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說,什麼樣的靈魂就需要什麼樣的養料。我們需要愛,也需要被愛。如果我們的成長經歷讓我們感受到的愛不夠,我們就要從伴侶身上來尋求更多的愛彌補。相反地,童年接受了許多愛的人,長大了或許就成為了給予別人愛的人。但是不管是怎樣的付出與收穫的關係,我們在與另一半的親密接觸中,總免不了發生矛盾和衝突,如何化解衝突收穫幸福,是我們在追尋真愛的路上必須通過的難關。
導讀
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小編很喜歡的一本書,是由克裡斯多福·孟編寫的《親密關係》。相信對於許多正處於戀愛中,或者是剛剛結束一段感情的讀者來說,閱讀本書時你可能會感同身受甚至對號入座。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開心與快樂,我們渴望建立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總說人是善變的,如何在一段感情中變得越來越愛彼此,而不是越來越冷淡,似乎這是一門人人都要努力修習的功課。
關於作者
本書作者克裡斯多福·孟是一位有著近三十年經驗的國際演說家。他從1993年開始就致力於研究人類的親密關係,至今已有20多載。他運用廣泛的經驗,幫助個體解決生活中的困惑與難題,進而達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他還是專業的親密關係諮詢專家,出版了多部與此領域相關的著作。
關於本書
《親密關係》是一本探討伴侶之間關係的作品。作者通過大量相關案例,結合心理學在親密關係上的研究成果,得出結論:我們在相愛的過程中向對方索取的,往往是我們童年缺乏的。作者指出,在親密關係中,衝突不可避免,我們也經常認為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讓感情持久。作者卻認為,單邊改善也能讓我們抵達靈魂關係的彼岸。在本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脈絡,指導我們穿越親密關係的複雜障礙,回歸親密關係的本質,感受愛帶給我們的幸福。
你將學到
親密關係的四個階段
衝突的三種類型
衝突在親密關係中存在的原因
化解衝突的方法
親密關係的四個階段
在書中,作者將兩個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分成了四個階段。在這樣的關係裡,隨著時間變化,彼此之間感情的變化也顯得有跡可循。我們總是聽說愛情難長久,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再怎麼如膠似漆的兩人也會有不可磨合的矛盾和衝突。一旦這樣的矛盾和衝突大過了彼此之間的愛意,那麼關係的結束也就自然而然。對親密關係四個階段的狀態詳細了解,或許可以幫助我們防止陷入愛情的「既定」發展軌道中。
親密關係的第一階段是「絢麗」階段。「絢麗」就是蜜月期,每一段感情的開始總是美好的。我們總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在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一開始肯定是相互吸引的,在彼此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再一步步碰撞出浪漫的火花。作者認為這個時期我們都帶著濾鏡看對方,也就是月暈現象。我們認為對方剛好符合了我們所有的對另外一半的想像,覺得對方特別,即使有缺點,也是可愛的缺點。這個階段,我們甚至可以為了對方放棄自己的要求,降低自己的期望。
但是在「幻滅」階段,也就是親密關係的第二階段,雙方開始看到對方的缺點,此時光環效應不再強烈,我們不再降低自己的期望來使對方開心。在親密關係中,如果一個人感到失望、憤恨,那就說明對方沒有滿足他的需求、達到他的期望,一點「小事」也開始成為雙方爭執的導火索。比如書中舉的例子,瑪麗和約翰深愛彼此,但住在一起後,約翰總是受不了瑪麗將浴室弄得一團亂,溝通幾次無果後約翰終於受不了了,兩個人吵了起來。小事情成為吵架導火索,相信這對於很多情侶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是如果不好好處理這些小矛盾,兩個人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冷淡。
為了讓親密關係維持下去,我們開始了「內省」階段。這個時候雙方暴露出來的缺點會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也開始嘗試著從中反省自身的問題,開始反問自己:為什麼一開始不會覺得對方難以相處,現在卻會了呢?是不是我也有問題。能夠到這個階段,說明你對你們的感情很重視,開始尋求改變來維持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在最後,如果你們能夠順利走下去,肯定是因為你們進入了「啟示」階段。這時雙方都能學會包容對方的不足,降低自己的標準和期望,也接受自己的不足,共同成長。
衝突的三種類型
