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為什麼戀愛也是一個技術活?這本書值得連讀兩遍

2020-12-14 歷史中人生百味

兩人從陌生到相戀再到白首,究竟會有多難?

一個男人在茫茫人海中喜歡上一個女人並鼓起勇氣約會她的概率是1/2000;這個女人和男人約會四次後,喜歡上他的概率是1/4;而男人堅持約會同一個女人四次的概率是1/2;相愛的兩個人最後結婚的概率是1/3;而目前中國的離婚率大約是1/20。

南京大學心理系老師陳昌凱在公開課《戀愛是個技術活》中如是說。

並不複雜的運算之後,現實呈現「情理之中」的難堪:人世間百年好合、永結同心的機率大約只有1/50000,如果你正是這1/50000,那你一定幸運又幸福。

為什麼談戀愛是個技術活?

約翰·格雷真的是在愛情中深諳進退的大師,那句「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凝練了所有的訣竅。

他還有許多很接地氣的總結,諸如「十種最容易被男人曲解的抱怨」、「男人常見的六種警告信號」、「女人為什麼滔滔不絕」、《金星人火星人互譯辭典》……他堅信男女間需要一個高明的翻譯,因為彼此「對兩性的差異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助於減少交往中的矛盾,消除不必要的誤會,避免強人所難的舉動。」

我們大部分時候感受到痛苦,是覺得自己本不該被如此對待。約翰·格雷有一堆辦法讓你好受一些,他一邊像是總能及時傳來小抄的仗義鄰桌,陪同應對交往中的各式傷痛和尷尬;一邊又善意提醒,不要去批評你還沒理解的事情,愛不會讓你輕易傷悲,傲慢和偏見才會

探討兩性差異的心理類書籍,大都附著一些交往技巧,其中不乏生動有趣的內容,比如《親密關係》中的第三章的主題概括起來便是:你會吸引誰,又會被誰吸引?

如果說《男人來自火星 女人來自金星》用華麗的個人表達取代了真實的邏輯分析,《親密關係》則是嚴謹又活潑的科學讀物,包含兩性探索外親子關係、代際關係等更為豐沛的內容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心理學家們是如何帶著對人類美麗的情感進行日常研究的,他們爭論「關係」原理和甄別偽科學時的執著,很難不令人動容。

《親密關係》的作者羅蘭·米勒並不認同男和女的差異,誇張到火星距離金星般遙遠,卻並不否認:彼此認識多深,愛情才能有多深

看上去,無論多麼凌亂的情感糾葛,都能在這些技巧裡收穫體面的了斷。但就像對待所有「成功學」類的建議一樣,我們似乎永遠對此保持熱情,卻未必身體力行。

羅蘭·米勒認為人際關係最簡單、最基本的特點便是「種類多樣,規格不齊」。親密關係存在了解、關心、相互依賴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和承諾六項特徵。

若任一要素單獨出現,親密關係仍然存在,但是親密程度會被削弱。所以,親密關係模式的實際存在多樣而複雜,戀愛自然也就成了一種技術活了。

如何才能掌握好這門技術活?一定要謹記以下幾點

一、依賴與獨立,親密關係中的「黏性」和「界限」。

親密關係上,親密兩個字決定了這段關係註定會有「黏性」,我們不會再期待那種完全疏鬆的關係,這會讓這段關係變得沒有存在感。

還需要知道的是,對別人太過依賴,會讓我們自己失去「核心競爭力」,說的狠一些就是,我們會逐漸「無能」。

這或許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們說,親密關係需要適度依賴,而在這之外,還需要彼此獨立。

二、親密關係離不開磨合。

依賴過度,讓人失望,獨立過度,讓人疲憊,這種極端情況,在不同的關係中,並沒有明確的界定,顯然,當兩種極限中間的縫隙不夠寬時,並不利於一段親密關係的建立。

因此,便需要磨合,所謂磨合,就意味著衝突,意味著憤怒與失望,這其實是在相互尋找並調節獨立與依賴的極限。

這種調節,既是對自己,也是對對方。

但是,磨合併不意味著只是磕絆,而是磕絆後的接納與包容,甚至妥協和犧牲,而且,這是相互的,別人砍掉一個稜,你磨掉一個角,雙方變得越來越契合,關係也自然越來越牢固。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狂喜與極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

在婚姻裡,獲得幸福的方式有很多,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那麼一定要看這本《親密關係》,這本書值得你連讀兩遍。

這本書的作者是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家庭問題研究教授,他將會在這本書裡告訴你如何穿透自我障礙,用愛釀造幸福秘方。

