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愛情,是擁有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

2020-12-12 陸漫漫MT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親密關係》的最後一部分,這一部分主要講述了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和最好的愛情之間的關係。

霍妮在《婚姻心理學》一書中說:「如果夫妻雙方能夠學會調和感情層次上的差別,理解並體驗對方的感受,那麼我們離真正的親密無間不遠了。」

01

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我們一生都在尋找最好的愛情,可是真正美好的愛情或許就在身邊。我們總以為最好的愛情必須是轟轟烈烈的,後來我才明白,老一輩的相守才是最美好的。兩個人的感情從最初的「月暈」階段,到後來的「幻滅」和「內省」階段,都只是愛情的過渡期,熬過這些,才能迎來感情最好的階段,那便是「啟示」階段。

在這一階段,總覺得時間過的太快,好像一眨眼的功夫,那些點點滴滴都成了記憶裡的美好。

02

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如何建立?

「啟示」階段的愛情時綿長且深情的,相對於其他階段,這個階段最大的改變便是:從關注自我轉變為關注自己的另一半。此時,他們的親密關係也來到了最高境界,即「靈魂關係」,一種由心而生、由愛而起的極高靈魂境界。

那麼我們改如何理解親密關係的最高境界呢?

我們可以用佛教三種最核心的境界來解釋,即「無常、無我、放下」。

世間的一切都是充滿意外的,我們不必過於糾結事情發生的原因和過程,只需要順其自然地接受,相信一切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便是我們說的「無常」。

所謂「無我」,就是人必須充分地認識自己,並承認自己不存在的身份。人一輩子,不過是幾個身份的轉換,在不同人的眼中,我們的身份各不相同。

「放下」便是一個人的豁達,愛情是給予而非索取,如果不加節制地向對方索要,在滿足不了需要的時候,便會形成心理落差,導致矛盾的產生。所以放下自己的貪念,放下自己不切實際的需求。

03

如何成就最好的愛情?

作者在和妻子吵架冷戰後,冷靜下來並且回想自己當初愛她的時光,然後把這次生氣的事情放在一邊。慢慢體會自己愛她時的感受,試著去理解妻子爭吵時的需求和感受。於是他跑過去擁抱妻子並道歉,誤解便這樣消除了。在感情的路上,每個人的經歷和感受都不同,但是好的愛情一定能體會愛的流動。愛的流動可以暫緩一切緊張的氛圍,通過在當事人的心裡留下愛、轉換愛,進而促使他放下當下的事,轉而關注真正需要關注的對象。

無論在怎樣的困境,正是這種愛的流動,讓愛到了最高的境界。「無常」是一種豁達的心理,它引發著愛,讓人在任何事情面前產生愛;「無我」是一種無私的愛,把對自己的愛轉換成對對方的愛;「放下」是一種自在的狀態,它牽引著愛的結果。

正是這三種境界相互聯繫、相互轉化,便促成了「愛的流動」,也構成了親密關係的最高境界,這便是我們最好的愛情。

寫在最後

維持一段美滿的親密關係並不容易,雖然看起來有一些方法論,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內心的平和。而自己內心的平和,來源於對於早年傷痛的處理,如果我們在進入一段新的親密關係時,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傷痛,那麼無論學習多少的方法與理論,都可能沒辦法好好實施。

