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中還存在一個大缺口?童橙研學向學校提供「食育」課程體系

2020-12-17 36kr

隨著多年的教育體制改革,教育的重心正在從考分向全方位的素質素養轉移,不僅學科綜合化,考試題目生活化,課餘時間教育也不再局限於補習班,已經有很多青少年教育產品參與到語言、藝術、運動、計算機等細分領域中。而童橙研學則針對3-15歲學生,以B2B2C模式,向學校提供食育教育和研學旅行方面的內容及服務,從今年2月正式運營,已與10所幼兒園、中小學達成合作。

創始人徐鵬也是一名家長,曾向學校食堂提供食材的他,發現孩子們在食品安全和健康飲食上存在很多問題,單從供應鏈上的一環出發,又很難改造產業和社會環境。中國是飲食文化大國,各家庭的飲食習慣和餐桌文化不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發育。「食」有理由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除了追求西方科技和先進理念,也需要適合中國體質的營養和食品科學知識。

於是,童橙研學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設計了不同程度的食育課程(包含科學實驗),以學期為單位形成體系,填補中小學生「課後三點半」的時間,靈活穿插半天到一天的研學旅行,比如帶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現場用實驗解釋食物中的物理、化學、生物知識;帶學生在「校園菜園」勞作,認識植物、農作物,親近自然,珍惜糧食,享受耕耘和收穫的全過程。同時,童橙研學也在線上(如千聊等)面向C端發布語音課程,配合線下課程和活動。

童橙研學通過與學校合作,更易獲得家長的信任,也為德育增加了一個選項。同時,大多數學校有建立生態校園的訴求,卻缺乏選種選土經驗,童橙研學以專業團隊實地勘測,提供安全環保的「校園菜園」全套解決方案。

去年年底,教育部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鼓勵各地「把研學旅行擺在更重要的位置」。36氪年初也報導過從家庭親子遊轉向遊學的探知,從2B海外轉向2C國內市場的知鳥遊學等。無論目的地是自然景區、名勝古蹟還是周邊農莊,安全始終是核心。在童橙研學設計的安全預案中,會與校方確認行車路線、餐飲、基地環境等各方面細節,在出發前向學生說明注意事項,安排有救生員資質的團員隨行。

徐鵬認為,童橙研學並不是單純地融合了市場上的食育活動和提供研學的旅行社。食育活動的突出問題在於「單次單點」,不成體系,效果欠佳。比如對待孩子挑食偏食的難題,童橙研學會以更生動活潑的方法取代說教:讓老師打一大盤意面,津津有味地吃,吸引孩子產生興趣並模仿;通過種植讓孩子對蔬菜產生親近感;現場製作不健康飲料和垃圾食品,讓孩子直觀認識到營養和身體健康的關係。旅行社在票務、交通、保險等方面渠道能力強,有豐富的短途實踐、冬/夏令營經驗,但不擅長課程設計,無法深度結合「玩」和「學」,因此是童橙研學的理想合作對象。

童橙研學還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為缺乏家庭教育環境的留守兒童帶去食育知識。

從圍繞生活技能提供教輔工具的角色來看,童橙研學對標美國EverFI,不過國內外教育環境和文化差異較大,國外的steam體現對科學、藝術的重視;創於日本,源於中國的「食育」則包含東方重視飲食的傳統文化。不論是steam還是食育,都是校園課堂的補充和延展。真正的知識源自生活,服務生活,培養出的「生存能力」,即使脫離了書本也會留下。

在我看來,課程體系與餐桌禮儀也可以結合,提升孩子的修養。

童橙研學計劃8月起開啟Pre-A輪融資,用於課程開發和市場推廣。

團隊共8人。徐鵬,清華大學本科、MBA,曾於中科院研修兒童心理學,兒保協會理事。連續創業者,曾創辦視易購傳媒,曾任新發地生鮮網CEO。聯合創始人兼運營總監李蓓,天津科技大學本科,視易購傳媒運營總監、新發地生鮮網運營總監。聯合創始人兼產品總監,羅培清華大學本科,曾創辦北京易食堂科技。


