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食育試點探索中國食育之路教孩子「食」之道「育」健康中國

2020-08-26 食育公益行

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優質飲食,而現實中,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不斷危害兒童健康,肥胖、糖尿病等問題日益突出,在中小學階段加強健康飲食宣教,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觀念迫在眉睫。食育作為培養兒童健康飲食習慣的重要途徑,通過風趣、實用的教育方式教給孩子「吃」的事,在促進健康飲食習慣養成的同時,影響周邊人群,從而促進全民健康。

  食育受重視 全面促健康

食育,即對「吃」的教育,通過飲食觀念、營養、飲食安全、飲食文化等知識教育,結合多種多樣的烹飪、栽種等實踐教育,讓孩子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具備選擇「食」的能力,培養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意識,理解和傳承食文化,養成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在發達國家,食育已經成為孩子的「必修課」。2005年,日本頒布了《食育基本法》,保證每個孩子都可以接受到優質的食育教育。在英國,飲食教育早已被納入義務教育大綱,全國各公立中學必須開設烹飪課,且烹飪課學分計入總成績,與畢業掛鈎。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加入「從農場到學校」運動的行列之中。

  我國當前的食育實踐尚處於起步階段,國家也在不斷關注兒童飲食問題。《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中要求,在中小學課程中納入食物與營養相關內容,通過加強對學校老師、家長、學校餐廳及學生配餐單位相關人員的營養教育指導,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科學膳食的習慣。《「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有關健康行業的促進和教育體系,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引入健康教育,並作為在整個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以全國中小學為重點,建立起學校健康教育的工作推進機制,以達到提高全民健康素養的目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要求提升營養健康科普信息供給和傳播能力,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並提出創建國家食物營養教育示範基地。

  2012年,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發起「食育推動計劃「公益項目,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習慣,提高全民的健康素養,推動我國食育進程。在多重力量作用下,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和新縣在食育試點中脫穎而出。

  食育增色地方教育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媽媽,早上不能總吃鹹菜,要多喝牛奶,吃一個雞蛋。」平橋區郝堂村郝堂宏偉小學5年級學生昊昊(化名)在勞動(食育)課上對媽媽說。

  課堂上,教師曹蘭蘭帶領著孩子和家長一起認識水果,教他們利用水果食用部位的顏色給水果分類,以及教他們食用水果的誤區。

  曹蘭蘭只是這所學校開展食育教育的一個縮影。在這個美麗的旅遊村中進行食育教育探索著實面臨不少困難。郝堂宏偉小學校長楊文平面對這些困難仍然信心滿滿,她表示,開始沒有教師能教食育方面的課程,平橋區教體局聯繫專家對老師進行集中培訓,目前已經有12名教師參與食育課程。有了人教課,卻沒有固定教案,難以實現標準化教育體系,學校教職工群策群力,在不斷研究和實踐中,創新教案集,使得食育教育結合營養、食品安全、飲食文化等多方面內容,讓孩子不但懂得什麼是正確的飲食習慣,還在課題與家長聯動,將食育觀念影響至整個家庭。

  「我們學校有菜園,還有教食育課程的專用教室和教材,我每周都期待上課。」對食育知識的渴望是孩子們對課程設置的最大肯定。

  平橋區教體局副局長李遠威介紹,2014年,平橋區開始在郝堂村進行食育試點。2015年,在新集村小學進行食育試點。2017年,在全區進行推廣。6年來,平橋區45所食育試點學校共開展食育教育課程1835場,使9.2萬人次受益。「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在李遠威看來,食育不但塑造了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還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整體提升。

  「學校門口沒有賣零食的,我們早就不吃小食品了。」新縣光彩實驗學校3年級學生韓萍指著學校大門,這裡並沒有以往學校門口擺攤的熱鬧。

  「的確,不但孩子們手裡不再拿著垃圾食品,他們還積極在『食育苑』的小菜地中培育著屬於自己的菜苗。」光彩實驗學校副校長陳兵進前查看菜地裡的辣椒,勞動(食育)課是由學校3名老師教授,截至2019年,學校的小學、初中學生非標準體重均有明顯下降。