所以,為了我們重要的人,我們不僅要努力地去學習如何維持一段健康的關係,更要勇敢地去面對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過往,只為遇見更好的彼此。好了,關於本書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愛情中的親密關係恐懼
    愛,想要擁有卻又不敢接觸愛情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有的人,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墜入愛河,有的人即使朝夕相處,也很難擦出火花,很多單身的人們都很想擁有一段甜蜜的愛情,但是又不敢去接觸,他們又很恐懼愛情,怕遇到讓自己傷心的另一半,也怕自己因為另一半改變了自己,讓自己失去了自我和自由,甚至你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牴觸了外界的接觸
  • 什麼是最好的親密關係?
    書信也見證著他們愛情之路的坎坷。魯迅在信中寫道:「回想六七年來,環繞我們的風波不可謂不少,在不斷的掙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罵誣衊的也有,但我們緊咬了牙關,卻也已經掙扎著生活了六七年。」 所謂親密關係的最高境界,莫過如此守望相助了吧。
  • 以愛情三角理論建立親密關係,用四階段法及XYZ法維持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的建立男女之間成為情侶、夫妻,是因為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情,由此關係轉化為親密關係,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承諾。親密是兩個人之間感覺親近,溫馨的體驗,簡而言之,就是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溫暖的感覺體驗。承諾是兩者為了維護這段愛情關系所做出的承諾,包括對愛情的忠誠、責任心。
  • 《愛情的邏輯》:破除親密關係中的認知陷阱,讓你擁有完美愛情
    所謂維繫成本低,就是很少需要為了維繫和對方的關係熱度,而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兩個人對比一個人是否更舒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是否要極大改變自己既定的習慣和行為狀態,如果需要,那麼幸福感就會下降。比如,優秀的男人可能會要求女人在結婚後辭職,專職照顧家庭和孩子,那麼對於擁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的女人來說,她們的心裡肯定會不舒服。
  • 「我抒我讀」投稿|最好的親密關係不單指愛情,可以是親情、友情
    近日,我看了一本名叫《最好的親密關係》的書。作者是(英)羅賓.鄧巴所寫的,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愛情、友情、親情的區別是什麼。可是,什麼才是最好的親密關係呢?在我自己認為之中最好的親密關係是生育我們的父母、自己的另一半和自己認可的好朋友的關係。
  • 《親密關係》:愛情竟是源於需求?親密關係的終極意義是自我成長
    《親密關係》第二章中描述了這樣的浪漫景象,然後告訴讀者:醒醒!喝酒也要吃點花生米好嗎!(不是)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愛情來臨時,我們自以為的心動、付出、不顧一切,其實只是源於我們心靈深處渴望自己的需求被滿足。
  • 《親密關係》:深度解讀婚姻,構建親密關係
    但這對解決婚姻中的問題是與事無補的,只能讓自己更痛苦而已,最近看到一本書卻產生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婚姻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事出有因,我們對於婚姻的理解還是太膚淺,這本《親密關係》看似在解讀愛情,其實個人感覺,如果一樁婚姻,想要美滿,首先得有愛情,所以從構建親密關係開始才是經營婚姻的必行之路。
  • 我們真的擁有親密關係嗎?
    我們真的擁有親密關係嗎?但其實,在社會學、心理學領域,這個題材的研究十分深入和持久,比如在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的網站上,健康親密關係的兩個重要支柱——「溝通」和「邊界」的條目甚至細化到了「不濫用科技手段去考察對方」這樣的程度。如果我們要給親密關係一個界定,也許可以這樣說:親密關係是一種現代的關係,指的是兩個情感成熟的人,既親密又各自獨立,雙方在關係裡都覺得很舒服,從這段關係裡獲得飽滿的情感滋養。
  • 解析《窄門》:柏拉圖式的愛情悲劇,親密關係中不存在純粹的理性
    不過,兩人卻絲毫沒有結婚和確定關係的打算。表姐自幼生長在母親不忠的家庭裡,對於愛情中的欲望關係十分抗拒。她始終認為自己與表弟的愛情應該是那種柏拉圖式的重精神世界交流的純理性愛情,不應該帶任何親密的接觸和情感的火花碰撞。
  • 晚婚不婚流行,親密關係缺失,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一個親密愛人?
    《親密關係》一書是加拿大國際演說家克裡斯多福·孟和他妻子在相處過程中的感悟與體驗,它以獨特的處理方法使很多人將這本書奉為夫妻關係處理的寶典。在書中講到,婚姻中的親密關係出現問題可以概括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浪漫階段、幻滅階段、內省階段以及啟示階段。