我是郝方舟,關注金融、教育領域優質早期項目,微信nooxika。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與食育研學套裝
    首套二十四節氣與食育融合教學研學實踐課程以二十四節氣和食育教育為綱貫穿勞動、美育、智育、、材料包等一整套教學工具及教程滿足中小學校、教育培訓機構研學基地/營地等的教學需求教學PPT突破傳統思維定式,結合食育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教育的滲透
  • 食育:餐桌上缺失的素質教育
    家住北京的劉女士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我雖然從小便給孩子灌輸一些餐桌上的教育,但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以前培養起的好習慣很快就在大飯桌上被摒棄了。因為其他孩子都沒有這樣的習慣。」  所以,「對於這方面的教育,不論是幼兒園、學校還是家庭,都是缺失的,家長沒有良好的健康飲食知識基礎,也沒有科學的信息獲取渠道,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會手足無措或出現誤導。」
  • 研學旅行正式進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
    近日,遼寧省教育廳印發《遼寧省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建立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鼓勵學校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在課程教學、實踐基地等方面開展深度融合,擴寬學生成長體驗。
  • 兒童食育課程體系在幼小銜接中數學的表現力
    蘋果兔兒童食育課程:★教材:兒童食育是全球的熱門課題,是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非常成熟的素質能力教育方式。蘋果兔結合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兒童食育教材,結合中國元素,更貼近中國本土教育。★實用型素質能力培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程包含食育教育的本身,哈佛多元智能,STEAM教育的互動學習,同時有助於提升4C核心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合作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造能力。 ★場景式學習,田園式體驗,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
  • 體驗教育與研學旅行下的課程研發與評價體系
    3月8日第13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直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王春雷老師以:體驗教育與研學旅行下的課程研發與評價體系作為分享話題;中小學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體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型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 博大樂航助力2018開學季,研學旅行課程體系全新升級
    即將進入的9月是一年一度的開學季,是一個新學年的開始。對中小學生來說,以往的開學季意味著要結束豐富多彩的快樂暑假生活,要回到學校和課堂的約束中,所以既期待著與小夥伴們見面,又擔心要開始一個學期枯燥的學習。
  • 營地研學:日本自然教育學校課程體系、投資合作、開發要點
    Whole Earth的成立理念是「通過恢復日本型的自然觀,在社會中實現一個建立在人類真正的富饒上的價值觀和品格」。Whole Earth自然學校本身是未經過註冊登記的「任意團體」。為了保證自然學校是一個為了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而行動的,擁有新價值觀的嶄新形態的團體,他們決定不受法人資格的束縛開展活動。
  • 幼兒園食育課程怎麼做?
    幼兒園食育課堂蘋果兔兒童食育課程體系,是自然科學啟蒙,它不是單一的自然科學課本身,而是融合自然環境、語言表達、身體活動、藝術感受、科學探索等的活動整合。讓小朋友們除了能夠透過實作課程,親自體驗到中式點心及烹飪,西點烘焙和廚藝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教導小朋友對每一項食材的認識與尊重,使他們更加珍惜食物,也能從親自烹飪和烘焙出的成品中,獲得特具意義的成就感!
  • 10個研學課程9個學校不滿意,你的研學課程究竟缺點什麼?
    它的體驗性、課程性與開放性為中小學德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研學旅行活動的目標、主題、方法與評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有利於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養成學生的道德行為,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
  • 未名研學:研學實踐教育課程研發中應當重視的幾個問題
    研學旅行是近年來才逐漸在我國流行的一種新的教育形態,關於研學旅行的概念,國家在其頒布的文件中有明確的說明,研學旅行被定義為: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 家庭陪伴式教育如何發展?兒童食育教育模式!
    蘋果兔兒童食育的教育模式是一項典型的寓教於樂的素質教育活動,從課程設計到成長體系都要遵循孩子自身學習吸收的成長規律。一程山水,與孩子相遇,一程風雨,陪孩子成長。新教育改革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蘋果兔兒童食育課程,參考了哈佛多元智能,多彩光譜評估系統,斯坦福食育課程、EYFS教育體系、日本等國家的課程,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兒童素質教育課程!
  • 加大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基地建設助推青少年綜合素質提升
