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無法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

2020-12-16 大豆小誠

生活,網。

生活,被無數關係網編織而成。我們大多數,都是被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包圍。在這些紛繁的關係中,對於我們影響最深遠的無疑是親密關係。

但是,對於如何建立和維護親密關係,我們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做好準備。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明明很真誠對待,明明很努力維護,為什麼事與願違,總是溝通不暢,甚至相互怨恨,最後關係破裂?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不妨一起讀讀這本書一一《親密關係》。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在書中講到: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孩童時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心中就會描畫出理想伴侶的形象。

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

圖片來源網絡

之前大火的電視劇《都挺好》,當蘇明玉第三次去了石天冬店裡,便和他發生了一夜情。很多觀眾覺得這個劇情有些突兀,顯然明玉並非一個隨便的人。但究其原因,蘇母重男輕女,蘇明玉從小受到不公平待遇,在感情上,她的內心是極度缺愛的,也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所以當石天冬這裡能讓她踏實睡覺,對她來說,這是童年缺失的安全感。

圖片來源網絡

黛安娜王妃,才貌俱佳,優雅迷人,為何婚姻失敗,輸給了年老平庸的卡米拉?

黛安娜王妃曾在自述中說過:

我的父母,他們從來沒說過他們愛我。一次也沒有,沒有原因。從來不會擁抱我,或者任何一種親密的舉動。

童年生活,為她後來婚姻的不幸埋下了隱患。

曾經多次在和查爾斯爭吵之後,她用頭撞上玻璃書櫃、拿小刀往自己身上刺……

這種自殘行為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她童年缺失的自我價值感。她用這種偏激的方式,只是想驗證在別人眼中「我很重要」。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克裡斯多福·孟,寫道

我的伴侶不是我快樂的來源,我的伴侶不是我不快樂或痛苦的起因:我才是。

圖片來源網絡

前段時間,一位父親給第一次去未來婆婆家的女兒說的一番話,刷爆了朋友圈。父親對女兒說,

記得多看看他家的家庭氛圍,父母是否恩愛,家庭是否和睦。 因為公公對婆婆的態度,很可能是你老公以後對你的態度。

圖片來源網絡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圖片來源網絡

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的影響是直接和深遠的。

原生家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少年時期是性格塑造時期,原生家庭能夠影響你的性格形成,繼而影響你的擇偶以及在親密關係中的處理方式。

