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溪荷田魅力
作者/彭遠
閩東避暑的好去處,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城——周寧是最佳選擇,而鯉魚溪的荷田魅力又吸引著流連忘返的人們。鯉魚溪荷田,處於浦源鎮所在地浦源村北向。穿村而過的蜿蜒溪水,流進荷田裡,它們是一個整體,也是村莊延伸的部分,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真是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幸福鄉村。
暑假期間,我常住在周寧消暑度假。有一天清晨,我與影友相約驅車前往浦源鯉魚溪觀賞荷花,拍攝荷花。我們到達時,天已大亮,站在荷田邊上,掃視一眼近百畝的荷田,擠擠挨挨的綠葉託出許許多多粉紅的和雪白的荷花。田間彎彎曲曲的棧道上,已有很多年齡大的村民在晨練,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打太極拳,有的在漫跑,有的在散步……我們掏出相機,掛在脖子上,踏進荷田棧道。
東方一片金光,太陽還在山後,十分涼爽。荷花競相綻放,有粉紅的,有潔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花瓣像上了一層蠟一樣,很厚實,十分潔淨,瓣瓣向上猶如一雙雙手捧著、呵護著金黃色的蓮臺,倒錐狀的蓮臺根部圍著一圈線條形花蕊,如流蘇裝點著。花瓣上點綴著晶瑩的露珠,賦予荷花朝氣與活力。由此,想到蓮花成為佛家的一個符號,因為她雅潔,開花見果。出汙泥而不染,把汙泥部分比作為六道,把清水部分比作四聖法界,把水上部分比作一真法界。群蜂傾巢而出,一片「嗡嗡」聲不絕於耳,它們從這朵花採完了花粉,又飛到另一朵花的花蕊上,沒有什麼人幹擾,也沒有什麼物幹擾,它們的勞動既辛苦又幸福。我們打開相機,對準形態各異的荷花拍攝,有一朵大特寫的,有兩朵互相顧盼的,有互相依靠的,有紅白相偎的,也有高出的一枝獨秀……哪一朵都漂亮,哪一朵都惹人喜愛。
圓圓的荷葉,如一把綠油漆就的傘,高低不同而互相穿插。有的葉心窩盛著一顆晶瑩剔透的「寶珠」,有的葉面上撒落許多「珍珠」,有的葉子上細小的露珠白成一片。它們默默地甘於襯託著荷花,裝點著荷花。
我國種植荷花,據記載已有三千多年了,《詩經》中有詩句「彼澤之坡,有蒲有荷」。人們很喜歡荷花,歷史上有許多文人墨客留有名篇、名畫等作品。人們將它作為美的化身,吉祥和愛情的象徵。荷花有150多品種,分花蓮、子蓮和藕蓮三大類。花蓮又稱觀賞蓮,其中有並蒂蓮,四季蓮、紅臺蓮等;子蓮有湘蓮、建蓮和向日蓮等;藕蓮中有花藕,花香藕等。荷花不僅觀賞性強,而且一身都是寶。花、莖、葉、藕、蓮子,每個部分都可入藥,蓮子和藕還是受人喜歡的食材呢。
拍攝累了,在長亭裡靠著柱子坐下,微閉雙眸,晨風輕拂,深吸一口氣,空氣是那麼新鮮,清香中又帶點若有若無的甜味。此起彼伏的蛙聲,似乎配合著蜂鳴聲,在演奏一首協奏曲,美妙的聲音,任由微風送進耳裡,令人愜意。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多麼幸福啊!一出門就是景區,就在門前飽覽著美景,沐浴在香甜的新鮮空氣裡,徜徉期間,淨化靈魂,自然會延年益壽。這就是享福!
太陽升起來了。金光鋪到荷田上,這時楊萬裡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腦海裡浮現。在斜光的照射下,荷花出現明暗面,呈現立體感,我抓緊時間拍攝,有俯視,有平視,也有仰視;有順光,有逆光,也有側逆光。選擇多角度,多光源拍攝。
太陽漸漸升高。我們拍攝結束,帶著滿滿的收穫,依依不捨地離開。村民們也陸續回家了。荷田,在等待著遠處遊客的到來。
回家後,我填了一首詞《西江月·鯉魚溪荷韻》:晨露晶瑩綠葉,清香招惹蜂前。荷花塘裡說豐年,滿耳蛙聲一片。曲徑村民信步,舒心讚嘆連連。粉紅潔白展嬌顏,玉立亭亭爭豔。
中學時代讀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對月光下荷塘的意境留下美好印象。鯉魚溪的荷田,激起了我產生在月滿的晴夜去體驗情境的願望。今年農曆八月十五,天氣晴朗,我決定夜晚去鯉魚溪荷田遊覽。嶽父家鄰居說,省文化旅遊節在周寧舉辦,荷田布置了燈光,晚上到那裡休閒的人很多,要早點去才有地方停車,並調好車頭,要不到時開車出來很麻煩。我採納了他的建議,吃完晚飯5點半就和妻子出發了。
進入景區,一看又有新的建設,增加了表演臺和觀景樓,是仿古風格。我們從東頭沿著棧道走到西邊。這時,來到荷田散步的人也逐漸多起來。我選擇一個拍攝點,拉開三角架,等月亮東升。從我們身邊走過的人絡繹不絕,人們行走時,棧道都會發生輕微的顫動。心想,用慢門拍荷田月色恐怕要泡湯了,一切順其自然吧,要有追求,但不必強求。
金黃的圓月,從東邊的山頭剛爬上來,月光鋪到荷田上。我立即伺機拍攝,就在棧道不顫動的瞬間。接著荷田棧道的地燈亮起來了,長亭和六角亭的裝飾燈也亮起來,一會兒,安裝在田裡的射燈射出紅藍紫黃的光束,而顏色在交替變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好像各種色彩的螢光棒在揮舞。在月光和各燈光的交相輝映下,荷田簡直成了夢幻一般迷離的世界。棧道顯得很擁擠,稍不小心被人一撞,會掉下田裡。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是寧靜的,而鯉魚溪的荷田,是熱鬧的,是兩個不同的意境美。
我們從西邊繞道東邊,觀景樓上人更多,上上下下的人們把樓梯都擠滿了。等一會兒,才擠上去,站在比我矮的人後面,俯視光怪陸離的荷田,雖然高山花期會推遲一二個月,但畢竟已入中秋時節,剩下的花不多了,稀稀疏疏的,主調為綠的葉子上,因燈光色彩的變換,時而抹上紅,時而抹上黃,時而抹紫,時而抹上藍,變化的是各種色彩,不變的是綠色。除了荷田,到處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在只有幾萬人口的小縣城,夜晚湧到此地的人達2萬,而且從入夏以來,只要不下雨,夜夜如此,真是萬人空巷啊!
在路上,聽一個人介紹,今年從各個渠道投入到這裡的項目資金就達上千萬元。鯉魚溪建設得很好,這個地方的人真有福!真正實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回來的路上,確實,各條街道的兩旁都停滿的小車,甚至省道上兩旁也停車約1公裡,形成了兩條車龍。另一條新建的柏路停了多少輛車,我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簡介】
彭義平,筆名彭遠,男,漢族,福建省福安市人,九三學社社員,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詩詞學會會員、寧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寧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著有《詩詞故事》、《追逐夢想》。
封面書法:倪進祥
主辦單位:周寧縣文聯
周寧縣文旅局
承辦單位:周寧縣作協
責任編輯:陳聖壽
執行編輯:葉寶培
來源:周寧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