  早前的新縣並非如此「健康」。新縣衛健委副主任李華介紹,由於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整體水平不高,普遍存在高鹽、高油等不健康飲食習慣,加之新縣地處山區,為國家級貧困縣、勞務輸出大縣,當地有大量留守兒童,由於家庭教育缺失,養成了有很多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如飲食單一、菜品口味重、愛吃零食、偏食、厭食、不吃早餐等。這些問題亟需解決。

  2014年新縣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健康促進縣建設項目試點縣。當地政府按照「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發展思路加強教育與健康事業發展,新縣教育局把食育作為學校健康教育重點,在全縣27所小學推廣應用。

  新縣教育局決定在新縣光彩實驗學校、新星小學兩所學校進行食育教育試點。依託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食育計劃推動項目組,每月定期到試點校開展師生健康飲食知識培訓。為3年級至6年級學生開設食育理論課或實操課。

  新縣教育局李文德表示,自2017年,每年組織6期食育教師培訓。目前,共有來自全縣27所小學的60餘名教師參與學習,逐步組建了一支相當穩定的食育教師隊伍。

  在當地教育部門、衛健委的共同努力下,點滴成金,初見成果。根據新縣衛健委統計,2019年,學生超重及肥胖率較以前有所下降,為12.7%,小學生偏瘦比例為8.6%。

  推廣食育 如何「破冰」成關鍵

  食育固然好,推廣有困難,通過走訪兩地食育教育試點來看,主要存在政策與人才等難題。

  1.亟需國家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從目前來看,食育工作主要是社會力量在推動,政府層面尚沒有提出食育概念,教育部門也沒有把食育作為中小學校的必備課程。同時,許多人對全面開展食育教育有很大的顧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食育項目的推廣。

  2.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和支持。食育工作可以說還沒有取得社會各界的認同和支持,很多群體沒有理解食育的真正含義和作用,認為食育僅是單單解決吃的問題,部分家長擔心食育課程佔用孩子的學習時間,對食育項目存在牴觸心理。

  李華表示,食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廚藝高手,也不是培養營養專家,而是讓學生擁有五種能力:保持健康的能力、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獨立處事的能力、感恩的能力以及愛的能力。讓學生在食育的學習中,成為一個能夠熱愛生活、健康生活的人。要想踏實做好食育,需要政府的主導力和引導、教育部門的貫徹執行、企業的支持、家長的理解和配合。

  3.需要提高專業水平。食育涉及到教育學、營養學、健康學等多個方面,需要更專業的教材和教師力量。在推廣的時候,專業教材、師資培育、教學考評等方面都是空白,需要依託社會組織及行業協會的力量。應該多學習其他地方先進經驗,出臺專業的行業法規和完整的培育體系,打造完整的食育產業體系,用社會資本的力量促進食育向精細化、專業化、長遠化發展。

  發展食育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欣喜的看到平橋區和新縣正在朝著積極發展的路在前進,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在不斷嘗試、探索中總結髮展經驗。食育教育強壯一代人,健康中國,未來可期。


