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

2020-12-14 一支迷之心

1、維持關係的真正動機

人的一生從起始開始,當然親密關係也是從家庭開始的。

一個人從小的經歷是什麼樣的,從小的家庭環境什麼樣的,會絕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是需求和被需求。

當我們小的時候需求沒有得到父母的滿足,長大後在尋找伴侶的層面上,就會本著被滿足需求去尋找親密伴侶的。我們追求或吸引別人來做我們的伴侶,是因為我們都需要人的陪伴、照顧、了解、支持、接受、讚賞、撫摸和相擁而眠...

這一切都是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這些也都是人之長情,並不是可恥。

但當我們真正去尋找伴侶時,我們就會把我們需要被滿足的那一面,表現的淋漓盡致,以便於「相互吸引」原則的發揮作用。那便是當我們表現成什麼樣,就會吸引來什麼樣的人。

比如:我們缺乏自信,但我們想去找一個擁有自信滿滿的女孩子或者男孩子,但那時我們也會變現的非常自信,去吸引自信的女孩子或者男孩子當我們身邊。

人和人的關係就是這種需要,與被需要支撐的。

2、克裡斯多福·孟與《親密關係》

本書的作者克裡斯多福·孟:是一位在個人及團體教練的領域上有近三十年經驗的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商師。他的教學遍及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近三十年來他研究的領域著重於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的動力。

《親密關係》: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狂喜與極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

《親密關係》是本書作者克裡斯多福孟繼《找回你的生命禮物》後,又一力作。他告訴我們如何穿透自我障礙,用愛釀造幸福秘方——沒有人能年復一年地活在火辣、熱情、浪漫的親密關係之中,但我們能在親密關係的旅途中,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學習接受和放手,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

十二年來,這本書引導美國、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及內地的數十萬家庭從「幻滅」走向「和諧和愛」。2005年以來,全國37個親密關係工作坊將這本書作為指定教程書。

《親密關係》這本書,也是他和他的妻子相處過程中的感悟和體驗,獨特的處理方法也使很多人將這本書奉為人際關係處理,尤其是夫妻關係處理的寶典。這是真實婚姻成功見證者的生命經驗。

3、複雜的藍圖

在我們孩童時期,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我們看待外界的價值觀和態度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在我們兒時絕大多數的行為,都以歸屬感和被重視的需求為出發點。當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就會覺得不被重視,甚至是會很孤獨。這時,我們就在心裡為我們自己建造一個「夢想的機器」。這個機器也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成長,當我們的需求不被滿足越來越多,我們就會在這個機器裡不斷的添加自己的需求。

當我們該找伴侶時,我們就會按照這些標準去找。有的會說,ta是我找了一輩子才找到的人。可是真是一輩子嗎?那是因為,他們在不斷給夢想的機器增加自己的需求,慢慢他們就形成了自己的認知,根據這個需求去找伴侶,形成理想型的情人。

隨著未被滿足的需求不斷增加,夢中情人藍圖自然會越來越複雜。

曾經認識一個人,從小父母經商無暇照顧他。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但是到了高中時期便不好好學習了,他是想讓父母多關心關心他,可是父母還是一直做著買賣,無暇照顧他,與是就開始走坡路了。長大之後,便是希望自己的女朋友能陪伴在他的身邊、照顧他、愛護他。

事實證明,他也確實找了一個一直陪在他身邊的人,即使到最後沒有什麼愛可言,但是只要有人陪著就是好的。這就算是一種歸屬感吧,讓自己有一個歸屬,父母未曾出席的部分,長大之後會將這些需求統統加持在伴侶身上。

有一句俗話說:「缺什麼補什麼。」親密關係就是如此,小時候缺少什麼需求,長大就需要補回來。

4、幸運的孩子被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在沒看這篇《親密關係》文章時,我本不知道這些奇妙的想法。但此時寫這篇短文,我完全可以理解到我自己的內心想法。

小的時候經常挨打,幹什麼父母看著都不順眼。那時候就在想,要是有個人能幫我就好了,所以長大以後就希望找一個能保護,給我撐腰的人。慢慢地我就變成自己的,想要的伴侶的樣子了,能保護別人的樣子,甚至還有些假小子既視感。