圖片來源網絡

寫在最後: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遇到矛盾和問題時,不妨先深入了解雙方的原生家庭,正視原生家庭的影響,接納、放下、和解。願你我都能擁有和諧的親密關係,走向幸福人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朋友的經歷讓我想起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無法建立親密關係,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呢?02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建立親密關係呢?大多數時候,寧願自己一個人安靜地待著,也不願花時間去建立親密關係。所以說,很多時候,單身是會上癮的。慢慢地,我們就徹底喪失了建立一段親密關係的能力,或者我們從來就沒有擁有過。
  • 孩子無法與他人親密?4種情感解析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但實際上,有一部分人需要愛卻無法因為愛而與他人產生親密關係。於是,本應給人帶來甜蜜、美好、回味、纏綿的親密關係,卻給當事人帶來失望、痛苦,甚至膽怯和怨恨。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人,往往是因為內心住著一個被嫌棄的自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類情感的心理原理。人最初的情感通常產生於原生家庭。
  • 晚婚不婚流行,親密關係缺失,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一個親密愛人?
    婚姻不是1+12, 而應該是0.5+0.5=1每個人都想擁有真愛,但大多數人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得以實現。不僅談不上幸福,連結束掉痛苦的關係都很難。所以當今社會上,存在著大量既期待婚姻的美好又害怕因此而萬劫不復的年輕人,他們不僅向親戚朋友求助諮詢,甚至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學習情感經營的課程。
  • 為什麼你想擁有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最近有幸聽了樊登讀書的這本《親密關係》,我才深深地知道,原來一個人想擁有親密關係背後的需求是:1.獲得歸屬感2.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滿足需求,當彼此都能滿足了以後,那就會感到幸福。可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卻沒有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持續的滿足,原因是什麼呢?
  • 《親密關係》:親密愛人的幸福秘鑰
    生活中的我們都想擁有一個親密愛人,但似乎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未能如願。倆人隨著相處時間的變長,很多人便覺得,對方不像剛談戀愛時對你那麼上心了,好像也沒那麼愛你了。這時,你們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頻繁,兩個人的感情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裡消失殆盡。剩下的只是互相傷害。
  • 親密關係の探索與思考 1.0:為什麼我們需要親密關係?
    2月27日 正式開課 新春主題課程2月27日正式開課:愛、關係、親密回到正題今天看著克師(克裡希那穆提)的書,一邊在問自己:「我,我自己而言,我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呢?我是否對親密關係有依賴」。因為記得聽很多人說沒了依賴、沒了需要我還要伴侶幹嘛?對啊,如果對對方沒有了需求,沒有了依賴,我們為什麼還要伴侶關係呢?很多人說,結婚找對象就是搭夥過日子,互相給予彼此需要的:物質、情感、性等等需求和滿足。
  •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害怕親密關係?看看你中了幾條
    今天在熱搜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人類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一網友回答深有同感:我們不能沒有空氣、食物和水而活。但沒有書籍、音樂、電影,沒有希望,沒有親密關係,我們還是可以活著的,然而沒有了這一切,活著也未免太蒼白了。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看似兩個人已經親密無間的相處了很多年,但在日常溝通中仍有無數的雷區,一觸即發,究竟是為什麼讓兩個人看似親密卻無法真正懂得彼此的內心呢? 這時兩人的假性親密關係已經代替了真正的親密關係。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質量、情感的聯絡、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
  • 在親密關係中,你為什麼會有失落感?
    但生活中的親密關係,往往不如想像中的完美。那麼,如何建立友情中的親密關係,我建議你讀一下這本書:《親密:廣受歡迎的人氣心理學》將引導大家更加深入了解親密關係,為你擁有更好的友情提供幫助。《如何建立好人緣》人人都渴望精彩的人生,都想在生活的舞臺上盡情地揮灑自己的能力與才華。
  • 你是否也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中?
