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地研學:日本自然教育學校課程體系、投資合作、開發要點

2020-12-16 奇創旅遊集團

以戶外大自然為課堂

一草一木、一花一蟲

就連石頭、陽光、土壤

全都可以作為教學的對象

沒有枯燥刻板的課程,也沒有塑料玩具

日常的「上學」,是在老師的帶領下

在森林裡撿樹葉、觀察蟲子、玩探險遊戲……

自然教育是當下營地教育中最受歡迎的形式。通過場景體驗重塑「人與自然的聯繫」,培育心靈。

自然教育的含義在廣義上,自然不是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教育也不是教書育人,而是通過場景體驗而培育心靈。這才是自然教育的核心要義。

第一,自然教育不只是針對孩子,成人們也需要在自然中進行「教育」的「充電」。從而隱得了山林,歸得了江湖。第二,「自然而然,順其自然」,不只是教育,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生活態度。這種精神的植入,讓大家在自然這個空間內,獲得一種「自然而然」的時尚生活體驗。

一、日本自然教育學校

WholeEarth1982年成立,總校位於富士山,日本最大並且是最早建立的自然學校。

Whole Earth的成立理念是「通過恢復日本型的自然觀,在社會中實現一個建立在人類真正的富饒上的價值觀和品格」。

Whole Earth自然學校本身是未經過註冊登記的「任意團體」。為了保證自然學校是一個為了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而行動的,擁有新價值觀的嶄新形態的團體,他們決定不受法人資格的束縛開展活動。旗下包括了「Whole Earth株式會社(公司)」和「NPO Whole Earth研究所」,其所屬職員在開展各自業務的同時,還都擁有任意團體Whole Earth自然學校的會員身份。

目前Whole Earth自然學校在日本全國各地分校共有專職指導員40人,每年有8萬人付費參加該校活動。此外還有許多志願者與兼職人員為學校工作。目前該校年收入達到8至9億日元。

二、日本自然教育學校課程體系

1、經營活動:八大主要活動

① 自然體驗課程

戶外運動體驗——森林徒步、洞穴探險

日本最高的富士山導遊登頂之旅

露營體驗「遊牧營」

感受大自然——自然藝術

② 指導員培訓

專業培訓(寄宿制,為期一年)

業餘培訓(單項課程)

生態旅遊研究

研究並構建對於自然環境可持續利用的系統方案

③ 生態旅遊研究

研究並構建對於自然環境可持續利用的系統方案

④ 國際合作與援助

支持發展中國家提高環境教育水平

積極參與文化交流項目

開展國際性的研學旅遊項目

⑤ 生態旅遊項目

生態旅遊人才培養計劃

設立生態旅遊基金

生態旅遊產業的推動

⑥ 地區振興

農村和山村的活性化、鄉村建設、地區間交流據點建設、地區協調人的培養等,在全國各地都留下了豐碩的活動成果。

⑦ 政策研究及政策建議

幫助國家和地方政府起草法案、政策方案規劃,及為促進企業落實社會責任制定規章制度、和提出合理化建議。

⑧ 災難救援

自然學校的代表廣瀨敏通曾經在70年代末柬埔寨內戰時開展了救援活動,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上,設置了「危機管理辦公室」,致力於對災害以及戰亂中弱者的救援。

2、課程理念:以體驗為中心

以體驗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成為補充普通學校教育裡所沒有的教育功能的「另一種教育」的關鍵。

通過DO→LOOK→THINK→GROW→DO這樣一個體驗學習的循環過程,使體驗和學習聯繫在了一起。好的自然體驗活動課程,可以讓孩子們在體驗提升思考能力、想像力、創造力、行動能力等。

自然學校是自然專家們集合的地方,這些專家們主要有:

1、自然講解專家

2、體驗活動設計專家(包括溝通方法、活動體驗方法、學習方法等設計)

3、安全管理專家

4、地域設計專家

5、企劃設計與開發專家

日本對於運營自然學校的指導者並不要求任何資格,機構團體也不被強制要求具備某種資質。但是,支撐自然學校領域的專業性已經形成。自然學校是集合了熟知自然、精通野外技能等自然社會各個領域的專家,為孩子們打造的專業體驗學習的場所。

這些專家只有在獲得了指導員的資格後,才能進入自然學校任職。除了集合這些指導員以外,自然學校還十分注重指導員的定期培訓。比如定期開展講座、每3-4天就要親身體驗學校的自然體驗活動,來對自然體驗活動進行修改創新。

3、課程研發:4大種類課程

這是一個讓孩子更像孩子,讓大人變回孩子的神奇學校。

① 戶外體驗:

洞穴探險/富士山徒步/滿月獨木舟等

② 兒童與家庭:

