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知名親密關係專家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指出:"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
這句話說的是,親密關係中,如果有了期望,就會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期望會把接受和讓人自由等充滿愛意的感覺擋在門外。
這麼說或許有人會有疑問,難道說,親密關係中,我們不能有期待嗎?
準確地說,親密關係中,不該有高期待,因為那是毀掉這段關係的開始。
那麼,親密關係中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高期待,什麼樣的期待又是合理期待呢?為什麼高期待會破壞關係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1.高期待,是毀掉親密關係的開始
克老師在《親密關係》一書中強調,我們最初被某人吸引,是因為這個人能夠滿足我們孩提時代沒有被滿足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幼時的需求構築了我們夢中情人藍圖的骨架,於是我們相信這個夢中情人可以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走進親密關係,就是帶著期待來的。
換句話說,沒有期待的親密關係,就沒有意義了。
但有所期待和高期待,是不同的。高期待,會讓親密關係走向地獄。
那麼,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高期待呢?
心理諮詢師叢非從老師說:"從輸出結果來看,一個人沒有滿足你的期待,那你的這個期待對他來說,就是高期待了。"
也就是說,我們要求的,對方做不到,或不願意做,以致無法完成,那就是高期待。高期待是根據對方的情況來界定的,而提出期待的一方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界定的,這也是親密關係出現問題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之所以會提出期待,大致會有這兩方面的假定:
其一,我對他的這個期待,自己是能夠做到的。因為我能做到,所以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他也能做到;
其二,我對他的這個期待,符合公眾認知的範圍,因為大多數人能做到,所以認定,他也能做到。
看起來這樣的期待並不高,但問題在於,角度不同,衡量期待高低的標準不同,結論自然不同。
可見,傷害關係的,不是我們覺得的期待太高,而是我們覺得期待正常,對方卻覺得太高。
2.高期待的破壞性,源於它的控制性
親密關係中的高期待,其實是一種不對等的控制關係。
克老師認為,期望之所以是一種高要求,主要有這兩個原因:一是你希望伴侶滿足你的需求,但又不想表現出軟弱且需要不滿的樣子;二是你幻想你的理想情人會讀心術,能夠知道你的每個想法。
這也是很多女生習慣讓對方來"猜"自己需求的原因,但猜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一旦猜不準,期望沒有滿足,衝突就產生了,更重要的是,帶著沒有被滿足的委屈感和對方溝通時,無論是用指責怒罵的方式,還是好好說話的方式,對方感受到的都是壓力,這種壓力對於對方來說就是一種控制。
這種控制感想讓對方逃離,因為ta感覺到"你不愛我"、"你不想讓我好好生活,你在刁難我"、"我不夠好",同時,我們因對方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體驗到被拒絕、被忽視,於是會加大期待的表達力度,甚至轉變為威脅、冷戰等方式,直到最後失望、絕望,那麼這也表明這段親密關係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可見,當高期待沒有被滿足後,親密關係中的雙方都會感到失望,有種想逃離、想放棄的念頭。想讓親密關係良性健康發展,儘量放低期待。
3.合理的期待,才會讓親密關係健康發展
前面說了,高期待是毀掉親密關係的開始,那麼怎樣的期待才是健康的呢?
答案是,那種不是過高的期待,也不是過低的期待,而是合理期待。
合理期待,即根據現實情況調整的期待。
具體來說包括,對方能做到的期待和對方願意改變後去完成的期待。
比如,老婆期待老公儘量多些時間陪陪孩子和自己,這就是合理期待,但如果老婆期待老公時時、事事回報,就是做不到的高期待了。當然,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同,期待的高低標準也不一樣,但不管怎樣,只有是對方能做到的,才是合理的期待。
對於期待對方改變,然後滿足自己需求的期待,這個需要看對方的意願。比如,老婆期待老公為自己學烹飪,這個期待只有對方願意才可以,否則就是高期待,老婆就該放下。
也就是說,只要對方做不到,也無法改變,我們就要放下期待,然後根據現實情況調整期待,調整自己,這也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表現。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某些期待讓我們很痛苦時,選擇放下期待,其實就是放過自己,愛自己。
寫在最後:
其實,親密關係中,我們最好放下期待,因為那意味著,我們自己的需求自己基本可以滿足,自己可以照顧好自己,不需要再向外求,這是自圓滿的表現。
也就是說,很多人之所以放不下高期待,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自己,心累的同時,又覺得自己很糟。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試著和糟糕的自己和解,讓自己輕鬆自在一點兒,不要對自己那麼苛刻,放下對自己的高期待,自然放下了對他人的高期待。
或許,接受自己的不夠好,才是真正的對自己好。
更重要的是,我們執著的期待(歸屬感、自己的重要性、愛等需求)只能向內求,他人是無法滿足的。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還是先好好愛自己吧!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