    親密關係應當是能夠讓兩個共同成長的關係,如果一段關係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無法帶來,看似親近,卻又貌合神離,那麼並非是正常的。在《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中,就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不是嚴肅的心理學術語,它描述了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情況。
  • 親密關係如何維護?三個方面淺析構建親密關係的技巧
    《親密關係》是「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中的一種,自出版以來就深受讀者的喜愛。這本書揭示了人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並且給出了如何才能建立和維繫親密關係的方法。作者有兩位,一位是羅蘭·米勒,另一位作者是丹尼爾·珀爾曼。羅蘭·米勒是休斯頓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在2008年獲得了人際關係研究國際學會卓越教學獎。
  • 最好的愛情,是擁有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親密關係》的最後一部分,這一部分主要講述了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和最好的愛情之間的關係。我們一生都在尋找最好的愛情,可是真正美好的愛情或許就在身邊。我們總以為最好的愛情必須是轟轟烈烈的,後來我才明白,老一輩的相守才是最美好的。兩個人的感情從最初的「月暈」階段,到後來的「幻滅」和「內省」階段,都只是愛情的過渡期,熬過這些,才能迎來感情最好的階段,那便是「啟示」階段。
  • 看這裡,親密關係葵花寶典你拿去……
    但看向現實生活中,你身邊,我周圍,也有時時可見,不和睦的聲音和一地雞毛的場景。人們在平時生活中心中積攢的怨怒,在那一刻,被一件小事觸動而翻臉了,那場景下,他們早已忘記了,當初相戀相愛時美好的一切。如此,然道我們就真的不能擁有一段美好的親密關係,和一個可心中意的愛人麼?
  • 我們真的擁有親密關係嗎?
    我們真的擁有親密關係嗎?但其實,在社會學、心理學領域,這個題材的研究十分深入和持久,比如在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的網站上,健康親密關係的兩個重要支柱——「溝通」和「邊界」的條目甚至細化到了「不濫用科技手段去考察對方」這樣的程度。如果我們要給親密關係一個界定,也許可以這樣說:親密關係是一種現代的關係,指的是兩個情感成熟的人,既親密又各自獨立,雙方在關係裡都覺得很舒服,從這段關係裡獲得飽滿的情感滋養。
  • 掌握維繫親密關係的七個法則,助你擁有幸福的婚姻
    其實,這些理所當然的理由是由於人們認識上存在著誤區,這些誤區容易讓夫妻雙方輕易相信他們存在的問題已無法解決或者面對,而不是去尋求合理的應對方法。誤區一: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是婚姻幸福的潤滑劑。人們往往認為同性相吸,擁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兩個人步入婚姻殿堂後一定會更幸福。這個命題成立的前提是夫妻雙方共同關注和配合併一起深化彼此的愛好和興趣。
  • 被「假性親密關係」毀掉的中國式婚姻
    直到第二天早上丈夫才知道她回來了,那瞬間丈夫很生氣:」為什麼你那麼晚回來,卻不告訴我?萬一出點什麼事該怎麼辦?「「我不想麻煩你。」那一瞬間,丈夫覺得很心寒,感覺自己在婚姻中不被需要,摔門而去。如果以上這些,你中了好幾條,那麼也許你正處於一段「假性親密關係」中。親密關係,是由一些過程和行為來建立的。它不是你送花買鑽戒,發朋友圈秀恩愛,而是關乎兩個人溝通的深度,以及彼此的信任和理解。表面上的貌合神離、其實最傷人於無形。
  • 親密關係下的陌生人
    比如,戀愛時,我們會渴望走進婚姻,即使戀愛時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很親密,我們還會本能的感覺親密度依然不夠,至少無法從心理上獲得安全保障。婚姻像一座堡壘,它代表著我們心理上的情感保障,每對情侶都會認為結婚才算彼此真正擁有,結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關係親密。
  • 在愛情這麼親密的關係裡,為什麼溝通如此艱難?
    愛情是人世間最親密的關係之一,為什麼還是會這麼艱難?當我們曾經接受並嚮往的那些愛情模式在遭遇現實撞擊後,除了向父母輩的經驗和言說妥協,或許也得承認「我們永遠不可能像天使一樣交流,這是一個悲慘的事實,但又是幸運的事實」。只是,親密關係的交流何以常常失敗?
  • 如何處理與「迴避型依戀」者的親密關係?
    喜歡看他獨來獨往,像貓一樣對任何人都保持著距離;喜歡看他孤獨冷傲的眼神,偶爾對你投來的目光,足以讓你小心肝撲騰個兩三天。最初,他不排斥你的靠近,然而牽手之後,他永遠不會說愛你,不會主動關心你。你開始懷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乎你,在乎這段關係。是不是你隨時離開,都換不回他的反應? 明明在關係的確認之初,你也清楚地看到了他渴望的眼神,為什麼兩個人應該走向更深更緊密的階段,他卻在一步步退縮?
  • 《親密關係》⑥丨跳出受害者牢籠,才能擁有破繭而出的靈魂力量
    只有願意直面痛苦,願意為親密關係中所發生的事情完全負責的人,才能在「內省」的階段體會到從小我中破繭而出的靈魂的力量。這種靈魂的光芒會照亮我們的內心世界。當你在幻滅階段將自己磨鍊成為溝通專家並能平靜面對痛苦之後,你會變得更成熟、更自覺。內省是檢視自己內在所有想法和感覺的過程,其終極目標是讓你能和自己內在的事物和平相處,並且用愛來面對它們。這裡需要澄清的一個誤區是:親密關係是不能一人一半的,因為這表示你只需付出50%的努力,也就是說你只有一半的時間在為親密關係努力及付出。這樣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