    建議內容    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加快研學教育基地建設,是發展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實現教育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嘉興市歷來重視教育與實踐的結合,在研學教育的探索上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從開展中小學素質教育基地的建設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營地建設,一直在探索研學教育的新模式,助推素質教育創新融合。張虹代表指出,由於認識上的模糊或不確定性,以及相關條件不足,導致研學教育在開設的過程中,實際上還沒有真正納入中小學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之中,導致其無法較好的發揮作用。她建議,一要進一步增強學校開展研學教育的意識;二要研發適合研學教育要求的教材和課程;三要加大研學旅遊產業開發的扶持力度。
  • 常州推15所食育教育試點學校 探索食育模式
    同時,各校食育教育基於學校的校情,開展活動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活動多聚焦品格提升,在快樂的活動中提升育人品質。食育教育作為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不僅關乎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於形成受益終生的文明生活方式,為提升一生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品質打好基礎。常州各校結合學生特點,既有感性的文明儀禮教育,也有理性的學科融合教育,充分彰顯了學校食育教育的育人目標。
  • 學校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實踐研究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國外研學旅行項目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教育配套模式。其中,在研學旅行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上明顯成熟於國內,從政府和國家層面對研學旅行提供正規化解釋,為此領域的市場監管、服務、保障等行動提供了法規依據,這也是我國急於完善此方面法律法規的原因之一。
  • 博實樂環學教育告訴你,素質教育課程這樣選,省心省力還省錢
    世界是無字的課堂,你從中能學到的東西,遠比在校園學到的多的多。古有孔子帶弟子週遊天下,今有教育部發文《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遊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可是,由於學校的教學任務繁重,很難擠出時間去做好這樣的課程。在寒暑假這樣的「第三學期」,自然是孩子去學習課本外知識,真正踐行素質教育的良好時機。
  • 基層食育試點探索中國食育之路教孩子「食」之道「育」健康中國
    《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中要求,在中小學課程中納入食物與營養相關內容,通過加強對學校老師、家長、學校餐廳及學生配餐單位相關人員的營養教育指導,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科學膳食的習慣。《「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有關健康行業的促進和教育體系,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引入健康教育,並作為在整個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以全國中小學為重點,建立起學校健康教育的工作推進機制,以達到提高全民健康素養的目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要求提升營養健康科普信息供給和傳播能力,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並提出創建國家食物營養教育示範基地。
  • 食育丨從新冠肺炎看中小學食育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並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實際上,在現有的中小學課程體系中,健康教育也並未成為一門獨立課程,而是散落於體育、科學教育等內容中的邊緣課程。顯然,到目前為止,食育在我國基礎教育界裡尚是一個新生事物,不但在中小學中正規正式食育課程基本上是空白,而且在相關法律法規中也幾乎沒有提及。
  • 學校需設置「食育」課程
    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要少吃、不吃是家長和教師苦口婆心教育孩子的重要話題之一。然而孩子對此並不領情,認為成年人故意與自己作對。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有必要增加「食育」課程。什麼是食育?通俗地說,食育就是對學生進行飲食方面的教育,幫助孩子好好吃飯。每個家長都非常重視營養均衡,想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食品,合理飲食,不挑食。然而,家長的食品知識短缺,少有說服力,往往效果不佳。
  • 郟縣:食育教育託起「舌尖的安全」
    左邊是黃澄澄的油菜花,右邊是綠油油的麥苗,4月3日,在郟縣新城幼兒園禮堂內,舞臺被農作物裝點一新,河南省食育實驗基地集中授牌暨結對幫扶捐贈儀式在此舉辦,來自郟縣的新城幼兒園、安良中心幼兒園、郟縣中小學素質教育基地等三所學校接受授牌
  • 2018中國教育明德論壇研學主題峰會: 研學旅行如何與學校課程相結合
    研,還應該要有學生旅行後的回顧、思考和分享,學生的思考和收穫,我覺得應該是研學課程的價值所在,是設計這個課程的終極目標。從課程性質來說,這是一種研究性的學習。學校這個層面,應該是要主動地去架構研學課程,我認為研學旅行在選擇地點還有所採用的方式方面,應該要根據學校的校情、學情,以及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來精心設計與學校課程相對接的研學旅行的產品,就像平時教學中的備課一樣,這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