來源:大河健康網 記者:山擎天

相關焦點

  • 河南首批百所「食育試點幼兒園」啟動培訓,「食育」品牌從中原走向...
    為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經各地申報,省教育廳遴選確定鄭州市實驗幼兒園等100所幼兒園為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探索創建具有當地特色的食育發展模式。  本次培訓會歷時兩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博士後尹國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與校長培訓學院教師沈立,省實驗幼兒園黨委書記、園長張秋萍等學前教育專家將圍繞兒童健康發展、食育課程及實踐等話題對試點園展開培訓。
  • 河南首批百所「食育試點幼兒園」啟動培訓,「食育」品牌從中原走向全國
    為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經各地申報,省教育廳遴選確定鄭州市實驗幼兒園等100所幼兒園為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探索創建具有當地特色的食育發展模式。本次培訓會歷時兩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博士後尹國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與校長培訓學院教師沈立,省實驗幼兒園黨委書記、園長張秋萍等學前教育專家將圍繞兒童健康發展、食育課程及實踐等話題對試點園展開培訓。
  • 常州推15所食育教育試點學校 探索食育模式
    食育教育作為貼近學生生活的教育,不僅關乎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於形成受益終生的文明生活方式,為提升一生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品質打好基礎。常州各校結合學生特點,既有感性的文明儀禮教育,也有理性的學科融合教育,充分彰顯了學校食育教育的育人目標。近日,記者從15所試點學校中選取4所學校進行了採訪,展示這些試點學校在食育教育中探索的有效方式。
  • 新時代我國食育扶貧理論與實踐模式——通遼庫倫旗食育扶貧試點
    中國科學院食育團隊(以下簡稱「中科院食育團隊」)遵循「調研先行、科學引領、實踐探索」的原則,在國家級貧困縣——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開展了食育扶貧的試點工作,探索新時代食育扶貧新模式,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健康中國 2030」規劃。
  • 《知食中國》:從中國傳統文化探尋食育之道
    >  「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需要全社會,包括家庭、媒體、企業和基層社區的共同參與。新華網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傳播的國家隊、主力軍,推動食育知識傳播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  以食物為載體,以文化為核心,以「食育精神」「立德樹人」「健康中國」為理念,《知食中國》正是這樣一檔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探尋中國特色食育之路的文化普及節目。
  • 世紀星幼兒園參加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項目實施啟動培訓會
    作為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開封市世紀星幼兒園於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同其他市、縣的幼教同仁一起齊聚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參加了河南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項目實施啟動培訓會。歷時兩天的培訓會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博士後尹國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與校長培訓學院教師沈立,省實驗幼兒園黨委書記、園長張秋萍等學前教育專家圍繞兒童健康發展、食育課程建構及實踐等話題對試點園展開培訓。
  • 中國食育(2020)線上分享論壇即將開播
    為了推動食育發展,中國食育人都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又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為了讓中國食育人了解更多食育信息,分享更多食育實踐經驗,中國食育網與「食育」推動計劃聯合主辦了此次「中國食育(2020)線上分享論壇」,並將於2020年6月6日13:30在食學寶在線學習平臺上準時直播,歡迎大家參與。
  • 信陽市6所幼兒園成為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
    河南省教育廳官網公布:關於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名單的通知,其中,信陽市6所幼兒園成為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教基函〔2019〕630號)要求,經各地申報,省教育廳遴選確定鄭州市實驗幼兒園等100所幼兒園為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現予以公布,並就做好有關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視,細化實施方案實施「食育試點」工作,是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
  • 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名單來啦!有你家孩子的學校嗎?
    實施「食育試點」工作,是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有關要求,落實《河南省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工作部署的具體行動。
  • 食育:如何在孩子幼兒時期做好食育工作
    在幼兒食育教育中,應當寓教於樂,「樂」字當先。幼兒園食育的對象是幼兒,通過多種途徑,使接受食育的幼兒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和選擇「食」的能力,培育有關「食」的思維方式,以實現健康健全的飲食生活。提倡光碟之星,幼兒園各班根據幼兒當天的吃飯情況,及時對吃飯有進步的孩子進行表揚和肯定。幼兒吃飯時,逼追或是批評斥責都會影響幼兒的食慾,應該鼓勵、提醒,小班的孩子要協助就餐,讓幼兒在愉悅的環境中用餐,利於身心健康。
