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羅贇|全國兩會報導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與之匹配的生態文明教育研學基地和課程載體卻非常有限,基地和課程的評估機制也尚不完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德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國樂說。
繆國樂在走訪調研中發現,研學旅行市場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目前國內研學旅行的組織者主要為旅行社和民辦研學機構,很多機構開展研學課程和基地一般為臨時搭建的場地或與旅遊景點合作的形式,還停留在組織學生「春遊」「秋遊」的層次,研學目標不明確,主題選擇不清晰,真正以「自然生態環境」開展的生態文明研學活動很少。
基於此,繆國樂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生態文明研學基地選址標準和規劃建設標準,尤其是在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地區建設生態文明研學教育實踐基地。完善社會和中小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課程體系,豐富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課程和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全民生態文明教育的考核機制。
繆國樂表示,研學旅行中導師將成為團隊專業化的關鍵核心,區別於導遊,研學導師需要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的講解技巧。自然生態的研學項目大多具備科普的性質,需結合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等專業科學知識進行通俗化講解,應強化趣味性與導向性,引導學生互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