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倫文德:「走出去」徵程上的開拓型律所

2020-12-10 網易新聞

(原標題:中倫文德:「走出去」徵程上的開拓型律所)

隨著貿易、金融和投資的全球化,近年來,國內知名律所紛紛「走出去」,開拓涉外法律服務市場。

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便是其中之一。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國內大所的品牌知名度、業務競爭力均已顯著提升,律所的國際化發展已達到一定的水平。不過,和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及日益增長的涉外法律服務需求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錚律師)

海外「布點」

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推進以及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資企業海外併購步入「快車道」,中國律所也紛紛「借船出海」實現了高速發展。

2006年,在承辦國內企業境外投資項目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後,中倫文德拉開了律所國際化布局的序幕。

他們的第一步,是直接到海外設立分所。2007年3月,由中倫文德在英國倫敦金融城設立的分所獲準開業,這是中國律師事務所在倫敦開設的第一家分所。隨後,中倫文德又在沙特利雅得開辦分所,同樣是當地第一家由中國人設立的分所。時至今日,中倫文德的業務服務機構,已遍布柏林、漢堡、巴黎、裡昂等歐洲和中東地區的主要城市,涵蓋多法系的法律服務網絡初步成形。

「這是中倫文德國際化發展的探索階段,主要在海外設立分所,不斷布點。」中倫文德的李錚律師說道。

設立海外分所,是律所海外布局最直接、也是中國本土律所最早採用的方式。不過,這種「走出去」的模式弊端也很明顯,比如,成本高、風險大,「這類分所前期對總所的依賴非常大,而律所能否在當地站穩腳跟很不好說。」

於是,中倫文德及時對律所的國際化布局方式做出調整,轉而與當地律所或律師團隊一起設立聯營所。2015年,中倫文德與來自俄羅斯、日本、英國、印度、韓國的5家律所商談,並與其中3家籤訂了合作協議。2019年11月,中倫文德與美國知名老牌律所貝普律師事務所達成了聯營關係。

李錚說,搞聯營,不是說「誰吃掉誰」,合作者均是在確保自身擁有足夠獨立性的基礎上密切合作,大家互不幹擾,合作本身也不損及各自利益,「聯營所的存在,意味著我在當地有了一個觸角,一旦有了合適的業務,就能夠有親密的合作夥伴能夠接得住。」這既提升了律所涉外法律服務的能力,也能為彼此的客戶提供更廣泛的法律服務。

在聯營之外,中倫文德還通過加入國際性聯盟組織來拓展律所的國際化布局。2010年,中倫文德正式加入INTERLAW(國際律師事務所聯合會)。每年的INTERLAW年會上,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律師分享其所在領域的前沿項目和課題,通過INTERLAW,中倫文德與各會員單位間互相介紹、接收業務,實現信息融通。

從設立分所,到搞律所聯營,再到加入聯盟,中倫文德對律所國際化的認識不斷深入,律所的國際化戰略路線也變得日漸清晰。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的190多個有過合作,有來中國投資的,也有去海外投資的,合作對象非常廣泛。並且,中倫文德可以提供30多個專業方向的法律服務,基本上,只要客戶需要,我們都能找到合適的律師團隊,為其提供最專業的法律服務。」李錚說。

回顧中倫文德這些年的國際化歷程,李錚表示,一路走來都還算順利,一方面中倫文德的國際化起步較早、經驗豐富;另一方面,中倫文德的國際化步伐一直走得比較穩當,沒有急功近利。長久以來,總所與各分所、聯營所之間的關係也比較融洽,相互之間很少出現嚴重的利益衝突。

(朱登凱律師)

資源整合

2015年前後,中倫文德已在海外布置了不少的「點」,彼此「天各一方」、「各自為政」。為了將這些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形成合力,進一步擴大中國律師在國際律師行業的影響力,同時為客戶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法律服務,中倫文德決定發起成立一個由中外律所共同參與的法律聯盟。

