好看。於是,放下熱水瓶,掏出手機,拍了幾張。

荷葉大都是鋪在水面上的,葉中的地方是凹的,那些雨後透明的水滴,就聚在葉中凹處,遠遠望,珠圓玉潤大珠小珠落玉盤了。

這是一截舊河道截斷後形成的小池塘,在我工作的學校裡,平平常常,但一年四季離不了荷的影子。

盛夏的茂盛,荷頸高高地挺起,荷葉碩大舒展,雪白的荷花被託舉起來,在一片碧綠中璀璨惹眼;秋季的荷塘是豐盈的,倒圓錐形的蓮蓬也成熟了,如小眼睛般的孔洞,仰視豔陽,神秘含蓄;冬季,荷葉枯萎,耷拉或浸泡在清冷的水面上;最是早春時節,冷水裡,荷梗或直立或折斷,倔強的鐵桿銅枝,有一種別樣的凋零風致。

前幾日到常熟的尚湖玩,尚湖在虞山之南,水域面積是非常大的,屬於公園裡的水域只是一小部分,大湖小湖相連,植荷的地方也是有限制的,在拂水山莊南邊,植了一大片的荷,新荷初長,楚楚動人。

荷生長起來是很瘋的,一片水塘,如果隨便讓她自自由由地蔓延,那很快水塘就會蓄滿了荷,除非是專門植荷為業的。

想起五一節後到西湖了,蘇堤東的內西湖是看不見荷的,只有一碧萬頃的湖水蕩漾倒映著山影雲影了。內西湖是西湖的主體,有碧水就夠了。西湖植荷最多的是平湖秋月,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別處。多年前冬天去西湖,曲院風荷裡,一大片荷梗的最有別樣的風致。繁華落盡現真淳,荷梗是舊荷拗成的最後的造型,清疏簡潔,一拗到底。

荷的別名較多,還有蓮,芙蓉、芙蕖、朱華、水旦等。關於蓮最有名的文學篇章莫過於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託物言志的小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是提煉出蓮的風韻,但我也喜歡小品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句話,其實就是大實話。菊可採,牡丹也可貼近欣賞,有輕薄的人就難免「褻玩」鮮花為快意了。唯蓮花,一水阻隔,只能遠觀了。讓那些愛動手的輕薄者心癢難耐無計可施,想動手摘那一朵蓮花嗎?小心你掉在水裡頭。

清代人李漁寫有《芙蕖》一文,芙蕖和芙蓉一樣,都是荷的別名。

李漁從芙蕖的「可目」寫起,芙蕖的無窮逸致適合人的眼睛觀賞,養眼之至。然後繼續寫道: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李漁有別於周敦頤,周敦頤是把自身主觀的情感寄託到蓮之上了。他從蓮上發掘了更多自己心志的東西,在這裡,蓮就是另一個植物化的周敦頤而已了。

李漁對荷的態度是最客觀的。芙蕖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如果滿足於的託物言志、寄情象徵,很可能就是如屈原、周敦頤那般高蹈出世不食人間煙火了。

當年,陶淵明採菊,多半不是寄情託物,意態悠閒,而是採菊可以賣錢,養家餬口而已。

李漁呢,他既喜歡芙蕖的賞心悅目,又不是像前人一樣,故技重施,把芙蕖人格化了,他是個可愛的實用主義者,固然芙蕖可目,也就是養眼了。但芙蕖有異馥,清香四溢,可鼻就是最好的利用之一。蓮子蓮藕是水中珍品,該吃就吃吧。可以煲蓮子湯,排骨燉蓮藕。枯萎的荷葉也不是一無所用,可以包裹東西啊。

江南水鄉有名菜叫花雞,雞就是用荷葉包裹的,糊上泥巴,放在火中燒熟,滋味之美,連那些吃慣了的饕餮客也說好呢!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南朝民歌《江南》)

江南水鄉澤國,青青荷葉無邊。採蓮的少男少女多快活呀!魚戲蓮葉,「蓮」和「憐」諧音,魚喻男,蓮喻女,隱含著男歡女愛,景色是美麗的,愛情是活潑的。古代中國,菊花、牡丹、梅花、芍藥,很難使人聯想到愛情,而「蓮」(荷)是與愛情相關聯的。取名荷也好,蓮也罷,芙蓉等等,這樣一種植物在我們的審美文化中有極其豐富的文化意蘊是毋庸置疑的。