從上面親密關係的四個階段中,我們可以發現,只有處於「絢麗」階段的親密關係不會產生衝突,其他三個階段我們都在不斷出現的新矛盾裡尋求平衡。
衝突是兩個人相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親密關係中的衝突主要分為三類:攻擊、情緒抽離、被動攻擊。
所謂攻擊就是公開主動地表達憤怒。比如指責、爭吵、辱罵甚至肢體衝突。作者在書中回憶自己與女友去夏威夷度假,那天他們正好在鬧彆扭,於是一整天不是嫌棄對方動作慢,就是說對方穿著難看。在一個下雨的傍晚,衝突升級,他們一邊在崎嶇的山路上開車一邊爭吵,就這樣吵了一路。作者後來才發現,在吵架的時候,雙方邏輯根本已經混亂,只要能證明對方是錯的自己是對的,任何沒有關聯的舊帳都能翻出來,這就是典型的「攻擊」狀態。
而情緒抽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冷戰」。冷戰是指兩個人避開正面衝突,不交流,避免吵架。有些人害怕針鋒相對,所以一旦矛盾爆發,就會找藉口或者機會逃離矛盾現場,選擇遠離痛苦。但要知道,這並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衝突的第三種類型是被動攻擊。就是故意裝委屈,單方面扮演「受害者」的方式,令對方產生愧疚感。相信這一點是許多男性同胞都曾經面對過的。當女朋友鬧彆扭時,無論對錯,只要女生開始流淚,男生就必須認錯。這種避開坦誠溝通的做法,只會使一方得到釋懷,但是對另外一方其實是很不公平的。
衝突在親密關係中存在的原因
知道了衝突的類型,我們需要搞清楚衝突為何在親密關係中存在感如此之高,搞清楚這一點,我們才可以做到對症下藥。
作者認為,在親密關係中衝突存在的兩個主要原因是我們對衝突存在的「無知」,和面對現實的「恐懼」,也就是我們不敢正視內心的童年陰影。
我們要知道,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許多處於蜜月期的情侶,總覺得對方是最貼合自己靈魂的人,所以當矛盾出現,便覺得如臨大敵,把親密關係中的一些小摩擦放大。比如兩個人為家具的擺放位置爭吵、為小孩的教育爭吵等等,很多人甚至會吵到要離婚。這些衝突在升級前很容易避免,但是我們常常選擇堅持己見,等到問題變得嚴重了才後悔。
而衝突產生的第二個原因是「恐懼」。正如上文提到的,約翰和瑪麗因為浴室問題爭吵。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他們兩人各自的成長經歷。瑪麗的父母對她要求嚴苛,認為什麼東西都要收拾得妥妥帖帖才是女孩子該有的樣子,一旦沒按照父母的話做,自己就會挨罵;而約翰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被父母冷落是他童年常有的也是難以釋懷的事。他們兩人在這件事情上都感受到了和童年一樣的壓力,瑪麗覺得約翰和父母一樣,只會要求她做一個強迫症患者,而約翰覺得瑪麗和他的父母一樣,根本不在意他的感受,忽略他的需求。
正是因為童年陰影的存在,我們總是會在日後的生活中,從最親近的人身上謀求一種彌補,渴望得到童年缺失的那部分關注與認同。正如《正面管教》中我們提過的,歸屬感和價值認同感對於孩子的成長特別重要。從表面上看,我們爭執的時候似乎都是站在相對的立場,但事實上,這些爭吵的源頭又是一致的。只要雙方能察覺彼此的問題,就能化爭吵為理解。
化解衝突的方法
我們要準確把握衝突爆發的原因,做好對症下藥,是化解衝突最好的方法。作者在本書中介紹了兩種化解親密關係衝突的方法,分別是:放下立場和學會接受陰影人物。
包容永遠是保持良好關係的不二法則。不管是情侶還是家人,我們總是在相互包容中走到今天。而要做到包容,我們就要學會放下自己的立場,也就是不要一味堅持「自己是對的」,不要在每件事上都要求得到別人的認可,要知道,有時候對方的開心,真的比自己的對錯更重要。
第二種方法是學會接受陰影人物。陰影人物就是那些具有不能讓我們接受的特質的形象。在爭吵的過程中,我們從對方身上看到了這些特質,然後很容易將這些特質放大,對方無論做什麼,你都開始感到厭煩。
要接受陰影人物,我們就要先尋找出對方讓你受不了的特質。在爭吵的過程中,注意留意哪些特質是會讓自己抓狂的,然後深入分析,為什麼對方會這樣。進而換位思考,看看這些特質自己身上是否同樣存在,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得知,在親密關係中,對方讓你受不了的特質往往在你自己身上也會有所體現,這時你應該想想,自己的不足是否也讓對方難以接受。接下來你可以拿出一張紙,在紙上分別列出對方的優點和缺點,一般情況下,優點總是寫不完,而缺點只有經常引發爭吵的那幾個。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找回當初自己心動的原因,找到那個吸引自己的伴侶。
總結
「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王小波的這句話,適用於任何處於親密關係中的人。每個人生來都帶有各種各樣的毛病與缺點,我們不是完美的人,世界也不是完美的世界,但是一旦擁有了愛人的愛情,誰還需要完美呢?當你和最愛的人產生衝突時,不妨回頭看看最開始相愛的彼此,或許爭吵就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