隨即,他們便投入到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中。

2016年5月19日,全球法律聯盟(GLA)正式落地,這是第一個由中國律師發起和各國法律服務機構參與的新型國際律師組織。

朱登凱律師介紹,GLA是一個NGO組織,由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聯合香港胡百全律師事務所發起,時至今日,已擁有來自英國、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義大利、荷蘭、賽普勒斯等國的60餘家會員單位。總部設在北京和中國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信息、項目、資金交匯對接平臺,其宗旨是為全世界的中小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和大中型企業的法律工作者提供一個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業務水平,開展國際合作,開拓國際業務的一個公益平臺,也便於會員單位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律所,很多時候還是一個信息交換平臺,律師在承辦案件時,客戶會把自己的項目,比如資金、各種訴求等信息告知律師,在此過程中,律師有時會發現,自己的某個客戶能夠滿足另一個客戶的需求,彼此可以合作,各取所需。」李錚說,「GLA是一個多邊聯盟,有律師、企業家、金融家等各類主體,具有更強的包容性,除了不同地域律所之間的合作,聯盟中的其他主體之間也可以相互合作。」

因為在此之前中倫文德有參加國際聯盟的經驗,而國外律所非常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及巨大的法律服務市場,所以,非常願意與中國律所結成GLA這樣的聯盟,得益於此,全球法律聯盟(GLA)的籌建過程非常順利。

在朱登凱看來,全球法律聯盟(GLA)的健康運行,首先是要求成員認同聯盟的理念,這是邀請新成員加入、確保成員之間合作無間的基礎;其次,聯盟中既需確立統一的服務標準、規章制度等,同時,應當兼顧不同地域、不同法系的特殊情況,做到因地制宜;第三,就是要讓聯盟的具體工作「落地」,真正讓它「活起來」。除了建立管理團隊、流程,還必須召開相應的活動,實實在在推動內部的合作。

自2016年GLA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多次年會活動。2017年的第二屆年會在賽普勒斯召開,2018年上半場、下半場分別在美國的華盛頓和紐約舉辦,2019年在新加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年會大概率會在線上進行。」李錚說。

從一開始,全球法律聯盟(GLA)的定位就是高端國際化。

朱登凱說,「我們自然不希望它只是一個純粹的由中國人自己關起門來自嗨的平臺。事實上,GLA成以後,確實促成了不少的合作。比如,中倫文德與美國貝普律師事務所之間聯營關係的建立,便是在GLA的推動下達成的。」

GLA在業務促進方面的作用同樣明顯。比如,在跨境併購中,需要項目所在地的服務機構提供法律、財務、稅務等方面的支持,可即時啟動聯盟內部的響應機制,由秘書處等機構協調,按需組建一個投標團隊,這種「打包」的法律聯盟服務團隊的概念,在投標時更容易說服客戶,取得項目。

「加入聯盟,可以擴大自身影響力,擴大業務的市場份額,獲得更多的收入,這些是聯盟的生命力所在。必須努力讓每個人都能在聯盟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朱登凱說。

「一帶一路」

2013年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它的實施給諸多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法律服務行業也不例外。

為順應國家經濟發展需要,提升律所法律服務的針對性及核心競爭力,2015年中倫文德成立了「一帶一路」法律事務委員會,2017年又組建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研究院。其中,「一帶一路」法律事務委員會主要集中於業務拓展和人員培訓,側重於實務;中倫文德「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研究院則以學術研究為主,這裡集合了行業內知名律師、法學專家和致力於「一帶一路」研究的專家學者,更像是一個智庫。

中倫文德「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李錚說,研究院還致力於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提供整體風險把控、法律法規建議,為項目提供政策性支持。「比如,我們曾承接一個課題,就是為非洲某國建設自貿港量身定製法律法規等方案。我們知道,自貿港是『國中之國',它的法律法規、政策、稅收等方面都具有獨立性,需要重新擬定。」

2015年,中倫文德編輯出版了《「一帶一路」格局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法律保障》一書,執筆者皆為一線律師,非常具有指導價值。

長久以來,由於國外律所更強的競爭力,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交易中,通常由外國律所唱「主角」,中國律所只是「打工」,扮演的主要角色是中國企業的國內法律顧問。不過,隨著國內一些大所的崛起,和中國律所案源的增加,局面已開始改變。