水是荷的故鄉,當然也有旱地種植的蓮花。荷、蓮、芙蓉、芙蕖,菡萏。這幾個名字都頭上長草,清新,綠色,極雅致又大眾。

相關焦點

  • 夏至之美:六月安好,心靜如荷
    一年之中賞荷最佳季節到了。六月安好,心靜如荷!荷之美,綠葉擎如蓋,碧水濯清漣。臨水而立,似乎能聽到荷葉下魚蛙的私語。古人對荷花喜愛有加。文人墨客更是用詩句和畫筆描繪荷花之美。比如,詩人楊萬裡的《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人朱庭玉《天淨沙·秋》中也寫道: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夏至之美,心靜如荷!
  • 夏荷的美,夏荷的香,盡在唐詩宋詞中
    夏天到了,又是荷葉蔥蔥、荷花盛開的季節。春天的萬紫千紅早已褪去,荷就成了夏天花界的王者了。不止是湖中,水塘裡、小溪邊,有水的地方就會有荷。自古至今,荷就是美的化身。就讓我們走進唐詩宋詞,感受一下古詩詞中荷的美好與清香。
  • 跟著詩詞遊湖南 夏季「荷」你相遇在水邊
    (資料圖片)      【代表詩詞】      江南(漢代樂府民歌)      江南可採蓮若說其他蓮荷是以精緻美麗而出眾,那麼,嶽陽團湖的荷花,便是以其氣韻宏闊而取勝。君山野生荷花世界傾倒了無數遊人。君山野生荷花世界作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目前亞洲已知成片面積最大的天然野生荷花景區。現有面積1萬多畝,並通過與武漢東湖中國荷花研究中心合作,培育與引進荷花品種315個。時下,走進君山荷花世界,處處蓮荷飄香。
  • 宜興千畝江南荷田迎豐收
    江南荷田引種「太空蓮」連日來,千餘畝江南荷田正在採摘蓮子。從每天清晨5點開始,當地50多位農民,進入江南荷田採摘蓮子,一天採摘的時間在8小時左右。據悉,新鮮蓮子的每畝效益可以達到3000元。江南荷田所在的芳莊村,村裡的耕地以往多用作水稻種植。
  • 無錫:幾處早荷邀客醉 一天風露一湖香
    隨著一幅幅曬出的夏荷美圖,有關荷花的美文、美詩也接連被人記起。  且慢,還有錫城兩處傳統的賞荷勝地必須特別介紹——  「黿頭渚荷花展」美麗來襲  「江南可採蓮,就在太湖邊。」夏日的江南,「醉」美太湖邊。
  • 花直徑42釐米,花瓣多達300片,夏荷叢中深藏秋荷的秘密
    令市民何先生感受最深的是,往年東湖荷花節最有名,每到夏天,大家蜂擁而至,一睹風採,近年來武漢荷塘越來越多,幾乎有湖有塘的地方,都有荷花,且荷花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品類豐富,有粉、紅、綠、黃、白等,多姿多彩,有的公園和有的城區還舉辦荷花節。確實,江城可謂處處見荷塘。
  • 漢產夏荷叢中深藏秋荷秘密:直徑最大42釐米 花瓣最多300片
    讓何先生感受最深的是,往年,東湖荷花節最有名,每到夏天,大家蜂擁而至,一睹荷花風採;近年來,武漢的荷塘越來越多,幾乎有湖有塘的地方,都有荷花,且荷花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品類越來越豐富,有粉、紅、綠、黃、白等,多姿多彩,有些公園、部分城區還舉辦荷花節。確實,現在一到夏天,武漢可謂荷花滿城。東湖、沙湖、墨水湖、南湖……有湖有塘的地方,一般都有荷風送香。
  • 聆聽漢字之美:《花草字傳》,了解「荷」
    (張一清 著 / 梁 豔 讀)「荷」上邊的「艹」表示它的意思與花草有關,下邊的「何」表示它的讀音, 上下合在一起表示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水生植物。採蓮圖 清明 包棟這種植物出淤泥而不染,花葉壯碩, 花色嬌美,根莖子實均是人間美味。
  • 「荷韻·南山」首屆荷花節在中江開幕
    人民網成都7月31日電 相約萬畝荷花蕩,共同見證荷花韻。7月30日,中江縣「荷韻·南山」首屆荷花節正式開幕,近萬名遊客前往踏荷田、賞荷花、品美食、遊農家。   據悉,近年來南山鎮大力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在現代生態農業發展上下足了功夫,荷韻·南山蓮藕基地採用「公司(合作社)+業主+農戶」的經營模式,集中流轉土地1600畝,年土地流轉費用130萬元,年產蓮藕280萬公斤,年產值達到600餘萬元,帶動當地50人長期就業,近百人零散務工,年支付工資總額達140餘萬元,人均務工年增收近萬元,其中,精準扶貧戶19人,人均務工年增收3000元。
  • 【荷處是鄉愁】唯美荷與詩,生活不苟且
    沈復的《浮生六記》中寫道,"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條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是說芸娘將茶葉於傍晚放在荷花花芯,利用荷花晚上收合而清晨綻開的習性,得一夜花露清香,用天泉水烹之,味道絕佳。這雖不是荷花茶的最早記載,但卻顯得頗有情致。