這本書樊登在樊登讀書會上曾推薦過,推薦理由是「《親密關係》告訴我們如何穿透自我障礙,用愛釀造幸福秘方——沒有人能年復一年地活在火辣、熱情、浪漫的親密關係之中,但我們能在親密關係的旅途中,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學習接受和放手,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

除了這本書還有《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生活需要儀式感》、《斷舍離》、《願你的生活既有善良又有鋒芒》四本書一起發貨,五本書一共58.8,折算下來一本才十幾元,真的非常划算了。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親密關係》:為什麼愛是一種技術活動?這本書值得讀兩遍
    「一個男人在茫茫人海中喜歡上一個女人並鼓起勇氣約會她的概率是1/2000;這個女人和男人約會四次後,喜歡上他的概率是1/4;而男人堅持約會同一個女人四次的概率是1/2;相愛的兩個人最後結婚的概率是1/3;而之前中國的離婚率大約是1/20。」南京大學心理學老師陳昌凱在公開課《戀愛是個技術活》上說。
  • 《親密關係》值得讀兩遍:尋找永恆的親密關係,就是尋找自我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當初愛得死去活來的兩個人,到後來會形同陌路甚至成為仇人?《親密關係》這本書能夠為你解開困惑。在國際長途飛行中,最適合讀書和思考。這一次,八個小時的飛行途中,我快速閱讀了這本《親密關係》。正如本書的譯者張德芬在推薦序中所說:這是一本值得讀兩遍以上的書。
  • 《親密關係》:解開迷惑幫你建立滿意的戀愛關係,值得一看!
    《親密關係》:解開迷惑幫你建立滿意的戀愛關係,值得一看!所幸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本非常好的講述親密關係的書籍,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推薦一下。這本書就是《親密關係》!《親密關係》就是這樣一本講述影響親密關係的各種因素的書籍,它非常全面的講述了一段感情的產生和消亡以及如何修復的過程。
  • 建議李國慶俞渝們都看一看這本書:《與人親密》——看透親密關係...
    大多數夫妻都毫無意外地感到,自己被困在這兩種充滿破壞性的選擇之間——爭吵或者壓抑自己的需求,這兩條路都不可能通向我們心目中的愛情。如果這裡有另外一個選擇呢?假設你可以在不必積累怨恨的前提下,完全避免破壞性的爭吵,同時還可以利用這些具有挑戰性的時刻來實現成長,那會如何呢?如果,你能把每一次激烈的交流都變成治癒的轉折點,又會如何呢?這就是蓋伊·芬利在本書中詮釋的——戀愛的魔法。
  • 《親密關係》:深度解讀婚姻,構建親密關係
    但這對解決婚姻中的問題是與事無補的,只能讓自己更痛苦而已,最近看到一本書卻產生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婚姻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事出有因,我們對於婚姻的理解還是太膚淺,這本《親密關係》看似在解讀愛情,其實個人感覺,如果一樁婚姻,想要美滿,首先得有愛情,所以從構建親密關係開始才是經營婚姻的必行之路。
  • 什麼樣的親密關係是可以長期持續的?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我們渴望建立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親密關係讓我們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親密關係》雙十二,沒有購物,而是選擇參加了兩個小時的讀書會,讀的是《親密關係》這本書。
  • 為什麼你想擁有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最近有幸聽了樊登讀書的這本《親密關係》,我才深深地知道,原來一個人想擁有親密關係背後的需求是:1.獲得歸屬感2.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滿足需求,當彼此都能滿足了以後,那就會感到幸福。可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卻沒有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持續的滿足,原因是什麼呢?
  •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害怕親密關係?看看你中了幾條
    今天在熱搜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人類為什麼需要親密關係?」一網友回答深有同感:我們不能沒有空氣、食物和水而活。但沒有書籍、音樂、電影,沒有希望,沒有親密關係,我們還是可以活著的,然而沒有了這一切,活著也未免太蒼白了。
  • 百萬媽媽讀書活動 | 這兩本書,讓你和伴侶重建親密關係!
    《親愛的,我們別吵了》這本書通過七段對話化解夫妻/伴侶的衝突,這七句對話分別是:當衝突開始時——當我們無法與伴侶建立安全的情感連接時,我們會陷入三種「惡毒對話」的基本模式:「找出壞人」、「抗議之舞」、「僵局之舞」。
  • 成年人都該讀的一本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
    建議每個成年人都讀一讀《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加拿大的克裡斯多福孟,他是一位在個人及團體教練的領域上有近三十年經驗的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商師。他的教學遍及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近三十年來他研究的領域著重於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的動力。