  • 民權縣幼兒園開展食育繪本劇展演活動
    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積極推進食育課程的開發和研究,不斷探索科學的食育教學模式,教育幼兒和家長學習食育知識,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夯實的基礎。在本次食育繪本劇展演前,周潔琳副園長首先為家長們作了以「美食美刻  食全食美」為主題食育課程講座,周園長通過食知食操食趣食禮的食育課程知識詮釋,倡導家園共育構建科學飲食觀念,均衡全面營養,培育孩子的健康飲食習慣,全面提升幼兒的飲食衛生素養,對全體家長進行了一次精闢的食育課程專業講解,令參會家長們受益良多。
  • 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名單公布
    7月23日,省教育廳發布通知,經各地申報,省教育廳遴選確定鄭州市實驗幼兒園等100所幼兒園為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  按照食育試點工作要求,省教育廳將分期分批為試點園培訓包括園長在內的管理人員及骨幹教師,使其具備食育實踐和研究能力。
  • 食育丨從新冠肺炎看中小學食育
    食育,既是指食品健康和安全教育,也包含了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和優秀飲食文化的傳承,同時還蘊含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此次新冠肺炎啟發我們,在中小學開展食育,培養具有良好食育素養的健康公民,已是現實所需、形勢所迫。中小學開展食育的必要性民以食為天,教以育為先。
  • 能夠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中國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食育不單單是基於食物的營養教育,它還是技能教育,生活教育。因此食育被稱為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食育」推動計劃項目負責人劉璐認為:讓孩子親自參與完整的種植過程,親自參與食材的處理、烹飪、餐後收拾等行動,培養自己簡單的耕食生活能力,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食物的來源、增進他們對於食物的選擇能力、培養他們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並與食物產生良好的感情,從而更感恩食物,敬畏大自然。
  • 全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項目實施啟動培訓會舉行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當前,河南食育已經成為河南幼教的閃亮名片,也正在成為中國特色學前教育的河南方案、河南智慧。11月17日,河南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項目實施啟動培訓會在河南省實驗幼兒園舉行,省內100所食育試點園所在市、縣的幼教專幹及幼兒園園長相聚一堂,共探食育發展道路。
  • 能夠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中國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日本人常說,日本之所以成為長壽大國、經濟強國,食育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實際上,「食育」一詞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提出的。1896年,日本著名養生學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養生法》中提出這個詞,他指出「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石冢左玄的觀點強調:食育,不僅僅是「吃什麼、怎麼吃」的教育,它可以貫穿於孩子的生活中,體現在日常行為教育的各個方面,食育教育也可以實現體育、智育、才育的目標。
  • 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啟動培訓
    本報訊(記者田明)11月22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近日我省首批「食育試點幼兒園」項目實施啟動培訓會在省實驗幼兒園舉行。省內100所食育試點園所在市、縣的幼教專幹及幼兒園園長相聚一堂,共探食育發展道路。
  • 首屆兒童食育研討會:中外專家探討食育實踐
    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致辭說,兒童健康是兒童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民健康的基礎,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一環。食育的核心理念是為兒童一生的健康發展奠基,期望通過食育課程的研究與實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獲得自主健康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受益終生的文明生活方式,為提升一生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品質打好基礎。
  • 首屆兒童食育研討大會在鄭州召開,天然食品聯盟助力本土食育教育
    7月3日至5日,首屆兒童食育研討大會在鄭州召開,與會專家共同研討創建以食育為核心的具有中國特色兒童教育體系。大會由河南省學前教育發展中心、河南省實驗幼兒園、新地球天然食品聯盟、春蘭食養文化傳播公司、北京東方樂活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辦,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和北京樂和公益基金會協辦。中國首個食育MV在鄭發布「天地悠悠,日升月落。天下生靈,聚食而樂。生命之養,五穀之果。
  • 如何在孩子幼兒時期做好食育工作
    在幼兒食育教育中,應當寓教於樂,「樂」字當先。幼兒園食育的對象是幼兒,通過多種途徑,使接受食育的幼兒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和選擇「食」的能力,培育有關「食」的思維方式,以實現健康健全的飲食生活。「3歲看大,7歲看老」是我國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