當然那都是外表的表現,內心卻是封閉的不得了。十幾歲就發現自己有兩種性格,一種是外向的,一種是內向的。對外的是歡快灑脫開朗活潑的,對內的則是內心封閉壓抑自己的。

原生家庭帶孩子給什麼,長大以後自然會賦予孩子什麼。

父母帶給他是歡聲笑語、和平有愛,帶給孩子的將會是一生治癒,孩子也會底氣十足,有無窮無盡的力量。但如果帶給孩子的傷痛、責備、謾罵和羞辱,那麼這個孩子將會用自己的一生去治癒自己的童年。無一例外,希望你是那個被原生家庭治癒一生的孩子,而不是一生去治癒原生家庭的孩子。

5、親密關係不是任你逃避的安樂窩

「親密關係不是任你逃避現實的安樂窩,而你是面向世界時的堅強後盾。」

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面對生活時我一直都是把親密關係當成逃避現實的安樂窩了,為曾想過當成堅強後盾或者說未曾想過我可以成為堅強後盾。

不論是被重視的需求還是歸屬感,都是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的。

相關焦點

  • 與父母關係很差怎麼辦,怎樣擺脫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比如說很多學員因為受到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無法真正的享受愛情,反而備受感情的折磨。在這種情況下必要的心理諮詢就要成為指導工作的一部分。幾年前我還是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心理諮詢師。那個時候雖然說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都能遇到,但是相比起其它類型的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導致的心理問題對個體成長和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的影響特別大。父母婚姻關係不好,自身不容易習慣親密關係。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而我想補充的是,成年後的親密關係能不能幸福,也要追溯到原生家庭來說。
  • 為什麼你無法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
    在這些紛繁的關係中,對於我們影響最深遠的無疑是親密關係。但是,對於如何建立和維護親密關係,我們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做好準備。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明明很真誠對待,明明很努力維護,為什麼事與願違,總是溝通不暢,甚至相互怨恨,最後關係破裂?
  • 親密關係的種類以及意義
    記住這個時光對我們每個人和媽媽的連結,對媽媽的感恩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當我們出生之後,我們就完成了和媽媽子宮的分離。然後和媽媽的乳房建立了最親密的關係,這是我們第2個親密關係。心理學特別看重孩子和媽媽乳房的關係的質量。這段關係的質量會影響到一個孩子後來成長的所有關係。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在心理學中,親密關係實際上屬於一個分支,與其內容也被稱作「親密關係心理學」。這四個字囊括的關係其實很多,本意就是指不限年齡和性別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但目前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情侶、夫妻間的愛情。所以在這裡,本篇文章也是著重講解以「愛情」為首的親密關係。
  • 心理學家告訴你,原生家庭和親密關係的困擾,與童年息息相關
    她通過50多年心理治療經驗凝練,闡述了如何理解並面對原生家庭和早年創傷的影響,幫我們對父母和孩子、夫妻和夥伴間的人類關係的挑戰有著更加深入和廣泛的理解。不過,我認為這本書不單純是一本育兒方面的書籍,每個人都從童年走過,童年的創傷,原生家庭的影響,會影響你的一生,通過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了解童年的秘密,也就是了解每一個人走過的每一段路的心理歷程,換句話說,就是了解你自己走過的路,走過的童年,所以,我說這本書是從了解童年開始,闡明了影響我們所有人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是一本溫暖又令人振奮的好書
  • 孩子無法與他人親密?4種情感解析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但實際上,有一部分人需要愛卻無法因為愛而與他人產生親密關係。於是,本應給人帶來甜蜜、美好、回味、纏綿的親密關係,卻給當事人帶來失望、痛苦,甚至膽怯和怨恨。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人,往往是因為內心住著一個被嫌棄的自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類情感的心理原理。人最初的情感通常產生於原生家庭。
  • 讀《原生家庭》,看親密關係模式,你未婚的答案就在這裡
    由蘇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寫的《原生家庭》一書,帶我們看到不同類型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其中絕大多數影響都會在個人的情感生活中凸顯出來。就國內的情況來說,常常出現以下三種困境。這也是一種原生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以下幾種方式會有較好的幫助。
  • 親子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這就是今天我要同朋友們討論的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的話題。親密關係指的是兩性之間,男女之間的一種親密關係,是心理學的一個流派,也叫關係心理學。在這裡引入的親子親密關係是指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簡單說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 依戀類型測試: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該如何治癒原生家庭傷害?丨原生家庭測試