  • 想成為親密關係的妥善經營者,這9本書必讀!
    它們會為你提供修煉愛情的三條路徑:與你愛的Ta溝通、理解幸福的含義、認識你自己,幫助你在經營親密關係的旅途中持續成長。愛的溝通通過長達40年的婚姻關係研究、對700多對夫妻、近10000對情侶的實際測試,「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得出一個實驗結論:婚姻關係能夠持續得到改善的夫妻,與那些關係存在問題的夫妻相比,他們每周會多花5小時來改善婚姻。
  • 親密關係裡出現矛盾衝突怎麼辦?一本書告訴你如何化解,重獲幸福
    沒有人能年復一年地活在火辣、熱情、浪漫的親密關係之中,但我們能在親密關係的旅途中,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學習接受和放手,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親密關係》是加拿大心理學家克裡斯多福·孟,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研究,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撰寫的一本關於愛情、親情和友情的關係中矛盾與衝突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化解,怎樣獲得幸福的鑰匙的經典作品。著名作家張德芬老師為書做序,在文中稱「值得讀兩遍以上的書」。
  • 《親密關係》:從蜂蜜到敵人,伴侶越來越疏遠,罪魁禍首是自己?
    說到親密關係,我們不得不提到一本同名的書,即克裡斯託福孟寫的《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他是一名國際演說家,他花了近的時間研究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他幫助了許多破碎的家庭重獲愛情港灣,作者張德芬也翻譯了這本書並作了充分推薦,她說這是一本難得的書,她讀了兩遍。
  • 晚婚不婚流行,親密關係缺失,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一個親密愛人?
    《親密關係》一書是加拿大國際演說家克裡斯多福·孟和他妻子在相處過程中的感悟與體驗,它以獨特的處理方法使很多人將這本書奉為夫妻關係處理的寶典。在書中講到,婚姻中的親密關係出現問題可以概括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浪漫階段、幻滅階段、內省階段以及啟示階段。
  • 什麼是最好的親密關係?
    朋友們表示贊同,現代生活如此快節奏,速食戀愛或一次性戀愛愈加普遍,再不像過去那樣,一場戀愛如一場馬拉松,用力又漫長。與朋友們聊完,帶著一種悵然回到了家,睡前從書架上隨意抽出一本書,居然是魯迅與妻子許廣平的書信合集《兩地書》。封面泛黃,顯得陳舊,好半天才想起來這是大學舍友的書。她很喜歡魯迅,曾經抱著這本書邊看邊露出傻傻的笑。
  • 《親密關係》:為愛讓步,修復親密關係
    爭吵或壓抑,是大多數夫妻的做法,在諸多的實踐中,無疑,這兩條路都不可能通向我們心目中的愛情。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將每一次激烈的交流都變成治癒的轉折點?《與人親密》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答案。在本書中,蓋伊·芬利就如何與身邊的人建立一段美好而持久的關係分享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攜手走過的也有很多人,正如文章的標題一樣,作者開篇便說:這本書的落地,來源於很多人的幫助,要感謝的人也很多,可是,最值得感謝的,便是自己的妻子帕特裡夏。
  •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
    1、維持關係的真正動機人的一生從起始開始,當然親密關係也是從家庭開始的。一個人從小的經歷是什麼樣的,從小的家庭環境什麼樣的,會絕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是不容忽視的。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看似兩個人已經親密無間的相處了很多年,但在日常溝通中仍有無數的雷區,一觸即發,究竟是為什麼讓兩個人看似親密卻無法真正懂得彼此的內心呢? 這時兩人的假性親密關係已經代替了真正的親密關係。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質量、情感的聯絡、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
  • 佐明讀書會 《親密關係》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付出與收穫的關係,我們在與另一半的親密接觸中,總免不了發生矛盾和衝突,如何化解衝突收穫幸福,是我們在追尋真愛的路上必須通過的難關。   導讀   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小編很喜歡的一本書,是由克裡斯多福·孟編寫的《親密關係》。
  • 如何維繫親密關係?讓這本書給你答案
    《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一書著眼於親密的伴侶與婚姻關係,給出了一張塑造親密關係的路線圖。瑪莉家的家教很嚴格,如果她沒有收好玩具,爸爸就會把它們扔進垃圾桶,還會沒收所有玩具一個月。如果她沒有刷牙後蓋好牙刷蓋,父母會念叨她一整天。這讓她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愛。現在,約翰的指責又讓她回憶起熟悉的感覺,讓她本能地進行反抗。約翰在小時候總是被家人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