  • 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對方,才是嫁給愛情的最高境界
    【周小花,與你分享真情實意,也陪你看清虛情假意~】原創文章,抄襲必究01有的愛情,談著談著就淡了。有的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嫁給愛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婚後還能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對方,每一次都如同第一次那般怦然心動。有人可能覺得,戀愛談太久的情侶,一般難以走向婚姻,因為彼此都太熟悉太了解對方了,以致於沒了新鮮感。就好比我結婚前,有朋友問過我:「你們倆在一起那麼久了,不會覺得膩嗎?
  • 親密關係: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要愛到「忘我」
    我不認為這樣的愛情是偉大的,反倒覺得這樣的愛是愚蠢的,因為愛情的維繫,需要的是平衡,不該只是付出,也要有所回報。更重要的是,愛情裡最不該忘記的就是我們自己。可見,在愛情中失去自我,並不會擁有真愛。想想看,一個人曾用生命威脅都留不住對方,這樣的關係怎能親密,即使在一起,恐怕也是有了婚姻的形式,很難擁有愛情的真諦。有人說,愛一個人,愛到塵埃裡,愛得卑微,那是心甘情願的,怎麼能說那不是真愛呢?
  • 《親密關係》:親密愛人的幸福秘鑰
    生活中的我們都想擁有一個親密愛人,但似乎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未能如願。倆人隨著相處時間的變長,很多人便覺得,對方不像剛談戀愛時對你那麼上心了,好像也沒那麼愛你了。這時,你們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頻繁,兩個人的感情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裡消失殆盡。剩下的只是互相傷害。
  • 梁山伯與祝英臺,愛情的最高境界
    @文字空間 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故事,每每讀來總是讓人心中頓生憐憫之情,感動之意,敬佩之舉!還被稱為東方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1,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si相許。愛情是什麼?愛情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世間若能尋得如此伴侶,相守相依相偎相伴,患難與共,生si 與共,此生足矣。
  • 親密關係:愛情的3個成分,如何支撐4種類型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親密包括熱情、理解、溝通、支持和分享等愛情關係中常見的特徵;激情的主要特徵為性的喚醒和欲望;忠誠,指投身於愛情和努力維護愛情的決心。忠誠在本質上主要是認知性的,而親密是情感性的,激情則是一種動機或者驅力。戀愛關係的"火熱"來自激情,溫情來自親密,相比之下,忠誠反映的則是完全與情感或性情無關的決策。如果親密、激情和忠誠三者都缺失,愛情就不存在。當親密程度高而激情和忠誠度都非常低時,就是喜歡。缺乏親密或忠誠卻有著強烈的激情即是迷戀。
  • 深度解讀《愛的博弈》:從「愛情實驗室」,獲得幸福的親密關係
    在親情的愛中博弈,在友情的愛中博弈,更在愛情之愛中博弈。那麼請問,你累嗎?《愛的博弈》《愛的博弈》以愛情實驗室為主要戰場帶我們走進愛情,了解愛情,認識愛情,更好地追求愛情。——羅蘭·米勒 / 丹尼爾·珀爾曼《親密關係》愛情裡,小兩口吵架是遲早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喜歡爭個高低,一定要想方設法去說服對方,完全不管這件事情是誰對是錯,只是為了出一口氣而已。
  • 《親密關係》:理想的愛情,都有這三個標準
    1.滿足愛情的這三個要素——激情、親情和承諾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人,但最終只會與一個人產生愛情。其實,兩個人走到一起,少不了荷爾蒙的作用,就是有強烈想和對方在一起的欲望。當然,除了欲望的驅使,親密感也是很重要的。
  • 人類圖|親密關係|浪漫愛情、婚姻和親密關係的區分「房鼎容原創」
    這些天受邀坐客一個兩性關係的論壇,這一期主要是關於離婚人士。大家眾說紛紜,呈現出婚姻及兩性關係的面面觀,我稍稍為大家做了梳理和區分、做個分享。兩性關係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大家常常沒有搞清楚,就是浪漫愛情不等於親密關係,也不等於婚姻。
  • 在愛情這麼親密的關係裡,為什麼溝通如此艱難?
    愛情是人世間最親密的關係之一,為什麼還是會這麼艱難?當我們曾經接受並嚮往的那些愛情模式在遭遇現實撞擊後,除了向父母輩的經驗和言說妥協,或許也得承認「我們永遠不可能像天使一樣交流,這是一個悲慘的事實,但又是幸運的事實」。只是,親密關係的交流何以常常失敗?
  •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就是尋找自我。
    《親密關係》一書中闡述過一個觀點:「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這個自我究竟是什麼呢?找到自我就能建立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嗎?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