    全球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會影響每個人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
  • 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影響有多大?
    能夠在這樣子的責備和痛苦當中,依然能夠繼續跟你生活的伴侶來說,其實已經很堅強了2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時候我們的性格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比如父母的價值觀,人生觀,婚姻觀都會通過一件一件的家庭瑣碎事,刻進我們的心裡,變成我們的習慣。有很多來訪者跟我聊起來的時候,都說好像自己跟伴侶的問題和父母是很相似的。
  • 《親密關係》:童年受的傷,是怎麼影響你和另一半的?
    父親搬走後,母親整天以淚洗面,單親家庭的環境,讓她感到特別受傷,內心沒有安全感。她總是認為自己從小就沒人要,有時還會覺得父母離異是自己的錯。有人說,從小缺愛的人,在處理親密關係中會變得很糟糕。小琴正是這樣。
  • 什麼樣的親密關係是可以長期持續的?
    《親密關係》這本書告訴我們,所謂的親密關係本質上就是一種社會交換,關係的雙方都在權衡自己的付出和回報,從而決定是不是要繼續這段關係。我和老公常年兩地分居,收到書友群裡信息的時候,一看是講親密關係的,我想我就不去了吧,因為現在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根本就沒有親密關係的問題了,但書友告訴我,親密關係真的不僅僅只有夫妻關係,還有原生家庭,親子關係等等,本質性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通過再次深入學習這本書之後就覺得我是真的來對了。因為我有原生家庭問題。
  • 為什麼你想擁有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最近有幸聽了樊登讀書的這本《親密關係》,我才深深地知道,原來一個人想擁有親密關係背後的需求是:1.獲得歸屬感2.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滿足需求,當彼此都能滿足了以後,那就會感到幸福。可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卻沒有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持續的滿足,原因是什麼呢?
  • 愛滋病恐懼症背後性與親密關係的問題
    這次培訓主要是以人文人本的關懷,探討諮詢老師在諮詢當中的態度、社會性別、性障礙、性人權、性別暴力、親密關係的危機、LGBT人群的肯定性諮詢法、婚姻戀愛諮詢、家庭暴力等內容。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長過程當中,由於缺乏性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就可能成為今後在性與親密關係當中的隱患。在恐艾幹預諮詢當中,也很多朋友都曾談到過自己對性的羞恥感,罪惡感,這也是之後他們產生對愛滋病恐懼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當代的婚姻當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面臨更多的情感危機。在親密關係當中,我們自身的成長經歷、原生家庭的影響、社會文化等因素都會對我們的親密關係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看似兩個人已經親密無間的相處了很多年,但在日常溝通中仍有無數的雷區,一觸即發,究竟是為什麼讓兩個人看似親密卻無法真正懂得彼此的內心呢? 這時兩人的假性親密關係已經代替了真正的親密關係。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質量、情感的聯絡、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
  • 《親密關係》:深度解讀婚姻,構建親密關係
    但這對解決婚姻中的問題是與事無補的,只能讓自己更痛苦而已,最近看到一本書卻產生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婚姻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事出有因,我們對於婚姻的理解還是太膚淺,這本《親密關係》看似在解讀愛情,其實個人感覺,如果一樁婚姻,想要美滿,首先得有愛情,所以從構建親密關係開始才是經營婚姻的必行之路。
  • 《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家庭破裂的原罪?竟是不會整理親密關係
    「很多時候,那些影響我們幸福的問題一直隱藏在我們未曾察覺的地方。」殷智賢在書中寫下這句重要的話。無論何時,幸福的家都是我們溫暖的港灣,是永恆的庇護所。關於親密關係的整理浮出水面,歸根結底,家是讓人相愛相知,身心舒適的地方,怎樣讓人能更好的在家中生活,這就要來了解一下親密關係整理對於整理家的重要作用了。二、為什麼親密關係整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此重要?
  • 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不抱怨,不苛責,重塑健康的依戀關係
    熱播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都有一個讓人窒息的原生家庭,她們都不被母親喜歡,這極大的影響了她們後來的人生。但兩人有著不同的應對模式,樊勝美苦苦掙扎,而蘇明玉絕地重生。第一: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 從不良親密關係走出來的秘訣
    1親密關係相處問題是很普遍的。不懂的相處的秘訣話是沒辦法經營好夫妻感情的。我們都知道,親密關係非常的重要。成長過程中我們的心靈碎片越多,那麼越去面對,處理創傷碎片。等面對親密關係的時候,如果越是激烈的關係,可能需要修復的時間就會非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