遊牧營地/親子營/村莊和其他人

③ 農村,糧食種植,森林創造:

美味的鄉村/森林故事·農業經驗/林業經驗等

④ 資格獲取/學習:

如何生活/口譯/教師培訓(NEAL)其他人

4、課程執行:3大系列主要課程活動

跨越四季,串聯不同主題,涵蓋不同群體,在旅行中實現自然教育的過程。

系列一、自然體驗與引導:這不僅僅是一種「戶外體驗」,品嘗富士山的自然是一年

【春】體驗整個身體的Satoyama的小空間「水稻種植和泥濘淋巴的實驗經驗和觀察生物」;「富士山水徒步旅行」。

【夏】興奮的感覺「淋浴爬山」吸引人的本能;你如何生活在大自然中?「收購戶外技術」一生一次的夏季「大廳營地訓練」。

【秋】湖泊探險「湖皮划艇」;肉來自哪裡?「我有生命」。

【冬】自然物的自然的祝福「砍竹子,樹」;你從杆子裡看到了什麼?「垂直洞穴探險」享受大雪的日本。

系列二、「兒童與家庭」的營地:一起感受可傳達的自然觀

【親子營】「洞穴版」;「登山」;「TOTON河流遊戲」

【遊牧營】「享受版」;「冒險版」;「初級版」。

【森林營】村莊森林營地;冬季森林探險。

【竹營】竹切,製作竹筷;河流遊戲,竹製生魚片烏龍麵製作,竹製板製作,篝火之夜。

系列三:「回歸鄉村」:自然教育,也是回歸自然,就地取材,感恩自然的饋贈

【木工】伐木工人的故事,林業經驗,帳篷設置,篝火烹飪

木工經驗(創作工作),反思(僅限女生)。

【自食其力】貪心計劃享用玉米和新土豆!;收穫五顏六色的新鮮蔬菜做一個披薩;教我如何判斷魚和製作虹鱒魚的生魚片,&烹飪芥末。

【手工】手工香氣實驗室—湖濱步道→搬到森林,導遊步行和植物收藏→搬到瑪瑙,香氣過程,蒸餾器製作,提取(特殊草藥茶),裝瓶,總結,問卷調查。

三、日本自然教育學校投資合作

投資合作:

日本自然學校的3大特質:

①擅於與不同領域機構的合作、聯盟。

②不拘泥於特定的產業形式,他們在當地作為協調者,整合各種資源。

③作為微小產業(可持續存活),事業規模比一般企業小,但可持續活用地方資源(人、自然、文化)活動項目的內容充實愉快有信息傳遞能力。

4大使命:

自然學校的特質與使命決定企業和政府是推動日本自然教育發展的主要力量。

4大合作模式:

合作、委託業務

贊助活動

購買服務

建立自然學校

政府為輔,民間組織為主

關於自然教育在日本的推廣,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政策、法律等層面的支持,但是與歐美國家相比,總的來說,支持力度還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說,日本自然教育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民間力量起來的,而民間與政府的合作方式值得我們參考。

指定管理者制度

人才培養

構建網絡

建立自然學校

四、日本自然教育學校開發要點

自然學校通過現象式教學賦能營地教育,擴充了研學旅行產品的板塊,成為營地研學旅行的新模式。

要點一:基於「在地體驗」和「感性教育」的理念深耕

在地體驗:紮根所在地區的生態地理、人文生活環境,日本自然學校將當地各種環境的特點和要素結合起來,把這些要素設計轉換成教育活動課程,形成了具有當地特點的活動。

感性教育:活動方式絕不是「傳遞知識和信息」,而是讓參與者充分使用五官,與他人共同參與和體驗。想方設法讓參加者的「感性」受到觸動,學會注意到他人,注意到周圍,學會與他人、與周圍反覆溝通,從而打開平時關閉著的視角和視野,提高參加者的「共感能力」「思考判斷能力」以及「動手行動的能力」。

要點二:把社會課題作為設計活動課程的要點和素材

跨界合作:自然學校對所在地區的各種社會問題非常敏感,並願意下功夫,獲得當地居民、企業、行政機構等的支持,大家一起參與設計課程,進行跨界合作。比如針對老齡化的社會課題,他們會設計「徒步健行」活動;對於沒人管理的山林竹林,他們會設計間伐和製作竹製品、木製品的課程;針對外國遊客增加的問題,他們會與當地人一起摸索適合外國遊客體驗的活動內容。他們為「在意當地發展」的很多有心人,提供了共同討論、思考、實踐的機會。

要點三:課程內容、形式及課程對象多樣化

課程內容:自然學校的教育內容往往不單單是自然教育,還有野外生存相關教育、環保、團隊團建培訓、針對殘障人士(青少年)的心理、生活輔助等;課程形式多樣化使得自然教育的課程產品體系豐富,更具有吸引力,作為一種教育而不止於或不局限於傳統教育;