  • 荷美夏季!泗洪洪澤湖溼地滿足你對賞荷的所有要求!
    夏季來臨   賞荷季在不知不覺中來了   洪澤湖溼地的荷花相繼開放   從小荷露尖到亭亭玉立   為你的盛夏   帶來一片小清新   荷美夏季走在荷花大觀園的棧橋上俯身拍荷,可以利用自拍杆拍出荷花環繞左右的壯觀景象!行走其中如同與荷花融為一體~
  • 又到迎送「荷神」日
    這次荷花生日前,應齊魯晚報老喬遊記項目所邀,他伏案多日,寫了這篇稱頌「荷神」的文章,藉此一起回望城市的記憶和市民的節日)明天(舊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也是大明湖迎「荷神」的日子,至農曆六月三十,還要再送「荷神」。所歷七日,可算得是明湖四季中最熱鬧的時日了。
  • 名人荷趣
    □鍾 芳 荷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多被人們作為託物言情、借物言志的對象。大詩人屈原愛荷成癖,他在《離騷》中寫道:「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用荷葉製成美衣,以荷花配成秀麗裝飾,向世人表達自己的特立獨行,超然物外。
  • 「荷韻情緣」嶺南名家寫荷畫荷書畫作品展亮相東莞橋頭荷花節
    「荷韻情緣」嶺南名家寫荷畫荷書畫作品展亮相東莞橋頭荷花節6月18日上午,由東莞市橋頭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東莞市橋頭鎮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華翰墨書畫院、廣東省荷韻藝術書畫院、蓮城展覽館承辦,東莞市書法家協會橋頭分會、東莞市美術家協會橋頭分會、東莞市橋頭收藏家協會、東莞市橋頭旗袍協會等單位協辦的「荷韻情緣」嶺南名家寫荷畫荷書畫作品展在東莞市文化館橋頭分館(蓮城展覽館)正式開展。
  • 唐詩裡的枯荷,兩大詩人,寫出了秋荷的另類之美
    唐朝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初衣解詩:池塘裡的荷花已經開謝了,不但開謝,連最後的綠意也漸漸消退,出於水而歸於水,池塘裡卻仍舊有不多的枝幹,像是等待著故人,又像是守候秋水。衰荷與枯荷,常給人以蕭瑟破敗之感。
  • 夏之約,宿遷「荷」你在一起!
    荷韻幽幽,暗香嫋嫋,沁人心脾又是一年賞荷季,宿遷各處的清荷,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搖曳生姿,亭亭玉立,嬌豔欲滴,絢爛一整個夏天。洪澤湖溼地景區,萬畝荷花競綻放洪澤湖溼地的萬畝荷花迎來盛花期,進入荷花大觀園、九月湖、千荷園,漫步在賞荷棧道上,陣陣荷香四溢,一片綠波隨風翻滾,萬柄荷花自在搖曳,與蜻蜓、鷺鳥、遊魚等相映成趣,為荷塘帶來了滿滿的活力與朝氣。
  • 今夕荷夕,夢圓水城 雅意生活,夏日近荷丨美在淮陽
    一般的花卉,人們賞玩,都只在它開花那些天,可荷花卻不同,自它從水下露出芽尖開始,人們就可親近了。「微雨過,小荷翻。」從前從文人雅士的書房到太太小姐的閨閣,荷花給夏天的日子平添幾許趣味。金農在《荷塘憶舊圖》中曾自題詞一首:「荷花開了,銀塘悄悄。新涼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風。記得那人同坐,縴手剝蓮蓬。」
  • 長春這個公園的荷花開了,有天鵝在荷間嬉戲,這份賞荷地圖請收好!
    ,在正門步行5分鐘,荷花與遠處的淨月碧松塔樓相稱相應,宛若江南園林之境。這裡不僅可以賞荷,還能看到公園「百花爭豔」的美景。 觀荷的同時還能看魚兒在旁邊歡遊跳躍。
  • 興慶宮雨中觀荷
    荷花是最古老的雙子葉植物之一,最早出現在一億四千多萬年前。早期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氣候溫溼,大部分種子植物無法生存,荷花卻頑強地生存下來。原始人類出現後,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就成為人類生存的糧食。荷花貫穿於人類發展史,人類也從未停止對荷花的讚美。
  • 剝蓮蓬賞荷花品京劇,去「荷約——因荷而來」納涼度夏
    淡淡荷香,一曲京音,炎炎夏日,湖邊納涼賞荷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乘涼避暑的傳統。三百盆荷花移至室內空間搭建成參觀路徑,走進這個特殊展廳,仿佛走進了夏日湖畔,清涼之意撲面而來。圖說:女高音歌唱家季韻翬在季平畫作前為雅集獻唱 官方圖展覽以「荷約」為主題,19位藝術家因「荷」而來,因「荷」而聚,展出的20餘件/組畫作皆是藝術家們特地為展覽以荷花為主題創作的,繪出荷花之風神。策展人楊建勇認為,面對真實的荷花,任何描寫都顯得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