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旦進入親密關係中,往往難以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為,有時候心裡想的與行動上做的,完全不一致,導致我們與戀人越走越遠。
在眾多導致親密關係破裂的因素中,沉浸在投射性認同遊戲中算是其中一種。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投射性認同是如何存在的呢?
其實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各種投射性認同,與他的原生家庭分不開,當我們出生後所面臨的第一個親密關係就是親子關係,我們在與父母的親子關係中,明確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而一般父母總習慣於掌控孩子,認為聽話是小孩最重要的優良品質之一,父母執著於權利的投射性認同,「我對你好,但你必須聽我的」。
所以孩子容易慢慢形成依賴的投射性認同,即「我無助弱小聽話,但你必須幫我」。
這樣的小孩長大後在建立親密關係時,容易在兩性關係中極度依賴另一半,就是因為他潛意識認為:只有依賴可以帶來親密,獨立會破壞親密。
一般女性更容易形成依賴的投射性認同,如果她所尋找的另一半是權利的投射性認同,那麼這兩個人很容易建立親密關係,她另一半很享受對方完全沒辦法離開自己的感覺。
但如果並不是,她的另一半會對她無時無刻都在依賴自己的行為,感到惱火和無法理解,進而選擇慢慢疏遠對方。
而這時候依賴者完全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了修正兩個人的關係,可能會變得更為依賴,於是對方更為逃避。
在這樣的問題上,很少有人能夠及時反省問題,改正自己的思維邏輯,而是選擇一條路走到黑,所以一個依賴者與一個非掌控者的結合,很容易導致親密關係的破裂。
所以如果你確信自己是依賴者,想修復與伴侶的親密關係,一定要好好審視自己的內心,修正好自己的內在邏輯。
而一個支配慾望超強的人,如果沒有遇到一個習慣依賴的另一半,也容易導致親密關係的破裂。
(圖片來源網絡)
支配者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比較直接,總是直接要求命令,「你必須聽我的,如果你不聽我的,我會讓你付出代價」。
第二種較為溫和,會用自己的一套邏輯試圖說服對方,如果對方不肯聽從,他們會說「我是為了你好」達到最終控制的目的。
當他們在傳遞「我是為了你好」這一概念的時候,他們從意識上的確是這樣想的,然而他們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總會習慣性否定他人的意志。
他們的內在邏輯是「我行,你不行」,於是當遭遇對方反抗時,他們行為會一遍遍強化「我行」,一遍遍打壓對方「你不行」。
這樣的人遇到自我意志並不是很強的人,兩個人或許能製造出最甜蜜的愛情,因為支配者為了展示「我行」,會無微不至照顧對方,給對方愛情的完美感。
但如果遇到一個自我意志很強的人,那麼兩個人的愛情很可能「天雷勾地火」,每日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戰鬥。
如果支配者遭遇對方的反抗,那麼他會感受到自己被挑戰,於是會實施對戀人的懲罰「我要和你分手」「我要離開你」。
如果你以為支配者當真寧願捨棄愛人,都不肯服軟,那你就錯了,他們表現出來的「我離開你」「我們分手」,只不過是為了捍衛自己權威性的小把戲。
實質上他們真正渴求的是對方痛哭流涕表示懺悔「我願意聽你的,我離不開你」。
如果對方也是個「硬骨頭」,堅決不肯服軟,那麼支配者有可能會為了心中的真愛,適當反省和改變自己。
那麼是不是一個支配慾望很強的人,只要能夠找到一個依賴性很強的人,就一定能遇到最完美的愛情呢?
按道理講,支配者與依賴者很合適,然而兩者的愛情也有一些隱含的問題,那就是當一個支配者感到厭倦,或者依賴者想走向獨立的時候,兩個人的關係會面臨嚴重的挑戰。
不管如何講,真正好的親密關係都一定要看到並尊重戀人愛的邏輯,而不是執著在自己愛的方式上。
遇到對的人不易,且行且珍惜。漫長相守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讓愛情走到最後。努力過,付出過,妥協過,包容過。不忘初衷,為愛永恆。
青玖情感——拒絕任何無意義的斷聯。喜歡聽的不一定是事實,給予希望的又不一定可信——我們保證會給你帶去最真實質樸的分析!
挽回愛情,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困難。挽回有任何疑惑,歡迎帶上你的問題,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