課程對象:自然教育面向的對象不只是最常見的青少年,同時還包括教師、企業、一些其他組織以及青少年家長,全社會覆蓋的展開自然教育,這也體現日本自然教育在全國範圍的廣度非常大,社會接受度高。

要點四:學以致用,組織志願者團隊

災害救援:它是眾多自然學校都會有的教學內容;日本的自然學校會將自然學校的營員組織起來,構成災害救援志願者團隊,當災害發生時,組織這些志願者們進行災害救援這種形式既能夠讓教育用於實踐,同時使得災害發生時能夠發動的社會力量變大,也減少非專業志願者在救援過程中發生意外的概率。

下期文章,我們將通過更多營地研學案例分析,總結營地研學的開發經驗。

本文為奇創旅遊規劃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國內外營地研學經驗、模式分析及選址要點
    上篇文章,我們對研學旅遊現有產品及開發趨勢進行分析,並提出研學旅遊的五大開發模式。本期營地研學以「研學+拓展」為主要形式,是研學旅遊五大開發模式之一。我們將通過國內外對比,總結國際營地研學的開發經驗,對我國營地研學市場及產品進行梳理,解密營地研學的開發模式。
  • 《旅遊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生課程:考察武漢首家自然教育研學營地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5月17日,在胡靜教授與李亞娟博士《旅遊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生課程的安排下,由李亞娟老師帶隊前往武漢首家自然教育營地——奇布自然教育營地進行戶外實地考察與學習。在架構課程體系、形成管理規範、創新協作機制、建立評價標準等方面,試點學校將邊行邊試,為推進研學旅行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這一舉措為武漢市研學旅遊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空間,奇布自然教育營地便在這一有利政策下應運而生。
  • 買家邀請丨ACE2018遊學&營地教育產業洽談會,探求教育+營地的更多可能!(附參會供應商名錄-中)
    合作方式:以渠道合作方式推廣火星移民工程師主題夏令營及研學活動。  達美教育是達美旅業旗下專注國際研學旅行服務的高端研學品牌。研學目的地以美國、加拿大為主,覆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日本等全球熱門留學國家。
  • 2020年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出爐
    溫州市氣象科普研學基地等32家單位獲評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華玉山海生態教育研學營地等8家單位獲評溫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為推進學生實踐教育事業的發展,溫州在市級層面制定出臺了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基地申報認定和管理細則,同步制定了監督考核等一系列辦法,「十三五」開啟了溫州實踐教育的「1+X+Y」模式。從2016年開始,開展綜合實踐基地評定,通過與文旅部門合作開展研學實踐基地評創,與共青團合作開展勞動實踐教育基地認定。
  • 研學與生態教育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呢?
    到2025年,基本建立&34;研學教育活動體系,綠色營地生態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全國50%以上青少年參與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方案提出,將依託&34;,加快普及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推進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建設,構建營地標準化運營體系和準入機制。以營地所在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為基礎,打造精品研學教育線路,並同步謀劃營運模式,帶動林區環境改善和百姓增收致富。
  • 森林童話研學營地
    ,來到軍歌嘹亮集團東莞森林童話研學營地。在座談會上,軍歌嘹亮集團創始人彭仁江簡要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以「開發退役人才、培養未來人才」為企業使命,系統介紹了軍歌嘹亮自主開發的青少年綜合素質成長課程體系——「321民族基因工程」,該體系是針對6-12周歲年齡段孩子,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用「2」年時間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讓孩子「1」生精彩!
  • 北京日光山谷,德GitenweilerHof,奧地利提洛爾營地研學開發經驗
    上篇文章,我們主要介紹了日本自然教育學校。其以戶外自然為課堂的教育方式,成為營地研學中頗受歡迎的產品。本文將以更多國內外案例,繼續探索營地研學的多樣化開展方式,並總結營地研學的相關開發經驗。>4、從刺激、冒險到休閒、放鬆,擁有貫穿四季、覆蓋全年齡的產品體系四、營地研學開發啟示營地教育與研學產品是內容,其以旅遊的形式完成。
  • 素質教育中還存在一個大缺口?童橙研學向學校提供「食育」課程體系
    隨著多年的教育體制改革,教育的重心正在從考分向全方位的素質素養轉移,不僅學科綜合化,考試題目生活化,課餘時間教育也不再局限於補習班,已經有很多青少年教育產品參與到語言、藝術、運動、計算機等細分領域中。而童橙研學則針對3-15歲學生,以B2B2C模式,向學校提供食育教育和研學旅行方面的內容及服務,從今年2月正式運營,已與10所幼兒園、中小學達成合作。
  • 婁底:任何學校不再選擇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研學基地(營地)
    7.基地(營地)要開發研學課程,將研學實踐教育作為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學科實踐教育的重要載體。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研學實踐教育目標,圍繞紅色革命傳統、祖國美好河山、傳統歷史文化、現代科技發展、時代社會變遷等內容,開發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
  • 南京行知基地拓展研學平臺,開發精品課程