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如今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中,中倫文德的律師已經從最初涉外法律服務的分包服務者轉變為承擔項目法律總協調人的角色,可以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建議。

在實務方面,中倫文德也已取得一批經典案例。

2019年底,第二屆「一帶一路·合規之路」優秀法律服務項目頒獎典禮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倫文德承辦的合資項目獲得「一帶一路·合規之路」優秀法律服務案例獎。據了解,該合資項目作為「一帶一路」的重大標誌性項目,項目總投資將超過100億美元。

朱登凱介紹,中倫文德代表中方與沙特阿美談判,「這個項目體量非常大,時間跨度也很長,是個極大的考驗,為此,中倫文德專門組建了一支由精兵強將組成的涉外法律服務團隊,為其提供專項服務。」服務過程中團隊的出色表現,得到了中方客戶的高度評價,也獲得了對方較高的認可。

朱登凱說,能夠參與到國家戰略中意義如此重大的項目中,中倫文德最大的收穫就是那份成就感。這也是中倫文德一直以來的一個傳統,多年來,在「南水北調」、「2008奧運工程」、「川氣東送」、「中亞管道工程」等國家級重點項目中,都能看到中倫文德活躍的身影。

「這也是我們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他說。

鑑於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在參與「一帶一路」工作過程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所展現出來的專業熱情,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於2019年6月18日與中倫文德籤署了《法務合作協議》,聘請律所創始合伙人陳文律師和李錚律師擔任其法律顧問。

走在前沿

在涉外法律服務方面,中倫文德如今已建立起自己的一些獨特優勢。

比如,依託中倫文德胡百全(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該所由香港、內地兩地律師共同組成,因此,在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或發債等法律服務中,這支團隊極具競爭力,「因為無需再藉助內地律所加香港律所兩地聯動的傳統做法,(前海)聯營所一家就可以將兩邊的事務全部搞定,過程要順暢很多。」朱登凱說。

另外,他表示,在國際業務領域中倫文德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細分。作為一家紮根中國面向國際的大型綜合性律師事務所,中倫文德的專業細分非常完備,並且能用中文、英文、法文、韓文、日文和阿拉伯文等多種語言為客戶提供法律服務,服務法系涵蓋了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等,「基本上每個團隊在自己的業務領域都做得非常好,這是我們中倫文德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和優勢。」

時至今日,中倫文德有信心和實力妥善應對法律服務方面的所有挑戰。

然而,當跳出具體的法律問題,面對一些現象,常令他們倍感焦急。2013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與此同時,我們面對的國際貿易爭端和摩擦也在日漸加劇。

「法律意識不足已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短板之一。」李錚說。

他表示,中國企業到國外投資,經常對當地行業、商業環境不做深度調查,「盲人摸象」,這必然增加投資風險。由於缺乏了解,又不聘請律師等專業人員護航,導致了許多原本不應該有的成本支出,交了高昂的「學費」,「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必須樹立專業意識,聘請法律顧問等專業人士,儘早讓他們了解企業的訴求,做好盡職調查等準備工作,然後採取綜合性的辦法來實現企業的商業利益。在這方面,政府也應當加大相應的宣傳力度。」

專業和創新,是中倫文德一直以來的制勝法寶。

在涉外法律服務領域,中倫文德始終在追尋專業的前沿。在助力客戶「走出去」的過程中,他們在幫助客戶防範和化解投資所在國政府的打壓、制裁方面,也做了許多探索性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中倫文德一直在代表中國企業應對美國、歐盟等的制裁,其中很多並非出於經濟原因,而是純粹的政治目的,儘管如此,通過努力,中倫文德這些年曾幫助不少中國企業將自己的名字從「黑名單」上拿下來,「很多企業其實是無辜的。」李錚說。

