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蓮子」激活一方經濟
昨天,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以《江蘇無錫:阡陌荷塘,千畝蓮子迎豐收》為題,直播宜興的江南荷田採收蓮子的豐收景象。
眼下,位於宜興市徐舍鎮芳莊村的江南荷田生態園,成為秋天的「顏值擔當」,1200畝荷田陸續收穫新鮮的蓮子。
江南荷田引種「太空蓮」
連日來,千餘畝江南荷田正在採摘蓮子。從每天清晨5點開始,當地50多位農民,進入江南荷田採摘蓮子,一天採摘的時間在8小時左右。據悉,新鮮蓮子的每畝效益可以達到3000元。
江南荷田所在的芳莊村,村裡的耕地以往多用作水稻種植。村裡意識到,要想脫貧致富,必須有新思路。去年,芳莊村瞄準村裡河道縱橫、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決定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一番學習考察後,村裡「相中」了江西省廣昌縣的太空蓮。太空蓮不僅容易種養,而且結出的蓮子產量高、個頭大,經濟效益比種糧食高多了。
這裡的荷花並非長在池塘湖泊中,而是種於淺淺的水田。村裡與市福田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達成合作,從該村250多戶農戶手中流轉了1200多畝土地,請來專業的種植能手種植太空蓮,「千畝荷田」從此落戶芳莊村。相關農民不光得到了土地流轉費,還成為荷田的農業工人。60歲的村民吳春山就是其中一位。他不僅流轉了自家3畝土地,還當起了荷田管理員,一年有3萬多元的工資收入。芳莊村一名村幹部介紹,村裡去年又相繼添置了6臺蓮子加工一體機和6臺烘乾設備,並專門成立市優質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幹蓮子的推廣和銷售。經過加工,50多公斤鮮蓮子可以「瘦身」成約13公斤幹蓮子。由於品質優良,通過「批發+精品零售」,完全不愁銷路。由此,芳莊村初步形成了集蓮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
梅美蘭的家就在江南荷田,她是宜興市福田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社員。梅美蘭當初家庭貧困,一兒一女正在讀書,因為交不起學費面臨輟學。後來,宜興愛心老人姜達敖和村裡幫助她種植荷花,從事家庭副業生產,一家人從此擺脫了困境。有一次,姜達敖到江南荷田看望梅美蘭,這位樸素的農婦將八朵含苞欲放的蓮花紮成一束,連同兩斤蓮子,獻給了到訪的姜達敖。
打好鄉村旅遊「組合拳」
芳莊村位於宜興西鄉徐舍鎮,毗鄰溧陽市。經過多輪行政區劃調整後,宜興西鄉的潘家壩、芳莊、堰頭、鯨塘等原有的建制鄉鎮消失,江南荷田如今成為辨識度高的地標,名聲逐漸響亮起來。事實上,江南荷田如今還成為關聯鄉村旅遊、農副產品銷售和鄉村社會文化的媒介,青青蓮子激活了一方社會經濟。
就在上周的一個夜晚,「當羊肉遇上玫瑰,荷塘月色品全羊」徐舍豐收季活動在芳莊村千畝荷田舉行。芳莊羊肉歷史悠久,是宜興市的傳統老字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這一次的徐舍豐收季活動,根據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宗旨「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依託徐舍現有資源,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賦予江南荷田多重意義。活動現場,除了欣賞傳統歌舞表演和品嘗羊肉和玫瑰美食外,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養生專家、羊肉產業代表與徐舍鎮相關代表,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搶抓新時代發展機遇,準確把握行業發展方向等進行了探討。
在江南荷田,太空蓮不僅蓮子吃著「美」,開出的花看著也「美」。今年暑期,太空蓮盛開之時,荷葉鬱鬱蔥蔥,荷花迎風搖曳,煞是美麗,好多人聞訊前往賞荷、拍照。於是,江南荷田旅遊風景區應運而生。如今,景區內建成了觀光步道,增設了水上景觀園、荷田綜合服務中心、荷田綜合體驗中心等設施,就連村裡廢棄已久的老水塔等也「搖身」變成了農產品展示銷售區。
據了解,江南荷田旅遊風景區主打「農業+文化+旅遊」特色品牌,遊客置身景區中,可漫步於觀光步道,可於涼亭內小憩,還可在水上景觀園等處盡情觀賞荷花、享受幽幽荷香。在荷田綜合體驗中心內,既可欣賞手工刻紙、小熱昏等當地傳統文化表演,又可購買蓮子、百合、蔥油餅等特產。有了千畝荷田這個強村富民的「新引擎」,下階段,芳莊村計劃進一步挖掘村裡的傳統文化資源,將芳莊福田橋、吳澤橋、芳莊老街等歷史古蹟與荷田一起串珠成鏈,將荷花觀光、古蹟尋訪、蔬果採摘、羊肉品嘗等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打好鄉村旅遊的「組合拳」。
景觀農業,映日荷花別樣紅
記者觀察
在宜興廣袤的田野上,江南荷田、美棲花田、楊巷稻田畫、張渚玫瑰花海以及太華山村的菊花園、紅梅園等景觀農業,綴連成為江南鄉村的風景線。其中,宜興西鄉徐舍鎮的江南荷田、美棲花田所產生的帶動和示範效應顯而易見。
江南荷田之間小道縱橫阡陌,十分便利遊客「零距離」賞荷觀荷,產生人面荷花相映紅的合影衝動。沁人心脾的幽幽荷香,則足以令人盡情享受靜謐休憩的愜意。
美棲花田位於徐舍鎮美棲村,種植了大片的馬鞭草、格桑花、太陽花等,景色頗為壯觀。美棲花田的建成給本村村民帶來休閒場所的同時,吸引了周邊遊客前來觀光,提高了美棲村的知名度和人流量。美棲花田以合作社的模式,由村委、村民、注資企業共同管理和經營,積極探索將發展的成果最終落實到村民頭上。
據徐舍鎮黨委宣傳委員陸丹賢透露,徐舍鎮位於宜興西部,區域面積183平方公裡。全鎮農田14.13萬畝,水面4.1萬畝,山林2.8萬畝,其中農業人口6.64萬,是宜興市農業人口最多的鄉鎮。作為宜興全市最大的農業板塊,徐舍鎮農業總產值、農作物播種面積、農副產品產量佔據一定優勢。但也正是因為其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徐舍鎮常年在宜興各鄉鎮的經濟排名中位置靠後。為扭轉這一局面,近年來,徐舍鎮發展新興服務業,全力打造「鮮美徐舍」鄉村旅遊品牌,已形成具有徐舍特色的「春採鮮果,夏遊燈海,秋攬美景,冬品羊肉」全域旅遊模式,既為村民提供就業、創業機會,也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如今,徐舍老街、鯨塘老街、鯨塘古橋、馬氏舊宅等古蹟遺存,洴浰雪蓑、煙山晚晴等風情景觀,芮金富刻紙、吳圩絲弦、西鄉舞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宜興西部門戶、農業重鎮徐舍鎮的社會人文景象。當地把休閒農業和農村文化、古鎮文化、美食文化相結合,在江南荷田旅遊風景區開放當天,來自南京、揚州、鎮江等地的遊客到徐舍鎮旅遊購物,幾十輛旅遊大巴停在村口路邊,成為村莊上難得一見的情形……
(晚報記者 何小兵/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