    位於浦口區的南京行知營地裡,國慶節一過就熱鬧了起來。文樞高級中學、寧海分校、鍾英中學……一大批學校的主題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在這裡舉行。作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這兩年到南京行知基地參與研學實踐的學生越來越多,基地也成為我市重要的校外育人陣地。10月8日至10日,南京市文樞高級中學500多名高二師生走進行知基地,開展為期三天的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就此拉開了基地今年秋季各類研學實踐教育序幕。
  • 關於營地教育短暫「井噴」後的思考
    目前,國內市場主要形成了三種營地教育模式, 分別是專設營地教育、研學旅行教育和主題營地教育。主要針對5-18歲的兒童或青少年。02營地教育細分品類1.專設營地教育專設營地類型機構的特點是依託自營、租賃或者合作的固定場所,結合相關特色課程,開展體驗式教學,使參與者全方位的提升各類綜合素質。
  • 2019研學教學管理主題研討會成功召開 專家齊聚共話研學教育發展
    為響應教育部關於「基地、營地要開發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實踐活動課程,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研學實踐精品線路」的工作要求,7月11日,「2019研學教育基地營地教學管理主題研討會-暨高級管理培訓班」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專家從管理、運營、資源對接、升級發展等方面為研學教育提供了寶貴建議以及可行性思路。
  • 提升研學旅行基地營地建設高度,滿足研學多重功能的需要
    研學旅行遵循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要求受教育者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對自然萬物進行直接的接觸與觀察。研學旅行通過精心設計課程,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以一種旅行的方式感知周圍的世界,並在充滿體驗感知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的快樂。學生在研學旅行基地與營地開展實踐活動,實質是接受體驗式、情景式教育,也是一種休閒教育。
  • 打造研學旅行營地項目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2019年12月26日,韶山市人民政府與世紀明德「研學旅行營地項目」籤約儀式在當地隆重舉行。世紀明德是清華校友企業,新三板創新層掛牌企業(證券代碼:839264),此次為紅色聖地——韶山打造研學旅行營地項目,為紅色聖地的教育培養體系注入新的血液,既是世紀明德實力的展現,又是世紀明德「讓每個學生都參加研學旅行」的願景實踐,還是世紀明德」最好的課堂在路上「的核心價值體現。
  • 山西晉中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探索晉中營地實踐教育轉型發展新路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山西省提出的「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晉中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作為國家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簡稱「晉中營地」),堅定不移將轉型發展進行到底,在實踐教育領域著力探索、積極構建,率先蹚出一條實踐教育轉型發展新路。
  • 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出爐 山東有這些
    、營地名單的通知》,在此次命名的「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單位中,山東有8個;「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單位中,山東有2個。山東省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單位:臨沂市青少年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濰坊市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濰坊市實驗學校)。
  • 博物館研學旅行課程開發與實踐
    博物館將自身資源整合成課程體系,成為研學教育的關鍵環節,對於助推研學旅行的開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中。而在如今我國如火如荼的研學教育工作中,博物館行業的作用日益突顯。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交流會在京召開
    與此同時,世紀明德宣布組建並推行國內首個研學智庫、研學導師計劃,全力升級研學旅行的前瞻度、專業度、教育度。一個完整的研學旅行,應該包括課程、線路、基地、導師及安全管理五個要素「研學旅行的課程開發是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其落實需要從整體上推動各方面、各環節的對接融合,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綜合的課程體系。
  • 卡爾姆斯利山城農場,課程定製,多彩互動,自然體驗農旅研學開發
    農場發展起始於1806年,1984年創建Fairfield City Farm,開展教育計劃。藉助2000年雪梨奧運會山地自行車比賽在農村舉行,現在依託畜牧產業和鄉村旅遊項目,開始打造研學旅行基地,現已成為雪梨及周邊學校研學的必選。
  • 南京大地風景營地公司,為中國營地教育再添新風景
    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等國家的營地教育數量、質量、成效均已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得以體現,根據國際營地協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有55000個營地,在數量上排名世界第一,緊隨其後的美國有12000個,日本有3700個,烏克蘭有1500個,澳大利亞900個,加拿大750個,而中國目前的泛研學及營地數量約為3500個且呈現出以華東華北華南為主的嚴重不規則分布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