除了常規的涉外法律業務,中倫文德在一些新興的涉外法律業務領域,長期處在行業最前沿的位置。

這是一家「走出去」徵程上的開拓型律所,鮮明的底色。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創新、專業、人本,中倫文德的「管理學密碼」初探
    反過來,先進科學的管理,提升了律所的核心競爭力,為律所的快速和高質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律所每年都會召開董事會,把大家集結在一起,共同謀劃中倫文德未來的發展大計。各專業委員會則依據具體情況,不定期地舉辦業務研討會。分所之間的區域交流也被鼓勵,比如,深圳分所到重慶分所交流、杭州分所到上海分所去『串門'……這些制度,為律所管理注入『活水',也是律所管理的一些重要抓手。」李剛說。
  • 為法治,初心一如來時路 ——訪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創始人陳文律師
    2015年,中倫文德與來自俄羅斯、日本、英國、印度、韓國的5家律所商談,並與其中3家籤訂了合作協議。2019年11月,中倫文德與美國知名老牌律所貝普律師事務所達成了聯營關係。這將有助於促進雙方業務上的合作,為彼此的客戶提供更廣泛的法律服務。在聯營之外,中倫文德還通過加入國際性聯盟組織來拓展律所的國際化布局。2010年,中倫文德正式加入INTERLAW(國際律師事務所聯合會)。
  • 中倫文德:不動產資產證券化法律服務拓荒者
    「這是一個新起點,整體上大家都還處在摸索階段。」田磊律師說。他表示,雖然十幾年前REITs已經被引入中國,但由於受到國內政策環境、金融體制不完備等的影響,真正意義上的公募REITs一直未能在中國落地。夏欲欽律師則表示,就法律服務而言,不動產資產證券化的業務壁壘較高,目前國內從事資產證券化法律服務的律所不少,但真正能夠提供專業REITs法律服務的律所則屈指可數。
  • 北京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抗疫衝鋒在路上
    另外,中倫文德上海分所向湖北捐助口罩9300個、桶面80箱、一次性雨衣100件、防護服150件、額溫槍2把,中倫文德成都分所向疫區捐助杜邦醫用防護服203套、口罩200個(其中200個口罩由合伙人王自英律師個人籌集。)
  • 深商總會籤約頂級律所 助力深企加快「走出去」
    &nbsp&nbsp&nbsp&nbsp聯手頂級律師事務所&nbsp&nbsp&nbsp&nbsp交流座談中,深商聯、鴻鵠律所及上海錦天城律所三方高層合作細節達成了實質性合作意向,擬在包括AI、人工智慧、雲計算、生物、物聯網等熱門領域內展開合作。
  • 律所聲明「常程跳槽小米」裁決書未生效?中倫文德律師回應
    該事件被多家媒體報導後,一位微博名為@胡高崇的網友分享了一張圖片,圖片內容為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的聲明。根據聲明,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於2020年10月09日作出裁決書後,常程委託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就此事向法院提起上訴,上述裁決書依法未生效。
  • 多家律所為2020年服貿會提供法律服務
    多家律所高度重視本屆服貿會的參會工作,積極參與線上線下業務展示推介,廣泛開展同國內外合作夥伴的接觸、交流。部分律所的參會信息如下:盈科攜手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在「第十屆全球經濟財富論壇-中國經濟『雙循環』新格局與綠色經濟主體高層圓桌會」上亮相。
  • 2020 世界排名:全球10大律所,中國所6家
    今年,中國律所在全球十大規模所中佔據了6個席位(50%以上律師在中國):大成Dentons、盈科、京師、金杜、錦天城、德恆。 律師人數進入全球前200名的還有國浩、中倫文德、煒衡、德和衡、隆安、泰和泰、中倫、中銀、浩天信和、康達、金誠同達、段和段、觀韜中茂、方達、匯業、天元、廣和、環球、萬商天勤、君合、君澤君、競天公誠、眾成清泰。
  • 律所為何給實習律師的工資如此少?
    每年畢業季,很多法學生揣著熱乎乎的法考證,去律所工作時,大失所望。
  • 中國企業走出去,律師也應該走出去 ——國際工程專家崔軍專訪
    中國企業走出去,律師也應該走出去 ——國際工程專家崔軍專訪 發表時間:2017-06-21 11:12:32 作者:馬麗 來源:
  • 人民法治研究院「秋日之約」:走進中倫文德
    (以下簡稱「中倫文德」)。中倫文德主任李錚律師、副主任兼行政主管薛媛媛進行了熱情接待,並表示了熱烈歡迎。李錚主任、薛媛媛主管介紹了中倫文德的發展歷程、發展規模以及深耕領域,並就中倫文德在各大高校設立的教育基金、法律援助等情況做了進一步的介紹。
  • 新人之疑:律所對律師而言的必要性?律所應該堅守還是突破創新?
    胖乎律師今天想跟大家談一下律所,原因是來自一位律師新人的私信,表達了他對律所存在意義的疑惑。對律所提出質疑,很大膽,也很有趣。他的疑惑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為什麼律師一定要進入律所,為什麼律所的利益分配各不相同,這種差異究對律師的向好發展究竟是促進還是抑制?
  • 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中國京師律所與新加坡GJC Law達成戰略合作
    發展涉外法律服務,律所是核心。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斷增強,世界各國企業跨國發展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相應的法律需求正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京師律師事務所在新加坡成立辦事處,並與新加坡羅利雅律師事務所(Gloria James-Civetta & co)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助力雙方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 「走出去」開拓視野 「學回來」促進提升
    為進一步開拓視野,學習先進經驗,創新工作思路,2020年11月5日,我校一行十五人組成學習交流團,由王偉校長帶隊,主動「走出去」,到江蘇沭陽高級中學參觀訪問,學習教育教學工作經驗。5日上午八點,我們來到沭陽高中,受到學校領導的熱情款待,我們在劉校長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該校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建設。
  • 運營視角下的律所管理及組織形態
    全國共有律師事務所3.2萬餘家,其中合夥所約佔六成,30人以下的中小型律所約佔90%,年齡結構上30歲以下的90後律師已達17%,近兩成比重。;渠道增長,是指律所在原有生產方式基礎上,開拓或孵化出了新的獲客渠道或經營模式,因此產生更多的流量,進而帶來的增長。
  • 中倫文德中保法月刊(2022年第1期)
    【最高院•裁判文書】當事人單方委託鑑定機構作出的「鑑定意見」之證明力不能等同於民訴法意義上的鑑定意見 [Supreme Court•Judgment] The probative force of the 「appraisal opinions」 made by the parties unilaterally entrusted by the appraisal agency cannot
  • 2020全球百強律所榜單公布!中資所的表現如何?
    4.7%,其營收總額達到了1196億美元,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有50家律所。唯一一所上榜的韓國律所為Kim & Chang,其創收排在全球第60位。Kim & Chang在2014-2020年度亞太律所品牌指數榜單中,連續7年均有上榜,在亞洲擁有穩定的品牌影響力和卓越的專業聲譽 亞太律所的品牌影響力如何?看看2014-2020年Acritas亞太律所品牌指數排名!
  • 武珞:做學院派律所,打造中小律所發展的「武珞模式」| 智善研究院
    這樣具有口碑和業績的律所對於正在籌備建所的李少波師生來說是最適合不過的。經過半年的商討,李少波師生對於律所後續的發展規劃與想法得到了李順義律師的認可。最終,在雙方的合意下,武珞所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開始了新徵程。2018年7月,律所完成了重組。
  • 律所如何留住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在對待被管理這件事兒上,深感厭惡。 有位律所的管理合伙人曾和我講,他最煩的就是開會,這一群律師都有懷疑精神,永遠是對新想法會挑刺,在小事情上達成一致意見都是相當困難的。
  • 京都律所25年轉型記:每當成就遇到改革
    「京都最開始的框架就是綜合化的,我們具備各領域最優秀的人才,並且從當時行業的發展來看,全領域覆蓋的綜合型律師事務所也是趨勢。」田文昌律師這樣回憶當時的京都律師事務所。「忘憂裡」會議上,京都調整合伙人機制,設立管理委員會,重新劃分並組建八個業務部門。合伙人一致同意打造具有京都特色的法律服務平臺,全面開拓市場,擴大專業服務領域,廣納人才走綜合化發展的路線。為表改革決心,京都上下甚至做好了兩年內不盈利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